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地方国资,才是真正的造车新势力

地方国资,才是真正的造车新势力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1年02月20日 08:41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金角财经”(ID:F-Jinjiao),作者:周大锤,36氪经授权发布。

继百度、苹果之后,小米也要造车了。

就在今天,有人放出风声,说雷军已下定决心亲自带队造车。消息一出,小米集团股价直线飙升,涨超10%,市值重返8000亿港元关口。

都还没正式踩上造车赛道,股价就抢跑,这一行气势太盛了。

而另一边,全国上下各个地方政府,都正在极尽所能地抢着投资新能源车。甚至中国第一个拥有千万吨级大油田的克拉玛依,也入局投资了新能源车企。

为什么小米选择此时上车,为什么全国地方政府都在争抢新能源车企?

事实上,种种复杂的原因,让新能源车不只是乘上了风口,更像是在喷发的火山口上。

贾老板真要回国?

最让人始料未及的,是珠海抢着接盘贾跃亭的FF。

一月底,珠海国资宣布要拿出20亿帮贾老板重启FF。突如其来的消息,甚至让早已心如死灰的债权人都不敢相信。自2019年9月贾跃亭申请个人破产,把债务转换成FF股权以来,他们终于看见了的希望。

实际上,贾老板牵手珠海的苗头早在去年就已经出现。去年12月14日,一家名为法法汽车珠海有限公司的企业就悄然成立,注册资本25000万美元,法定代表人为贾晨涛,贾晨涛也是乐视生态汽车浙江有限公司的监事。

今年1月28日,传出珠海政府计划投资后不久,贾跃亭创立的法拉第未来又宣布,将通过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就业务合并达成最终协议,交易完成后,新公司估值约34亿美元,约合220亿元人民币,并将在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为“FFIE”。

看来,如果这笔投资谈成了,贾老板很有可能东山再起。

那么问题来了,珠海为什么要选一个有“前科”在身的企业下注?毕竟政府参与,代表着信用的背书,而贾跃亭和他的FF,信用早已屡次破产。

这就要从新能源车面临覆灭危机说起。

2019年3月6日,蔚来股价以-18.6%开盘,随后低开低走,以下跌21.16%报收,此后146个交易日,蔚来累计跌幅高达87.01%。

补贴滑坡的阴影,罩向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

“蔚来状况比想象的要糟糕许多,公司每天运营成本上千万,截止到(2019年)第二季度最后一天,手头现金真的只够按天算了。”李斌透露。

这意味着,蔚来的命,也随时可以按天为单位来倒计。

那段时间,“蔚来黑”和“蔚来吹”之间的分裂达到极致,有人用八个字来预言蔚来活不长,“最快今年,最晚明年”。

汽车消费市场连续两三年的低迷,加上新冠疫情的沉重打击,让新能源汽车在2019年底到2020年初这半年里,来了一场“集体葬礼”——互联网新造车势力迎来倒闭潮。

拜腾汽车、博郡汽车、赛麟汽车这些造车新势力纷纷因资金链断裂陷入破产境地。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2020 年中国造车新势力企业数量仅 40 家左右。

而这剩下的40家新造车势力,不是每一家都有能力活过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这其中只有9家具有量产能力,而其他的或许只是在苟延残喘。

PPT造车风波、骗补贴、政策退坡、特斯拉上海建厂“敌人打到家门口”、传统车企“围攻”这一切一切,都让新造车势力活下来相当不容易。

这时候,政府资金的入局,更像是一场赌博。由于技术与产业配套的空白,新能源车对资金需求动辄百亿,同时对于未来的市场和风险并不明朗。大多资本都在观望。

敢于下场的,先是合肥政府。

2020年4月29日,合肥政府敲定投资协议,正式引进蔚来后,蔚来的工厂彻底落户,上万个就业岗位和上下游产业链的需求,也由此建立了起来。但这些岗位和需求能否驱动起来,在于蔚来的车到底能不能量产卖出去。

车的量产销售需要时间验证,但蔚来的股票倒是很快卖了出去。重资蔚来70亿为合肥带来最明显的直观收入,就是8个月时间让这70亿变成1000多亿——合肥向蔚来中国投资的70亿元,占蔚来中国24.1%的股份,而蔚来中国约占据蔚来总公司85%的核心资产。

换句话说,合肥实质上占据蔚来母公司20.48%的股份,签订合约的时候,蔚来的股价在5.2美元左右,后来,蔚来的股价一路直飞,冲到了57美元。

合肥的“一夜暴富”,背后是各种力量对于行业的趋势与格局的支撑。

地方政府出手,首先是政策指导的。国务院通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曾提到,“要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序发展,推动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

随着其他资本跟进入局、资本市场正向认可、股价集体暴走。地方政府很明确地看到了投资新能源车的风险成本,陆续出手注资新能源车。

很快,这种政府和企业合作的优势开始显现:地方政府通过资本投资的方式,不仅给造车新势力的发展安上了助推器,还可以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有利于推动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尤其是经历过2019年前后的钱荒,新能源车企们并不抗拒投入国资怀抱。

实际上,2020年新能源的走势已经可以说明很多问题,行业总体向上不会变,初步格局也已经成立。2021年,地方政府争抢出手,资本纷纷追加入局。因为,再不上车,就真的没机会了。

由此,一二线城市不断抢夺头部车企的末班车,而抢不到蔚来、小鹏、理想这些大厂,三四线城市们就开始瓜分绿驰、威马、爱驰等第二梯队。

逃离资源诅咒的机会

签下爱驰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人民政府。

维吾尔语里,克拉玛依的意思是“黑色的油”,这是一座直接用石油命名的城市。作为我国西部第一个千万吨级大油田,克拉玛依是国家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拥有完整的石油石化产业链。

建成以来,克拉玛依相继开发了克拉玛依油田、百口泉、火烧山等30个油气田,拥有国内最大的呼图壁储气库,累计生产原油超过3亿吨,已具备2200万吨炼油加工能力和122万吨乙烯生产能力。

辉煌的功绩背后是严峻的转型困境,作为支柱产业的石油石化工业,产业结构单一,制约着克拉玛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在签下爱驰之后,克拉玛依政府迫不及待对外宣布,为了响应国家、省、市关于低碳、节能、环保政策措施,克拉玛依不断加快乘用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将力争从“世界石油城”转型为“未来的能源城”。

简单来说,克拉玛依在赌,赌新能源造车行业可以为这座城市塑造出新的工业生态,好避免重复其他资源型城市的覆辙。

赌注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12亿,这12亿将用于甲醇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研发制造项目的落地建设——克拉玛依本来就是富醇区,如果可以成功把这个项目铺开,在石油化工之外,又能多出一条经济动脉。

实际上,除了克拉玛依,爱驰还和另一座富醇城市山西高平达成了合作,这桩合作涉及的资金更多,20亿元。

对于这次和爱驰的合作,山西高平的期待可谓相当高,“项目工厂建设完成生产后,高平市凭借8万套产能可形成立足山西,辐射西北的燃料电池产能布局,并且有望打开高平甲醇的市场”。

毕竟,对于这些本身就产业单一,支柱性产业又受资源限制严重的城市而言,带着风口气息,又有高新技术加持的新能源造车行业,实在难以拒绝。

这是他们逃离资源型城市经济诅咒的机会。

珠海的冒险

珠海的情况,则和克拉玛依、山西高平完全不同。

如果说克拉玛依、山西高平眼里,爱驰的到来是雪中送炭,那对于珠海而言,牵手贾跃亭的FF则是为了一雪前耻。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同胞兄弟,珠海隔壁的深圳和广州,在新能源上无疑走得更快。

深圳有基础扎实的比亚迪,市值近千亿美元,实力雄厚产能稳定,广州则怀抱小鹏汽车,虽然体量稍微小巧,只有370多亿美元,但胜在年轻力壮,新产品越发臻于成熟,品质也在新势力中不落下乘。

比亚迪和小鹏,为深圳、广州的汽车产业带来显而易见的巨大活力,珠海看在眼里,自然羡慕,毕竟,珠海早在2008年就已经开始下注新能源造车了。

那一年,魏银仓携银隆在珠海建设新能源产业园,上马储能、电动客车等项目,在此之前,几乎没有什么汽车工业基础的珠海,唯一的相关产业就只年产3000辆大中型客车的广通。

在整个珠三角,珠海的汽车工业处于显而易见的弱势地位。

所以银隆到来后,珠海竭尽全力扶持,开辟了全国首条商业运营的纯电动公交线路,由银隆生产的首批20台纯电动公交车上路运营,成为广东首个使用纯电动公交车的城市。

后来又不断通过投资、采购等方式帮助银隆扩大规模,2016年,珠海还在“十三五”规划中建议把新能源汽车装备列入重点聚焦的六大发展领域。

可惜后来的故事大家都清楚,格力全资收购银隆,钛酸锂电池技术却迟迟不能发挥作用,董小姐黄粱一梦,银隆折戟沉沙。

到去年10月,银隆新能源新增一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法院为珠海市金湾区人民法院,执行标的超273万,至此,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累计被执行总金额超1345万。

珠海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一回过头,市面上有潜力的十来个新能源品牌都已经被其他地方政府抓紧,留给他们的机会,确实不多。

而贾老板,是这些选择里面最接近成功的一个。抛开被玩成梗的“下周回国”不说,贾老板这些年在造车行业投入的真金白银,以及真金白银转化成的技术积累是实打实放在那的。

如果投入资金、土地、人力,可以让FF91进入量产,那珠海一笔投资直接买来已经试过错的半成品,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格局趋于稳定,风险也不再无法估量的现在,这笔生意看得到钱景。

客观来说,珠海这座城市的整体实力并不差,2019年账上没花出去的财政支出接近50亿,投出个20亿也不算什么。

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珠海,政策红利及人才吸引力在握,兄弟城市强大的工业基础和协同效应也不缺,如果能够重新切入新能源赛道,发展汽车产业,未必不是一个再进一步的机会。

毕竟,一个成熟的汽车产业,可以带动的上下游链条,创造的就业岗位,以及带来的长期GDP增长,没有哪座城市会不动心。

相关推荐

地方国资,才是真正的造车新势力
押注造车新势力,谁是最成功的「赌城」?
又一造车新势力,被钱“掐住了喉咙”
造车新势力:一场“势”“利”的冒险
造车新势力烧钱几千亿:混合式“作死”,难逃C轮死魔咒
造车新势力覆灭录:前员工和投资者还原新造车“隐秘的角落”
造车新势力的2020:洗牌、扎根与资本狂欢
不太行的造车新势力怎么突然又行了?
造车新势力出海,有这个必要吗?
疯狂的造车运动:四大门派,一个江湖

网址: 地方国资,才是真正的造车新势力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38723.html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