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中美谈判终极底牌:一旦谈崩,中国真会被踢出SWIFT?

中美谈判终极底牌:一旦谈崩,中国真会被踢出SWIFT?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5年05月12日 00:18

来源:经济观察君

最近中美即将开启谈判的消息引发热议。网上有一种说法,认为美国手握"终极底牌"——将中国踢出SWIFT系统,一旦祭出这招,中国只能被迫妥协?

这个话题很值得探讨,做投资、做生意本就需要考虑各种极端情况,提前做好预案,才能遇事不慌。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得了解SWIFT系统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将一个国家踢出SWIFT被视为"终极核弹"。SWIFT全称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简单来说,它就是全球金融机构之间的跨国信息传递系统。

举个例子:国内服装厂老板小华要出口100万美元的服装到欧洲,欧洲零售商小美需要付款给他。如果没有SWIFT系统,两国银行因为不在同一体系,只能通过电话、传真、邮件甚至纸质文件反复确认交易真实性、账户信息、金额等细节,效率极低。

如果小美要赶在圣诞节前销售圣诞服装,定金迟迟付不过来,小华收不到钱不敢开工,一旦错过销售节点,这笔生意就黄了。

但有了SWIFT系统,欧洲银行只需通过系统发送一条加密信息给中国的银行,注明从小美账户扣款100万美元转入小华账户,整个过程便捷高效。

目前,SWIFT系统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接入超过1.1万家金融机构,处理着全球90%的跨境支付。正因如此,一旦被踢出SWIFT,对跨国贸易的打击确实巨大。美国也确实有过先例,2022年就因俄乌冲突将俄罗斯排除在SWIFT系统之外。

不过,我认为美国把中国踢出SWIFT的可能性并不大,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SWIFT并非美国一家说了算。这个组织设有25个董事席位,要将一个国家除名至少需要13票同意。其中欧洲国家占据17个席位,美国仅有2个,中国也有1个席位。也就是说,美国在SWIFT的话语权并没有压倒性优势,最终决策很大程度上要看欧洲国家的态度。

回顾SWIFT历史,过去只有伊朗(2012年)和俄罗斯(2022年)被除名,这两个案例的共同点是都严重损害了欧洲利益。

但现在的情况不同,当前是美国在不断损害欧洲利益,欧美之间甚至打起了关税战。在这种背景下,中欧更有可能联手应对美国,欧洲不太可能配合美国做出这种极端举动。

特朗普关税大棒

第二,从现实利益考量,美国也不敢贸然行事。如果没有了中国商品,美国物价必然大幅上涨。美国现在急于和中国谈判,核心诉求就是希望降低关税、恢复正常贸易,这足以说明美国根本无意与中国彻底脱钩,至少现阶段无法承受脱钩带来的代价。

既然不能脱钩,又怎么可能把中国踢出SWIFT呢?

当然,也有人会说,凡事没有绝对,万一美国真的采取极端行动,会产生哪些影响呢?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短期来看,对中国出口行业会造成较大冲击。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国早已建立了自己的跨境支付系统——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

目前,包括摩根大通、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等国际大型金融机构都已接入CIPS。只要其他国家还需要中国商品,他们的银行就会主动加入CIPS系统。

从长远角度看,被踢出SWIFT反而可能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促使更多国际金融机构接入CIPS,对中国来说未尝不是一个发展机遇。

在资本市场方面,短期内A股必然受到重创。毕竟仅仅是关税调整,就能导致A股单日跌幅超过7%,被踢出SWIFT这种级别的冲击可想而知。

不过也不必过于悲观:一方面,国家队不会坐视市场大幅波动,关键时刻一定会出手稳定市场;另一方面,股市的长期走势归根结底取决于国家经济基本面和企业盈利能力。

就像今年4月7日上证指数一度跌至3040点,但很快就反弹回升至3300多点。

2018年中美贸易战期间,上证指数最低跌到2440点,随后也迎来了大幅反弹。

所以遇到这种极端情况导致的大跌,反而可能是不错的投资机会,我们应该对政策调控和中国经济的韧性抱有信心。

本文来源@许琼娜

相关推荐

中美谈判终极底牌:一旦谈崩,中国真会被踢出SWIFT?
其实,Taylor Swift是个营销高手
冯仑:裸体战术——谈判需要「快」与「直」
出海日报 | 中国跨境电商Club Factory完成1亿美元融资;WeWork与印度ICICI银行谈崩,1亿美元落空
美国打压中国芯,是要把中国踢出群,自己当强势“群主”
Swift、Flutter 共同瞄准 Windows
禁止出口欧美!中国亮出“底牌”,外媒:轮到美企慌张了
Swift Playgrounds 4上线,在iPad上也能编程了
Nubank和软银谈崩:但新一轮投资估值还是超百亿
张小策向左,朱一旦向右

网址: 中美谈判终极底牌:一旦谈崩,中国真会被踢出SWIFT?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35972.html

所属分类:行业热点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