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观察+ | 吴恩达旗下Drive.ai 要卖身,自动驾驶开始要“化零为整”

观察+ | 吴恩达旗下Drive.ai 要卖身,自动驾驶开始要“化零为整”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19年03月06日 14:55

(以下内容是36氪音频节目《观察+》的文字版,收听更多精彩解读,请在36氪app订阅《观察+》)

采访 | 龙真梓

文稿整理 | 李胜楠

最近有报道称,和吴恩达关系密切的自动驾驶创业公司Drive.ai正寻求“卖身”。这家公司的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来自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为什么这个拥有明星团队的创业公司现在却要寻求卖身?自动驾驶过长的落地周期,会不会拖垮市场对这个领域的乐观情绪?

本期观察员:魏武挥,天奇创投基金管理合伙人,微信公众号“扯氮集”写作者

36氪:最近有消息说,和吴恩达关系密切的自动驾驶创业公司Drive.ai正寻求“卖身”。为什么这个拥有明星团队的创业公司,现在却要寻求卖身?

魏武挥: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自动驾驶作为一个创业方向,它的回报周期较长。目前很难说自动驾驶到底需要多久才能到大规模应用,而风投基金一般都是5+2的配置,就是五年投资最多再加两年回收期。自动驾驶领域对风投来说,回报时间太长,所以现在我们看到很多自动驾驶项目都是大公司来做,比如美国的谷歌,中国的百度,这些公司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一种产业投资。无论是谷歌还是百度,都不存在5+2的配置。第二个原因,目前自动驾驶到了一个很关键的,需要做整合的时刻。目前看到一些自动驾驶创业公司要“卖身”也不奇怪。

36氪:有人提到Drive.ai 背景,说学术派背景的自动驾驶初创公司和传统的汽车制造商相比可能会存在一些弊端,有这方面的原因吗?

魏武挥:学术派公司的回报周期更长,因为学术派比较寻求在某一个技术上的单点突破,有学术追求。有一个木桶理论,是说团队的水平应该由最短的木板来决定。产业希望每个木板都应该高一点,但是学术派的人追求每一块木板做得特别长,这也会增加风投的回报周期。

36氪:这个领域内的头部公司,比如谷歌的Waymo,还有国内的小马智行和百度,它们的自动驾驶项目现在大概处于一个什么状态?

魏武挥:现在这种自动驾驶项目基本处在实验状态,很难说什么时候有大规模的应用。除了风投失去了一定的耐心,自动驾驶项目还有伦理道德上的疑问。有一个著名的伦理问题,当一辆汽车遇到危险,要么撞向行人,要么乘客会受伤,这时候这辆汽车要选择什么,这里面有个伦理道德的考量。

36氪:从国内的情况来看,小马智行在全球无人驾驶公司排名中位列第二。这家公司的优势什么?

魏武挥:排名第二也是一种公关宣传,因为它融资拿的比较多,其实在AI领域拿到1、2亿美元不算什么,其他AI项目拿更多的也有。小马智行拿比较少的钱就能排全球第二,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风投对于自动驾驶的态度。

小马智行的优势是团队比较豪华。团队出身非常好,在谷歌、百度都工作过。而且这家公司主要做整合,自动驾驶领域有七个细分赛道,包括路线规划、地图、行车模拟、行车感知等等,七个赛道当中都存在一些创业公司。小马智行是要做一个系统整合商,如果做成是一件很牛的事情,类似于Windows在PC当中的地位,或者是iOS、Android在智能手机上的地位,但是整合做起来会特别难,回报周期也会更长。很难讲做整合是优势还是劣势,完全看它怎么做。

36氪:有人认为,不仅是Drive.ai,现在全球的自动驾驶领域已经发出明显的整合信号。

魏武挥:我觉得这个观察是有道理的。因为从商业规律来说,每一个细分赛道开始都会一些玩家,之后会出现TOP3。然后,做细分赛道的头部公司一定会想要不要做其他细分赛道。

还有一种情况是资本。资本会觉得既然几个赛道都有投资,那么是不是该把它们都放在一起,产生边际效益递增的效果。自动驾驶也出现好多年了,现在会出现整合信号,也是因为这个规律。

36氪:最后跑出来的会是整合起来的公司吗?

魏武挥:我很难做一个有信心的判断。因为汽车整机厂商从来没有放弃过,它们也在做这个事情。这里面出现一个问题是,和电脑、手机系统相比,汽车系统是比较封闭的,比如Android就是基于开源来做,开发者会很容易在系统上进行开发。但汽车厂商不一样,汽车厂商涉及的安全问题太严重,汽车如果被感染病毒或者中木马,别人就可以在远程控制你的汽车。

互联网的人从外部切进去做,会碰到传统厂商比较激烈的反抗。所以在这个领域中,传统厂商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

36氪:一直以来,自动驾驶在公众面前发出的声音不小,但产品还是离用户很远。这种过长的落地周期,会不会影响市场对自动驾驶的乐观情绪?

魏武挥:用户的乐观情绪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资本是否有耐心。我个人觉得,现在自动驾驶领域并不能说十分寒冷。举个例子, 2014年是VR元年,但是到了2015年基本上没人愿意去投VR的东西,VR的冬天就出现了。现在自动驾驶虽然没那么热,但还没有到这种时候。

前面提到了伦理道德方面的争论,但是说实话,现在这方面争论的声音比较小。有人提出过,但还不是热点话题。什么时候自动驾驶的伦理道德变成了一个热点话题,那么至少在技术上它就离民用就不远了。现在看来,这两年还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PS:如果想和36氪《观察+》的编辑小姐姐以及上万氪友们近距离交流,欢迎添加小氪微信:super36kr,加入我们的社群,一起学习玩耍。

相关推荐

观察+ | 吴恩达旗下Drive.ai 要卖身,自动驾驶开始要“化零为整”
吴恩达旗下Drive.ai寻求“卖身”,自动驾驶创业者被逼到路口
最前线丨苹果自动驾驶业务招兵买马,吴恩达站台的Drive.ai再传被收购
苹果接盘吴恩达旗下的无人车公司,它怎么就倒了呢?
苹果要收购自动驾驶公司 Drive.ai ? 不,他们只想要“技术工程化”人才
观察+| 苹果接盘Drive.ai,是桩两全其美的生意吗?
Drive.ai的诞生、繁华与黯然离场
苹果接盘Drive.ai,明星无人驾驶公司倒下的背后
最前线 | 苹果买下自动驾驶公司Drive.ai,靠并购能否“超车”?
大多数的自动驾驶公司,注定要倒闭

网址: 观察+ | 吴恩达旗下Drive.ai 要卖身,自动驾驶开始要“化零为整”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992.html

所属分类:互联网创业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