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巨头血拼AI眼镜:苹果的野心与Meta的护城河

巨头血拼AI眼镜:苹果的野心与Meta的护城河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5年07月02日 16:5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骆轶琪 广州报道

自2023年正式发布、2024年美国上市后,苹果关于“空间计算”设备再无官方大更新,但市场依然屡屡有消息出现。

近日,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发文指出,苹果目前正在开发至少七款头戴式设备,其中首先大量出货的产品是类似Ray-Ban的智慧眼镜,预估2027年出货量为300万-500万部。

他还指出,苹果在2026年不会推出新款头戴式设备,预计从2027年开始将有多款新产品问世。

这似乎显示出,苹果对于智能眼镜产品的定位出现了一定程度转向。一方面,在AI大模型浪潮下,眼镜这一类目正被赋予更广泛普及空间,成为厂商竞相角逐的重要终端市场;另一方面,在当前已经被Meta教育出的轻量型AI眼镜市场中,也需要一个可以与之抗衡的巨头出现,海外厂商如苹果、三星、谷歌,国内的手机厂商、互联网巨头和初创公司也都在为此竞速。

多家第三方机构统计都显示,在AI眼镜市场,Meta依然呈现一家独大局面。虽然今年中国市场被认为将出现“百镜大战”,但目前已经发售商用的AI眼镜,从口碑到品质都还有提升空间。

苹果入局

根据郭明錤分析,苹果在研的七类智能眼镜方案中,有三种属于Vision系列,也即XR头盔形态,除了对此前发布的Vision Pro迭代之外,后续会有重量显著减轻、售价更低的产品;另有四种属于智慧眼镜系列,该类产品可能会取代部分TWS与手机拍照功能,是短期内成长能见度最高的智慧眼镜类型产品。

他预期,该类型产品在2027年,全球各品牌总出货量有望超过1000万部。

此前市场上已有消息指出,苹果正针对智能眼镜进行核心主芯片自研。一种观点认为,苹果针对智能眼镜的自研主芯片,会基于此前苹果自研智能手表芯片时的经验,因为二者在核心功能定位上有接近之处,苹果只需要针对特定场景应用需求进行设计调整即可。

整体看,结合目前市场消息,苹果如今的选择正与当前全球市场对智能眼镜类产品的走向预期一致——无论从产品实用性还是可普及度来看,轻量级的AI眼镜正成为当前硬件市场玩家的主要选择。

当然业界主流从业者仍然认为,AR眼镜会是未来的必然路径,因此在当前阶段,大厂纷纷计划推出AI眼镜,一方面是出于用户心智积累考虑,另一方面也是在为未来AR眼镜这一核心移动平台积累技术和生态能力。

作为率先在AI眼镜品类上获得突破的厂商,Meta如今已经将旗下产品迭代到第三代。

(2024年与2023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对比,图源:Counterpoint研究)

近日,Meta发布Oakley Meta,不同于此前定位大众市场,这是一款更倾向于垂直运动骑行市场的产物。据介绍,相比前两代产品,新款在电池续航能力方面大幅提升至8小时(Ray-Ban约为4小时),针对运动场景进行了核心功能优化,起售价399美元,相比前两代299美元的定价有一定提升。

IDC中国研究总监潘雪菲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Oakley Meta这款眼镜定位运动市场,运动场景对智能眼镜在户外对于光线和天气的适应能力要求更高,也需要在光学设计上做出更多优化完善。这显示出,Meta将智能眼镜向专业运动领域应用进行了延伸。

东方证券指出,Meta此次布局垂类专业场景,成为特定人群创造核心价值的“专业工具”,通过“先垂后广”进一步拓宽其渗透人群。此外,Oakley母公司陆逊迪卡集团(Luxottica)已将Meta眼镜年产能目标调至1000万副。

不止于此,接下来Meta也在寻求向更高端市场进攻。量子位智库指出,Meta正酝酿在2025年推出一款高端智能眼镜产品,代号“Hypernova”,预计售价超过1000美元,配备单目显示屏、进阶摄像头和AI聊天机器人。

持续深入地投入让Meta如今成为“独霸一方”的智能眼镜巨头。

根据Wellsenn XR统计,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AI智能眼镜销量达60万台,同比增长216%,大幅增长主要来自于Ray-Ban Meta智能眼镜的增长,其实现销量52.5万台,去年同期为17万台。

 Counterpoint指出,2023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同比增长了156%,2024年同比增长了210%,Meta在2024年独占市场份额的60%以上。

从这个角度看,苹果的积极入局也有其合理性。在已经有其他厂商探出道路来,且前景明确的前提下,苹果作为智能终端市场的巨头,没理由放弃当前这个积累用户黏性的机会。

巨头竞赛

独大背后,是Meta公司为了“元宇宙”梦想的持续大幅投入。

在今年4月的2025财年第一财季的业绩交流会上,有投资者提问道,Meta的虚拟现实实验室(Reality Lab)连续多个季度都几乎稳定亏损40亿美元左右,这是否会有转折?

对此,Meta首席执行官Mark Zuckerberg(下称“扎克伯格”)强调,为了确保Meta能够迅速推广并扩大规模,进行更多投资是有意义的。“如果回顾其他领先的消费电子产品,当它们发展到第三代时,通常能销售出1000万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规模,我不确定是否能做到这一点,但我认为这大致就是我们面临的机会空间。”

扎克伯格还介绍,Ray-Ban Meta AI眼镜的用户增长势头强劲,月活跃用户数是一年前的四倍多,使用语音指令的人数增长更快。

Counterpoint高级分析师唐叮则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扎克伯格在今年初制定了较为激进的智能眼镜发展规划。因此会联名不同的品牌、发布差异化定位产品。“我们认为,Meta希望抓住下一个技术时代的风口,因此在智能眼镜方面,从硬件到软件、生态、OS,公司都是自己投入在做,也造成有较大投入。”唐叮表示。

(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预测,图源:IDC中国)

不止苹果,在智能眼镜领域早有投入的谷歌也不会放弃这一市场。2024年12月,其就联合三星,推出面向智能眼镜平台的操作系统Android XR,还宣布与中国消费级AR眼镜厂商Xreal达成战略合作。

这意味着,不同于Meta从软到硬自己搭建了智能眼镜的全局,谷歌采取的是开放合作态度。

IDC中国分析师叶青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谷歌采取与Xreal合作的方式入局XR眼镜市场,既能通过Xreal积累的硬件技术优势和国产供应链降低成本推动快速量产,又能通过Android XR开放平台大幅降低开发门槛和成本——双管齐下,将吸引更多内容开发者参与整个XR眼镜的内容生态建设。

这也是谷歌的一贯风格。虽然此前多有涉猎眼镜、手机等硬件品类,但谷歌在智能硬件商业化方面取得的成果有限。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其选择与手机等硬件厂商合作的模式,同样享受到了发展红利,意味着在XR时期延续这一路线并无不可。

大战在即

回顾国内市场,“百镜大战”在2024年末已见硝烟,但很快,就有消费者对今年初已经商用发售的多款AI眼镜提出存在质量问题、延期交付等情况。

叶青清对记者指出,新兴厂商和开始大规模化量产的厂商在初期,普遍面临供应链管理经验不足的问题,这是产业升级必经的阵痛期,厂商需承担相应的试错成本,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消费者侧的售后保障和补偿机制。

从供应链方面,叶青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道,“相比于国内市场,海外市场在光学模组、芯片等核心组件的供应链品控更加稳定且技术相对领先,国内供应链整体成熟度相对落后,但成本优势明显,产能高度集中在少数的头部厂商。”

唐叮则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今年早期国内商用的AI眼镜产品,主要面临的难题并不在代工、制造侧,而是在研发和调教方面。

“AI眼镜形态较小,怎么让主芯片与ISP芯片能力更好适配,能同时兼顾跑端侧算法和解决散热、功耗等问题,让软硬件能力更好结合,是其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她进一步对记者指出,因此并非找到合适的代工厂即可,而是要花费更多精力在产品调试方面。“当然AI眼镜毕竟要佩戴在脸上,需要舒服、精致。在代工能力方面,Ryban的母公司陆逊迪卡集团能力也强过其他代工厂。”

整体看,目前AI眼镜市场正呈现互联网厂商、手机厂商、初创公司三类公司竞跑的局面,在小米AI眼镜之后,下半年将有更多产品进入市场。有消息称,阿里巴巴、字节跳动都有相关产品规划。

潘雪菲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三类参与者各自有一定优势:互联网厂商如Meta、谷歌,在AI大模型和软件适配能力以及应用生态上具有优势;手机厂商有成熟和丰富的硬件定义和硬件制造经验,还有完整的生态系统和健全的渠道体系;科技创新厂商则更加专注在AR/VR等头戴设备等解决方案和场景深耕。

至于本轮“百镜大战”中,是否有厂商可以与Meta一较高下,则是一个关乎产品设计、软硬调教、体系化能力的综合较量。有赖于产业链与终端公司协同解题。

发布于:广东

相关推荐

Meta的新眼镜Orion,就是下一代消费级AI设备的“GPT3时刻”
苹果智能眼镜:库克押注的 “下一个十年”,为何姗姗来迟?
苹果取消与Meta竞争的AR眼镜项目
扎克伯格如何实现Meta的硬件野心
AI眼镜:大厂与小厂的生存之道
巨头蠢蠢欲动、新老势力联姻,AI眼镜爆发在即
Ray-Ban Meta大获成功,苹果也盯上了智能眼镜
离开锤子、字节后,吴德周抢先Meta推出AI运动眼镜丨涌现36人
Vision Pro:苹果的野心与妥协
古尔曼打脸爆料:苹果没有放弃智能眼镜,仍在推进,或取消AR功能

网址: 巨头血拼AI眼镜:苹果的野心与Meta的护城河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38303.html

所属分类:行业热点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