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智能体迈入L4时代,纳米AI多智能体蜂群,可创作史上最长10分钟AI视频

智能体迈入L4时代,纳米AI多智能体蜂群,可创作史上最长10分钟AI视频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5年08月05日 22:00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量子位 (ID:QbitAI),作者:关注前沿科技,原文标题:《智能体迈入L4 时代!纳米AI多智能体蜂群,可创作史上最长10分钟AI视频》

忘掉繁琐交互流程,也不用再蹲Veo 3了!

现在分钟级高质量的AI创意大片,能够一键生成了。

比如一张人物图+提示词脚本,就能生成记者第一视角下采访西游记的视频特辑。

整个过程流畅自然,角色风格一致性已经成为基本操作。

关键是不管这个要求多么天马行空,但它还是做到了细节满满,比如记者身上的记者证,白骨精、红孩儿、金角大王这些人物的对齐,以及多角色的配音口型也实现了一致。

着实被这一效果惊艳到了!

更想不到的是,实现这一最新突破的,并不是某个视频生成模型,而是最新升级的纳米AI。

对比市场方案,一分钟视频成本可降低95%以上。目前纳米AI每天还有免费次数,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还不赶紧薅这波羊毛?

一个分钟级专业影片,不再是过往小时级或者天级的任务,而是人人皆可零基础低成本完成。

而如果扒开他的思考过程,就会一整个大惊呆!随便一个案例,你都会看到这么一个壮观景象:智能体「团队」执行步骤已经多到数都数不完了

他们首创了多智能体蜂群,如同组建一支专业团队,依靠群体智慧协同作战,高效高质地完成这一复杂创作流程。

这并不是一次普通的升级,因为这标志着关于智能体的定位,真正来到了生产力阶段。

一句话生成大片

先来看这最新升级的产品。

入口还是跟之前的纳米AI搜索一样,只需下载APP应用,无需额外任意配置,「首页」即可看到最新升级的纳米AI。或者在官方主页(https://bot.n.cn/)下载客户端,可以一键体验更多功能的智能体,给你的生活或工作带来便利。

表面上看没有什么区别,但实测之后背后大有文章。

先说结论。这次升级的重点,通俗来说,智能体实现了从单兵作战到多智能体协作的跃迁

它与生成模型这种需精细提示、多次迭代才能出来的好作品不同,纳米AI仅需用户一句话指令就可以自动化生成高质量完整作品,并且时长不受限制、token不受限制,即便是10分钟的视频也可以生成。

而且与其他智能体平台所强调的“多智能体协同”又有所区别,纳米AI的智能体团队规模更庞大,且每个智能体之间可共享记忆,并且还支持自定义DIY团队内部的“智能体储备”。相当于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智能体团队,就可以拥有专属的团队。

就拿本次一个典型的多智能体蜂群「一句话生成大片」来说。

流浪地球3还在筹备,不妨先看看动画片的解解馋。

在输入了叙事情节之后,它就开始工作了。在工作之前,它还温馨提示:这可能需要花点时间,你可以先去处理其他事务

随后,它就像人一样「自动拉群」,调用起多个智能体。比如超级配音演员、智能绘图专家、高级摄像师、高级剪辑师、影视后期专家等等。

可以看到,整个智能体团队非常庞大,规模已经堪比多少个创业团队了。

当然,中间也穿插了各种并行处理机制,整个执行效率也拉满了。

包括创意策划、分镜设计、画面生成、配音配乐、剪辑合成在内的整个过程,全程透明可编辑,比如像风格选择、BGM选择、文案修改,都是可以人为干预随时修改,给人感觉就是一个人机协作的空间。

相比之下,有的智能体操作时,它就像是一个黑盒,你不知道它做了什么?你只能最后接受它的结果。要是它理解错了,你还无法及时修正,只能从头再生成一次。

最后它生成的结果直接可用

所使用的token数显示达到了1437万+,相比于业内普遍100万token上限多了一个量级。

而除了生成这样的广告创意大片,它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比如生成短剧。爱因斯坦空降赤壁之战战场,会是什么样?

还可以电商带货。你有见过马斯克用中文给你带货吗?口型跟台词也都有对齐。

除了这个「一句话生成大片」之外,目前纳米AI已上线10+类多智能体蜂群,涵盖视频制作、内容创作、行业研究、电商带货、旅行规划等多个场景。

除此之外,还可以自行DIY你的「多智能体蜂群」,想用什么场景就用什么场景。在这里,你可以完全用自然语言,而不是编程语言,来组建你的智能体团队。

它预设了三种智能体可以选择,包括专家智能体、条件智能体以及迭代智能体

此外,还有智能体广场里可供选择。这里就像是一个「超级人才市场」,而你就是老板,按需招「人」拉群。如果没有合适的,你也可以自建智能体。

在这里,MCP已经变成了最小的单元。你无需再关注背后的大模型能力,而只会把注意力放在最关键的事物上,包括但不限于:各种能力的智能体、组建成什么样的团队、能解决什么样的任务。

因此,纳米AI所展现的,其实是一个关键的行业视角转变——

当智能体真正成为了生产力,那么衡量它的维度就会从功能导向升级到结果导向

而背后实现的关键,也是前面所提到次数最多的词:

多智能体蜂群

多智能体蜂群是什么?

当前,智能体发展白热化,不管是初创公司还是大厂、又或者说垂直玩家都推出了自己的智能体平台,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的感觉:打造智能体平台不是壁垒,真正核心挑战在于优化用户使用体验上面。

就比如大家都在强调多智能体协同,但是怎么协同?如何高效协同?这就是各家发力且呈现差异化的点了。

相信大家在使用一些智能体平台时,都有遇到过比如token限制、成本高昂等问题,但这些问题还不是主要的,单个智能体任务可靠性才是痛点

有这么一组数据显示,单个智能体成功率如果达到九成,5个智能体协作的成功率甚至要降至五成以下。而多步骤工作流里的错误率,是以指数方式复合叠加的。每一步95%的可靠性,跑20步,成功率就只剩下约30%。

在单个任务执行步骤超过100步以后,单个任务的成功率必须要99.9%才能保证90%的成功率,99.97%的单步成功率方可保证97%的成功率。

而单个智能体出错背后大抵有这些方面的原因,比如MCP工具有设计缺陷、MCP Host性能低下以及大模型“抽卡”式的生成结果。

其中MCP出错是主要的原因,一个长任务一旦加入一个成功率低于90%的MCP工具会导致极高的失败率。因此打造推理智能体的厂商从DAY1就必须要考虑容错设计。

如果这样的问题不解决,「多智能体协同」将陷入“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困境,1+1效果远远小于2。

这一背景下,纳米AI独创的「多智能体蜂群」就更值得行业参考了。

因为从前面实测可以看到,各种智能体合作已经远远超过20步,而根据他们团队给的数据,其单个智能体在千万级用户规模下能够实现98.2%,意味着单步成功率超过99.97%。整个像「一句话生成大片」蜂群成功率可以达到95.4%。

所以他们是如何实现1+1效果等于甚至大于2的呢?

首先,针对任务执行可靠性上就做了很多工作。比如构建专门为多步执行优化的大模型,自研的360智脑72B实现100步成功率98.2%,非常接近Claude 3.7的99%,而且千Token成本比Claude 3.7低80%。

他们还为实现高成功率打造自研的MCP Infrastructure,以及为智能体打造了自研的Agent Infrastructure,以此保障MCP的成功率和Agent的可靠性。围绕任务容错率,他们设计了一套智能体的自我修复、自我反思的工作机制,充分利用模型的能力自动修复错误。还打造了一套轻量级云端虚拟机,可以实现1秒钟快速启动,任务结束可以动态挂起,且单机性能高于业界30%。

不过这次的最大亮点,还是在于「多智能体蜂群」。据介绍,整个「多智能体蜂群」背后由三个部分组成:360智能体工厂、多智能体蜂群引擎、多智能体蜂群协作空间。

360智能体工厂就不多说了,就是那个可以自行拉群组团的「人才市场」。

5万个智能体这个数据只是暂时的,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创建智能体,然后上传共享,这个智能体工厂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庞大,所覆盖的功能也就会越来越多。

如果说360智能体工厂依托于纳米AI本身的生态优势。那么与「多智能体蜂群」直接相关的引擎、协作空间,依靠的则是纳米AI累积的技术实力。

据介绍,纳米AI采用全新的多智能体协作框架,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指挥中枢。在它的驱动下,多个专家智能体可以灵活拉群、多层嵌套、组队协作完成复杂任务。比如可以异步并行运行,大大缩短了超级任务的执行时长。

他们还首创多智能体蜂群协作空间技术,多智能体协作时共享“记忆”,实现任务规划、协同执行、自我迭代、持续进化,这成功解决了以往多智能体协作时出现的“协同困境”问题。

比如像一句话生成大片这个蜂群,他们在专家智能体中做了风格、角色一致性问题的设定,就成功避免了一部短片里生成5个形象不同的主角这样的问题。这本身也是视频生成模型要解决的核心挑战。

当然要真正实现智能体蜂群,还离不开背后的AI算力和生态基座以及智能体引擎,来支撑起稳定可靠的结果输出。

纳米AI的智能体引擎,它支持无限工具调用、无限上下文长度以及上百种主流模型。这样一来,海量官方MCP工具一键启用,你也可以自主添加MCP工具,完成特定任务。

无限上下文长度方面,有用户实测可以连续工作两小时,消耗Token 2000万,超过1000步的复杂任务不中断不卡壳,顺滑完成。

因此可以这么理解,此次多智能体蜂群的构建,首先它将智能体门槛打下来了——通过自然语言就可以设计、搭建推理智能体,背后依靠强大MCP生态以及技术引擎,让人人都能搭建自己的“Manus”。这些智能体可以组合成一个团队,在一套指挥系统下执行复杂任务,并且这种蜂群组建的门槛很低,人人都可以自定义团队。

这样一种层层嵌套、层层都降门槛的方式,就可以激发智能体的无限潜力,处理任务也不局限于2B还是2C,任何场景都可以组建、执行。

他们将像蜂群一样分工协作,依靠群体智慧全自动完成复杂任务,直接为你交付结果。

定义首个L4级智能体新标准

此次纳米AI超级搜索到纳米AI的升级,是360在产品和技术能力的关键突破。

通过多智能体蜂群的发布,纳米AI实现首个L4级智能体落地,重新定义行业技术标杆。

智能体时代的操作系统级平台,不同于市面上单点智能体工具,360打造的是一套包含智能体工厂、蜂群引擎、协作空间的完整技术栈,其核心价值在于多智能体协作的可靠性、可扩展性以及开放性。

正如周鸿祎所评价的那样,

单个智能体再强,也只是“器”的层面,有其局限。通过协作框架,将不同能力的“器”有机组合,形成一个能解决复杂问题的“道”,这才是系统架构的魅力。

“器”到“系统架构”的角色转变,背后还暗含着智能体发展的演进图景。

如果也按照自动驾驶这么一个分级体系,那么智能体可以这么划分。

L1:聊天助手/工具,如早期ChatGPT/GPTs,擅长提建议或提供情感陪伴。

L2:低代码工作流工具,需人工搭建流程,比如Dify。这个阶段已经开始有了工具属性,但人类构建需要一定的门槛,然后再由AI来执行任务。

L3:可以理解为具备推理能力的专家智能体,有通用也有某单个领域的专家,执行能力很强,像早期的Manus、Genspark,还有纳米AI里的5万+垂直专家智能体,深度研究智能体、购物智能体等。

L4:正如此次纳米AI所展现的那样,多智能体蜂群协作,依靠群体智慧来实现复杂任务,大大扩展了智能体的使用价值边界。

最终智能体发展到L5,有可能是Agent-Create-Agent方向,也就是可以打造智能体的超级智能体。

回过头再来看纳米AI的升级,本质是将智能体从技术工具概念,转化为标准化生产力工具。

它让智能体从辅助工具进化为可自主协作的“数字团队”,让普通人也能零门槛调用群体智慧完成专业级任务。

当行业还在纠结于单智能体的功能迭代时,360已率先突破至L4级智能体阶段,以“蜂群协作”解决了复杂任务的自动化、高可靠性难题。

这种前瞻性布局,不仅让360成为智能体技术实用化的带头人,更向行业传递出清晰的品牌主张:

智能体的终极价值不在于“单个能力有多强”,而在于“能否像人类团队一样高效协作,直接交付结果”。

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技术路径,回到了最初AI诞生的本质,只不过这次是以智能体为载体,带领行业从“智能体工具时代”迈向服务于每个人的“群体智能生产力时代”。

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这将带来一种全新的工作范式。个体的核心竞争力,将体现在驾驭、配置和管理多智能体“蜂群”的能力上。

而掌握这一能力的用户,将成为智能体时代的“超级个体”。

相关推荐

全球首个!纳米AI多智能体蜂群上线
AI智能体,为什么看不懂?
AI时代的智能体,离人人可用还有多远?
今年首批AI智能体有望“就业”?国产办公智能体再升级
华为鸿蒙+AI智能体,最正宗的10家公司
AI智能体上线,营销人下线? | AI无悖论
智能体专题报告:智能体时代来临,具身智能有望成为最佳载体
智能体重构商业生态,大模型助力百度联盟挖掘AI时代新机遇
AI应用的下一个爆点,李彦宏选择了智能体
智能体大杀四方,人类工作危在旦夕?

网址: 智能体迈入L4时代,纳米AI多智能体蜂群,可创作史上最长10分钟AI视频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39971.html

所属分类:人工智能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