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苹果直营店关闭:这不是结束,这是时代摔碎果盘的声音
破天荒!苹果在中国首家直营店要关门了!大连百年城那家开了十年的"水果教堂",8月9号晚上八点准时熄灯。别慌,不是全线撤退,但这事儿比华强北冒出十家假苹果店还刺激——要知道,苹果在中国开店向来是"只增不减"的傲娇脸,如今突然按下暂停键,这可不是简单的"店面装修",更像是给高烧不退的手机圈泼了一盆冰水。十年前,果粉在店门口搭帐篷抢购的盛况还历历在目;十年后,门可罗雀的直营店却要跟消费者说拜拜。这背后,是苹果的神话褪色,还是中国市场变天了?别急着心疼库克,这事儿远比你想的更魔幻。
一、十年前挤破头,十年后没人瞅:大连店的"冰火两重天"
2015年10月24日,大连百年城苹果店开业那天,场面堪比春运抢票。东北老铁裹着羽绒服在寒风里排了三天队,就为了摸一摸刚发布的iPhone 6s。当时媒体报道说"黄牛加价5000元收手机",店员穿的蓝色T恤都被奉为"潮人标配"。十年后的今天,这家店的玻璃幕墙依然锃亮,但进店的人还没隔壁奶茶店多。有大连网友吐槽:"现在进去连个导购都懒得理你,货架上的样机膜都花了,跟菜市场甩卖似的。"
为啥反差这么大?不是大连人不爱苹果了,而是"苹果光环"早就不香了。十年前,拿iPhone是身份象征,现在你掏出个iPhone 15,隔壁大爷可能掏出个华为Mate 60 Pro跟你比信号。数据不会说谎:2024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苹果份额跌到14.6%,而华为+荣耀+小米加起来超过60%。以前是"一机难求",现在是"多机选择"——当国产手机把卫星通信、折叠屏、快充玩出花,苹果还在挤牙膏似的升级摄像头,消费者用脚投票不挺正常吗?
更扎心的是价格。十年前iPhone 6s起售价5288元,现在iPhone 15起售价5999元,看似只涨了700块,但十年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涨了多少?2015年是2.2万元,2024年是4.8万元,翻了一倍还多。可苹果的定价策略还停留在"高端就完事了",结果就是:以前咬咬牙能买,现在咬碎牙都觉得不值。大连店所在的百年城商圈,租金十年涨了3倍,客流量却跌了一半,苹果要是再硬撑,那才是真傻。
二、苹果的"中国困局":不是卖不动,是"玩不转"了
别以为关一家店是小事,这背后是苹果在中国市场的"三重焦虑"。
第一重焦虑:渠道失灵。十年前,直营店是苹果的"传教士",展示科技魅力,培养果粉信仰。现在呢?电商平台把价格打穿,直播间天天"百亿补贴",消费者躺在沙发上就能比价下单,谁还特意跑去实体店?更别说华为、小米的体验店开得比奶茶店还密集,人家不仅卖手机,还卖智能家居、生态链产品,苹果店除了手机电脑手表,连个像样的配件都不多,谁愿意逛?
第二重焦虑:创新乏力。乔布斯时代的苹果是"颠覆者",从iPhone到iPad,每款产品都能重新定义行业。库克时代的苹果成了"守城者",发布会越来越像"挤牙膏大会":iPhone 14换个芯片叫升级,iPhone 15换个C口叫突破。反观国产手机,华为突破5G封锁,小米造出折叠屏汽车,OPPO搞出卷轴屏概念机——当苹果从"引领者"变成"跟随者",消费者自然会审美疲劳。
第三重焦虑:生态脱节。苹果的封闭生态曾经是优势,但在中国市场成了短板。你用苹果手表想连个微信支付?不行。你用iPad想装个安卓应用?不行。你想把手机里的文件传到华为电脑?麻烦死。反观小米,手机、平板、电视、扫地机器人互联互通;华为,"1+8+N"全场景生态让用户离不开。中国消费者要的是"万物互联",不是"苹果独联",这一点苹果到现在都没搞明白。
最讽刺的是,苹果在中国赚的钱越来越多,但口碑却越来越差。2024年苹果大中华区营收533亿美元,占全球20%,但消费者满意度却跌到五年新低。为啥?因为苹果把中国当"提款机",却不肯好好"服务"。就拿售后来说,国外换电池200块,国内要500块;国外手机进水能保修,国内说"人为损坏"。这种"双标"操作,一次两次行,次数多了,谁还买账?
三、关店不是末日,而是苹果的"刮骨疗毒"?
有人说苹果要凉了,我觉得太夸张。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苹果的品牌力、现金流、技术储备依然顶尖。但这次关店,更像是苹果的一次"战略收缩"——与其在不赚钱的地方死扛,不如把资源集中到核心市场。
比如上海、北京、深圳的旗舰店,客流量依然很大,利润率也高,肯定不会关。但像大连、沈阳这类二线城市,当市场饱和度到顶、竞争加剧,关店反而是理性选择。这就像星巴克关掉不赚钱的社区店,集中精力开大商场旗舰店,商业逻辑上说得通。
但问题在于,苹果能不能借此机会"换个活法"?如果只是关店节流,不解决根本问题,那下次可能就要关上海店了。我觉得苹果至少要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放下身段。别再把中国消费者当"冤大头",定价策略该本土化就本土化,售后服务该平等就平等。看看特斯拉,在中国建厂后立马降价,销量反而暴涨,苹果为啥不学学?
第二件事:拥抱开放。适当放开生态限制,跟微信、支付宝、抖音深度合作,别再搞"苹果税"那套。用户体验好了,自然愿意买单。
第三件事:真心创新。别再沉迷于"卖Logo",拿出点真本事。比如赶紧把5G搞回来,研发点适合中国市场的黑科技,不然真要被国产手机甩在身后了。
四、中国消费市场的"成人礼":从"崇洋"到"自信"
苹果关店,表面看是一家外企的商业调整,背后其实是中国消费市场的"成人礼"。
十年前,我们买苹果,买的是"身份认同"——觉得用进口手机有面子。十年后,我们买手机,买的是"实用价值"——信号好不好、充电快不快、性价比高不高。这种转变,本质上是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带来的消费自信。
以前,我们提起"中国制造",想到的是"廉价劣质";现在,我们提起"中国智造",想到的是"华为鸿蒙""大疆无人机""比亚迪电动车"。当国产产品的质量、技术、设计不输国际品牌,甚至在某些领域领先,消费者自然会选择本土品牌。这不是"爱国绑架",而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
苹果关店,给所有外企提了个醒:在中国市场,没有永远的神话,只有不断的进化。你要是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迟早会被消费者抛弃。相反,那些真正尊重市场、拥抱变化的企业,才能活得长久。比如特斯拉,虽然也有争议,但它在中国建厂、降价、本土化研发,销量稳居新能源汽车榜首;比如耐克、阿迪,虽然面临安踏、李宁的冲击,但通过国潮联名、数字化营销,依然保持竞争力。
所以,别为苹果惋惜,也别唱衰苹果。这只是中国消费市场"新陈代谢"的一个缩影——旧的故事结束了,新的故事正在开始。而我们作为消费者,只需要享受这种"货比三家"的幸福,毕竟,谁对我们好,我们就对谁好,就这么简单。
(结尾)
大连那家苹果店关门那天,可能会有老果粉去拍照留念,毕竟那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但我想说的是:不必伤感,因为更好的时代正在到来。当中国消费者不再盲目追捧洋品牌,当国产企业能造出更优秀的产品,当市场竞争越来越公平透明,这才是真正的进步。至于苹果,能不能在这场变革中涅槃重生,就看它接下来的表现了。反正我们有的是选择,大不了,下次换个手机呗!
发布于:陕西
相关推荐
突发,苹果直营店关闭:这不是结束,这是时代摔碎果盘的声音
微软关闭全球直营店,国内线下店为何幸免于难
微软关闭全球直营店,国内线下店为何幸免于难?
微软关闭全球直营店,国内线下店为何能幸免于难?
微软直营店关门:十年苹果模仿秀落幕
豌豆荚 PC 版关闭,我的搞机时代也结束了
苹果宣布临时关闭中国大陆Apple Store零售店
应对新冠病毒疫情,苹果临时关闭中国三家门店
一个时代结束!QQ的大哥,宣布关闭!
iTunes 要关了,「买专辑」的时代结束了
网址: 突发,苹果直营店关闭:这不是结束,这是时代摔碎果盘的声音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39588.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5791
- 2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25732
- 3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25171
- 4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24605
- 5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24305
- 6华为 nova14深度评测: 13155
- 7滴滴出行被投诉价格操纵,网约 11883
- 8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774
- 9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9793
- 10手机中存在一个监听开关,你关 9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