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变 "充电宝":车主零成本用车背后的能源革命
7 月 4 日正午,武汉的气温飙升到 39℃,空调的轰鸣声此起彼伏。这天,武汉电网负荷冲到了 1704.8 万千瓦,同比增长 26.48%,创下今年首个负荷峰值 —— 比去年整整提前了 20 天。同一天,全国电网总负荷也攀升到 14.65 亿千瓦的历史新高,江苏、安徽、山东等省份的电网接连 "爆表"。
国家电网砸了 303 亿元投产 140 项度夏工程,却还是挡不住高温的攻势。江苏电网 90% 的负荷增量都来自空调制冷,空调一开,电表就转得飞快。就在电网调度员在变电站里挥汗如雨的时候,成都双流特来电充电站内,新能源车主朱亮(化名)轻点手机屏幕,他的爱车开始向 10 千伏电网反向输电:吃饭这一小时,就赚了几十块。
这一幕正从实验室走向街头 —— 车网互动技术让电动汽车变成了 "电网充电宝",在高温酷暑里开辟出一条 "带电" 生财的新路子。
一、电力紧张下的 "车网互动" 破局之道
今年夏天的电网就像绷紧的琴弦,一大波高温预警让天气预报地图红了小半个中国。
在安徽亳州,居民用电占比超过 65%,空调集中开启导致峰谷差急剧拉大,可调节的负荷却没多少;在重庆万州,电网最大负荷同比增长 4.75%;在陕西西安,电网预测今夏负荷将达到 1480 万千瓦,基础负荷年均增长率高达 7%……
传统的应对手段已经不够用了。国家电网使出浑身解数,投运 140 项工程提升供电能力超 3000 万千瓦,但面对动辄亿千瓦级的负荷增长,还需要新的解法。
就在这时,车网互动技术恰逢其时地出现了。电动车成了今夏国家电网的 "梦中情车"。
烈日当空,成都车主朱亮扫码启动 V2G 放电,电流逆向注入 10 千伏公网。"操作和充电一样简单,插枪扫码就行。" 他边吃饭边赚取了 48 元收益 —— 这相当于把电池 80% 的电量(48 度)以 1 元 / 度的价格卖出,扣除夜间低谷时的充电成本后,净赚 30 多元。
所谓车网互动,主要包括智能有序充电和反向放电 V2G(Vehicle-to-Grid),通过能源交互模式,实现电动车与电网之间的双向能量流动。电动车不仅能从电网充电,还能在电网负荷高峰时向电网反向送电,这样就能参与电网调峰填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新能源消纳。
聪明的电动车主们很快发现,这样一来,完全可以在用电低谷期(比如夜间)给车充上电,在夏季用电高峰期(比如午后空调集中使用时)再反向放电,不光能降低电网负荷为国家做贡献,还能 "低买高卖" 赚取差价。
在特殊情况下,车主还能赚得更多。
比如上海一个老旧小区因缺电影响了 3 栋楼 36 户人家烧水做饭,5 辆社会新能源车接力为小区临时供电,7 个小时放出 260 度电,解了市民的燃眉之急。
作为答谢,供电公司通过碳积分系统,给予供电车主 1:1.6 的电量补贴,也就是每放 1 度电,能拿到价值 1.6 度电的积分,这些积分可以直接在充电时抵现。
也正是看到了反向放电的社会价值,规模化浪潮接踵而至。前不久的 6 月 23 日,深圳 84 个充电场站同步启动反向放电示范,覆盖了创意园区、科技企业、4S 店等多个场景。
在深圳 F518 创意园,英飞源将光伏、储能与 V2G 智能联动:午间电价高峰时,系统自动把放电补贴调到 2 元 / 度,引导车辆向电网送电。更精明的车主已经玩起了 "充电套利"—— 深夜 0.4 元 / 度充满电池,午间 4 元 / 度反向输出,单度电净赚 3.6 元。
二、新能源长跑者的技术底气
政策引擎带来的巨大驱动力也在助推着这场盛夏的变革。
杭州于 7 月 1 日出台了浙江首个 V2G 补贴政策,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参与 V2G 放电的充电场站将获得最高 2 元 / 千瓦时的顶峰放电补贴。
可当车主们畅享 "放电经济" 时,质疑声也随之而来:频繁充放电会不会榨干电池寿命?
按照杭州官方的说法 —— 根据私家车辆平均每年充电 50 次、平均使用 10 年测算,全周期内车主充电次数约为 500 次。但目前,动力电池的设计寿命至少为 3000 次,按照电池实际使用寿命 2000 次保守计算,每辆电动汽车在全周期内仍有超过 1000 次的电池充电次数可参与车网互动。
实际上,3000 次寿命的说法已经落伍了。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在 2025 年推出的 "钠新" 钠离子电池,将循环寿命推到了超 1 万次,彻底改写了钠电池 "怕冷短命" 的行业认知。
这款电池通过复合抗冻电解液与纳米级电极设计,在 - 40℃极寒中仍能保持 90% 的电量,10% 低电量下动力也没有衰减。这意味着即便在黑龙江的寒冬,电动汽车仍能稳定参与电网调节。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也在多个车企的发布会上呼吁,车主可以尽量在晚间给车充满电,在白天没用的时候再卖出去,这样既能赚钱,也是 "很有意思的事"。
深圳车主王先生已经亲身体验了新一代电池技术的可靠性。他在莲花山超充站放电三个月,电池健康度仍显示 100%。现在午休时插枪放电已成习惯,就像给电网 "存钱" 收利息。
超长寿命电池技术让车网互动没了顾虑,电池就像钱包,充放电就是存取钱。好钱包经得起万次开合,如今电池巨头已然造出了 "钛合金钱包"。
另外,有着 "基建狂魔" 之称的蔚来近期也因为 3000 多座换电站被中国工程院院士点名表扬。因为我国目前 1/3 的电已经靠光电、风电和水电了,但新能源的不稳定性需要储电设备,而电池的 "削峰填谷" 转换率为 100%。电网富裕的时候储电,电网紧张的时候反向给电,还可以给车辆换电,一举三得。
三、三方共赢的能源新生态
车网互动的价值涟漪正从用户钱包扩散到全社会。
对电网而言,压力正在变成推力。国家首批 9 个试点城市中,引导电车化身 "移动充电宝" 反哺电网成为供电部门今夏的一项重要工作。
比如杭州出台补贴政策,希望进一步验证并推动规模化的车网互动在促进电力系统实时平衡、清洁能源消纳和电网安全可靠供电方面的调节能力,为完善充电市场机制、拓展用户交互模式提供更多有益经验。
对用户而言,以前只关心充电快不快,现在车主惊讶地发现,手里的电车竟然还能赚点零花钱,甚至实现零成本用车。
上海的自由职业者张先生开着一辆后驱版特斯拉 Model Y,因为偶尔要去杭州和南京等城市出差,所以即便有家充桩,有时候还需要在外面快充桩充电,最便宜的一度电七八毛,最贵的他还充过一度电 2.6 元的,所以一个月算下来电费也需要 500 元左右。
如果他在不用外出工作的时候,在每度电只要三四毛的谷时段充满,然后在用电尖峰时段反向输送给电网,利差每度电 1 元。那么,他 62.5 度的电池,留 20% 电量自用的话,每次还可以净赚 50 元。这就意味着,他每个月只需要放电 10 次,就可以零成本用车了。
不过,这样的操作建立在车主有时间的基础上,毕竟目前可支持 V2G 功能的充电桩覆盖率较低,车主需要花时间去指定充电桩完成放电。但随着政策推进和技术普及,支持该功能的充电桩必然会大幅增加。等到家用充电桩也能反向充电,消费者就可以下班回家后插上充电桩,设置好用电高峰时给电网反向充电,后半夜电价低时又自动给电池充电,早上上班满电出发,既方便又赚钱。
对全社会而言,低碳转型有了一条新路径。国家电网通过特高压通道将西南水电、西北风光电跨区输送,今夏跨省输电电力超 2 亿千瓦。当电动汽车集群化身分布式储能,风电光伏的间歇性难题迎刃而解。车网互动提升了电网的韧性,更重要的是推动了清洁能源的消纳。
随着杭州 2 元 / 度补贴新政落地,宁德时代钠电池量产线投产,车网互动从技术尝鲜走向规模盈利。当千万辆电动汽车在电网调度下有序充放,个体收益与系统安全从未如此统一。
在深圳巴士集团深康充电站,十余辆纯电动大巴静静连接着 V2G 桩。它们在电网高峰时段集体放电,每车单次输出 150 度电,正在接力完成 1.5 万度日放电目标。这些曾单纯耗电的钢铁之躯,正以 "放电经济" 重构能源逻辑。
正如开篇提到的成都车主朱亮所说:"现在停车充电像在银行开账户,存进去的是电,取出来的是钱。" 这场静悄悄的能源革命,正让每辆电车成为智能电网的毛细血管,在 "低买高卖" 的电流中,书写着碳中和时代的赚钱新脚本。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能源观”,作者:又见编辑部,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电车变 "充电宝":车主零成本用车背后的能源革命
电动车已能当电网的充电宝,车主能躺着挣钱吗
36氪首发|「能源汇」完成2000万元Pre-A轮融资,建"瑞幸版"油品前置仓服务企业用户
大瓜,蔚来被"薅电"羊毛党逼急了
油车好还是电车香?困在回乡高速的车主:没有赢家
净利润同比下降6%,迎"不惑之年"的甲骨文怎么了?
脱身于"比菜价",「农苗小二」要再次连接产地与一批
好莱坞之后,奈飞革命宝莱坞
新冠疫情下的车市:中国车市极易出现"U型延迟反弹"
暴雪中的“电动爹”,忍不了狂涨的电价
网址: 电车变 "充电宝":车主零成本用车背后的能源革命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39960.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5792
- 2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25736
- 3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25175
- 4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24611
- 5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24309
- 6华为 nova14深度评测: 13155
- 7滴滴出行被投诉价格操纵,网约 11888
- 8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774
- 9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9794
- 10手机中存在一个监听开关,你关 9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