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被忽略的疑点,武大事件的“通稿”……究竟是谁发的?细思极恐!

被忽略的疑点,武大事件的“通稿”……究竟是谁发的?细思极恐!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5年08月01日 20:40

武大事件,一桩校园纠纷,在法律的天平上有了定论。背后的网暴、舆论反转和极端主义还在持续。

但过程的细节中,一段被忽略的舆论战,扑朔迷离,细思极恐。

今天微博上,有人梳理了一个武汉大学肖同学的“官方”表扬通稿的合集。

从内容看,显然这是一批高度雷同的SEO软文。时间集中出现在今年2月男生母亲公开发声之后。

在男生母亲首次公开发声之后,网络上集中涌现了一批针对肖同学的“正面报道”。这些文章内容大同小异,无外乎是其勤工俭学、热心公益、参与扫雪等,试图塑造一个品学兼优的形象。

发布渠道则混杂着一些官媒的自媒体号,包括《新闻晨报》《咸宁日报》《界面见闻》《中国经营网》等机构媒体的新媒体账号

主要是百度百家号,一看就是为了优化搜索引擎的关键词。

我一位媒体朋友就纳闷,这种毫无新闻价值的稿子,怎么会发出来?

很显然,这里面有操纵舆论的组织行为。

但问题是,谁在操作?谁在投放这批SEO软文?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性,是将其理解为一次笨拙的危机公关,舆情对冲。

从时间点上看,这批软文的出现,恰好在肖母发声、试图扭转舆论之后。

从利益相关性上看,为儿子“优化”网络搜索结果,重塑正面形象,完全符合一个家庭在遭受长期网暴后的行为逻辑。

他们急于发声,也急于证明自己的孩子并非恶魔,于是找到某家公关公司,批量生产“好人好事”文章,投放到各种新媒体渠道。

这个解释足够直接,也符合利益相关逻辑。但其疑点也同样明显。如果真是肖家花钱操作,那么执行的水平未免过于拙劣。

稿件内容空洞,AI生成感强烈,尤其是那篇《武汉大学图书馆大事件:肖某某的乐于助人精神》,内容是“他用自己的行动,成为了图书馆的明星”,不像是公关,更像是自黑。

这让“家庭自救”的说法,虽然不能被完全排除,但始终显得难以自圆其说。

一位采访过肖家的媒体朋友告诉我,这批稿子的出现很奇怪,他们私下也问过肖家,肖家对此明确否认。

而第二种可能性,则要复杂和隐晦得多,也令人不寒而栗。

这可能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反向”舆论战,一次栽赃式的“伪旗行动”。其目的,恰恰是为了“混淆视听”,让大众相信第一种可能性。

我们不妨推演一下这种操作的逻辑:当对立方看到肖母发声可能争取到同情,舆论有逆转风险时,他们采取了更高维度的打击。

他们预判了肖家可能采取的行动,抢先一步,用一种“用力过猛”的方式,将一个“企图用资本洗地的权贵家庭”形象,精准地“喂”到公众面前。

这些粗糙的、漏洞百出的“通稿”,根本不是写给相信它们的人看的,而是专门写给反对者,让他们去“发现”,去“揭露”的。

一旦这些“证据”被公之于众,肖家之前所有关于“普通家庭”“孩子身心受创”的辩解,都会显得虚伪无力。

战场的焦点,便成功地从“一个行为的定性”,转移到了“一个家庭的阶级”,从是非问题,变成了立场问题。

就像那条微博总结的,通过表扬稿营造出一种“官三代”“富家子”家庭的形象:

你肖同学妈妈不是说儿子很惨么?看看,这么多“官号”报道赞扬你,说明肖同学妈妈是撒谎啊。肖同学日子过得如此多姿多彩滋润极了,你们这些支持肖同学的网民都被肖家骗了啊!

这就非常可怕了。

这种操作,要求执行者对传播学、舆情学和大众心理有极深刻的理解。

它标志着操盘手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地谩骂、攻击,而是通过设置议程、扮演对手,来更隐蔽、更高效地实现目标。

执行这种复杂策略的,大概率不是某个孤立的个体。这背后,很可能站着熟悉互联网玩法,并抱有强烈意识形态动机的组织化力量。

比如,一些将所有性别争议都视为“战争”的极端女权组织。

对她们而言,赢得某一场具体战役的“真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一次次公开的“规训”,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话语权。

她们的目的,可能并非帮助具体的“受害者”,而是将每一个个体案例,都当做推进自身议程的工具和燃料。

当一个社会事件的当事人,面对的不再是事实的诘问,而是这种专业级别的舆论围剿时,个体的任何辩解都将是徒劳的。

无论是哪一种可能,武大事件都暴露了一个令人不安的现实:我们的公共讨论,正在被前所未有地污染。

部分媒体平台为了短期利益,将自己的公信力廉价出租,成了这场信息战的“军火商”。

而身处其中的高校,则在汹涌的舆论面前进退失据,既无法保护自己的学生,也捍卫不了应有的程序正义。

最终,我们这些旁观者,被淹没在真假难辨的信息碎片中。我们以为自己在主持公道,可能只是在为别人的剧本呐喊助威。

这,或许才是武大事件留给我们最沉重的思考。

全文完,如果觉着不错,就请点个关注吧。

你对此话题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

你还可以看:

爱康国宾危机公关:老板一句话,干翻一个行业

浮选槽不是游泳池,“溺亡”二字千金重

东哥悬赏10个亿,外卖大战的尽头是“拼饭”?

天水血铅事件,媒体缺位,为什么官方通报没人信?

传统媒体转型的尽头是自媒体MCN

人民网评“说人话”,某些地方禁酒令咋就跑偏了?

北京日报,求求你别再教江苏人踢球了!

刚刚比亚迪点名开撕,建议严查车圈黑公关!

深圳报业8合1,广电砍5频道,记者变网红?

人类已经无法阻止李彦宏,累了困了看导航广告

京东美团大战第二回:骂得脏,玩得阴

315吐槽:当删帖和法务成为“万能药”,要公关团队何用?

海底捞“小便事件”的危机公关买单:2000万天价赔偿?

年后第一天,这家媒体把自己"优化"了

东南亚人口贩卖:中国人专骗中国人

从质疑到立案:“俄罗斯商品馆”的崩塌只用了一个月

#武汉大学#图书馆#性骚扰#女权#SEO#舆论#媒体

发布于:上海

相关推荐

细思极恐,AI“花式诈骗”的N种方式
与GPT-3对话:它的回答令人细思极恐
“复活”他们,究竟是谁同意的?
雷军的大乌龙,细思极恐!
《美丽新世界》中,那些细思极恐的乌托邦预言
在2023年的上海,超市们究竟是被谁打败的?
跟谁学的亮点,槽点和疑点
龚文祥:某些大师,对中国时局的分析,让人细思极恐!
造谣小红书,获利的究竟是谁?
美军正在开发的这项黑科技,能在几百米外的黑夜中认出你是谁

网址: 被忽略的疑点,武大事件的“通稿”……究竟是谁发的?细思极恐!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39771.html

所属分类:行业热点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