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的意义:亚马逊关闭所有无人超市,我们为何越来越怀念人工柜台?
“扫码进门,拿完就走,自动扣款”——五年前亚马逊在伦敦开出第一家 Fresh无人超市时,这套“Just Walk Out”(拿了就走)技术曾被奉为零售业的未来范本。但2025年9月,一则消息打破了所有幻想:亚马逊将关闭伦敦全部19家Fresh门店,这场耗资巨大的科技实验终以失败收场。
01
作为曾怀着好奇心踏入门店的顾客,我至今记得那种窒息般的不适。入口处的扫码闸机就让人犹豫,手机与亚马逊账户绑定的瞬间,仿佛交出了全身的行动权限。
货架间密布的摄像头与传感器像无形的眼睛,每拿起一盒牛奶、放下一罐咖啡,都让人忍不住猜想:后台的算法正如何解读这个动作?当我把挑错的麦片放回货架时,恐慌感突然袭来:传感器会识别出我的“反悔”吗?还是会直接计入账单?
更荒诞的担忧挥之不去:如果一大盒麦片挡住了货架深处的沙丁鱼罐头,导致传感器漏扫,我会不会被当成小偷起诉?
这种焦虑并非空穴来风。看似全自动化的背后,其实藏着大量人工审核的“补丁”——直到2022年,每1000笔“拿了就走”的订单中,仍有700笔需要人工回看监控确认商品。所谓的AI奇迹,不过是人类在为技术缺陷买单。
对隐私的侵犯更让人不安。普通超市的监控仅用于安全防范,但亚马逊的系统会将摄像头、传感器与顾客手机直接关联,追踪每一次触碰、每一次犹豫。这种“强化版监控”早已超出零售所需的范畴,变成了科技巨头对日常生活的无孔不入的渗透。当我终于快步走出门店,直到几小时后收到扣款短信,那颗悬着的心才勉强放下,只觉得这场“免排队购物”更像一场煎熬。
02
亚马逊无人超市的溃败,不过是零售业“技术焦虑症”的缩影。如今走进伦敦的塞恩斯伯里超市,出口处的“扫码验票闸机”同样让人头疼——这是两年前从巴黎引进的技术,如今已遍布英国各大商超。明明只是买了份“三明治+饮料”的简餐,却要像过机场安检般扫码出门,闸机还总因识别故障卡住,身后很快排起长队。
更让人崩溃的是自助结账机。当年商家宣传它能“节省一半时间”,现实却是另一番景象:“袋区出现未识别商品”的机械提示音此起彼伏,买瓶红酒要等店员匆匆跑来核验年龄,称重水果时反复调整位置仍无法识别。有次我眼睁睁看着前排老人因机器拒扫优惠券,急得手都在抖,最终还是求助于人工柜台。
这些技术本应简化购物流程,却反而制造了新的障碍。艾媒咨询的调查显示,超过半数消费者担心无人零售设备突发故障,近四成吐槽售后无保障。在伦敦一家特易购超市,自助结账区的客服岗永远排着队,店员莉萨告诉我:“每天要处理上百起机器故障,比以前收银台忙十倍。”
更微妙的是技术带来的疏离感。日本优衣库的自助结账系统常被夸“流畅易用”,作为常客的我却深有体会:扫码、付款、打印小票,全程零交流的高效背后,是少了与店员闲聊“这件卫衣版型显瘦”的温暖。就像如今的智能货柜,虽然扫码开门、自动扣款的流程只需一分钟,却再也听不到便利店老板“今天降温记得加衣”的提醒。
03
零售业似乎陷入了奇怪的循环:为了“效率”引入技术,却因技术缺陷降低效率;为了“便利”减少人力,却让购物变成冰冷的机械互动。当塞恩斯伯里超市的闸机第三次卡住我的购物袋时,我突然意识到:我们追求的从来不是“无接触购物”,而是“无障碍体验”,而后者往往需要人的温度来实现。
“没人愿意为技术焦虑买单。”金融分析师艾米丽在评论亚马逊闭店时指出,“无收银台技术从一开始就透着尴尬——它解决的不是真问题,反而抹杀了购物的本质。”购物从来不止是“买东西”,更是人与人间短暂却温暖的连接,而这正是技术无法复制的核心价值。
更讽刺的是,为了实现“无接触”,商家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每家亚马逊Fresh门店仅设备投入就高达上千万美元,密布的摄像头和传感器成本惊人,最终却因体验糟糕、盈利困难黯然退场。这恰恰印证了一个简单的道理:零售的核心是 “人”,而非技术。当技术脱离了人的需求,再酷炫的概念也只是空中楼阁。
亚马逊无人超市的闭店公告下,有条评论获得上千点赞:“终于不用在超市里像小偷一样紧张了。”这句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在经历了多年“技术崇拜”后,人们开始反思: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技术吗?
04
这种反思正在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在伦敦,部分超市开始缩减自助结账机数量,重新增设人工柜台;咖啡馆里,“手写点单”成了新潮流,顾客宁愿多等两分钟,也想和吧台师聊两句;就连外卖平台也推出了“无接触配送可选”,越来越多人主动备注“麻烦敲门提醒”。
这并非否定技术的价值,而是追求“适度技术”——让技术服务于人,而非替代人。优衣库的自助结账之所以被接受,是因为它保留了人工客服岗,有问题能随时找到人;智能货柜在办公区受欢迎,是因为它解决了“加班买零食不便”的痛点,且背后有完善的售后体系支撑。
就像当年自动售货机的普及没有取代便利店,自助结账也不会消失,但它终将回归合理的位置——成为人工服务的补充,而非替代。
关闭门店的亚马逊Fresh正在转向“智能购物车”技术,给购物车加装扫描仪,让顾客自助扫码商品,既降低了技术成本,也保留了购物的掌控感。这种调整或许正是出路:技术应该隐身于无形,默默解决问题,而不是让顾客为技术妥协。
上周我在社区超市排队结账,收银员萨拉看到我篮子里的感冒药,随口问了句 “感冒好些了吗?”原来她记得我上周买过同款药。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我们怀念的不是排队本身,而是排队时那些不经意的关怀;我们拒绝的不是技术,而是技术带来的疏离与焦虑。
相关推荐
排队的意义:亚马逊关闭所有无人超市,我们为何越来越怀念人工柜台?
超市的自助买单柜台,为什么总是没人愿意用?
全球首个“无人大超市”开业,亚马逊秘密研发Amazon Go超市上线
中国的“无人超市”早就死了,为什么美国的亚马逊还在坚持?
科幻的2019:科技让生活变得越来越“无人”
互联网巨头的AI无人超市,背后却是1000个印度打工人远程操作?
手机都能拍月亮了,为何我们还在怀念诺基亚?
亚马逊宣布旗下所有 Whole Foods 超市年底前将引入掌纹支付技术
亚马逊首家无人杂货店来了:触角伸向社区零售
最前线|亚马逊计划推全新超市品牌,要与沃尔玛一争高下
网址: 排队的意义:亚马逊关闭所有无人超市,我们为何越来越怀念人工柜台?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43420.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5792
- 2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25736
- 3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25175
- 4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24611
- 5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24309
- 6华为 nova14深度评测: 13155
- 7滴滴出行被投诉价格操纵,网约 11888
- 8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774
- 9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9794
- 10手机中存在一个监听开关,你关 9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