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超市改革遇阻,名创优品“双线作战”承压!
2025年6月1日,零售行业两大焦点事件持续发酵:永辉超市在名创优品入主后仍未摆脱亏损泥潭,而名创优品自身也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这场被业界称为“十元店救大卖场”的商业实验,正面临严峻考验。
收购背后的战略逻辑
2024年9月,名创优品以62.7亿元收购永辉超市29.4%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彼时,名创优品凭借IP联名商品和海外扩张实现业绩增长,而永辉因电商冲击、管理内耗等问题连续三年累计亏损超80亿元。双方试图通过“供应链协同+自有品牌开发”实现互补:名创优品输出日用品开发经验,永辉则提供生鲜供应链基础。叶国富曾表示,永辉必须学习河南胖东来的“品质零售”模式,通过优化服务、调整商品结构重获消费者信任。
然而,这场联姻的市场反应并不乐观。收购消息公布后,名创优品股价两日暴跌12%,市值蒸发65亿港元;永辉虽短期股价反弹,但2025年一季度亏损同比扩大,改革成效尚未显现。
改革阵痛:永辉的困境与名创的权衡
永辉的“胖改”难题截至2025年5月,永辉已调改200余家门店,核心措施包括缩减SKU、提升员工待遇、引入胖东来自营商品等。部分试点门店客流增长近10倍,但整体仍面临两大挑战:
生鲜损耗率居高不下,供应链效率不及胖东来;门店收缩计划受阻,原定2025年关店250-350家的目标因区域利益纠葛进展缓慢。
名创的“输血”压力名创优品2025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其收入同比增长18.9%至44.27亿元,但净利润率从16.6%下滑至13.3%。主因是海外直营店扩张导致成本激增71.4%,IP授权费用增长39.6%。尽管叶国富强调“精力仍聚焦名创主业”,但永辉的持续亏损已对其股价和融资能力产生拖累。分析师指出,若永辉2025年未能减亏50%,名创优品净利润可能被侵蚀15%。
协同效应尚未显现,跨界风险凸显
双方合作曾被寄予厚望,但现实矛盾逐渐暴露:
商品开发节奏冲突:名创优品年均上新超1万款,而永辉需维持大卖场稳定性,导致自有品牌推进缓慢;管理文化差异:名创优品擅长“小店快反”模式,而永辉的庞大组织体系改革阻力重重,内部新旧派系斗争加剧;地缘政治风险:名创优品海外业务占比达37%,美国关税政策调整可能影响其全球供应链布局。
值得关注的是,名创优品计划拆分潮玩品牌TOP TOY独立上市,试图缓解资金压力,但市场担忧其“多线作战”可能导致资源分散。
行业观察:传统零售转型的共性挑战
永辉与名创的案例折射出零售业的深层变革:
大卖场模式式微:消费者转向即时零售和会员店,永辉需在“精简SKU”与“满足全客群需求”间找到平衡;胖东来爆改永辉超市受挫:大超市在中国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了?09:53IP驱动的天花板:名创优品国内购物中心渗透率已达66%,IP联名对复购率的提升边际效应递减;资本耐心有限:二级市场对亏损容忍度降低,名创优品市盈率从2024年的25倍降至2025年的18倍,倒逼其加速盈利。
未来关键:2025年能否成为拐点?
叶国富为双方划定明确时间表:永辉2025年减亏、2026年全面盈利;名创优品则需实现海外直营店毛利率突破45%。短期来看,两大动作至关重要:
永辉供应链重塑:借鉴胖东来自营商品经验,将生鲜损耗率从8%降至5%以下;名创优品成本管控:放缓海外开店速度,将IP授权费用占比控制在10%以内。
业内人士指出,零售业的整合绝非资本游戏,核心仍在于“人货场”的重构。永辉与名创的协同故事能否续写,2025年三季度财报将成为关键验证节点。
发布于:上海
相关推荐
永辉超市改革遇阻,名创优品“双线作战”承压!
名创优品出资 62.39 亿元,成永辉超市最大股东
名创优品想救永辉,恐怕还得把胖东来“收”了
63亿入主永辉超市,叶国富的野心藏不住了
永辉超市欲做“中国的Costco”?叶国富、于东来坚定看好
“无主”永辉,权力重构
烧钱“买买买”,名创优品能否撕下“十元店”标签
叶国富首面于东来:持续调改永辉,扛旗品质零售
叶国富接过永辉方向盘
叶国富与于东来首次会面,继续大力支持永辉调改,共同推动品质零售
网址: 永辉超市改革遇阻,名创优品“双线作战”承压!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36857.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5791
- 2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25732
- 3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25171
- 4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24605
- 5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24305
- 6华为 nova14深度评测: 13155
- 7滴滴出行被投诉价格操纵,网约 11883
- 8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774
- 9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9793
- 10手机中存在一个监听开关,你关 9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