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第四城,靠什么?
中国经济第四城花落谁家,终于揭晓。
1月25日,广州2023年经济数据正式出炉。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为30355.73亿元,同比增长4.6%。
自此,广州迈入全国GDP“3万亿俱乐部”,经济总量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位居全国第四。
过去几十年,广州经济发展不断取得显著成绩,GDP总量持续跃升,其中2010年突破1万亿元大关,2017年突破2万亿元,刚过去的2023年突破3万亿元。
3万亿元人民币,折合4184千亿美元。
一个参照对象是,马来西亚2022年GDP总量为4079千亿美元,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排名全球第35位。
一、增长点来自哪里?
在内外环境复杂多变的挑战和新旧动能转换周期的压力下,作为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广州工业稳住了。
2023年,广州工业生产企稳改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2.4个百分点。主导产业中,汽车、电子产品制造业增速均实现转正,生物医药产业加快集聚。
代表新质生产力的部分产品快速产出。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风力发动机组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1倍、80.0%和38.2%。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显示器、集成电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7.1%、43.8%、29.3%和21.6%。
固定投资领域,在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8.7%的背景下,工业投资以同比增长21.4%的幅度追分,全市2023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6%。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势良好,民间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0.6%,占全部工业投资的比重接近一半。
作为我国的“南大门”,广州每年外贸进出口总值都居全国前列,2023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10914.28亿元,同比增长0.1%。
在外需疲弱的背景下,实现这一成绩,既在于广州制造能力提升,也离不开自主创新、自主品牌的发展和成熟。
与此同时,广州正为孕育更多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数据显示,全市R&D经费连续1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至2022年R&D经费规模达到近千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提升至3.43%。其中,汽车制造业R&D经费突破120亿元,规模稳居各行业之首。
二、消费强劲
作为“三驾马车”之一,广州在消费领域表现不凡,成为2023年经济重要增长点。
具体来看,2023年,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12.62亿元,同比增长6.7%,新能源汽车、时尚消费、绿色智能类家居家电、住宿和餐饮业均实现较大幅度跃升。其中新能源汽车类商品持续热销,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35.1%。
广州消费热,其实更早以前就释放了信号:地铁客日均流量蝉联全国首位,大型演唱会频繁举办,各大景点和步行街每逢周末、节假日迎来暴涨人流……
从城市人口体量和结构来看,广州人也相对更愿意消费、更有能力消费。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表示,广州常住人口接近2000万人,庞大的人群自然创造更多消费。另一方面,广州宜居属性和城市能级较高,在一线城市中公认生活成本相对较低,这也决定了当地的人口结构,即长居或定居群体占比远高于大部分一线、新一线城市,“这部分人群往往也更有消费能力和意愿。”
而消费能力往往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挂钩。2023年,广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501元,首次超过8万元大关,支撑起广州强大的消费力,同比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8607元,同比增长6.4%。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一年在全国各省市,促消费都被放到了更重要的位置。
广州同样大力跟进,于2023年4月发布出台“38条”促消费,拿出真金白银带动消费回暖,大力提振消费信心、扩大消费需求、激发消费潜力。如通过“以旧换新”方式购买新车,符合条件的,每辆新车分档次给予补贴,最高1万元;多次发放政府消费券,支持零售、住宿、餐饮、旅游、体育消费等等。
其实广州已经发力消费多年。“千年商都”基础沉淀,广州与4个直辖市并列,于2021年率先获批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当地消费体系建设加码,也是从2021年起,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年破万亿。
展望未来,2024年,广州提出GDP总值增速不低于5%,并将“强化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着力扩内需扩外需”“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等列为发展关键词。
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广州向前的信心和动力是什么?
“广州是一个全能型城市。”林江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广州在“三驾马车”上发力相对均衡,传统制造业强劲,新兴产业也愈加成熟,全产业链打造水平全国前列,在面对经济周期变化时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这也是今年广州GDP迈入“3万亿阵营”的主要原因。
新的一年,机遇和挑战并存。林江认为,加强区域融合、推进国企与民企融合发展、推动制度型开放,是广州新一年拼经济的高效发力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读城记工作室 (ID:DUCHENGJIPLUS),作者:曾思怡,编辑:梁励
相关推荐
中国经济第四城,靠什么?
广州重回GDP第四城,释放了什么信号?
全国消费第四城,要追回“失去的十年”
争夺“经济第一城”,京沪靠什么?
中国人口第一城,难了
十问中国经济
蓉杭PK,“第五城”花落谁家?
年报解读:华为、小米分别靠什么挣钱?
疫情如何影响中国经济?不必担心长期趋势
铜,金,中国经济
网址: 中国经济第四城,靠什么?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06671.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5792
- 2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25736
- 3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25175
- 4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24611
- 5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24309
- 6华为 nova14深度评测: 13155
- 7滴滴出行被投诉价格操纵,网约 11888
- 8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774
- 9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9794
- 10手机中存在一个监听开关,你关 9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