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零代码编程:你不死磕,它就逃避
最近,我在用AI,依然是零代码模式,开发一款新的游戏,其实更准确地说,是开发一款新的,养成类游戏生成器。
那么这个产品有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游戏的编辑器,就是如何设计场景,人物,剧情,任务,以及最终的多结局选择。方便设计人员灵活地设计剧情养成游戏(目前只考虑单机版),并通过编辑器做出符合特定格式要求的游戏资源文件;第二部分是游戏的解释器,也就是加载前面所说的游戏资源文件,然后执行资源文件里设定的游戏逻辑,让玩家可以进行游戏的体验,在剧情中做出选择,并基于选择实现不同结局。
这个产品化的进度不会很快,因为有几个制约,第一是需要大量的剧情素材,而我自己不擅长制作素材,目前测试可以说是非常简陋的。第二是测试过程还是无法省略,实际上我发现,游戏产品,最消耗时间的是测试,游戏体验必须是真人寻找某些感觉,自动测试很多问题是无法确认的。
目前的进度是解释器部分已经完成了差不多70%,增加一些多媒体素材的支持基本上就是可用版本了;但编辑器只有一个非常粗糙的简化版本,可以说最多只完成了计划的10%。
讲这个其实有点立flag的感觉,总觉得后续很容易翻车,到最后无法交付,不过为了让读者更好的理解AI编程的能力边界,我觉得还是自己要多探索,就算失败,把过程中踩过的坑分享也是有意义的。
那么这个背景里,游戏资源文件会存在一些剧情任务,是携带比较复杂的条件来触发,而解释器需要利用合理的规则,对处于不同条件,优先级的任务和事件,也可以说是剧情,进行推进和展示。
然后最近就遇到一个问题,就是我认为明明应该在特定场景触发的剧情,没有触发。最开始遇到这类问题,让AI解决,AI认为它的设计没有问题,然后提供了一个所谓兜底方案,在无法正确触发应有任务的情况下,设计了额外的中间任务进行任务传递。我当时也是偷懒了,发现不管怎样,至少剧情跑通了,就没有深究。
然后今天再度遇到类似的问题,又出现了明明应该触发的剧情没有触发,AI再次认为自己的设计没有问题,再次给出了所谓的兜底方案,也就是通过优先级的调整确保任务触发,但是且慢,我就觉得不对劲,我就让AI详细解释它的触发条件和优先级策略,然后我觉得没理由,因为我想不通有什么高优先级的任务会阻塞这一场景。但AI只提供了触发因果的介绍,却拒绝承认自己哪里有问题。
这时候怎么办呢,首先,我让它在游戏中建立了一个数据调试页面,因为很多游戏数据是隐藏显示的,我在触发场景时打开数据调试页面,核对触发的数值,和AI给出的数值触发公式对比,发现这里没有问题。
然后,我让AI输出触发前判断的日志,然后再度进入该场景,查看日志输出,结果发现,这段代码的判断逻辑执行了,也生效了,并且认为这个事件值得触发,也写入了触发队列。这个发现过程也不是我自己确认的,是我把它生成的日志扔回给AI,AI自己基于日志给我的解读。
但还是没有触发,再往后,我继续要AI输出日志,我让它把所有触发的列表和记录都展示出来,然后继续把这段日志扔给AI,并询问为什么没有触发前面已经判断应该触发的场景任务。然后AI再给我解释,说是因为前面有一个全局事件连续唤醒了多次,塞满了队列的触发池,才导致我说的这个任务事件没被触发,这时候,经过我不断地要求细分日志,不断地把日志赛回给他,AI才真的知道问题在哪里,但它还只是装无辜地给我解释。
然后我就很气愤了,我告诉AI,这个全局事件根本不应该连续被唤醒和触发,这难道不是bug么,AI这才恍然大悟,并且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这个问题解决后,我再测试的时候,就特意多测试了一些其他场景,注意到之前的那个问题也随之解决了,之前AI设计的所谓的中间过渡任务属于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完全可以取消了。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地要求AI解释它的触发逻辑和流程,不断地询问它相关的问题,同时AI也不断地给我各种不靠谱的建议和临时解决方案,那么基于我对逻辑的理解和技术的认知,大部分都被我直接否决,否决的原因很简单,没有定位到真正原因。
回避问题,试图通过各种奇怪的方式来让当下的流程跑通,但根源没有解决,那么一个核心逻辑是跑不通的,以后整个系统就会不断地为此增加各种奇怪的补丁。而解决完真正的问题后,流程通畅了,逻辑简洁,对于剧情设计和编辑器来说,也省了很多本不该有的麻烦。
这也是今天想跟一些通过AI编程的同学分享的新鲜案例。你不死磕,它就逃避,很多所谓兜底方案,中间方案,都是回避问题,都只是为了让你特定目标满足,而无视根源上的缺陷。这种问题不解决,最终的麻烦就会没完没了,无穷无尽。所以如果需要做一个可以持续维护,持续发展的产品,面对这类问题,需要死磕,需要让AI真正找到原因并修复。
而这个死磕的过程,第一,你要不断让AI解释它的逻辑和流程,并且基于你的逻辑感去判断,去辨别,去核对。第二,在AI无法确认自身问题的时候,让它输出日志,输出关键数据,然后不断基于数据和日志追问,让出现问题的潜在范围不断缩小(经典的调试思维),直到AI真正能发现,或者解释出它的核心问题所在。第三,解决核心问题,用最优雅最简洁的方式来解决核心问题,而不是各种乱打补丁,这样的架构才是可靠的,可持续的。
当然,我也承认,有时候,非常难确认的问题,做一些兜底方案,一些补丁方案,也是有用的,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但是,至少,在完全可重现的问题上,尽量定位到根源问题;以前,遇到一些非常难重现的问题,我也是没办法做到精确的调试和定位,只能一边用兜底方案应对,一边强化日志输出争取捕捉到异常;但如果是可完全重现的问题,那么基本上找到根源问题还是能做到的。
相关推荐
三小时零基础AI编程做产品,到底行不行?
“警告:依赖 AI 代码生成,你的编程之路或将越走越窄!”
为什么只有AI编程成功落地?
当AI会写代码,新一代学生还要学编程吗?
人类击败AI编程夺冠,奥特曼点赞,16个顶级码农实测揭秘:AI编程竟是“效率幻觉”
AI编程工具,如何突破瓶颈
Cursor CEO最新专访:五年内所有编程将用AI进行,「品味」才是工程师的核心竞争力
AWS神秘AI编程工具曝光!支持多模态交互,生成代码“近乎实时”
Excel 永不死,它带给我们这些启示(四)
支持20种编程语言,谷歌版ChatGPT代码水平反杀了?
网址: AI零代码编程:你不死磕,它就逃避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41864.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5792
- 2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25736
- 3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25175
- 4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24611
- 5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24309
- 6华为 nova14深度评测: 13155
- 7滴滴出行被投诉价格操纵,网约 11888
- 8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774
- 9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9794
- 10手机中存在一个监听开关,你关 9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