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RWA到RDA,真数据变真资产,物联网是数据资产化最佳推手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数据资产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
7月22日,国家数据局再次强调,推动数据产业从“单点突破”向“全域发展”转型,是加快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新动能的必然要求。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对数据资产化的关注也在持续升温。
7月23日,上海数据交易所举行主题为“资本市场新机遇:RDA”的闭门研讨会,吸引了十余家国内顶级金融机构共同探讨RWA(真实世界资产)与RDA(真实数据资产)等前沿议题。RDA概念的火爆出圈,不仅映射出市场与政策的合力推动,也传递出数据资产化正加速向纵深发展的明确信号。
然而,当前关于RDA的讨论多聚焦于数据确权、资产化和交易机制本身,却鲜有深入探讨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谁能为RDA持续、稳定地提供源源不断、真实可信的“真数据”?
答案正是物联网。
物联网不仅是RDA数据供给的底座,更是连接实体世界与数字经济的桥梁。无处不在的物联网设备和实时数据采集能力,将为RDA注入生命力和可验证性,使得数据资产真正具备动态性、时效性与可追溯性。
因此,本文将系统阐释:物联网为何是RDA价值新范式的“发动机”,以及“物联网+RDA”如何重塑数据资产化的产业逻辑。可以说,数据资产化的真正变革,正在物联网与RDA的深度融合中悄然发生。
数据矿山与价值工厂:物联网启动RDA“引擎”
从本质上看,RDA(全称为Real Data Assets,真实数据资产)是对RWA的延伸,RWA聚焦于将物理资产(如房地产、充电桩)上链数字化,而RDA更强调数据的真实性校验和价值增益作用,RDA通过封装实体资产的运营数据(如钢材交易数据、物流数据),提升资产的信用、透明度和可监管性。
RDA的真正爆发点,正是物联网持续释放出的实时真数据。
在海量设备和传感器的赋能下,物联网成为RDA天然的“数据矿山”,也是新型数据资产的“价值工厂”。
与传统的数据采集和静态资产评估不同,物联网通过对物理世界的实时感知与动态反馈,可以为RDA提供高可信度、强关联性、可追溯的基础数据,助力实现数据从“资源”到“资产”的质变。这是RDA从理论概念走向大规模市场价值兑现的根本保障。
RDA的本质,是让数据完成确权、价值化和金融化的全过程。只有具备权属明晰、来源可溯、持续流动的“数据资产”,才能真正参与到资本市场的交易、融资和证券化。而物联网,是这一链条的起点和动力源泉。
首先,物联网以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和边缘设备,实现了对工业设备、能源设施、物流资产、医疗终端等一切“物”的实时数据采集。这些数据不仅记录了资产的运行状态、流转轨迹和交易行为,更能通过区块链等技术实现不可篡改的存证,成为资产真实性校验的黄金标准。
其次,物联网赋予数据资产以动态可追踪的生命力,能够让RDA的信用机制和价值评估体系具备时效性和弹性。数据不再是静态的“快照”,而是可以流动、可验证、可交易的数据流,为金融创新和产业变革提供坚实支撑。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物联网与RDA的协同效应将逐步显现。
例如,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中,通过物联网实时采集和确权电池的充放电、温度、循环次数等关键数据,实现资产评估、溯源和回收的动态透明,为二手电池金融和绿色信贷提供数据基础。
海上风电运维领域,风机设备的运行工况、异常振动、能耗输出等实时数据通过RDA确权,既便于远程智能运维,也便于按实际可用性进行金融定价和保险理赔。
冷链药品则通过物联网设备全程采集温湿度、定位等信息,RDA保障数据可信与合规,助力药品安全溯源和流通环节的动态信用评估。
更为前沿的是,随着数据流的实时性和动态性增强,RDA可以基于“数据流”构建出全新的动态信用与实时定价机制,实现资产估值和风险管理的持续优化。
物联网与RDA的深度融合,不仅将为数据资产化打开新的增长空间,也将彻底重塑数字经济时代的产业价值链。
边缘觉醒:物联网让“物”参与全球价值流动
随着数字经济步入深水区,数据资产定价体系正在经历一场结构性变革。
物联网、稳定币、RWA/RDA的深度融合,为机器经济的闭环创造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尤其是稳定币的出现,为设备间的自主价值结算提供了必要的金融基础设施,让“物”真正成为数字经济的价值流转节点。
在上图所示的“三元闭环”新范式中,物联网设备通过RDA实现数据确权和资产化,不再只是数据的生产者,而是成为可独立参与价值流动的数字主体。
原本沉睡在各类设备和产业边缘的大量“边缘数据”被唤醒,并以可确权、可流通、可交易的形式直接参与价值分配。每一家物联网企业、每一个边缘设备节点因为掌握着自身数据资产的所有权和流通权,未来有可能自主决定数据的应用场景和价值实现路径。
例如,一台联网的工业机器人,不仅能够实时生成和记录自己的运营数据,还能将这些数据确权为RDA资产,进而通过区块链等技术安全、可信地传递和交易。这些数据资产一旦被市场认可,就具备了金融属性,可以在供应链金融、碳资产交易等场景中参与价值流转。然而,如果缺少有效的流通媒介,数据资产的价值兑现依然面临瓶颈。此时,稳定币的介入至关重要。
作为数字经济体系中的“价值锚”,在机器经济场景下,稳定币不仅为RDA交易提供定价和结算单位,还将极大推动设备间的自主交易和自动结算。
未来的智能工厂中,传感器、生产设备乃至自动运输车辆,均可依据自身在RDA上确权的数据资产,与上下游设备或服务进行自动化价值交换。原材料的采购、设备的租赁、产能的调度,甚至碳排放配额的买卖,都可通过稳定币在链上实时结算。设备间无需依赖传统金融中介,就能实现机器对机器(M2M)的无摩擦经济活动,极大提高产业协作效率和价值发现能力。
RWA/RDA的融入将进一步丰富这一生态。
RWA代表着那些能够被上链的真实资产,如厂房、设备、土地、应收账款等,而RDA则是这些资产在物联网实时数据驱动下所生成的数字孪生资产。两者打通后,可以实现资产的透明化、流动化和金融化。
举个例子,一辆物流卡车既可以作为RWA在链上确权(证明其所有权和物理存在),又可以不断生成RDA(如行驶里程、货物运输状态、碳排放等数据),这些数据将成为资产估值、风险评估和信用评级的新基础。
因此,物联网、稳定币、RWA/RDA的深度融合,将推动资产与数据的自动结算和价值转移,形成“可信资产—真数据—自动结算”的闭环,实现产业金融的链上重塑。
这一闭环不仅将极大提升产业效率和金融创新能力,也将深刻改变数据资产的定价逻辑。物联网企业和设备制造商不再仅仅是数据的采集者和提供者,而有望成为数据资产化、金融化的主导力量。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物理节点、每一台智能设备,未来都有机会在“三元闭环”中获得独立的价值身份,实现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定价的华丽转身。
动态信用时代:物联网企业的价值重估
在数字经济的早期阶段,数据资产的定价和信用体系高度依赖于中心化平台与静态模型。平台型企业凭借流量和算力优势,主导了产业数据的采集、确权、估值与流通。对于绝大多数物联网企业和产业设备制造商来说,他们只是数据的贡献者和被动参与者,在数据价值链的分配中处于边缘地位。
这一格局带来两个突出问题:一方面,资产估值与信用评估无法及时反映真实、动态的资产状态,导致资源错配和信用溢价;另一方面,产业链下游企业与设备生产商很难主导数据资产的流动和价值实现,创新动力被严重抑制。
随着RDA体系的成熟和物联网的全域普及,这一局面将发生根本改变。
物联网终端设备不再只是简单的感知与上传节点,而是成为动态数据流的持续生产者和数据资产的主动确权者。以RDA驱动的实时数据为基础,产业设备的金融服务定价也将获得质变。
例如,同一台价值1000万元的注塑机,采用传统质押模式时,因缺乏动态运营数据,金融机构只能按高风险权重评估,质押率较低,年化利率通常较高,比如为9%。而接入物联网后,设备的运行状态、产能利用率、维保记录等实时数据均被动态确权上链,金融机构可能对其风险权重下调至20%,质押率提升,年息水平也可能随之降至6%左右。动态数据将降低信息不对称和违约风险,还可能直接带来融资成本的下降和产业资本效率的提升。
与此同时,隐私计算与零知识证明等新一代隐私保护技术,正成为产业数据资产化的关键护航者。
相对于工业机密数据不敢上链的传统死角,隐私计算能够保障数据在不泄露明文内容的前提下实现计算与验证,零知识证明则允许资产的真实性和合规性被验证,但其详细数据内容对外不可见。这不仅解除企业对于数据泄密和商业机密外泄的后顾之忧,也让更多高价值的工业数据得以安全上链、参与资产化与流通,这将进一步扩展RDA的应用边界和产业影响力。
当然,数据资产流通和定价的分布式化,也将带来新的风控挑战。
例如,制造商通过伪造传感器信号进行“数据漂白”,可能导致资产信用虚高、系统性风险放大。对此,可考虑引入支持远程熔断的硬件信任根(Root-of-Trust)机制——只有经硬件级信任根认证的数据流,才能被确权上链,一旦检测到异常可实时熔断,保障产业数据流的真实性与可追溯。
由此,过去属于平台所有的数据主权,可以逐步回归产业一线。以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为例,过去只能依靠中心化平台进行数据申报和价格撮合。而在RDA体系下,每个边缘节点(如分布式光伏、储能电池、充电桩)都能通过实时数据流展现自身产能、用能、剩余电量等,从而在链上自主定价、直接与市场撮合,参与电力现货交易。这不仅将激活边缘设备的价值,还将提升能源市场的灵活性和透明度。
对于物联网企业而言,这场数据资产化与定价权变革既是挑战,更是一次难得的跃迁窗口,有希望实现从“数据生产者”到“数据银行家”的身份转型。
写在最后
面向未来,RDA与AI+IoT的深度协同,将有望成为推动数字经济跃迁的核心动力。当RDA能够为AI智能体提供真实、动态的资产数据,AI不仅能认知世界,更能参与价值创造,实现从认知智能到价值智能的跃迁。最终,AIoT智能体在RDA驱动下,将实现自我金融化、自主决策与价值流转,推动机器经济与人类经济深度融合。
这一趋势将为物联网企业、数据服务商和金融机构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物联网企业能够通过RDA掌控和放大自身数据资产价值,成为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价值节点;数据服务商可基于RDA为各类设备和场景提供高质量、合规的数据治理与流通服务,拓展全新的商业模式;金融机构则有望借助RDA和实时数据流,创新动态信用、智能风控和自动化金融产品,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动态平衡。多方协同下,数据资产的金融化和产业化或将激活数字经济的新动能。
参考资料
1.数据资本时代新基建?上海数交所首提RDA新范式 真数据变“金资产”,来源:科创板日报
2.国家数据局:推动数据产业向“全域发展”转变,来源:中国证券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物联网智库”(ID:iot101),作者:彭昭,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从RWA到RDA,真数据变真资产,物联网是数据资产化最佳推手
个人数据资产化:你的个人数据能卖 200 万英镑
提供室内外位置服务物联网解决方案,「真趣科技」2019年营收近亿元 | 新基建创业2020
36氪首发 | 蓝牙是局域物联网最佳方案?「桂花网」获千万美元B+轮融资
支持北斗产业发展,「普玄物联」为资产追踪市场输出高性能低成本物联网核心定位能力
金蝶为永高股份数字化转型,链博科技为资产数字化、数据资产化| 36氪大公司数字化创新指南0318
NB-IoT超半壁江山、Cat 1快速崛起,IoT Analytics全球蜂窝物联网模组数据分析
解码首个隐私计算金融平台,数据资产化还有多远?
从10亿美元估值到2500万欧元破产出售,全球物联网明星企业Sigfox故事迎来落幕
美股现在真到悬崖边了吗?
网址: 从RWA到RDA,真数据变真资产,物联网是数据资产化最佳推手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39623.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5791
- 2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25732
- 3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25171
- 4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24605
- 5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24305
- 6华为 nova14深度评测: 13155
- 7滴滴出行被投诉价格操纵,网约 11883
- 8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774
- 9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9793
- 10手机中存在一个监听开关,你关 9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