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对话《刻板印象宇宙》作者:51万B站点赞背后,AI成了动画追梦人的救命稻草

对话《刻板印象宇宙》作者:51万B站点赞背后,AI成了动画追梦人的救命稻草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5年08月23日 10:26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硅星人Pro (ID:gh_c0bb185caa8d),作者:李楠

刻板印象是种普遍的偏见,也是一种有趣的创作素材。当以玩梗的心态把种种偏见融汇贯通,最近爆火的动画短片《“莫蒂,欢迎来到刻板印象宇宙...”》就诞生了。

在B站,《刻板印象宇宙》有超过700万播放和51万点赞,作者“梦游牛油果”的粉丝数因此不到10万一下子涨到15万多。在微博和抖音,这部短片也引起了不少的关注和讨论。“好活”和“好笑”观众们的一致反馈,巧妙玩梗则是这部片子最突出的特点。

今年7月,“在上海最好不要喝蜜雪冰城”的地域梗走红网络,成为牛油果创作《刻板印象宇宙》的契机。短片开场便是雪王大战东方明珠——东方明珠把激光打到雪王身上,雪王则手持爆款冰淇淋迎战。

玩梗视频就像是线上脱口秀,越精彩的视频越容易引来观众的共鸣和互动。拿这个标准来衡量,《刻板印象宇宙》就是一部高分作品。梗密,输出的欢乐足够多。

除了雪王大战东方明珠,你还能在这部短片看到各种有意思的桥段。

这些多多少少都跟生活中的刻板印象有些联系。它们让人大笑,也让大家有一点思想上的触动。

其实在牛油果看来,只玩梗没意思,搞创作就得夹带“私货”,融入自己的思考。“刻板印象不是天生的,是被反复重复制造出来的”,片中李达康的这一段话,才是他真正想表达的。

实际上,《刻板印象宇宙》的有趣之处不仅是玩梗。从剧情来看,作为基于经典动画《瑞克和莫蒂》的二次创作,有粉丝说,把这部片子放到原片毫不违和。就技术而言,它完全由一个外行人借助AI工具独立创作,也是一大看点。

“梦游牛油果”,95后,原本是建筑设计师,但一直痴迷于故事创作。他不仅编写剧本,还希望把自己的故事影视化。不过按照传统方法,找人拍摄、剪辑,巨大成本是难以跨越的障碍。而AI的进化,让他有了实现自己动画梦的可能。

在《刻板印象宇宙》之前,牛油果已经发布过一系列短片,其中包括原创AI动画《外星小偷里贝》的先导片和第一集。创作《刻板印象宇宙》,实际也是为了给这部原创作品引流。

我们跟牛油果聊了聊,听他讲了讲创作背后的故事,和他对AI创作的看法。如果你对影视或者AI创作感兴趣,那么这里的故事或许会对你有所启发。

梦游牛油果原创动画《外星小偷里贝》的第一集,有个醒目的标题

爆款是怎么诞生的?

硅星人:《刻板印象宇宙》的关注度非常高,怎么想到做这样一支片子?

牛油果:东方明珠和蜜雪冰城的梗火了后,有人给我留言说,你快去做一个这个东方明珠的吧,那个好火爆。开始我很不屑。只是玩梗,流于表面,我不是很喜欢。但后来想了一下,发现可以顺着这个梗的热度延伸下去,不管是我讽刺它也好,或者说我抨击它也好,能输出自己的思考。

硅星人:介绍下整个片子的创作思路吧。

牛油果:我是想用解构的方式去消解一些我们社会里面的话题。这种手法其实在rm(也就是《瑞克和莫蒂》)里面用得很多,但我们在影视叙事上,大家讲来讲去都是在讲三国、西游,跳脱不出传统的框架。我想用后现代的视角,去重新去看我们的社会。这样大家能够看到一些新的东西,就是只有我们这个时代才有的东西。

硅星人:能看出来你很喜欢《瑞克和莫蒂》,这部动画对你的创作有哪些具体的影响?

牛油果:大家看这个片子的时候,往往会喜欢某个角色,或者关注某一个情节,我更在意的是编剧想告诉你一个什么样的的观点。这部动画的每一集都是看似非常荒诞的故事,但实际上也会传递一个观点。不管这个观点你认不认同都行,但这是一种真切的思考。往深了讲,它体现了编剧自己的哲学观。所以我会想学习它,用同样的模式去讲国内的话题。

硅星人:你很看重影片的思想性。从创作本身来说,这部片子用了将近一个月时间,创作流程是怎样的?

牛油果:大致流程就三步。制作分镜,图片转视频,然后剪辑。

硅星人:哪个环节最耗费精力?

牛油果:其实写剧本会花比较长的时间。制作上的话,做人物,还有做场景,花的时间都比较长。后边图片生视频,和剪辑过程,还蛮快的。其实做这个东西的时候,我是边做边改。有可能这个分镜放进去,最后做出来的动作不是你想要的,然后你就得返回去修改这个分镜。我会一直这样反复地去调试,直到它能够运作起来。

硅星人:现在AI生视频的工具有很多,你会用到哪些AI工具?

牛油果:市面上你能够听到的,像是Stable Diffusion、Midjourney、即梦、海螺、ChatGPT之类,我基本都用到了。后期的话,剪映、PS都会用。

硅星人:一些AI工具的功能其实是重复的,为什么要一起用?

牛油果:虽然功能是重复的,但它们模型的优势不一样。比如想生成某个场景,这个平台的效果很差,就只能换个平台再试试。举个例子,比如海螺的新模型很擅长这个物理上的运动和打斗,甚至都能做小猫小狗跳水,但它没有首尾帧,我就只能再跑到即梦里面去做。如果有一个平台所有功能都齐全,那我用一个平台就够了。

AI成了搞创作的“救命稻草”

硅星人:你之前做建筑设计师,怎么想到转行AI创作?开始AI创作的契机是什么?

牛油果:我从毕业之后一直写故事,想到啥自己就会一直写。我喜欢讲故事。然后心里有个想法,把自己写的故事做成影视作品。有段时间,我甚至想自己花钱把这个故事做出来,但后来发现成本实在太高了。后来看到Sora发布的预告片,感觉像是救命稻草一样。就是突然意识到,出现了一个全新的实现自己梦想的方式,后立刻就去尝试用AI搞创作了。

硅星人:看你早先发布的AI视频,跟现在的《刻板印象宇宙》,风格差别还挺大的。为什么会有种转变?

牛油果:主要是技术原因。开始技术手段非常初期,可以说跟sora预告片的效果相差几百倍,做出来的东西很抽象,还讲不了故事,不过我觉得这很符合“梦核(一种以梦境、幻想和超现实为核心的艺术风格)”的感觉,就尝试做了一批梦核风格的视频。

梦游牛油果的梦核创作

硅星人:你真正想做的还是讲故事?

牛油果:我本质上还是想叙事的,一直在等技术成熟。去年年底,我发现AI视频的人物的动作越来越自然,运镜的效果也越来越好。当时有的团队能够用AI做出完整的故事片了,但我是一个人,就继续等。然后到了今年3月,终于把自己构思的原创动画做了一集先导片出来,之后又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把正式的第一集给做出来了。

硅星人:这应该是你AI创作的一个很重要的节点。

牛油果:对,这时候我把自己的工作流跑通了,然后5月,我就辞职出去玩了!

硅星人:毕竟你是跨界来搞AI创作,整个学AI视频创作的过程,有没有感觉特别困难的时候?

牛油果:其实在做出原创动画之前有个插曲,就是我觉得自己一个人做,有点力不从心,技术上不够成熟,然后我去找了做AI的朋友,看有没有人愿意跟我一起做。结果把剧本拿给人家看,根本没人搭理我。于是我就明白了,跟别人合作这条路肯定走不通,只能自己硬着头皮搞。后来把先导片做出来,有影视行业人的看到了,找过来,说我动画制作这个技术上比较领先,我才第一次收到一批专业人士的认可,也才能比较有信心去接着往下做。

硅星人:你更新视频蛮勤快的。现在作为创作者,日常的生活节奏是怎么样的?

牛油果:我一直坚持周更,做《刻板印象宇宙》的时候也会穿插地做其他视频。虽然中间穿插的视频,时长也好,质量也好,会降下来,但不保持更新频率的话,不利于这个以后发展。但我也会攒大招。

硅星人:现在创作状态跟之前工作状态比较,主要有哪些变化?

牛油果:主要差别,一个是时间上更灵活。我想做的时候,就花一整段时间去工作,比如从下午一直做到晚上,不想做的时候就出去打打篮球或者健身。然后就是,上班时大多数的工作都是被安排的,不允许你有过多的自己的创意,特别我原来公司类似国企,领导非常武断,他说什么我就得给他做什么,自己就是单纯的就是一个工具人,现在终于不是工具人了。

打破影视资源垄断的时候快到了

硅星人:你之前说,现实中的建筑越方正,自己脑中的世界就越癫狂,而AI似乎挺契合自己的精神状态。怎么理解这种契合?

牛油果:我最早用AI做视频的时候,做了威尔·史密斯吃面的AI视频,非常抽象,看着很混乱。因为AI本身不理解现实世界发生的东西,它其实是把很多混乱的概念也好,图像也好,进行重组和整合。而我的创作思路,是把一些抽象的事情具象化,或者把具象化的事情再重新去抽象化。所以我觉得AI的思考方式和人本身是一样的。

硅星人:你通过AI一点点靠近实现自己讲故事的梦想,回头看,你AI对创作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牛油果:最大的价值就是打破了行业的壁垒。比如说,我不是一个影视圈的人,没有任何的资源,不会软件,不会建模,什么都不会,那你想要独立地做出来一个片子,就是痴心妄想。但AI出现后,就可以用比较简单的方式,通过文字生成图片,然后再生成视频,比传统的手段简化了非常非常多,原本的创作壁垒直接就被打破了。我感觉以后会把原来的资源垄断格局彻底重构。我的那个先导片出来后,有个电影制作者跟我说,觉得像我这样的一个一个独立创作者出现,打破了行业资源的垄断。

梦游牛油果的AI作品

硅星人:常有人吐槽国内影视行业缺少好编剧,不过有编剧朋友跟我说,并不是国内没有好的编剧,只是好的编剧没有去到他可以发挥自己价值的地方。

牛油果:我也一直是在想,为什么大家做不出来好作品。我觉得14亿的人口肯定不缺好编剧的,但市面上不出现好的本子,就很奇怪。现在有这种AI技术,你干脆自己做得了!像我之前一样,把剧本到处给人看,根本没有人鸟我,那我直接做出来就完事了。

硅星人:你之前透露,自己的原创动画《外星小偷里贝》的剧本已经写完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构思这个故事?后续的创作计划有什么安排?

牛油果:我是去年做自媒体的时候就已经构思了,不过只是把剧本中大概的事件写清楚了,具体的对话还没有太细化。我最近重新去构思这个事情,不打算直接做原来的剧本了。

硅星人:为什么?

牛油果:现在更想把这个IP做成一个短视频化的剧,就控制在5到7分钟。就是像《刻板印象宇宙》这样的节奏,这样大家毕竟容易接受。因为我本身不是很出名,然后我的体量又很小,如果花了大量时间做一个完整的剧集,观众肯定是很少的。所以我会去改变一下形式,可能新的故事会结合一些热点。就是说,保留核心故事框架,同时融入一些当下社会的东西到里面。

硅星人:你还提过,创作最重要的是弄清楚,自己究竟想对这个世界说什么。对你来说,想通过AI创作跟世界说什么?

牛油果:其实我搞创作的初衷跟霸凌有关系。我觉得社会上有很大一个毛病,就是当大部分的人聚集到一起的时候,会产生一种群体霸凌。小学时,班里一个同学被很多人叫“娘娘腔”。当我长大,发现这种攻击是非常恶臭的一个行为,可小时候大部分人都对这样无意识的霸凌习以为常。我现在做动画上的解构,其实是在想让大家站在少数人的角度或者立场去进行一些思考。如果能代入少数人的视角,就能够化解这种霸凌。进一步来说,我会想把很多宏大的东西去消解成小的事情,来消解掉。

硅星人:之后的动画会继续用类似《瑞克和莫蒂》的风格吗?

牛油果:对,我会把内容创作定位成中国的rm。不管是对观念的解读也好,还是表现的手法,都跟rm一脉相承。

硅星人:很多人看了你的作品,也想从事AI视频创作。对他们,你有什么建议?

牛油果:我做视频的过程中,一些人给我留言,说他很早就想到了我这个题材,但是没有做。他觉得是自己的执行力不行。其实我会给他们的建议就是,这个东西它不单单是执行力这么简单,它可能会涉及到你自己的价值观,是否有真正的一个精神支柱去推动你去创作。因为当我们长时间地去搞创作的时候,可能会真的不被大众价值观所认同,也不被家里人理解。还是要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或者说,做什么事情能够让自己感到快乐。

相关推荐

对话《刻板印象宇宙》作者:51万B站点赞背后,AI成了动画追梦人的救命稻草
这届中国车主,困在刻板印象里
追一科技宣布新一轮融资,“数字人”行业前景何在?
点燃虚拟人的,不是元宇宙
36氪首发 |「中科深智」完成B轮融资,利用AI影像数据驱动技术打造元宇宙内容生产中台
这批00后,为何给了国产动画一张冷漠脸?
B站成了独角兽们的救命稻草
80后的QQ秀,15后的元宇宙
中国动画离《国王排名》还有多远?
社交元宇宙的进化论

网址: 对话《刻板印象宇宙》作者:51万B站点赞背后,AI成了动画追梦人的救命稻草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40881.html

所属分类:行业热点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