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中国游戏,找到快乐的国际通用公式

中国游戏,找到快乐的国际通用公式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5年10月24日 11:52



在Sensor Tower最新公布的中国手游发行商收入榜单中,紧跟在腾讯、点点互动、网易后面的,是一家叫柠檬微趣的公司,比米哈游还要高一位。

这家公司早期代表作正是DAU破千万的国民级爆款游戏《宾果消消乐》,如今在海外市场闯出一番天地,依然是靠以小搏大的策略。公司沿袭消除游戏的精髓、融入更丰富的剧情,带着《Gossip Harbor》和《Seaside Escape》两款休闲游戏走向全球。

在海外摸索到掘金之道的不只柠檬微趣,最新的全球手游收入榜Top 100中,有32家是中国厂商。

这些年,中国游戏火遍全球的案例不在少数,整个行业的跃升历历在目。2024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在海外市场的实际销售收入185.57亿美元,同比增长13.39%,而2014年,这个数字还是30.76亿美元,十年间翻了6倍有余。



Google数据也显示,美国市场收入Top 100的中国手游,在2025 年达到了27款,中国出海游戏的应用内付费收入增长达到 11%,大大超过全球2%的平均水平。

掘金者满载而归,而这仅仅只是中国游戏出海与游戏行业变革的冰山一角。

快乐无国界

今年4月,天美J3工作室创作的《三角洲行动》在海外上线移动端,并迅速拿下125个国家和地区的Google Play免费游戏榜首,顺便讲了一则地狱笑话:全球最热门的射击游戏之一,来自一个禁枪国家。

作为游戏主创的姚远,有自己梦开始的地方。2007年,由美国工作室Infinity Ward出品的《使命召唤:现代战争》给他带来了日后反复回味的震撼,多年后,他又带着中国的射击游戏走向全球,好似完成了一场快乐的延续。

出海过程中,当然不乏工作室名声不够、被玩家质疑会跑路的破冰困境[1]。不过好在结果已然证明,游戏有产地,快乐无国界。



即使是经典如任天堂游戏,都曾面临着是否能被海外玩家接受的疑虑,但前任社长岩田聪所坚信的是:“有趣的事物可以跨越文化和语言的鸿沟”[2]。

全球文化有差异、经济有差距,但人类基因里总有一些共同的编码,比如对快乐的追求,比如制造快乐的游戏。

一方面,游戏行业发展至今,已经沉淀出了相对固定的题材和玩法,新游戏大多是各种元素的排列组合。《保卫萝卜》和《明日方舟》的核心机制都是塔防,《Whiteout Survival》和《Kingshot》的生存危机题材和模拟经营模式也都不是新事物。

另一方面,一款优秀游戏本身就对玩家有足够强烈的感召力,《黑神话》不仅没有因传统文化元素出海受阻,反倒鼓励了不少老外连夜钻研《西游记》。

早年任天堂、索尼的成功共同证明了“快乐无国界”并非一句口号,最近几年,越来越多中国游戏开发者接过了向世界输出快乐的大旗。日韩欧美以外,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开始出现中国游戏的身影,不只头部厂商,中小开发者也在积极出海。

与此同时,中国游戏出海行业还有另一个令人欣喜的变化,开发者们开始聚焦于更高价值的赛道。4XSLG赛道就是其一,Google洞察发现,这类游戏在占总下载量4%的时候,却创造着高达21%的收入。

而这样的高价值赛道,正是中国开发者的主战场之一。全球4X类游戏的应用内付费收入中,中国开发者贡献了86%[3]。2025年上半年,全球4X类游戏流水排名前20的名单里,19位都是中国厂商[4]。

4X类游戏的成功案例背后,有一个重要的掘金线索——在用户层面实现破圈,原因在于,破圈玩家正展现出与资深玩家相近的游戏时长和付费意愿。Google数据显示,4XSLG游戏的女性用户比例增长了20%,日活增长了78%,与此同时,月收入峰值均值也跟着上涨90%。

获客是游戏行业永恒的难题,但也是增长永恒的解法。在这场关于“被看见”的竞赛中,一批敏锐的开发者率先找到了变量。

内容的浮力

今年3月底,登上Steam全球销量榜首的是一款单人开发、无发行商、近乎零宣发的游戏——《Schedule 1》,这款制作并不精致、题材足够硬核的犯罪模拟游戏,在上线仅8天后就达成流水破亿的小成就,成为2025年最大的独立游戏黑马。

事实上,早在今年2月,游戏在Steam新品节亮相后,就有各路主播和玩家试玩后在内容平台发起讨论,正是这些讨论为游戏的爆火埋下伏笔,既为正式版的发布积攒流量,又为游戏优化提供着实时反馈。次月,正式版游戏空降Steam,以“绝命毒师模拟器、美利坚的星露谷”之名迅速火遍社交媒体,在线玩家数量一度超过40万。


YouTube上《Schedule 1》相关的热门视频

《Schedule 1》能成为现象级爆款,可以说是专属于这个时代的奇迹。

如今的游戏传播场域,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垂类渠道的话语权稀释,泛内容平台上的网红和博主声量愈发强大。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中小厂商、甚至独立开发者,都能通过摸索内容平台的流量密码,找到浮出水岸的机会。

2023年,在波兰人为海外游戏厂商写就的《针对中国市场的游戏开发商指南》中,就曾基于这种话语权的转移划了重点:宣发最好入驻中国社媒,会让他们感觉更亲切。

这条中肯的建议同样适用于走出去的中国游戏开发者,在全球范围内,社交媒体与内容平台已成为游戏经营的重要阵地。

远的有《绝地求生》靠电竞主播的病毒式传播蹿红,FGO和B站互为伯乐、共创辉煌,近的有《Schedule 1》和土耳其独立游戏《菜市场模拟器》引发网友狂欢,后者无意唤醒中国玩家的种田基因,在中文社交媒体爆火,直接为这款原本无人问津的游戏带来20万销量[5]。


《菜市场模拟器》开发者特意向中国玩家道谢

对游戏开发者而言,内容平台有两个突出的价值。

其一是提供破圈的契机。

作为成功破圈的典型案例,《Whiteout Survival》就十分擅长借内容平台发掘隐藏玩家。据App Growing数据,《Whiteout Survival》累计制作过超42万组广告素材,在内容平台上广撒网,用情景式剧情、直播reaction等差异化的内容切片寻找破圈可能性[6]。

资源有限的中小开发者,也更加懂得利用内容平台的分发机制精准获取种子用户,《Schedule 1》第一次宣传自己就是在Reddit上。游戏工作室扎堆入驻内容平台成常态,YouTube上还有人直播游戏开发和众筹全过程,让观众成为游戏的云股东。



其二是延长游戏的生命线。

Google数据显示, 2024年海外IAP收入Top 10榜单中,绝大部分是运营3-5年甚至超过10年的“老游戏”,Top 100榜单中,运营超过5年的游戏营收占比高达66%。《荒野乱斗》就在2024年再度创造30亿美元的营收奇迹,迎来10年来最好的一年[7]。

这些能突破流量周期的游戏,大多有着一项被忽略的重要资产——内容。每一个游戏攻略的制作与同人二创的诞生,都是用户在自发地帮助游戏延长生命线。最近,“带妈妈玩星露谷”话题火爆、一代又一代的老乡在社交媒体碰头,就是游戏在内容平台迎来二次生命的证明。



而从性价比角度考虑,内容平台也是物美价廉的宣传阵地。

首先,内容平台汇聚的用户基数足够大,圈层足够广。Google洞察显示,90%游戏玩家使用YouTube,超过60%每天打开。如果简单粗暴地用基数与使用频次作为衡量指标,全球最大的游戏论坛可能不是Steam讨论区或者NGA,而是YouTube这样的内容平台。

其次,内容平台的投放成本也并不高。在YouTube等平台上,品牌向广告的CPM(每千次展示成本)往往比效果广告低30%至50%。

内容平台蕴藏着无限多的曝光机会,但并非一蹴而就的出海捷径。要将短期的流量红利转化成长期的稳健增长,需要更系统的连接与经营能力。

连接有方法

论中国游戏出海掘金的教科书级别案例,《原神》当之无愧是其一。

游戏数据分析机构Niko Partners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0月,《原神》全球移动端总收入已突破90亿美元[8]。另据Sensor Tower在2022年的统计,海外市场对其收入的贡献,一度能达到近七成[9]。

广阔市场向游戏厂商们敞开,但顺利着陆和持续开垦都并非易事。

买量是游戏厂商常用的快速打开市场的方式,但眼下,流量成本正水涨船高。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流水排名前百的游戏买量成本上涨超8成,A股游戏公司的平均销售费用率也在逐年攀升[10]。

市场不缺好游戏,也不缺广泛的传播渠道和潜在用户,但缺一个更低成本撬动更多增量的连接方式。尤其在当下,中国游戏开发者正愈发积极地拥抱海外市场,行业的连接痛点更是亟待解决。

《三角洲行动》开发时就定位于全球化适配的方向,海内外上线时间相差无几;《Whiteout Survival》和《Kingshot》先在海外上线,再出口转内销;游戏开发者在本地化方面投入更多,《决胜巅峰》设计时会匹配东南亚的网络和机型、壳木游戏专门聘请中东员工对游戏进行本土化的重新包装。

中国游戏厂商走向全球的决心和努力有目共睹,这个过程中,找到一个靠谱的战略合作伙伴或许可以事半功倍。



Google for Games就扮演着这样的角色,事实证明,它确实有能力为游戏厂商们提供更高ROI的运营推广策略。

Google的生态系统触点广泛,是这位合作伙伴最大的天然优势。它能为游戏开发者提供的具体帮助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能对用户的多方行为进行数据搜集,得出更精确的行业洞察;二是广告投放的覆盖范围足够广。

与此同时,Google也在不断进行产品升级。

首先是进一步释放王牌产品YouTube的游戏潜能。

Google洞察发现,30%玩家至少使用3种设备进行游戏,31%的游戏视频由非游戏类创作者创作。基于此,YouTube在今年新推出了一些大屏拓圈的广告产品,如沉浸式标头广告、需求开发广告自动生成二维码等,让开发者可以实现跨屏和跨场景营销。

此外,为了让投放效率更高,今年开始,Google的需求开发广告可以精准服务于YouTube的互动目标增长,互动目标可以是涨粉、后续观看出价等。心动网络开发的英雄养成类游戏《Etheria: Restart》在预热时期使用需求开发广告,为YouTube频道积累粉丝,帮助后续频道观看量增长了135%,在游戏发布后继续借此为直播间引流,直播互动率达到以往的4倍。

在广告工具优化的基础上,开发者可以更高效地继续在YouTube深耕游戏的内容生态,将视频、直播、社群功能结合起来,把破圈的可能性拉满。


《Etheria: Restart》的YouTube频道

另外一个里程碑式的产品升级体现在AI上。

Google App Ads(应用广告)是辅助高效推广的利器,现在依托强大的AI 自动化和智能出价,App Ads大幅简化了广告流程,开发者可以直接根据ROI目标来优化投放,将推广环节繁杂的管理工作托付给App Ads,从而集中精力于产品本身。

具体而言,开发者只需要设定最大化安装量、目标每次安装费用 CPI、目标广告支出回报率 ROAS这些目标,Google AI 就会实时追踪所有平台的广告表现,并自动调整出价和投放策略,而且一个广告系列可以自动跑遍所有 Google 渠道。

针对iOS环境下的扩量问题,AI 赋能的App Campaign可以通过解决衡量问题,帮助开发者提效。依托ODM Event Data 2.0,现在可观察到的转化数量最高是原来的4倍。与此同时,集成式转化衡量(ICM)能给开发者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跨渠道归因报告。

Google数据显示,在经历了2022 年的下滑8.5%和2023年的增长停滞后,全球游戏应用内付费在2024年增长了4.4%,与此同时,每个下载带来的收入也增长了11%。

数据传递着积极信号,全球游戏行业正在持续回暖,收入效率也在显著提升。

每一个行业的长期繁荣,都依赖于无数个生态参与者的共同助推。游戏能够以第九艺术之名感染一代又一代玩家,既有游戏开发者的创意驱动、消费者的用脚投票,也有无数个像Google for Games这样的隐形角色的保驾护航。

创造快乐与享受快乐固然重要,但让这份快乐被世界看见也同样重要。



参考资料

[1]从仰望,到猛攻:《三角洲行动》的出海之路,远川研究所

[2]Iwata: 'Essence Of Fun' Can Overcome Gap Between Japanese, Western Culture,Game Developer

[3]Google中国大客户部游戏行业副总裁柯光信:当轻量化成为破局焦点,SLG还将如何拓圈?独立出海联合体

[4]游戏赛道深度之SLG:策略远征,全球化的东方叙事,中金点睛

[5]销量暴涨200倍,B站网友带飞了多少冷门游戏?哔哩哔哩

[6]小游戏出海,正在成为大公司的游戏?36氪

[7]爆了,曾经的全球NO.1手游公司自救成功!游戏那点事GameZ

[8]Genshin Impact tops $5 billion in revenue in China alone, on track to hit $10 billion globally in 2025, Game World Oberver

[9]《原神》手游收入突破30亿美元,平均每六个月10亿美元,Sensor Tower

[10]买量成本持续攀升,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罗雪妍

编辑:黎铮

责任编辑:罗雪妍

封面图片来自ShotDeck

相关推荐

中国游戏,找到快乐的国际通用公式
赌神的公式
元宇宙能让游戏更快乐吗?
从物理学公式找到奇妙灵感,博士生用极简模型发现认知策略
中国小伙反直觉发现登Science:从基础光学公式找到神奇应用
何鸿燊的不败筹码:凯利公式
当《快乐大本营》不再快乐
航空股的2021年:“快乐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快乐”
为什么学习不能是快乐的?
谁还看《快乐大本营》?

网址: 中国游戏,找到快乐的国际通用公式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43500.html

所属分类:人工智能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