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微信联合医保局的背后:少一张小卡,多一个大场景

微信联合医保局的背后:少一张小卡,多一个大场景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19年11月27日 10:33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八点健闻Plus”(ID:jianwennews),作者 叶缦依,36氪经授权发布。

从一个新奇的角度来理解微信为什么会被视为“杀手级应用”,是因为它正不知不觉地消灭我们一些熟悉的事物:它消灭了我们钱包里的现金、口袋里的交通卡、文件袋里的保险单,信箱里的水电单……它创建了不同的生态系统,帮助每一个普通人实现“断舍离。”

这种改变人生活方式的“断舍离”还在继续。11月24日,国家医疗保障局联合微信等平台宣布上线医保电子凭证,未来看病、买药无需再携带实体卡,一部手机、一个应用就可以付款。福建、山东、河北等7省(市)的部分地区将率先开通激活领取,近20个城市的部分药店和医院可用于医保支付。

微信联合医保局的背后:少一张小卡,多一个大场景

微信的健康医疗生态

此次国家医保局发布的医保电子凭证是由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统一签发,是基于医保基础信息库为全体参保人员生成的医保身份识别电子介质。

作为医疗保障信息平台中参保人的唯一标识,医保电子凭证与实体卡或其他电子卡相比,有四个突出优点。

一是方便快捷。医保电子凭证不依托实体卡,参保人可通过国家医保APP,或者通过微信等经由国家医保局认证授权的第三方渠道激活使用。

二是应用场景丰富。医保电子凭证广泛应用于医保查询、参保登记、报销支付等各类场景中,一张电子凭证可以服务于所有的医保业务场景。

三是全国通用。医保电子凭证由国家医保信息平台统一生成,标准全国统一,跨区域互认,参保人可以依此在全国办理有关医保业务,可以说“一码在手,医保无忧”。

四是更加安全。医保电子凭证通过实名和实人认证,采用国产加密算法,数据加密传输,动态二维码展示,确保了个人信息和医保基金使用安全。

微信联合医保局的背后:少一张小卡,多一个大场景

支付结算方式改变了,整个医疗行为也变了。微信此次嫁接医保电子凭证,就是在支付这个核心环节做足文章。

比如,参保人在微信激活医保电子凭证,便可实现就诊、购药等的医保支付和查询功能。在医院,用户通过微信扫码,可以进行缴纳医保挂号和诊间支付费用,减少窗口排队跑腿,节省排队等候时间;在药店,用户可出示微信中的医保码,医保购药手机轻松扫,无需麻烦找零和刷卡。除此之外,除此之外,每笔医保支付明细都可以轻松查询,一目了然更加保障。

微信联合医保局的背后:少一张小卡,多一个大场景

一张微信里的医保电子凭证可以“通吃”所有的医保业务场景,这种便捷的背后是腾讯“互联网+医保”的完整布局能力。

如同一座海面上的浮冰,浮在海平面上肉眼可见的,是这些医保业务场景几乎都可以与微信原有的医疗健康生态链无缝对接;而隐于海平面下更为庞大的部分,是腾讯通过云服务、地理安全LBS、加密算法和数据加密传输、移动支付等多种底层基础能力。微信的“生态系统+底层基础能力”支撑起了与国家医保局这种业务体量的合作。

作为一款国民级手机App,微信如果能自然顺滑自在地让医保业务场景发生在自己的生态圈中,用户自然会保持高度粘性。毕竟,谁都愿意在一个熟悉平台上实现更多的业务功能。

不仅仅是医保电子凭证,微信作为中国最大的社交APP,最近一年多来已然加快了在医疗健康生态领域的布局。

微信联合医保局的背后:少一张小卡,多一个大场景

也许很多人还没有注意到,今年4月,微信开始在“微信支付”页面中增加了“医疗健康”入口,这一服务也成为腾讯服务板块的第十个应用,其接入的是“腾讯健康”小程序。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服务不仅面向微信用户,也面向医疗健康服务机构开放的在线医疗服务平台。已经被开放使用的微信用户可通过微信“医疗健康”服务,获得医学科普、快速咨询、预约挂号、预约体检等便捷的医疗服务。

不过如同上一个入驻微信九宫格的“保险服务”一样,微信保持了一贯的对用户体验的重视和谨慎,逐步地开放这一新增功能,目前该入口仍处于灰度测试阶段,全国大部分城市尚未开放。但上线这一集成服务,也证明了腾讯在医疗健康领域整合孕育多年的服务能力开始成熟。

助力公共政策创新 微信能做什么?

单丝不成线,孤木不成林。微信能在医疗领域发挥强大的生态圈效应,固然有其用户与技术禀赋,也离不开近些年政府对电子政务工作的推进。

继2016、2017、2018年之后,2019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第四次将“互联网+政务服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各地探索推广一批有特色的改革举措,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不断提高。”

在这一背景下,各个职能部委也在积极开展对信息平台的建设工作。

微信联合医保局的背后:少一张小卡,多一个大场景

作为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才确定成立的新设部委,国家医保局的工作效率不可谓不高。2018年底,国家医保局局长胡静林主持召开了局长办公会,审议通过了《国家医疗保障局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各项信息平台尽快开展立项工作。

2019年1月,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医疗保障工作座谈会时,就提出要“高标准建设全国统一、高效、兼容、便捷的信息系统”。今年6月,国家医保局也对外披露:“推动形成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障标准化体系,建设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系统和平台”。

从中央到部委,多次强调全国统一,证明这是一条自上而下、目标明确的路径:要统一标准,统一系统,统一平台,杜绝过去屡屡可见的各地自起炉灶,最后造成信息孤岛的现象。

国家医保局副局长施子海在医保电子凭证启用现场表示,医保电子凭证现在已经具备了推广应用的条件,是因为“7个先行测试省份已经采集了医保基础数据,生成2.2亿参保人的医保电子凭证。16个地市完成了应有测试,部分医药机构实现了电子凭证全流程的就医、购药。”

微信联合医保局的背后:少一张小卡,多一个大场景

看病就医,仅带一部手机就搞定,这样的图景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已经被描摹多年,但现实与理想始终还有不小的距离。但如今随着中国医疗服务最大的支付方——医保局的加入,这一图景突然清晰起来。毕竟,在整个就医流程中,支付是所有环节的核心。国家医保局自上而下推动,也免去了企业一城一地去协商,导致最终的场景应用碎片化的尴尬。

如果这一图景真的快速具象,受惠的不仅仅是患者,也是整个微信生态圈中各个环节的参与者。

微信联合医保局的背后:少一张小卡,多一个大场景

这让人不禁想起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与香港教育大学亚洲与公共政策系副教授和经纬最近发表的一篇论文,他们二人以移动支付在医保支付领域的应用为案例,分析了企业战略与公益动机有机结合时,私营公司如何推动公共部门创新。

“一项公共政策的出台,往往取决于政策解决方案、政治氛围和政策问题的三流汇流。在这个过程中,政策企业家扮演重要作用,就像催化剂和粘合剂一样将政策、政治和问题这三个源流整合在一起。”二人写道。

在微信能力支持下,腾讯已连接超过10亿用户、3.8万个医疗机构服务号,并助力全国众多医院、药店、机构打通支付、查询等医保服务的重要环节。这也注定了医保电子凭证在微信上的应用场景十分丰富,可以广泛应用于医保查询、参保登记、报销支付等各类场景中,一张电子凭证可以服务于所有的医保业务场景。

这些场景对想进一步实现医保异地结算等“拆篱笆”工作的医保局来说格外有意义,因为这正是医保电子凭证“火起来”之后也能“活起来”的源头之水。

相关推荐

微信联合医保局的背后:少一张小卡,多一个大场景
覆盖13.5亿人!医保电子凭证全国开通微信领取
是什么风把互联网大佬纷纷吹到国家医保局?
最前线 | 医保电子凭证上线微信支付宝,看病可不带卡
医保电子凭证全国开通,无卡就医成现实
2020年医保砍价中的药企生存指南
医疗健康行业周报 | 医保局建立全国耗材招采系统;华昊中天获8.9亿元Pre-IPO轮融资
BAT的AI局:三国杀还是斗地主?
打赏、导流、外链、植入…微信唤醒沉默巨兽?
10秒读一张CT,2年内成熟病种的AI辅诊会普遍应用 | 超级观点

网址: 微信联合医保局的背后:少一张小卡,多一个大场景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3650.html

所属分类:互联网创业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