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人形机器人 丨 重磅深度:我们距离真正的具身智能大模型有多远?

人形机器人 丨 重磅深度:我们距离真正的具身智能大模型有多远?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5年08月10日 07:26

(来源:先进制造新视角)

【东吴机械】周尔双13915521100/李文意/韦译捷/钱尧天18151137679/黄瑞/谈沂鑫/陶泽13156381006

 1 人形机器人为何需要高智能的大模型?

尽管人形机器人的形态早已实现工程可行,但其真正实现产业化落地的关键,在于摆脱传统工业机器人“控制刚、泛化弱”的局限,补足对不确定性的理解与适应能力。工业机器人主要基于确定性控制逻辑运行,缺乏感知、决策与反馈能力,导致高度依赖集成,成本高、通用性差。相比之下,人形机器人以“通用智能体”为目标,强调感知—推理—执行的完整链路,必须依托大模型支撑的多模态理解与泛化能力,才能适应复杂任务与动态环境。当前多模态大模型的兴起,为人形机器人提供了“初级大脑”,开启从0到1的智能进化,并通过数据飞轮实现模型能力与产品性能的持续提升。然而整体智能化仍处于L2初级阶段,通往泛化智能仍面临建模方法、数据规模与训练范式等多重挑战,高智能大模型将是贯通通用人形机器人路径的核心变量。

 2 从架构端和数据端看,目前机器人大模型的进展如何?

当前机器人大模型的快速演进,主要得益于架构端与数据端的协同突破。架构上,从早期的SayCan语言规划模型,到RT-1实现端到端动作输出,再到PaLM-E、RT2将多模态感知能力融合至统一模型空间,大模型已逐步具备“看图识意、理解任务、生成动作”的完整链条。2024年π0引入动作专家模型,动作输出频率达50Hz;2025年Helix实现快慢脑并行架构,控制频率突破至200Hz,显著提升机器人操作的流畅性与响应速度。数据端,已形成互联网、仿真、真机动作三类数据协同支撑的结构化体系:前两者提供预训练量级与泛化场景,后者则直接提升模型在物理世界中的实用能力。其中,真机数据采集对高精度动捕设备依赖度高,光学动捕以精度优势适配集中式训练场,有望成为具身模型训练的核心数据来源。当前主流训练范式正由“低质预训练+高质后调优”快速迭代,模型智能的跃迁正转向“从数据堆料到结构优化”的阶段。

 3 未来大模型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面向未来,具身大模型将在模态扩展、推理机制与数据构成三方面持续演进。当前主流模型多聚焦于视觉、语言与动作三模态,下一阶段有望引入触觉、温度等感知通道;Cosmos等架构尝试通过状态预测赋予机器人“想象力”,实现感知—建模—决策闭环,构建更真实的“世界模型”,提升机器人环境建模与推理能力;数据端,仿真与真实数据融合训练成为主流方向,高标准、可扩展的训练场正成为通用机器人训练体系的关键支撑。

大模型技术进展不及预期,高质量数据获取受限,人形机器人需求不及预期。

相关推荐

人形机器人 丨 重磅深度:我们距离真正的具身智能大模型有多远?
具身智能吹得那么凶,真要落地千难万难
晚点独家丨地平线组建具身智能实验室
“大模型+机器人”,具身智能开启人机融合新时代
从地平线拆分后,地瓜机器人怎么做具身智能卖水人丨具身智能对话
9999元!人形机器人玩偶面世,具身智能版Labubu更香?
具身智能临近“iPhone 4”时刻,国产落地派有何惊喜?
世界机器人大会风靡,具身智能如何落地?
晚点独家丨2 年半,字节造出千台机器人,长期目标是具身智能
何为“具身智能”?

网址: 人形机器人 丨 重磅深度:我们距离真正的具身智能大模型有多远?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40209.html

所属分类:人工智能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