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专注AI成像蓝海,「深透医疗」再获FDA认证,可优化全身MRI检查

专注AI成像蓝海,「深透医疗」再获FDA认证,可优化全身MRI检查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1年03月17日 11:18

核磁共振检查(MRI)是一种常见的检查方式,在医学影像行业中占据着巨大的市场体量。在医疗实践中,AI带来更好的图像质量和更有效的成像技术,可以提高放射科医生的工作效率。

36氪跟踪报道的AI医学影像公司「深透医疗」,正是赛道中的头部企业。该公司的技术最早出自斯坦福大学的实验室,在2018年开发出了首个FDA批准的核医学AI产品。

日前,深透医学的技术获得了新进展。3月10日,深透医疗的新产品SubtlemR™ 2.0获得美国FDA批准,再次通过501(k)认证,可增强人体各个部位的MRI图像,降低检测时间、提升图像质量。

图片来源于深透医疗

从行业视角来看,AI医学影像赛道已经进入头部竞争期。市场竞品主要聚集在少数病种的影像分析。而根据美国市场的数据,后期影像分析只占整个医学影像市场的10%左右。深透医疗采取的切入口是“影像采集”,在医学影像整体花销中占比90%,市场空间更广阔。由于这个方向的产品研发需要对影像采集、人工智能等多领域的技术要求,目前没有太多AI医学影像公司涉及,直接竞争者较少。

从技术角度来看,深透医疗的专利性技术与提供“诊断协助”的AI医学图像产品有较大区别,能直接提升已有MRI机器的性能,大大降低MRI检测时间,通过AI技术进行图像质量增强,保证医学图像质量与过去的MRI检测一致甚至更好。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专利性的深度学习算法,深透医疗能实现其产品与各个OEM扫描机器及PACS系统无缝兼容。这也意味着,SubtleMR能够在不影响放射科医师日常工作流程的情况下完成产品部署与自动化的图像增强。

从用户使用反馈可以看出“提效增速”的成果。美国最大第三方影像服务商RadNet的神经放射学专家Suzie Bash医生表示,“SubtleMR可以降低60%的检测时间,同时提供高质量医疗图像”。服务于美国数百家影像中心的格林影像 CEO Cristin Dickerson医生表示,“SubtleMR提高了将近40%的接诊病人效率”。

此前该公司发布的SubtleMR 1.0版本产品,覆盖范围为头部与脊柱、膝盖影像。相比而言,2.0版本在影像质量及速度上均有大幅提升,可覆盖接近全部人体部位,让头部、脊椎、颈部、腹部、骨盆、前列腺区域、胸部及人体的其他骨骼等区域的MRI影像质量显著提高、做到降低噪声及提升影像的分辨率,大幅度提高成像速度。

美国占据了接近三分之一的全球医疗图像市场,以美国市场为中心,深透医疗正在进行全球落地。目前,SubtleMR在美国顶尖医院及医学影像中心完成了商业落地,并在全球部署超过了70个医院和影像中心。

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美国有数百万患者不得不推迟临床影像检查,MRI是受到最大影响的检测之一。在此背景下,为了不要进一步耽误诊断和手术,患者和医院都需要前沿的解决方案,从而更好地解决此前堆积的磁共振需求,而SubtleMR恰逢其会。据MarketInsightsReports预测,从2021-2025,该市场将迎来快速增长,复合年增长率高达30%。

图片来源于深透医疗

除SubtleMR以外,深透医疗优化PET图像的产品SubtlePET,已通过美国FDA及欧洲CE认证,可让医学图像中心仅需要过去25%的时间或者1/4剂量就完成高质量PET图像获取。另一个开发中的产品为SubtleGAD,此项技术能在MRI过程中减少90%的钆造影剂剂量,同时提供更高质量的磁共振图像。该公司正在扩充的产品线,还覆盖其他医学影像、核医学检查、介入影像等各种诊疗影像模态方面的人工智能技术和解决方案。

深透医疗表示,该公司也在与多家跨国医药公司开展以AI影像技术助力药物研发的合作。

相关推荐

专注AI成像蓝海,「深透医疗」再获FDA认证,可优化全身MRI检查
带来更快更精准的MRI医学图像,硅谷AI公司「深透医疗」与CARING建立合作
36氪首发 | 落地全球数十家医疗机构,「深透医疗」获得1220万美元A轮融资
2020:“AI+医疗影像” 行业转折之年,从落地难走向新希望
解决磁共振检查中最棘手的成像问题,全流程AI磁共振技术平台「智简AI」落地
AI让MRI成像快了4倍,核磁检查再也不用排队了
便携式超声正处蓝海,「飞依诺」推出全球首款IPX7防水级别掌上超声
AI超声:20亿人次诊断量,这条AI影像的晚熟赛道如何爆发?
首个获FDA批准的AI辅助心脏超声采集系统诞生,AI医疗产品成监管热点
看好脑健康发展,「铱硙医疗」获 3000 万元 A 轮融资

网址: 专注AI成像蓝海,「深透医疗」再获FDA认证,可优化全身MRI检查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40153.html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