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iRobot CEO科林·安格尔:激光雷达死路一条,未来「家」就是智能机器人

iRobot CEO科林·安格尔:激光雷达死路一条,未来「家」就是智能机器人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1年11月01日 17:37

扫地机器人开创者 iRobot 在中国市场表现暂时差强人 意,但 CEO 科林·安格尔有其确定的技术路线与战略规划: 他坚信只有基于视觉的、能与人协作的智能,才是家用服务机器人的理想形态; 未来住宅或者说「家」将成为智能机器人,iRobot 将凭借视觉和环境理解以及自主移动的能力,在智能家居生态系统的核心占有一席之地。 

乍看这似乎又是一个本土化失败的案例——扫地机器人领域,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的 iRobot 在中国消费者这里,受欢迎程度连进入前三都需要挤一挤。

再看这仿佛是资本对公司发展想象力的比拼——成立 31 年的 iRobot 在华尔街的估值,还不及成立 7 年的石头科技在上交所的三分之一。

不过,在 iRobot CEO 科林·安格尔(Colin Angle)看来,这些,还有其他低谷,都只是攀登智能服务机器人群峦最高峰的征途中,多少会历经的风景而已。

这位机器人专家,同时也是将一个无投资、无融资的 MIT 初创团队发展成为开创并定义了「家用清扫机器人」这一商品门类上市公司的企业家坚信,只有基于视觉理解的、能与人默契协作的智能,才是家用服务机器人的理想形态,而 iRobot 对此准备充分。

从最初受蚂蚁启发制作「不用像人那样思考便能工作」的太空探索机器人起,科林率领 iRobot 研发了 100 多款机器人,涉及航天、深海、安防、医疗、玩具等 20 多个行业,这些产品智能水平不同,形态大小迥异,但宗旨始终如一,那就是必须实用,提供的价值必须高于其制造(或销售)成本。

在 iRobot 构建的智能体系中,智能是分层的,除了最顶层的一小部分,所有底层行为都不需要规划(Planning),类似于人类的下意识反应。「通过首先专注于构建底层行为,以及尽可能多地将智能转化为行为,可以使顶层规划变得足够简单,真正起效,」科林告诉机器之心。正是这种对机器智能的不同理解,以及自下而上构建智能的方式,奠定了 iRobot 的根基。

尽管智能时代的到来让科林表示需要重新思考对「机器人」的定义——从「工具」「帮手」升级为「伙伴」,能体察用户的意图和需求,与人类构筑起一定的情感联系,但可以感觉到他所说的「情感联系」,依旧能够让人毫无感情负担地使用智能机器人,就像你我如今心安理得地 7×24 小时使用智能手机。「这才是未来老龄化社会需要的服务机器人,」科林说,「制造人形机器人已经浪费了太多的时间、金钱和精力。」

从最初的国防承包商转型为如今的家电小巨头,科林现在的目标是率领 iRobot 从一家成功的机器人公司,发展成为能够彻底解决「理解家这一概念」的企业,并由此在未来智能家居的核心占据一席之地。他认为一直以来人类的居住形态都没有从智能化的角度去考虑,在他的构想中,未来住宅本身会成为一个智能机器人,室内外各种联网的 IoT 设备,就好比「家」这个机器人的组件,而游走其中的家用清扫机器人 Roomba,将凭借视觉理解和自主移动等能力,像清理人体内病菌和垃圾的白细胞那样,成为智能家居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采访中,科林多次提到 Collaborative Intelligence「协作智能」,不由得让人想起他的导师兼商业合作伙伴罗德尼·布鲁克斯(Rodney Brooks)创办的 Rethink Robotics,后者以 Sawyer & Baxter 这两款机器人开创了「工业协作机器人」这一全新的产品门类及技术领域,但在 2018 年停止运营并出售资产,用科林的话说就是「在成为伟大创新者的路上忘记了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家用服务机器人市场,iRobot 能否准确洞察用户需求,像当初用 Roomba 定义扫地机器人那样,兼顾技术创新和商业拓展,以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引领未来的智能家居?

iRobot CEO 科林·安格尔(Colin Angle)和公司代表产品最新款的 Roomba S9+ 扫地机器人 

激光雷达死路一条,不会在「有害」技术上浪费时间

目前 iRobot 在中国市场遭遇瓶颈的一个很大原因,在于产品采用纯视觉导航方案,不使用任何激光传感器。从消费者的使用感受讲,很明显的一点,就是 iRobot 扫地机器人使用初期的建图时间会略微逊于使用激光雷达的竞品。

市售的中高端家用扫地/擦地机器人,在导航技术上主要有三种,一是激光导航,一是视觉导航,还有一种是激光+视觉导航。单从命名方式上便可大致推断出,至少现阶段而言,激光+视觉导航必然是综合了激光导航与视觉导航两者的优点,而这也确实是眼下热销扫地机器人产品所采用的方案。

激光导航和视觉导航是两种不同的导航技术,业界对上述两条技术路线并无定论。不过,关于纯视觉路线和激光雷达之争倒是有一个很好的参考案例——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发展规划。马斯克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称激光雷达没有未来(doomed),特斯拉多起致命事故的发生,也没有缓和他的语气。

在激光雷达的使用上,科林与马斯克英雄所见略同。「我们 25 年前就研发了带有激光雷达的产品,知道这是死路一条。……激光雷达可能在短期内有些用,但要实现真正的智能,摄像头才是正确的传感器,」科林说:「这是一个战略选择。」

他很清楚这一决策的争议性。但对科林而言,激光雷达不仅绕过了实现真正智能必须解决的问题,还会像缓冲区溢出那样构成隐患,将来为了消去这一隐患只会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给 Roomba 加上激光雷达虽然简单,但他绝不会在明知「有害」的技术上投入。

「也许激光雷达会让我确信有东西在那里,但如果不解决视觉理解问题,我就无法知道那个东西到底是什么。」他强调:「任何减少对环境理解的做法都是一种干扰。」

科林此前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iRobot 是继特斯拉之后,在全球拥有第二大联网机器人产品的公司。2020 年,iRobot 推出了 iRobot Genius 家庭智能平台,可以视作将分布在全球的几千万台清扫机器人统一管理的手段做了进一步升级,一台 Roomba 在一个家里「学」到的东西,将为每台 Roomba 所共有,这是一个持续迭代不断发展的集体智能。

iRobot 经年采集和积累的各种有关家的数据,无疑是强大的资产,也是科林自信的原因之一,「我们拥有世界上最智能的机器人」,他说。像特斯拉一样,每隔几个月,iRobot 就会升级软件,为产品增加新的功能。但与特斯拉不同,Roomba 没有激光雷达并不「致命」,iRobot 尽可放心走纯视觉路线。

把 90% 的智能变成行为,自下而上构建「协作智能」

在机器人领域,开发人类水平认知计算模型的挑战,是制作既精确又通用的模型,只可惜一直以来这两个目标相互矛盾,因为要建立一个更现实的理性行为模型,就不得不考虑计算成本。

iRobot 初期成功的关键,在于遵循「机器人不用像人那样思考也能工作」的理念,即采用所谓的包容体系架构(Subsumption Architecture)。不同于当时的主流观点,这种架构不是通过构建一个对外部世界的完整数字表征去引导机器人的行为,而是通过将行为分解为一系列的子行为,从而让机器人对周围环境做出实时的交互和响应。这些子行为被组织成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可以实现特定级别的行为能力,低层级的行为组合起来可以实现更高层级的行为。第一代 Roomba 正是由此而生,基本上没有用到任何规划。

科林认为这种自下而上构建智能的方式是 iRobot 的根基,并且这种方式也能拓展到构建人类水平的智能。他解释说:「智能可以视为低层次行为与基于规划的高层次思维的结合。如果我能把 90% 的智能变成行为,那么我就只需要在上面那薄薄的一层里进行规划。……我可以用低层级的行为做多少事?我在低层级上做得越多,困难的部分就越简单。」

困难的部分,就是构建「协作智能」,也是科林建造服务机器人的终极目标。这种智能能让机器人与人相互配合,默契协作,从而建立起信任,这样人们就可以放心让机器人去做更多更复杂的事情。

如今,越来越多的机器人研究者相信,有必要让机器人对人类进行理性思考——不仅仅把人看成是障碍物或完美的游戏玩家,我们需要机器人把人性也考虑进来,以便它们更好地与人类配合,也即实现所谓的「价值对齐」。如果成功,我们将拥有能够大幅提高生活质量的工具。

实现行为的兼容需要机器人预测人类行为,并且理解人类的这些行为会如何影响它们自己的行为,同时还要使人类能够预测机器人接下来要采取的行为。在应对这些挑战方面,科林表示 iRobot 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正处于构建智能家居所需智能的最前沿,这非常令人兴奋……我们每天都在试图弄清到底是什么阻碍了消费者和机器人之间建立更紧密的伙伴关系,如何建立起信任,让机器人懂得尊重和体恤消费者的家居生活习惯,如何在消费者与家中其他设备之间也培养类似的情感联系。」

「为了建立一个协作伙伴关系,你需要了解你正在协作维护的事物。在某种程度上,这不是人工智能的突破,而是对环境(context)的学习和理解的突破。这又回到了为什么我不喜欢激光这个问题,」科林说:「因为我想建立最丰富的环境来构建我的智能,而激光对此毫无助益。」

在他从事机器人领域的 32 年中,科林见过很多不同的问题,其中有一些绝对是通过硬件的方案去解决最好,但对于今天的扫地机器人而言,他认为主要的挑战来自于智能,而不是移动过程中的清洁效率。「我并不关心 iRobot 的扫地机器人多花了几分钟绘制地图,我希望机器人能够真正了解它所打扫的家庭。」

构建机器人是一个系统设计的终极考验,需要非常谨慎地理解和定义问题,选择正确的软硬件搭配组合。硬件会增加成本、系统上的脆弱和不必要的复杂性,而软件不仅可以定期升级,而且几乎总是更便宜。因此,iRobot 将继续围绕视觉构建科林理想中的机器智能,他认为这不仅仅适用于 Roomba,也适用于更广义的机器人和更大型的智能家居。

未来「家」将是无形的智能机器人

在实现最终目标的路径上,科林非常注意不要陷于局部最小值。他说 iRobot 思考的不仅仅是如何应对当下这一问题最简单的答案,而是为今天的问题构建可以有效扩展到明天的最佳答案。

在接下来 20 年甚至更久的时间里,他将率领 iRobot 致力于解决「理解家这一概念」。他的野心显而易见,因为这关乎人类生活,是任何一家以 AI 为先或以智能技术为核心卖点的公司都不能忽视的问题。

谈到智能家居时,很多人并没有深入思考这个词的含义。问一个家里装有 20 多台智能设备的人,你的家智能吗?一般对方都会说不智能。科林指出,这是因为消费者其实并不知道什么是智能,但如果换个问法:「你希望自己的家是一个整洁有序、安全环保、舒适安心的地方吗?」相信得到的回答就会变成:「是的,我很愿意为这样的改变买单。」

科林认为「家」最终会变成无形的智能机器人,或者说至少会作为一种系统发挥功能。这里的家包括了住宅、起居、室内外活动空间等等,它很智能化,它的任务是照顾和保护在里面生活的人。

「未来的智能家居系统中可能会有亚马逊或谷歌的身影,但仍需要iRobot 或与 iRobot 类似的公司来完善它。」科林笑着说:「我不需要成为中心,但没有我们,人类的家庭就无法实现智能化。」

如今,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和地区正在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未来我们需要怎样的家庭服务机器人?对于这个问题,科林认为人形机器人并不是解决之道。

「家用服务机器人的理想造型是能以最可靠、安全和高效的方式完成其指定任务的造型,而人形机器人太昂贵,风险也太大。」科林说。未来家里也许会有很多解决特定问题的不同机器人,而这些机器人早在我们具备构建人形机器人的能力之前就可以协同工作。除了娱乐,比如在迪士尼乐园里服务游客,他很难再找到一个人形机器人能派上用处的场景。

「解决大多数日常问题的方法都不会是建造一个人形机器人,然后让它去操作原本为人类设计的装置或仪器。」科林直言:「尝试制造人形机器人已经浪费了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

科林表示很多公司做出了很棒的机器人,却找不到这么做的原因。波士顿动力的作品令人拍案叫绝,「但这些机器人还没有真正的价值。如果我是波士顿动力的 CEO,我会制造一个宠物机器人,我将使用所有这些惊人的动态控制和跳跃技术来制作一只小狗,它可以跑过来,跳到我的腿上,我可以抚摸它。」科林说:「波士顿动力的技术最有价值的应用方式可以是创造机器人宠物来解决孤独的问题。」

他认为谷歌也同样有些过于注重创新,在登月项目上花了太多的钱。科林强调,如何平衡好技术创新与企业运营,是公司尤其是技术创业公司必须始终牢记的事情。

坚守以实用主义为前提的尖端技术创新,让 iRobot 存活了 31 年,成为全球机器人业界不可忽视的名字。在被问及自己希望被如何记住时,科林毫不犹豫地表示,他认为自己是 Builder「建造者」,他希望因为制作了实用的机器人技术,建立了实用的机器人产业而被记住。

在中文语境里,Builder 的感觉更像是「填坑人」,建造东西来解决问题。科林说,iRobot 希望成为一家建立协作智能的公司,并且创造出能够帮助人类独立生活更长时间的机器人,于他而言,这将是一个终生的旅程。在这个意义上,公司最新的口号确实传达出了他的心声:

iRobot, so you can human.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机器之心”(ID:almosthuman2014),作者:闻菲,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36氪专访 | 扫地机器人的终极使命是什么?我们和iRobot聊了聊
​自主性不等于智能,iRobot欲赋予扫地机器人更高级的协作智能
36氪专访 | 对话 iRobot CEO:5-8 年内,家居机器人会“长”出手臂
曾因定价太高在中国市场遇冷,iRobot 发售新款扫地机器人,仍然主打高端市场
未来五年,扫地机器人行业的“苹果”“华为”会来临吗?
专访「iRobot中国」:中国高端扫地机器人市场广阔,看好家用机器人关联品类发展
2019年机器人领域盈利趋势解读:部分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
扫地机器人酣战,没有一个懒人是无辜的
你托朋友代购进口小家电的时候,欧洲正在用中国扫地机器人
解决未来工地用人难问题,「帕梅艾尔」建筑机器人已完成20多万平米施工

网址: iRobot CEO科林·安格尔:激光雷达死路一条,未来「家」就是智能机器人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52941.html

所属分类:人工智能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