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张雪峰解封,但处境仍然危险

张雪峰解封,但处境仍然危险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5年10月25日 02:24

10月22日下午,沉寂28天的张雪峰在微博发了条简单的动态:“今天是接娃放学的家长”,配着校门口的照片。

这条没有多余解读的内容,很快被网友注意到——更关键的是,此前显示“禁止关注”的微博、抖音、B站、小红书账号,都已恢复正常,能被用户重新关注了。

到了晚上7点,他在抖音“张雪峰讲升学规划”的小号开启直播,最高4万人同时在线,点赞量突破470万。这场复出直播透着刻意的低调。

桌上摆着高中提分笔记之类的产品,但有家长问起时,他只让对方录屏了解,反复强调“今天不卖货,只连麦”,还直言“不想第一天回来就因卖货上热搜”。

面对网友“是不是本人”的追问,他笑着回应“好久不见,就是一个月没见,谢谢大家”,对封禁期间的传言只说“很多是瞎猜,啥事没有,就是思考了很多”。

有意思的是,他2651万粉丝的抖音大号仍没更新,这场复播特意选在了648万粉丝的小号进行。

时间拉回9月24日,张雪峰的全平台账号突然集体“失声”,四大平台都标注“违反法律法规或社区公约”,当时他的粉丝总和已超6500万。

事发当天,他本人回应“是账号问题”后挂断电话,团队后来透露是“直播不当言论被举报,正在反省,短期内能解决”。

至于具体哪些言论违规,至今没有明确说法,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不是他第一次因说话引发争议。

这位本名张子彪、1984年生于黑龙江的郑州大学毕业生,从2007年北漂做培训老师起步,用了近十年熬成“网红名师”。

2016年一条《7分钟解读34所985高校》的视频让他一夜走红,之后上综艺、拍电影、开全国讲座,影响力越做越大。

但名气背后,争议几乎没断过:2023年他劝590分的理科生别报新闻,称“闭眼摸个专业都比新闻好”,被媒体批“有影响力不代表负责”;

2025年5月,团队主推的“高考预测卷”还被指虚假宣传。更有人翻出他曾被质疑“三小时直播赚2亿”,线下1对1咨询收费数千元,教育咨询成了“奢侈品”。

张雪峰的复出,确实戳中了不少家庭的需求。

直播里连麦的家长,问的都是“物化生组合能报哪些工科专业”“二本分数想读医学有哪些选择”这类实在问题。

对很多信息渠道有限的普通家庭来说,他对院校专业、就业前景的梳理,确实能帮着减少填报志愿时的迷茫。

就像评论区里常看到的“要是当年有人这么讲就好了”,这种共鸣正是他的底气。而且他的言论总能把“专业选择”和“就业现实”绑在一起,逼着大家去想“读大学到底为了什么”,客观上也让教育问题得到更多关注。

但担忧也不是空穴来风。他那些“文科都是服务业”“专业决定赛道”的说法,太容易把教育引向“唯就业论”。

见过不少家长看完他的直播,就逼着喜欢历史的孩子报计算机,觉得“能找着好工作”,完全不管孩子愿不愿意。

这种功利化的倾向,慢慢会让教育变成“谋生工具培训”,忽略了兴趣和综合素质才是长远发展的根本。

更别说他的商业布局,过万的“圆梦卡”、高价线下咨询,把本应普惠的教育信息变成了赚钱的生意,反而加剧了资源不公。

其实大家纠结的不是张雪峰该不该复出,而是怎么看待他传递的“教育答案”。他提供的信息确实有用,但不能当成唯一的“标准答案”。

毕竟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就业市场也在变,今天热门的专业,四年后未必还吃香。家长们抱着手机在直播间蹲答案,本质上是对“教育决策出错”的焦虑,但这种焦虑不能只靠网红名师来缓解。

直播结束时,张雪峰说“以后还会常来”。对观众来说,或许该把他的话当成“参考资料”,而不是“圣旨”:取他对专业和就业的客观分析,弃那些非黑即白的极端判断;

借他的信息打开思路,但最终还是要结合孩子的兴趣和家庭的实际情况做决定。

不过教育从来不是一场“抄作业”的游戏,张雪峰的价值,该是帮人看清选项,而不是替人做选择。

发布于:广东

相关推荐

感谢张雪峰,警惕张雪峰
复制“张雪峰”
张雪峰的马甲掉了一地
风波之后的张雪峰:倔强的“寒蝉”
但愿时间能证明,张雪峰是错的
张雪峰用上Mate60
网红化的张雪峰,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AI报志愿能否取代张雪峰
新闻学教授该如何正确地回应张雪峰?
张雪峰“妄语”背后的真问题

网址: 张雪峰解封,但处境仍然危险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43525.html

所属分类:行业热点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