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危机之下的充电宝行业众生相:谁在“扑火救急”,谁在逆势“兜底”?

危机之下的充电宝行业众生相:谁在“扑火救急”,谁在逆势“兜底”?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5年07月22日 21:25

一夜之间,充电宝行业来到了行业大洗牌的十字路口。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发布通知,自 6 月 28 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 3C 标识、3C 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这意味着,此后所有在中国境内流通并允许旅客随身携带出行的移动电源,其产品本体上必须清晰标示3C标志。缺少该标志的产品将被视为不合规,无法通过航空安检。

然而,禁止只是前菜,民航局3C认证新规的真正影响,是强制3C认证规定正式执行前购买了相关充电宝的用户,他们手中大量存量产品面临的尴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这些手握无3C认证标识充电宝的千万用户,谁来为他们兜底?

与其“扑火救急”,

不如“真金白银”

当一个行业遭遇突如其来的监管风暴时,所有参与者都会陷入一种集体性的“安全焦虑”。

消费者焦虑手中的产品是否安全,厂商焦虑自己的产品线是否合规,渠道商焦虑库存是否会变成废品。在这样一片迷雾中,最能考验一个企业底色的,就是它的应对姿态。

处于风口浪尖的品牌们无疑是本次事件的重灾区。作为最早响应危机的充电宝品牌,它们的应对也集中体现了行业的集体“扑火”状态。

某些品牌应急启动召回计划,随着事态持续发酵,其多平台官方旗舰店集体关闭。更有品牌面临全球“救火”压力,召回范围覆盖全球市场,召回总量累计突破186万台。

除了召回,各大品牌也被迫紧急加固电池安全防线,通过内部审查等手段,力求从源头防控风险。绿联、安克、倍思等品牌均表示,在售充电宝均不再使用安普瑞斯电芯,已将电芯供应商转为ATL、力神、亿纬锂能等可靠大厂。

另外,一些跨界玩家也对这个赛道虎视眈眈,近日就有爆料称追觅科技将入局充电宝赛道,其首发产品使用了固态电池技术,目前正在洽谈合作事宜。

然而,这些大规模、高成本的召回与自查,本质上仍属于行业性的“扑火救急”——是危机爆发后不可避免的止损动作,而新的电池技术如固态电池仍处于“画饼”阶段,要真正解决这场充电宝危机,重拾消费者信任,一些品牌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图源:绿联)

今年7月初,绿联发布消息称,为保障消费者顺畅出行,推出「绿联充电宝以旧换新」活动。

是的,在这市场大洗牌之际,比起被动等待用户迭代到合规产品,不如掌握主动。与其“扑火救急”,不如用真金白银的补贴,拥抱新的规范标准,既服务用户体验又响应国家号召。这是一种极其高效的市场沟通方式。

重建信任,

一次用户与品牌的“双向奔赴”

据财联社报道,由于移动电源的3C认证要求是去年开始正式纳入强制管理范畴的,因此目前消费者使用的很大一部分存量充电宝都没有3C认证,随着民航禁令等新规落地,这些产品在特定场景下瞬间贬值,其损失必然会转嫁至毫不知情的普通消费者身上,从而引发一系列的难题。

市场反馈是最直接的答案。社交媒体上的评论区,成了这场活动中,用户反响最鲜活、最即时的“第一现场”。

在绿联“以旧换新”活动的相关评论区中,涌现出大量真实而鲜活的“自来水”式评价。

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可以见到不少晒出订单截图的产品用户,他们表示“换购新品是在官方商城进行的,整体操作非常流畅,发货也很及时,正好赶上暑期也解决了自己的出行困扰。”

(图源:微博)

这代表了大多数务实派用户的核心心声:解决了“老旧产品处置难”的痛点,并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价值。同时,一些消费者也给出了更加客观的评价和看法:

而对于品牌的忠实粉丝而言,这次活动则像一次情感上的“双向奔赴”。在绿联公众号一篇介绍活动的推文下,一条高赞评论写道,从手机电脑充电器充电线支架开始什么都买绿联的品牌,这次还是决定继续支持绿联!

更有趣的是,这次活动还影响了一批持观望态度的路人,不少消费者附上了活动的截图,质问自己购买的充电宝品牌为何迟迟没有发话,而在活动的推文下,也有不少第三方品牌的消费者在询问着能否让他们也参与进活动中。

充电头网表示,在当前充电宝的安全背景下,以旧换新活动一方面重塑消费者对绿联电子产品安全性的信赖和品牌形象,另一方面既是消费电子企业对环保及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坚定道路,也是对国家“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积极响应,对促进行业规范发展、技术迭代起到重大作用。

当一次产品换新行动,意外演变成一场用户主动参与、自发传播的品牌共情,其产生的能量已远超活动本身的经济补贴。

以旧换新活动的品牌口碑提升效果显著,近日顺电也联合多个充电宝品牌推出安全焕新计划,顾客可携带旧充电宝至门店参与以旧换新活动,根据充电宝状态返券30至20元不等。

闪极紧随其后,推出“登机无忧计划”:充电宝不让上飞机,可得100元优惠券。

渠道电商也打出了机场免费换新活动,比如京东就在北京与杭州机场,为持有机票和闲置充电宝用户,或者无充电宝实物,但有京东充电宝购买记录和机票凭证的用户,免费换新充电宝,每天限量400个。可以看出,活动力度并不是关键,关键是品牌为消费者需求的洞察与满足,真正给用户带来价值才能赢得好的口碑与品牌忠诚。

 (图源:京东)

在众多品牌与渠道的努力下,这场始于“以旧换新”的行动,最终演变成用户与品牌之间一场关于安全、责任与信赖的“双向奔赴”,绿联的“真金白银”换新、闪极的“登机无忧”券、渠道商的机场快换服务,本质上都是在构建用户信任的“安全网”。

风暴过后,

充电宝行业如何在“废墟”中重建?

此次充电宝事件,本质是价格战恶性内卷下,行业在积累了一定的负面势能之后爆发的缩影。

消费市场向来存在着一个“不可能三角”的理论,价格低、毛利高、质量好,通常情况下不会同时发生。此次事件揭示了一个真理:在关乎消费者安全与核心体验的领域,产品都价值根基始终是品质与责任。这场由充电宝禁用事件引发的连锁反应,正在推动整个充电宝行业重建价值排序。

那么,充电宝行业如何在“废墟”中重建,又将走向何方?

国家队率先入局,据央视财经报道,工信部正就《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新国标公开征求意见。新标准将大幅提高安全门槛,要求充电宝电池必须通过针刺、挤压等破坏性测试,并在过充、高温下保持安全。同时,新规将首次对充电宝的设计、材料、锂电池生产及组装等关键过程实施严格规范,从源头堵住隐患。

(图源:央视财经微博)

未来,新国标就是充电宝行业的“入场券”。头部品牌凭借资源优势转身较快,但对众多中小厂商及杂牌工厂而言,高昂的合规成本将成为难以承受之重。

这场整顿的本质是市场净化,将不可逆转地加速淘汰那些技术落后、管理粗放、无视合规、缺乏担当的“劣币”企业。

此次事件引发的行业洗牌与格局重构,绝非短期波动,而是标志着充电宝市场正式步入一个以“安全、合规、长期价值”为导向的全新发展阶段。能否深刻理解并适应这一转变,决定了企业是成为新格局的塑造者,还是被浪潮淘洗的沙砾。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此次事件无异于给全体消费者上了一堂深刻的“安全必修课”。

民航局禁令与新国标的双重冲击,改变了用户选购充电宝的传统逻辑。容量大、价格低,这些曾经的重点选择条件,如今在“能否带上飞机”和“是否安全可靠”的硬性标准面前黯然失色。

用户心智发生了显著且不可逆的转变:开始高度关注品牌的召回机制、售后保障政策和“兜底”能力。绿联、安克等品牌主动承担责任的举措,成为用户评价品牌价值的重要标尺。在危机时刻,品牌是否愿意且有能力为用户“买单”,直接决定了消费者的信任票投向何处。

风暴过后,尘埃落定。

那些缺乏担当、无力应对合规成本、无法重建用户信任的“劣币”终将被加速淘汰。而真正能穿越周期、赢得未来的,必然是那些早已将“安全”刻入基因,并用实际行动证明其“兜底”能力与长期价值的头部品牌。当安全成为信仰,责任成为本能,充电宝行业才能真正步入一个健康、规范、值得信赖的新时代。

发布于:广东

相关推荐

众人恐慌我贪婪:疫情之下,谁在疯狂布局?
回顾中东:谁在消逝、谁在崛起?
谁在将茅台当做投资品?
疫情下的企业众生相:谁坠入寒冬?谁逆势发展?
战疫之下的“大数据+网格化”管理,谁在颠覆“智能城市”的路径?
风控划水,34亿资金翻船,京东诺亚谁在说谎
怪兽充电冲击“共享经济第一股”,共享充电的暴利时代
洗牌、增长背后的隐忧:共享充电宝下一步往哪儿走?
新基建下的5G运营商,万亿市场正被谁在激活?
共享充电宝,我没注意一年充了1200元

网址: 危机之下的充电宝行业众生相:谁在“扑火救急”,谁在逆势“兜底”?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39227.html

所属分类:行业热点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