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国产企业屡屡推出颠覆性产品:国产高端影像开启“智造”时代
如果你去过医院做过CT、核磁共振(MRI)或者X光检查,你可能很少会注意到这些设备来自哪里。
但一个现实是:过去几十年里,这些高端医疗影像设备大多被GE、西门子、飞利浦“GPS”三大外资巨头垄断,不仅价格高昂,维护和升级也受制于人。
而现在,一场属于中国自己的高端医疗影像“突围战”正在悄然进行。近日,美的医疗旗下万东医疗北京研发智造基地正式落成。
这不仅仅是多一个工厂那么简单,它标志着国产医疗影像正式从“制造”迈入“智造”时代,意图打破外资在高端市场的长期垄断。
什么是“4+2+4”战略?为什么重要?
万东医疗提出的 “4+2+4”战略听起来很技术流,其实理解起来并不复杂:
4大研发基地:北京、沈阳、苏州、上海四地协同,分别侧重不同技术方向,覆盖从核心部件到整机装备的全链条研发;
2大核心能力:指的是“自主研发”+“智能制造”,既要掌握核心技术,也要能高效、高质量地生产出来;
4大产品线:包括MR(磁共振)、CT(计算机断层扫描)、DSA(血管造影机)、DR(数字化X射线机)这些主流高端影像设备。
简单来说,这个战略就是要实现 “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和 “生产质量国际一流”两个目标。
而北京新基地,正是这一战略落地的核心载体。
新基地“智”在何处?
与传统工厂不同,万东这个新基地强调“研发智造”——也就是把研发、生产、验证三个环节紧密结合起来。
它重点做了这几件事:产学研协同,破解“转化难”;全链条闭环,加速产品落地;数字化管理,提升品质与效率。
基地内设四大方向研究室和实验室,与高校、科研院所、产业链企业深度合作,共同攻关核心部件(如探测器、球管、磁体等),避免“卡脖子”。
打通“技术创新—制造升级—临床验证—成本优化”全流程,让实验室技术更快变成稳定可靠的产品。例如其CT产品线年产能已达1000台,具备规模化交付能力。
引入精益生产、数字化管理系统和智能化工艺,实现从零件加工到整机组装的全流程数据追溯,既提升产品合格率,也缩短生产周期。
万东的硬核技术:无液氦MRI、低剂量DSA与全幅DR。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万东医疗成立于1955年,是中国医学影像领域的“老字号”。
但这家老牌企业近年来却屡屡推出颠覆性产品。
全球首台1.5T无液氦超导磁共振(MRI)。
传统超导磁共振需要大量液氦维持低温,不仅成本高,而且液氦资源受国际供应链影响极大。万东2022年推出全球首台无液氦MRI,彻底摆脱对液氦的依赖,目前已获全球超200台订单。2025年推出的第三代产品再次技术升级,实现“绿色发展+科技领先”双赢。
低剂量DSA血管造影系统。
DSA是介入手术的“眼睛”,但传统设备辐射剂量较高。
万东新一代“超微”DSA平台将辐射剂量降低50%,同时通过智能血管追踪、三维重建等技术,为医生提供更清晰、更安全的影像引导。
全幅DR:一次曝光完成全身长骨成像。
常规DR拍摄脊柱或下肢需要多次曝光、手动拼接,费时且误差大。
万东推出的全幅DR可实现120厘米超大范围成像,一次曝光即可获取全脊柱/全下肢图像,被誉为“骨科标配神器”,深受高等级医院欢迎。
营收增长但利润承压,钱花哪去了?
2025年上半年,万东营收8.43亿元,同比增长20.46%,但净利润却下滑39.46%。与此同时,研发投入大幅增长59.16%,研发强度高达15%,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这说明什么?
说明万东正主动选择“用短期利润换长期技术壁垒” 。
其研发团队占比高达三分之一,重点攻坚高端CT核心部件、无液氦MRI量产、量子DSA探测器等“硬科技”,目的就是构建真正的护城河。
结语:国产高端医疗影像的未来已来。
万东北京研发智造基地的启动,不仅是一家企业的升级,更是一个行业的信号。万东医疗,这家拥有近70年历史的老牌企业,正在用“智造”重新定义中国医疗影像的未来。
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走进医院做的每一次检查,背后都是中国人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的高端设备。
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发布于:山东
相关推荐
飞利浦推出三款国产高端血管造影系统,实现DSA产品全线国产化
智造系列丨国产工业机器人冲击中高端?问题很多
4款国产高端机齐发,打响苹果阻击战
第88届CMEF医博会在深开幕 国产高端医疗影像设备亮相
不是所有国产MPV都能成为高端
国产全面发力超高端!9月华为重归国产第一,OPPO新机被王石曝光
国产旗舰再次掀起“iPhone模仿潮”?
提供国产高端环境传感器芯片产品,中科银河芯慕尼黑上海电子展开幕
国产工业母机是怎样炼成的
猛增17倍,国产高端芯片真正突围,日韩高端芯片的垄断被打破
网址: 老牌国产企业屡屡推出颠覆性产品:国产高端影像开启“智造”时代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41393.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5792
- 2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25736
- 3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25175
- 4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24611
- 5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24309
- 6华为 nova14深度评测: 13155
- 7滴滴出行被投诉价格操纵,网约 11888
- 8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774
- 9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9794
- 10手机中存在一个监听开关,你关 9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