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一个普通人离汽车专业赛道有多远?

一个普通人离汽车专业赛道有多远?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5年10月19日 23:04



输赢以外,人们在赛道上追逐速度,挑战极限,也遇见同好。

中国第一场受关注的汽车赛事(1985 年)举办时,全国平均 1200 人才有 2 辆汽车。人们只把汽车看作比自行车奢侈太多的交通工具或身份标识,总之不会是一项运动。

在那场第一届从香港到北京的拉力赛上,有资格上赛道的是全球大车企的车队,奥迪、三菱或日产。没有中国赛车,观众也很少立志成为一名赛车手。人们只是站在赛道旁,看着赛车飞驰而过。

今天参加汽车运动的门槛低多了。如果想体会性能车的驾驶感,二十万元左右可以买到一台具备优秀赛道潜力的性能车。想感受赛道,需要一张驾照、25 分钟的课程,就可以和志同道合者相聚。

比如在面向汽车爱好者的领克性能车俱乐部,最近五年,已经超过 4 万名成员参加赛道驾驶体验。在成都天府国际赛道内,领克 10 月开放了第二座汽车运动体验中心,作为爱好者们的线下大本营。

尽管相隔百余年、爱好者和专业赛手的能力有差别,但他们上赛场最基础的理由没有太大不同:追求速度、挑战极限、感受机械与人的边界。

汽车也诞生于这种对速度的渴望,机械意义上的快是它最初的野心。今天,关于速度的竞争延伸到经营层面。但就像真正的赛车运动不只看直线加速,它考验的是整体系统在极限状态下的平衡——动力、操控、团队协作与风险控制 —— 品牌的建设也是如此。

做赛车运动、培养赛手、发展赛事需要技术积累与理念共识,也考验长期投入的耐心。尤其是在赛事以外,让汽车运动从小众走向大众、普通用户也可以参与,需要更多的场地与持续地运营 —— 它需要真正的热爱。

让中国车上世界赛场

汽车赛事最具观赏性的时刻永远是逆转。这是一场对速度的极限测试,一些赛事考验耐力,赛车几乎 24 小时不熄,车手轮换,比拼最长距离;一些赛事多弯、狭窄,天气不定、地势多变,考验车手驾驶技术、战略和勇气。

当疲惫不堪的车手克服种种困难,在最后阶段超越对手,观众会在引擎轰鸣声中对胜利感同身受,也直接体会到汽车品牌的性能。

最早一批豪华品牌也最先投入赛事,它们以此证明产品性能、建立技术标准、培养品牌忠诚度:1950 年,第一场 F1 比赛,阿尔法罗密欧、玛莎拉蒂、法拉利等参赛,第一位车手冠军来自阿尔法罗密欧,第三年,法拉利车队胜利。它们也命名、主办国际赛事,比如知名的雷诺方程式系列赛、法拉利挑战赛、保时捷卡雷拉杯,将品牌和赛车运动牢牢绑定,影响力跨越国别和年代。

当日系、韩系车企在消费市场挑战美系、德系车时,他们也开始进入赛道,比如丰田的 GR 系列、现代 N 系列等高性能车系。

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品牌缺席这些赛场。1985 年,第一届港京拉力赛举行时,中国车队由一辆三菱、一辆日产组成。当中国用户的汽车消费能力逐渐增强,人们期待中国汽车品牌能上赛场——1994 年,港京拉力赛再办,当时的媒体报道现场观看者已经累计 1200 万人——这也是一代中国车企的共同目标。

2004 年,F1 大奖赛第一次来到中国;2011 年 WTCC(World Touring Car Championship,世界房车锦标赛,后更名为 “WTCR”)开始在中国大陆增设分站。

领克 2016 年成立时,中国的汽车运动文化已经兴起,建成国际化赛车场 7 个、场地越野赛场 20 个、短道拉力赛场 10 个,在中汽摩联注册的车手超过六千人。那年国内平均每四天就有一场汽车赛事。而领克也在成立第三年于日本富士赛道上发布第一款性能车领克 03,并宣布开发 03 TCR,参加 WTCR 房车世界杯。

领克是吉利从大众市场进入高端化的第一次重要尝试,也是其挑战国际赛事的前锋。WTCR 规定比赛用车必须以量产车为基础,发动机只能在原厂基础上更换火花塞、喷油嘴等部分基础零件,同时对车型有诸多限制。

领克集中了吉利和沃尔沃的资源,赛车 03 TCR 搭载沃尔沃的 Drive-E 系列发动机,约 340 匹马力,基于沃尔沃和吉利联合开发的 CMA(Compact Modular Architecture,紧凑模块化架构),车身、底盘、动力、电子电气等模块化,结合沃尔沃在底盘、制动、车身设计方面的优势,以实现车身结构、碰撞吸能和电子稳定系统的稳定。通过和 Cyan Racing 车队的联合调校,这辆车增强了赛车属性,逼近 WTCR 规则限制下的极值。

2019 年,成立三年的领克第一次参加 WTCR 国际赛事,最后一站是马来西亚雪邦赛道。他们的对手有本田、现代、奥迪、大众等,当天大雨骤降,许多人并不看好这个年轻中国品牌。但领克车队拿到了年度总冠军。

领奖时,车手比约克跃上车顶挥动五星红旗,他说自己之前根本没想到领克车队初次参赛能拿到这个成绩——这是领克在国际赛事的开端,也是中国品牌在世界顶尖赛事的第一个年度总冠军奖杯。



2019 年,领克车队在 WTCR 马来西亚站。

凭借 03 TCR 的出色表现,领克车队此后又连续两年夺冠。2022 年,中国车手马青骅加入领克车队,是 WTCR(2023 年,更名为 TCR 世界巡回赛) 唯一的中国车手驾驶中国品牌的赛车。到 2024 年 11 月,领克车队在 TCR 世界巡回赛的成绩是 “六年七冠”。

许多中国车迷关注着 2025 赛季的争夺,领克车队目前积分领先。不过,赛事的魅力就在于瞬息万变。





(1)2023 年,TCR 澳门站上的领克车队。(2)2025 年,领克车队参加纽北 24 小时耐力赛。

赛场内外,普通人因热爱相聚

有人被 2019 年领克车队夺冠的画面打动,因此决定下定这台成立 3 年新品牌的新车。可以说是冲动,但也可以说是热血,他说自己从小向往汽车赛场,被那种胜利打动。买了领克 03 第四年,他也站在了领克巅峰车手系列赛的赛场上。

这不算是专业的汽车赛事,为许多热爱驾驶的普通人设置。一场在广东惠州举办的巅峰车手系列赛,有参赛者从辽宁沈阳远道而来、和同好相聚,有人自驾 7 个半小时只为能够驶入赛场、感受乐趣。

享受驾驶乐趣的人能充分明白赛场的魅力——一切都在极致条件下被放大。不只是速度带来的刺激,驾驶技术、战略、对时机的把握和决断以及永远存在的偶然,都让这项运动具备吸引力。

一名汽车爱好者如何成为职业车手?领克希望尽可能消除信息盲区,搭建一套不断进阶的系统化培训体系。

用赛道体验等泛汽车运动吸引爱好者,将分散的同好组织起来。这是第一步, LPCC (领克性能车俱乐部),对驾驶感兴趣的人们可以参加赛道日、驾控培训等活动。培训后,他们就能够参加领克巅峰车手系列赛。这项计划始于 2021 年,门槛低,项目丰富(后增设卡丁车、电竞模拟器等),2024 年的卡丁车项目还增设了青少年组。

第一届领克巅峰车手卡丁车赛青少年组亚军是个 15 岁的少年。他从小爱车,1 岁被父亲带到赛车场,4 岁学儿童摩托车,7 岁夺冠,训练苦、比赛压力大都没让他退却,从组装乐高赛车模型开始,他的梦想就是上赛场。

这场比赛的亚军是个起点。他的下一站是中国 F4 方程式锦标赛,在领克汽车运动体系内,这些有潜力的青少年车手可以通过 F4 赛照培训的青训计划,获得专业赛事的参赛机会。

成年车手也是如此。领克提供场地类国家 B 级赛车执照培训,这也是中国唯一一家获得中汽摩联授权、能颁发国家级 B 级赛照的汽车品牌,有近 600 位车手在领克通过了培训。获得执照后,“领克杯・城市竞速赛” 等是下一步实战进阶的平台,这些专业赛事难度相对高——总长 4.01 公里、22 个弯角、最大高差 24 米,一圈内集中高速、盲坡、连续 S 弯,这是领克杯·城市竞速赛的考验之一。



2024 年,领克汽车运动同学会。

对有志成为职业车手的人来说,领克杯·城市竞速赛被看作衔接 “巅峰车手” 泛汽车运动和 WTCR 等世界顶尖赛事的一环。

不过,大多数仍然只是爱好者,也许只停留在参加巅峰车手赛的阶段。而他们参加比赛的想法很简单,有人想感受速度,有人只是喜欢和车相关的活动,有人为了排遣日常工作中的烦闷。

好的汽车运动文化正需要让大多数爱好者同样享受到赛车运动的快乐。尽管这几乎是全球著名车企都在做或者做过的事情,但对于一个年轻品牌来说,把它真正落地并长期坚持,并不容易。领克仍选择了这条路。

2020 年,领克组建了汽车运动业务,开始投入建赛道、和各地赛场合作。2021 年,位于宁波国际赛道的领克汽车运动体验中心启用,那里有专业赛道、改装车间和教练团队,也有公共空间作为性能车爱好者们的线下聚集地,开放给所有爱好者——非领克车主可以加入俱乐部,也可以参加巅峰车手计划的培训和比赛。有俱乐部成员形容那里像是精神 “阵地”,他们因此相熟。

一位领克 03+ 车主原本只是被外观吸引,购车后参与了一次车友组织的赛车活动。跑赛道的感受很新鲜,加速向前时,他觉得自己正无限贴近自由。只要有时间,他就去参加巅峰车手系列赛,提高技巧、增加经验。

后来,他又增购了一台性能更高的 03+ TCR CYAN。但刷赛道已经不是唯一的乐趣了,他更享受组织赛道日活动,让许多喜欢赛道、但少有机会的车手体验、相聚,指导新手、解决困难、共享喜悦。他说,自己今年的规划是争取组织 5 场赛道日活动。

与同好相识、相熟、相聚——这是汽车运动的另一种魅力。一次比赛,一位车主准备良久,但当天下了雨,应对经验不足,成绩不太理想。赛后发榜,获胜者开始庆祝,这位车主有点落寞,但有人递给他一件衣服,上面是同伴提前写好的鼓励。一位领克车主结婚,领克性能俱乐部的车友主动从各地赶来,组成领克 03 家族婚车队。一位参与者说,距离不算什么,他们愿意 “为爱飞驰”。

对性能车的爱好者来说,他们最近新增了一个聚集地—— 10 月 17 日,成都领克体验中心对外开放,超过 300 位全国各地高性能车爱好者已经相聚在此。



2025 年,领克性能车俱乐部五周年。

从赛车到量产车的性能升级

汽车运动较量的不只是车手,也是汽车公司之间的技术竞技。

在顶级赛场上,车辆长时间处于急加速、重刹车、连续过弯状态,极限考验动力、控制与安全。德国纽博格林北环赛道有 170 多个弯道和 300 米落差,因地形复杂、事故率高被称为 “绿色地狱”,但也成为许多车企证明旗舰车型实力的试金石。

不受量产成本限制的赛车,往往是车企最高技术的集成平台,核心价值在于对量产技术的反哺和对品牌形象的加成。品牌会在赛事中试验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再将经受验证的成果下放到量产车上。

日产提出 “road to track”“track to road” 的理念正是这一路径的体现 —— 量产车的控制软件、电机经验上赛道,赛道的能量管理、轻量化方案反哺量产车。日产艾睿雅的扭矩控制算法,便来自 FE 赛车的双电机分配系统。

领克同样受益于参赛累积的技术和调校经验。领克 03 家族是代表车型, 2018 年,领克发布了量产车第一代领克 03,次年参加 WTCR 的赛车 03 TCR 正是基于 03 开发,而在赛道上积累的调校数据、底盘强化经验和动力系统优化方案,又反哺了量产车 03。

基于此,领克在 2019 年推出了 领克 03+。它使用了与赛车同源的 Drive-E 系列 2.0T 发动机和扎实的 CMA 架构底盘系统,是当时中国性能车领域少有的选择。

03 ++ 则是更极致的产品,包括 03+ Racing 和 03+ TCR Cyan 两种版本,其中 03+ TCR Cyan 可以直接上赛道, 03+ Racing 被认为是 03 TCR 赛车的公路版。 它用大量的碳纤维组件减轻车身重量,进气和散热系统也采用了赛车常用的设计,刷新了国产性能车的天花板。

从 2018 年到 2025 年,领克 03 家族的用户已超 45 万。今年 10 月 17 日,领克 03 家族换代升级,03 发布第三代,进一步提高马力、扭矩,百公里加速最快 6.5 秒,领克 03+ 也推出新一代产品,百公里最快加速 5.41 秒。作为领克 03 家族性能最强的 03++(即 03+ Racing 和 03+ TCR Cyan), 03+ TCR Cyan 本身就是为赛道设计,而 03+ Racing 百公里最快加速也压缩至 4.89 秒。

一位领克人士说,领克还正打造一台纯国产的 TCR 赛车,11 月就会亮相。

此外,领克 05、02 有性能版,领克 Z10 等纯电车型也保留了升降尾翼、桶形座椅等运动元素。为了延续赛道特征、强化标签,领克还组织 Z10 用户到赛车场试驾。



领克 03 家族。

赛道技术滋养了量产车,也淬炼了领克的品牌价值。

更多的消费者得以在日常驾驶中感受不断升级的性能。它因此吸引了一批享受驾驶、认同汽车运动文化的用户。据领克介绍,一二线城市的 85 后、90 后是其主要用户,他们也是最容易沉浸、推广汽车运动的人。影响力相互叠加,由此共同构成了领克最鲜明的品牌标识:运动。

即使在电动化时代,领克依然通过巨资投入延续运动基因。今年初,领克称在 SPA Evo 大型电混架构上 3 年投入百亿元。这是一个针对高端电混的专属架构,代表作是领克目前最高端的 900 车型。

在 “求快” 的市场做长期主义

中国汽车市场追求 “快”,领克必须紧跟节奏。但在追求快速回报的行业里,它也同时持续投资赛车运动 —— 高投入、回报慢在当下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在 “求快” 的市场中坚持 “慢” 的投入,源于创始人的执念。领克母公司吉利集团创始人李书福是汽车运动的坚定支持者,他始终认为,所有汽车强国几乎无一例外也是赛车强国。

吉利刚开始造车时,李书福就想着要做跑车,2001 年跑车 “美人豹” 亮相。虽然这款车销量不佳,但他对赛车的热情并未停止。2004 年,李书福宣布将投资 1 亿元用于赛车运动,一年后推动组建了亚洲吉利方程式车队。2006 年,经国际汽车运动联合会批准,亚洲吉利方程式国际公开赛(AGF)开始在中国举办,到 2014 年,国际汽联 F4 方程式锦标赛进入中国。

专业赛事外,面向大众的 “吉利杯市民汽车挑战赛” 不断发展,影响力逐渐扩大、更名为 “超吉联赛”,提供包括体验、培训、竞赛的赛事平台,领克后续的 “巅峰车手计划” 也受此启发。





2006 年,AGF 开始在中国举办;2014 年, F4 方程式锦标赛举行。

对技术和商业效益的追求下,吉利还大手笔收购了路特斯、沃尔沃,换回了这些豪华品牌在高性能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工程能力,为领克的高起点提供了可能。

在重资产的基础设施投资方面,吉利 2018 年正式收购了美国犹他赛车公园,并通过旗下的铭泰集团投资数十亿元,在宁波、天府(成都)、武汉建了三条国际赛道,作为赛事、培训和用户体验的平台。



2025 年 10 月,成都领克体验中心对外开放。

从创始人的个人志趣开始,吉利用资源、财富、时间和一代人的努力,搭建了一套完整的汽车运动文化体系,最终在领克品牌厚积薄发。

这种长期主义的战略价值,在全球汽车巨头的发展路径中已有验证。

丰田、现代等日韩品牌以可靠和经济性著称,但这也曾让它们被贴上 “无趣” 的标签。2017 年,GAZOO Racing 成为丰田内部独立公司,专注赛事与高性能产品,逐渐改变了品牌形象。

这是热爱赛车的丰田汽车会长丰田章男推动的。作为丰田的 “Master Driver(首席试车手)”,他认为唯有通过赛车才能锻炼车、锻炼人,于是 2007 年亲自挑战纽博格林 24 小时耐力赛,GR 系列的命名便与当时参赛的车队 “GAZOO Racing” 有关。

1960 年代,福特为挑战法拉利而投身勒芒 24 小时耐力赛,一代传奇赛车福特 GT40 经历反复失败后终获胜利,击败了当时被视为不可撼动的法拉利,工程师和车手用执念换来的突破,成就了福特汽车百余年历史中最重要的瞬间之一。

伟大品牌需要这样的瞬间。然而,要创造这样的瞬间,需要漫长的时间和不计成本的投入。这是一个 “慢” 的过程。

领克与吉利的路径更慢、更重。中国的汽车运动文化基础薄弱,赛事体系尚在建设,它像是在相对贫瘠的土壤上开垦。但这种通过长期投入、共同经历所积累的 “慢” 的价值,可以超越时代,最终沉淀为品牌的底色,成为市场喧嚣中一个品牌之所以是它自己的理由。

题图来源:《极速车王》

相关推荐

一个普通人离汽车专业赛道有多远?
一个新赛道的诞生:STEAM教育在中国离爆发还有多远?
外骨骼机器人离我们有多远
京东方离全球“面板之王”的桂冠有多远?
小米、网易等巨头入局的教育硬件赛道,离爆发还有多远?
“大玩具”高合,离赚钱还有多远?
5.5G已至 6G离我们还有多远?
全球离“口罩自由”还有多远?一张图读懂
“机器人律师”离我们还有多远?
工业第一大市深圳,离科技第一大市有多远?

网址: 一个普通人离汽车专业赛道有多远?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43347.html

所属分类:人工智能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