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离工程师 严查中国零件 一场产业链“暗战”
近日,印度接连发生了两件大事,都和中国有关。
一是,印度富士康要求数百名中国大陆员工撤离。对此,苹果公司和富士康均未回应,撤离原因至今扑朔迷离 。二是,印度国防部要求全面排查军队装备里的中国产零部件,据说还是“史上最严”。
两件事同时发生,恐非偶然。难道印度觉得“印度制造”已经真的可以替代中国了吗?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事件发生后有人认为,印度驱离中国生产技术人员,是因为最近几年,印度方面也经常派人来中国的富士康工厂学习,现在感觉已经掌握的生产技术流程和管理流程,印度的生产线已经步入了正轨,因此多少有些“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感觉。
但真相恐怕没有那么简单。《纽约时报》曾披露,印度组装的iPhone中,包括屏幕和面容识别模块在内的复杂组件都在中国经过“预装配”后再运往印度,最终产品只能勉强称为“印度组装”。
这些撤离的中国工程师也远非普通产线工人。他们是技术传承的关键载体,承载着十余年中国消费电子制造业积累的隐性知识。从拧螺丝的精确力度到摄像头模组的毫米级校准,这些无法通过手册传递的经验,曾是印度工厂提升良品率的核心依靠。
那么,问题来了。印度为何要给自己“找麻烦”?或许,这是“中国制造”提前布下的一盘大棋。
此次撤离发生在中美科技竞争的关键节点。表面上是人员撤离,实则是产业链控制权的博弈——中国限制核心技术外流,印度制造陷入“经验断档”,苹果的产业链重构计划遭遇“当头一棒”。

“釜底抽薪”后的应激反应
面对中国疑似“釜底抽薪”,印度有些急眼。
当地时间7月2日,印度国防部突然宣布启动“史上最严军购审查”,誓言彻底清除军事供应链中的中国零部件。陆军设计局副局长曼恩高调宣称,“消除对华依赖是国家安全的核心优先事项”。
算上这次,这已经是印度今年第二次高调展示“去中国化”决心——就在五个月前,印度刚以“中国零件存在安全风险”为由,单方面撕毁了与中国的无人机订单。讽刺的是,尽管印度高喊禁用中国零件,但《今日印度》披露的调查显示,一些关键部件仍可追溯至中国,部分甚至通过第三国转运进入印度军工生产线。
中印在全球供应链中形成的深度互嵌,是市场规律的结果,强行脱钩只会两败俱伤。数据显示,今年5月,中国对印度出口增长12.4%,其中电子产品占比近40%,显示两国经济仍存在巨大合作空间。
印度若能以开放心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可获得急需的基础设施投资,还能在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新兴领域与中国开展技术合作,实现的则是互利共赢。
可惜,对于这样显而易见的事实,印度当局似乎并不接受。

“抱团挖矿”、“左右骑墙”
当地时间7月1日,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组成的“四方安全对话”高调宣布启动“关键矿产倡议”,宣称要保障“供应链安全与多元化”。
联合声明写得冠冕堂皇:“依赖单一国家加工、提炼关键矿产,将使产业面临经济胁迫、价格操纵和供应链中断风险”。字里行间没提中国,却字字指向中国。
事实上,印度近年来一直在不断加速推动稀土战略,核心目标在于强化在关键矿产供应链中的“去风险”能力,实现关键矿产的“自给自足”,同时有意打破中国在全球稀土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最终成为全球价值链中具有更大影响力的国家。
尽管印度一方面叫嚣着要与中国脱钩,但另一方面,却又在不断增加赴华留学生的数量。近年来,印度赴华留学的学生数量急剧增长,五年来已经增加了120%,目前总数已经超过3万人。这些留学生中,近10%选择了航空航天、人工智能和军事工程等敏感学科。
这种现象无疑让人感到矛盾,暴露的则是印度在大国博弈中的“心机”与“算盘”。
这场发生在南亚次大陆的供应链“暗战”,本质上是全球化与本土化、安全需求与发展诉求的碰撞。对于中国而言,如何应对印度的战略调整,在竞争中保持合作,在博弈中寻求共赢,同样是一项重大挑战。
编辑: 秦扬轲
责编: 张庆
发布于:上海
相关推荐
撤离工程师 严查中国零件 一场产业链“暗战”
支付宝微信支付暗战:谁也输不起的一场硬仗
苹果产能撤离印度遇阻转回中国,iPhone 16价格波动风险升温
地图暗战
小零件里的大生意,「零件帮」从工程师需求出发构建工业大数据生态
格力vs美的:“明撕”与“暗战”
HBM芯片暗战
暗战生于腾讯
格力电器与美的集团的“明撕”与“暗战”
巨头电梯暗战
网址: 撤离工程师 严查中国零件 一场产业链“暗战”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38504.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5738
- 2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25474
- 3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24910
- 4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24351
- 5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24031
- 6滴滴出行被投诉价格操纵,网约 11653
- 7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732
- 8华为 nova14深度评测: 10311
- 9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9751
- 10“涉黄”擦边新闻不断,上门按 9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