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前美团高管:让三人干五人活,拿四人钱

前美团高管:让三人干五人活,拿四人钱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5年07月28日 21:53

来 源 | 环球人力资源智库(ID:ghrlib)作 者 | 龙言

美团、阿里、京东的外卖“三国杀”,已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而人才大战,早在补贴战升级为焦点之前,便已进入白热化——顶尖的算法工程师、能征善战的地推干将、深谙精细化运营的专家,才是支撑其庞大补贴体系、提升效率、并最终赢得用户的关键内核。

顶尖人才:才是巨头厮杀的底牌

外卖巨头间的补贴战表面是"烧钱",实则是一场效率与规模的生死较量。而效率的关键,则深深根植于人才密度。

1.算法军备竞赛

仅2024年,美团在研发上投入就高达211亿元,其配送算法可实现动态调整路线、预测需求,并将平均配送时间缩短至28分钟。

另据美团披露,智能调度系统使骑手日均配送单量从2015年的十几单提升至2020年的30单以上,但单均行驶距离未同比增加,说明路线优化降低了冗余里程。其背后是一群顶尖算法工程师的成果。

核心战场已经非常清晰:三方都在高薪争夺顶尖算法工程师,尤其是懂"城市物流密码"的人才。

2.地面铁军:美团式打法如何横扫线下

2019年,当美团切入餐厅采购业务"快驴"时,时任美团副总裁的王慧文认为:“地推铁军的战斗力源于认知边界的突破,30分人才经系统训练可以发挥70分能量”。

一位曾在美团负责地推的经理分享:"我们让新人进街边夫妻店练手。小店决策快,半天就能验证方法对不对。这种实战培训叫‘开天眼’,就是要打掉心里畏难的那堵墙。"

这种接地气的打法,在三四线城市成效显著——美团下沉市场营收在2022年就增长超45%。

阿里和京东,在地推方面的人才打法则呈现显著差异:京东以供应链整合能力吸引B端商户运营专家,阿里则强化“小时达”场景的商户数字化工具,争夺精细化运营人才。

这也体现出三方对本地生活服务市场底层逻辑的不同解读:美团通过海量小B端的高频、快速试错,将复杂的供应链和服务流程极致标准化、模块化,最终以规模碾压形成壁垒。京东的打法更倾向于结构性优势的输出。阿里则押注于生态协同与数字化升级。

王兴的“TOP”人才观

在王兴看来,顶尖人才必须具备三个特质:Talent(天赋与学习力)、Opportunity(企业家精神驱动机会)、Patience(耐心)。这三个词合起来,就是他的 “TOP 人才观”。

T(Talent):天赋与学习力

王兴有句狠话:“好的工程师与差的工程师,差距能达到10万倍,不是10倍。”他甚至在内部引用Facebook的口号:“要么牛X,要么衮蛋。”

但王兴不认为天赋是天生的,更看重学习力。他自己就是个“学习狂魔”,每年读上百本书,还喜欢和不同领域的高人聊天。他总结的学习方法论很简单:“和高人聊、从书上学、在事上练。书能提供体系化框架,聊天能获得鲜活认知,实战能检验真知。”

在美团,新人入职后会收到一份书单,涵盖商业、技术、社会学等多个领域。但更重要的是“在事上练”——哪怕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也可能被派去负责一个城市的外卖运营,在实战中快速成长。

O(Opportunity):企业家精神驱动机会

王兴对“企业家精神” 的定义很特别:“不考虑当前资源去追求机会。” 简单说就是:先看到机会,再想办法解决资源问题,而不是因为缺资源就放弃机会。

美团外卖刚上线时,连专门的接单系统都没有。团队用Excel手动记录订单,再打电话通知商家和骑手。就靠这套“原始”方法,他们在3个月内验证了模式可行,然后迅速扩张到20个城市。王兴在复盘时说:“如果当时等系统做好了再启动,可能就错过了最佳时机。”

这种精神也渗透到美团的人才管理中。只要员工能发现有价值的机会,哪怕没有相关经验,公司也愿意给资源支持。比如美团的“优选”业务,就是几个年轻员工在内部提案会上提出的想法,虽然他们之前没做过社区团购,但公司还是让他们牵头做试点,最终做成了美团曾经的核心业务之一。

P(Patience):组织与个人的双向耐心

“你的时间维度越长,竞争对手就越少。”这是王兴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认为,多数人高估一年能做的事,低估十年能做的事。

这种耐心体现在美团对新业务的态度上。任何一个新业务上线,都有至少两年的“验证期”,考核重点不是短期数据,而是“认知进展是否领先行业”。比如美团的无人机配送业务,从2017年开始研发,直到2021年才在深圳正式运营,中间经历了4年的试错,王兴始终给予资源支持。

对员工,美团也强调“双向耐心”。公司不会因为员工短期内没做出成绩就放弃,员工也要有耐心在复杂业务中沉淀。前美团COO干嘉伟说:“在美团,一个人从经理升到总监,平均需要5年时间。这5年里,你可能会经历3次失败,但每次失败都是成长的机会。”

美团如何留住顶级人才并激发战力

吸引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美团能在激烈的人才战中保持竞争力,靠的是一套“物质+成长+文化”的组合拳。

1.物质激励:超越行业的回报设计

干嘉伟提出过一个很实在的薪酬哲学:“三人干五人活,拿四人钱。”意思是:让三个人承担五个人的工作量,给他们四个人的工资。这样一来,员工收入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公司也降低了人力成本,实现双赢。

除了工资,股权是美团留住核心人才的关键。早期加入美团的技术骨干,几乎都拿到了股票期权。随着美团上市,这些期权带来的收益,远超工资收入。有数据显示,美团上市时,有近千名员工因为股权成为“百万富翁”。

就连基层骑手,也能感受到这种激励。每年春节,美团都会给留守岗位的骑手发专项补贴,最高能拿到一万元。而技术岗位则实行项目奖金制,只要能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奖金上不封顶。

2.成长机制:打破边界的人才培养

美团有个特别的“轮岗文化”,鼓励员工跨部门、跨业务流动。王慧文说:“对人才要勇于‘拔苗助长’,让他们在不同岗位试错,才能发现自己的潜力。”

为了培养后备人才,美团还推出了“人才蓄水池”计划。未来十年,公司要把人才培养的重心从外部引进转向内部梯队建设,给有潜力的员工提供“跳级”机会——只要能力达标,就能跳过中间层级,直接晋升。

3.文化认同:理性与温度并存

2017年2月,王兴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做了件特别的事:他把一把椅子搬到演讲台中央,对台下的员工说:“大家想想,这把椅子应该给谁坐?”

停顿了几秒后,他给出答案:“应该给我们的客户。无论是消费者、商家,还是骑手,他们才是公司的中心。我们做的每一个决策,都要想想他们会不会满意。”

这个故事,后来成了美团“以客户为中心”文化的象征。在美团,无论是高管还是基层员工,都要定期去一线体验:产品经理要去送一天外卖,感受骑手的工作难度;运营经理要去商家店里蹲点,看老板们有什么实际需求。

公司还鼓励“建设性反馈”。述职时,领导不会只听成绩,更会问“遇到了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支持”。员工提的批评意见,只要基于事实,不仅不会被打压,还会被当成改进的依据。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人力资源》杂志”立场。

发布于:辽宁

相关推荐

前美团高管:让三人干五人活,拿四人钱
美团前高管干嘉伟入职美团:与阿里投资无关
前美团COO干嘉伟:好的管理,打得、骂得,又哄得
张鼎对话干嘉伟:从阿里到美团再到高瓴,论管理与选择的智慧
贪腐几十亿?网易大的有点噎人的瓜,真相来了
共享充电宝两年肉搏战:等不到投资人,却等来了美团
管培生走下神坛,“高管捷径”破灭
为什么美团的高管可以接受降级?
美团的迅速膨胀,与失落的五年
打完外卖的圈地战,美团饿了么的地推人会何去何从?

网址: 前美团高管:让三人干五人活,拿四人钱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39562.html

所属分类:行业热点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