首页 科技快讯 国内首个!交大有门“AI解剖课”,神奇在哪?

国内首个!交大有门“AI解剖课”,神奇在哪?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5年03月02日 18:56

日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研发的

国内首个用于医学教育的

“多模态智能导师”辅助教学系统

人工调试成功

通过将2500个珍贵人体标本

转化为高质量的数字化资源

并开发“口袋里的解剖老师”

为解剖学这一古老的医学学科

插上“AI”的翅膀

打造量身定制的“AI解剖课”

解剖学是医学教育的基石课程,传统教学面临诸多难题。

四年前,人体构造教学团队看着人体陈列馆内2500多个瓶装标本,产生了数字化建设的设想。

?

四年来,他们秉持“数字化为基,智能化为核”理念,紧跟数字化教学的新形势,深入研发探索“多模态智能导师”系统。

?

目前,课程组已经对全部瓶装标本进行全维度、数字化扫描建库,将珍贵的人体标本转化为高质量的数字化资源。通过“多模态智能导师”系统,利用AI技术,通过中、英、法三语精准标注及分类管理和智能检索,搭建在线浏览与互动学习平台,具有多语种、多端同步、思政融入的特点。

通过操作手机APP,学生可以通过语音对话,以语音、文字、图像等方式,获得多模态交互的个性化指导。

“从平面图谱→立体认知、从被动接受→智能交互、从单点知识→临床系统、从经验教学→数据驱动,通过四大探索,创新实现教学资源的四个转化。”在团队看来,最高兴的是:“跨语言智能标注系统+三维知识图谱清晰可见,2500+珍稀标本得到永生”。

两位“马老师”,实现无障碍隔空对话

?

解剖学与生理学系副主任马爱荣老师是系统的组织者和推动者。他把自己作为实验对象,通过系统,真身马老师和人工智能马老师实现了隔空无障碍对话。

在他看来,当前系统与DeepSeek最大的区别,在于不仅仅是文字输入,还实现了语音对话。在后续的建设中,只要喂养的数据内容到了一定规模,完全可以实现问答互动,且有边界感。学生可以实现“口袋里的解剖老师”相伴行。

?

教学团队一直在致力于“AI+解剖学”的主动探索。团队的老师和技术人员持续推进AI智能数字化教学改革,已经获得4项教学课题项目支持,发表形态数字智能教学相关论文3篇。

此前,已经建成具有颅骨自主知识产权的“裸眼3D层次教学系统”。运行三年以来,参与自主学习的学生已经达到2000余人,仅2024年平台预约人数接近万余人次,获得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广大医学生的高度赞誉。

“未来还需要更多支持,我们一步一步来”

?

授课团队坦言,尽管系统取得阶段性突破、AI+解剖学建设成果斐然,后续还有许多工作需要跟进。后期系统维护、数据喂养,程序完善、服务器增设……还需要大量的投入。

“前途是光明的,路就在脚下。”在AI与数字化技术交融的时代浪潮下,基于多模态交互的智能导师辅助教学已成为医学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授课团队期待,早日建设首个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国家标准,共促解剖学这一古老的医学学科,插上“AI”的翅膀,飞向教育强国的新高度。

相关推荐

广州市打造全国首个5G专网+E-BLOCK智慧园区;交大二附院启用院区间“5G+无人机医疗配送平台” | 36氪5G创新日报1221
我花了几百块买ChatGPT赚钱课,结果卖课的摊牌了
上交大博士生导师俞勇拆解AI教育:外围工具类是辅助产品,核心教学类AI更关键
交大教授周颖:解码疫情下,“双轮驱动”模型打造企业爆款
「斑马AI课」上线美术品类,少儿AI课赛道迎来大变局
头部选手“花式”推广美术AI课,能否抓住最后的流量红利?
启蒙AI课上演冰火两重天
藏在实验课里的“双减”
国内首个监管“AI换脸术”规定出台,防得住技术作恶的人吗?
全球首个“活体机器人”研究团队在线答疑,无须恐慌

网址: 国内首个!交大有门“AI解剖课”,神奇在哪?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33291.html

所属分类:行业热点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