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要刺刀见红了!短短20天,中美相继押上国运对拼
(来源:华山穹剑)
最近国际上的热点有点多,以至于国内有条特别重磅的大新闻,几乎被大家忽视了,当然最开始老罗也没注意到,因为这条比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还重要百倍,足以决定未来人类文明天花板的新闻,基本没有重量级媒体在头版头条进行报道,什么新闻呢?7月22日,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正式在上海挂牌成立,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中国的核聚变工程已经进入了商业化阶段。

核聚变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在互联网上就跟狼来了一样,每次都说永远还有50年,我读小学的时候科技老师是这么说的,到读大学甚至参加工作了还是这种说法。但这次是真不一样,真来了,不是说即将进入商业化或者拉开了商业化的序幕,而是已经开始在搞商业化了。中国的国企,尤其是中字头的国企,跟国外的企业不一样,国外成立一家企业他可能还在融资阶段,技术刚刚才起步。
中国中字头的国企向来是以稳字当头,一般只有在具备明确目标和相当的技术积累的情况下才会挂牌。它们成立公司,往往说明国家对这个领域已经有了充分的战略评估,技术路线上有了比较扎实的基础或者明确的突破路径,更重要的是,项目被判定为可行,并且国家层面认为到了该把它推向市场、让它自己造血的时候了,所以中国聚变能源公司的成立,就是在搭建商业化运营的平台和主体了。远的咱不说,就说最近的,7月19日雅江集团挂牌成立,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是不是在当天就开工建设了?

科学界有个很普遍的观点,人类能不能摆脱几千年来为了一丁点资源就自相残杀的宿命,能否从蒙昧的地球文明进入宇宙大航海时代,核聚变工程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能源是文明和工业发展的一切前提对吧,但我们现在用到的能源,就是煤、石油、天然气这些化石燃料,再加上核裂变和各种自然能,比如说风能,水能,还有光能。这些能源不是不好,人类过去两百年的所有成就,都是靠它们支撑的。但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了,污染和所谓的气候变暖没必要提,毕竟他伤害不了地球一点,但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资源,按照地球如今每年1亿人口的增幅,地球现存的化石燃料最多只能再支撑人类200年的高速发展,那200年后用什么呢,总不可能就说让人类文明灭亡吧。
风能光能倒是干净且是再生资源,但它们不稳定性太高了,全靠老天爷脸色赏饭吃,想大规模存起来现有技术还费劲,成本也高。至于核裂变虽然稳定量大,问题是它的原材料需要铀啊,而中国的铀资源相对匮乏。如今我们每年的铀资源需求大概在1万吨,自产的才2000吨,80%的铀资源需要从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等少数几个国家进口。而且核裂变电站产生的铀废料放射性污染强,处理成本很高。
这些能源上的限制,就像一条看不见的绳子,把咱们的科技和生产能力给捆住了。你看目前的火箭基本就是燃料仓占整个体积的绝对大头,真正运送人或物的地方很小,真要搞个宇宙飞船去火星,不但发射一次的成本贵得吓人,运上去的东西还少根本划不来。所以说为啥现在太空探索这么费劲又花钱?很大原因就是传统能源效率不够高,能量密度太低。还有那些科幻片里的东西,比如太空电梯、大型的星际飞船、甚至改造其他星球的环境,这些很酷的想法为啥实现不了?归根结底,还是卡在能源上。需要那种能量密度极高、能持续稳定输出、而且几乎取之不尽的能源,才能驱动这些超级工程。现在的能源技术,离这个要求差得太远了。没有这样的能源,这些想法就只能停留在纸上或者电影里。
但困难在核聚变面前都不成问题,核聚变用的原材料主要是氘,这玩意在海水里面多的是,说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点也不为过。然后它释放能量的效率也非常高,每克核燃料在发生聚变时能够释放高达9000万千瓦时的能量,而核裂变仅有200万千瓦时,是后者的45倍。同样的每克氘氚燃料聚变所获得的能量相当于燃烧8吨石油,而煤油的能量密度与石油相近,因此核聚变释放能量效率比煤油高千万倍,你说离谱不离谱?再就是聚变的过程本身不产生温室气体,不会像核裂变那样产生需要处理成千上万年的高放射性废料,相对干净安全。最后,只要技术能搞定,它可以持续稳定地输出巨大的能量,不受天气影响。

难怪说中国这些年的太空计划一个比一个激进,像什么在月球的赤道上铺满光伏板,彻底解决全人类用电需求;抵御地外文明的行星防御系统,还有吹得神乎其神的南天门计划。刚开始我还以为只是远景,或者干脆是网友的意淫,直到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的成立,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比吹牛还逆天的计划,居然特么是真的。
只要核聚变商业化了,建造大型空间站、开发月球和火星资源、甚至建造能进行星际旅行的飞船,都将从遥不可及的梦想变成可能实现的目标。因为有了足够强大、稳定且廉价的能源,太空运输、太空制造、太空居住的成本会大幅下降,可行性会极大提高。人类才能真正走出地球摇篮,在广阔的太阳系甚至更远的星系中定居、发展,从一个困在地球上的蒙昧文明真正飞升成为宇宙文明。
当然,也正是因为核聚变如此重要,中美之间的战略竞赛,已经到了刺刀见红的最后阶段。就在中国聚变能源公司成立前20天,美国核聚变公司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与谷歌公司签署了一笔全球最大的售电协议,根据协议,CFS将在2030年代初从首座商业聚变电厂ARC向谷歌供应200MW电力。

跟人工智能、芯片这些领域不同,前者中国虽然是弱势但游刃有余,而后者我们的优势面的确很大,但美国却在步步紧逼,打得很焦灼。
2022年10月,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 100 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核聚变点火取得最关键的进展。同年12月,美国能源部宣布首次实现核聚变净能量增益,并称这是他们在70年科学历程中,最伟大的突破之一,全球科技界大为震惊。消息发出后,各路私人资本疯狂涌入,明确将十年内建成示范电站定为目标,加速技术转化。除了前面提到的CFS和谷歌的合同,还有微软签约Helion,预计于2028年实现核聚变发电。谷歌出资创建TAE Technologies,研发氢硼聚变反应堆,计划在2030年之前,实现可控核聚变发电。

2024年初,劳伦斯利弗莫尔实验室宣布成功七次复现点火,最高净能量收益达到史无前例的4.13。同年7月,中国EAST成功实现高约束模等离子体稳态运行超过1000秒,大幅刷新自身保持的纪录。今年3月,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原子核和电子温度双一亿度突破,央视明确声称向工程化应用迈出重要一步,即商业化运营前的最后一步。
三个月后,CFS跟谷歌达成全球最大一笔售电协议,同时也是人类第一笔核聚变售电协议。
20天后,中国聚变能源公司在上海挂牌成立。
这三年来,从美国点火成功,到中国刷新工程纪录,再到美国提升科学指标,以及中国实现工程化突破,双方在核聚变的关键性能和商业化落地这两个领域你追我赶,每一次重大进展都紧咬着对方的步伐,投入不断加码,节奏越来越快,竞争态势异常胶着。
尤其是最近这20天,双方刺刀完全见红,拼的就是最后一口气,一个刚签完核聚变售电协议,另一个就马上成立聚变能源公司开启商业化建设,可以说中美已经押上国运开始明牌对拼了,都锁定2030年这个节点向居民输送人类首个由核聚变产生的电力。
作为决定人类文明史分水岭的一场科技竞赛,中国也好,美国也罢,都没有退路了,时间只剩下5年。
5年后,既分中美之高下,也决人类文明之前景。
相关推荐
刘强东、马云相继归位,京东阿里“大换天”,释放了哪些信号?
乔布斯和苹果拒不道歉的20天
你相信国运吗?
碳与氢:中国新国运
恒大要投资易到?易到不予置评,恒大内部否认
芯片,事关中国国运
中美芯片人才战: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中美贸易战正酣,第一个站出来的是他,刘强东!
智氪分析丨阿里对拼多多的防守反击战
20天涨粉2200万,刘畊宏打开李佳琦“流量密码”
网址: 东大要刺刀见红了!短短20天,中美相继押上国运对拼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39686.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5791
- 2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25733
- 3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25172
- 4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24606
- 5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24306
- 6华为 nova14深度评测: 13155
- 7滴滴出行被投诉价格操纵,网约 11884
- 8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774
- 9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9793
- 10手机中存在一个监听开关,你关 9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