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独家丨AI硬件公司灵宇宙半年融资近2亿元,未来要给孩子造哆啦A梦

独家丨AI硬件公司灵宇宙半年融资近2亿元,未来要给孩子造哆啦A梦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5年11月17日 10:13



一个 “东山再起” 的故事。

文丨祝颖丽

编辑丨宋玮

过去几个月,AI 创业者顾嘉唯和他创办的 “灵宇宙” 颇受资本欢迎。《晚点科技》独家了解到,自今年 5 月以来,这家公司已连续完成 3 轮融资,总金额近 2 亿元人民币,投资方包括上海国际集团旗下国方创新、国泰海通、广发信德、滴滴出行、拉卡拉旗下考拉基金、润建股份等。灵宇宙成立至今,已累计完成 6 轮融资。

灵宇宙的新产品——一台手掌大小、带摄像头的智能交互设备 “小方机”,最低售价 1300 多——也在 6 月上市后登顶国内电商平台的玩具销售榜。

这是一个 “东山再起” 的故事。

顾嘉唯毕业于清华大学,曾是微软和百度人机交互方向的明星研究员;也曾手握 10 亿资金、高调创办上百人的机器人企业,但在经历了股东暴雷、账户冻结、卖房给员工发薪后,一度 “消失” 于公众视野。

现在,资本和市场都回来了。投资人喜欢拿到过成绩、又经历过曲折的创始人。去年顾嘉唯再次创业的消息一出,十几家投资机构便找上门来。

他们在为顾嘉唯的新故事投票。顾嘉唯给 “小方机” 的定位是 “新一代的步步高”。“步步高” 学习机的成功,是因为家长想让孩子跟上计算机的浪潮;而当下,家长的痛点是希望孩子接触 AI,又担心他们被 “豆包” 们引导到抖音。“小方机” 正是一个没有游戏和短视频的专属 AI 智能终端。

不过,顾嘉唯的梦想不止于此。或者说,小方机只是一个过渡,他更大的梦想是造出 “哆啦 A 梦”——一个万能的家庭陪伴机器人。

从 “小方机” 到 “哆啦 A 梦”

灵宇宙推出的小方机,有小天才手表的电话和定位功能,也能通过前后摄像头与内置的角色(比如英语老师、诗人李白)打 “视频电话”,实时解答现实中的问题。

这款产品可以把日常生活中随手拍的照片,比如孩子常用的玩偶,用 AI 生成为 3D 智能体角色;也能当学习机用,拍摄作业,AI 给出解题思路。设备内还有类似 “朋友圈” 的社交功能,既有真人好友发布的动态,还有智能体角色根据孩子的位置、聊天上下文,生成 AI 动态。



用户戴着小方机

不过这些功能只是表面,顾嘉唯对小方机的设想是一个 AI 时代的智能终端,他希望这个产品对于孩子的意义,类似 iPhone 之于成人——可以从孩子切入,影响下一代人的使用习惯。

小方机的产品形态不是终点,它的灵感来自科幻电影《Her》,重点是机器里运行的 AI 操作系统。

顾嘉唯认为小方机当前的阶段就像 2007 年第一代的 iPhone ,已经有了产品的完成度,但距离被市场大规模接受,还有一段距离。

但他为产品安排的迭代节奏很快:每个月有一到两个版本的软件升级,每年有一代硬件升级。接下来,他们会让 AI 智能体更加主动地交互,比如会基于用户的位置和上下文,推送 AI 角色和兴趣点进行互动。

对灵宇宙这个新公司而言 ,小方机是一个落地 AI 硬件产品,一个能产生现金流的务实业务。但对于顾嘉唯来说,这个产品更大的可能性是的数据价值——它是通往 “哆啦 A 梦” 式家庭机器陪伴机器人的重要过程。

这要先从顾嘉唯上一段创业经验说起。

2017 年,他造出了一款猫头鹰造型的绘本阅读机器人 Luka。这个产品解决了家长每晚要给孩子重复读七八遍绘本的痛点,作为一款带摄像头的多模态机器人,在当时也算开创了一个新品类,累计销量近千万台。

Luka 的成功,让小方机有了更好的基础。比如小方机之所以能实现不错交互体验——流畅的响应速度、让绘本和玩具活过来的 3D 动画生成能力,就是因为 Luka 过去数年积累了 250 亿条孩子与绘本的真实交互数据。

这些数据不仅有图文,还有孩子的手指点读、语音对话等真实互动,是结构化的、有标注的。这些资产帮助他们训练了前期意图小模型,让小方机能在用户蹦前几个字的时候就推理出整句意图,从而提高了响应速度;此外,Luka 积累的绘本、教培等知识库,还构建了一个搜索增强的(RAG)知识库,确保教育内容减少幻觉。

小方机就是下一个 Luka。这个产品有大大的 “第三只眼”(摄像头),外出时挂在脖子上,使用的过程就是收集 “第一视角” 与物理世界交互数据的过程。

顾嘉唯认为,当今具身智能发展的最大瓶颈是数据,尤其是人在真实物理空间中的第一视角交互数据,他希望通过小方机的铺设,从孩子的第一视角收集海量的真实世界交互数据,去训练 “哆啦 A 梦” 机器人 。

“第三只眼” 的想法源头,来自特斯拉的供应商 Mobileye 的创始人 Ziv,Ziv 曾告诉他,自动驾驶收集的是大尺度数据,而要理解小颗粒度的世界,需要在人的头上带一个摄像头;另一个启发来自 DeepMind 的一篇论文:给孩子戴上头盔摄像头,记录他成长中看到的所有东西,就能涌现智能。

顾嘉唯 10 年前还在百度时,就试验过类似的产品,他当时做出了 BaiduEye 智能眼镜,但因为百度的战略调整,彼时的 AI 能力,最终只是一个概念机。

如今的小方机已经是一个在售的产品,卖得越多,未来家庭陪伴机器人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些交互数据的价值,可以让未来的机器人更像人,在互动中真正学会 “察言观色”。顾嘉唯相信,这些数据是解决机器人 “仿真到现实”(sim-to-real)难题的关键 。

顾嘉唯将小方机与哆啦 A 梦机器人的商业路径关系比作电动车(尤其指特斯拉)与 “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关系,先完成商业闭环和数据积累,再迈入下一个阶段。

两次创业,两种 CEO

顾嘉唯这种务实的商业节奏是用高昂的学费换来的。

他的第一家公司物灵科技成立于 2016 年,由上市公司注资数亿元人民币启动 。这在当时的机器人领域堪称顶配。

启动架势也是高举高打——一成立就有 160 人,团队包括同时开了智能家居、安防、教育、企业服务等 6 条业务线;还投资了当时美国顶尖的机器人公司,包括 Jibo(交互)、Rethink Robotics(抓取)和 Kightscope(移动) 。

但这场豪华的创业在 2019 年底急转直下。其 A 股上市的股东爆出财务问题。公司当时缓发了四个月工资,他最终通过抵押了自己的房产,才补上了缺口 。

最困难的时期,是 Luka 这款绘本阅读机器人拯救了公司,顾嘉唯形容,“就像蜘蛛侠一样拯救了漫威宇宙。”

那也是他人生中最拧巴的一段时光,一方面要维持公司运营,另一方面又要解决受合作伙伴影响的困局。

出于责任感,和来自用户的正反馈,顾嘉唯坚持了下来。这场漫长的拉锯,最终以将 Luka 业务重组为 “卢卡智能” 而结束。虽然保住了业务火种,但也错过了疫情期间教育硬件发展的黄金窗口期。

2023 年 8 月,顾嘉唯注册成立了 “灵宇宙”,延续智能机器人的梦想 。不过有了上次的教训,他的状态和打法截然不同。



灵宇宙 CEO 顾嘉唯

首先是管理风格。“第一次创业时,我上来就很大一个团队,其实没有太 ‘hands on’ 地做细枝末节的事情”,顾嘉唯反思,他当时在微软和百度做的都是前沿研究,在新的公司也习惯了 “定目标,开战略会” 。

直到股东公司的危机改变了他。当时为了支撑公司的经营,一位来自亚马逊的高管按着他的手去写部门的 KPI(关键绩效指标),“我带过(百度、微软)的有些(研究员)都不会做这件事”,这让他从一个科学家真正转变为一个商人,学会了如何定目标、做执行、拿结果。

灵宇宙这次创业,他也要求所有人必须 “下地干活”,自己更是践行马化腾的 “1/10/100” 法则(每天提 100 个问题,见 10 个用户,解决 1 个问题)。

对团队的要求也变了。上一次创业,他管理的是背景各异、经验比他丰富的 “老手”,摩擦很大;这次他新团队只有 40 人,他希望始终保持这样小的体量规模。他现在找人有两个标准:必须是 “AI Native”(懂 AI 工具),二是必须 “勤奋”(足够快)。

他亲力亲为地与年轻人交流,用微信小号去各种渠道、大会加人,直到账号显示加不上。

与资本的关系也变了。上一次创业,他轻松开局,但以狼狈收尾,他意识到,创始人必须跑得足够快、拿到足够多的资金,确保公司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暴露在风险窗口期。

这也预示了他与资本的互动。这次创业,他既在确保 “弹药足够充裕” ,但也希望,双方的关系是长期绑定的战略投资,“我现在主要在倾向的都是拿那些有战略价值的深口袋的钱”。

AI 时代,对拥抱变化的密度和接受度要求也更高。顾嘉唯重视内部沟通,过去会定期跟员工写全员信;但现在,这效率太低了。

他放弃了这种煞有介事的方式,开始实时与团队分享闪现灵感,哪怕是碎片的、不成熟的,“本质上,现在我的思考不能消化咀嚼得特别细,到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题图来源:《机器人总动员》

相关推荐

独家丨AI硬件公司灵宇宙半年融资近2亿元,未来要给孩子造哆啦A梦
《哆啦A梦》里有哪些非常好的创业项目?
陈睿卸任哆啦哔梦法定代表人,B站:属正常公司行为
假如给哆啦A梦装上生物耳朵,会怎样?
哆啦A梦的道具成真了,太阳能汽车可在12小时内行驶1051公里
晚点独家丨快手提高可灵 AI 的优先级,组建一级部门
36氪独家 | 新一代儿童零食品牌「哆猫猫」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由温氏资本领投
36氪独家 | 「少年得到」获近2亿元B轮融资,张泉灵的目标不止于知识付费
独家丨AI硬件Haivivi完成2亿元A轮融资,将推出毛绒奥特曼IP新品
晚点独家丨红杉中国领投AI陪伴硬件,珞博智能完成数千万新融资

网址: 独家丨AI硬件公司灵宇宙半年融资近2亿元,未来要给孩子造哆啦A梦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44369.html

所属分类:人工智能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