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更上层楼
“未来三年,阿里巴巴将以创业心态再出发,以驱动业务强劲增长为核心目标,对核心业务持续投入提升竞争优势、获得长期增长充满信心。”
在8月29日举行的季度业绩会上,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这样说。
管理层透露的信息清晰而坚定:以AI+云为核心的科技平台、购物与生活服务融合的大消费平台,是阿里集团面临的两大历史性战略机遇。阿里巴巴将以驱动业务强劲增长为核心目标,坚定投入未来发展。
几个小时前刚披露的新一季财报显示,若剔除高鑫零售和银泰已处置业务的收入,阿里巴巴实现稳健增长。按可比口径计算,集团总营收同比增长10%;核心业务中国电商业务的客户管理收入同比增长10%;云智能集团营收同比增速加快至26%。
成立26年后,稳健业绩下,阿里巴巴为何“再创业”?
01. 云智能增速创三年新高 即时零售投入见成效
本季度,阿里云的表现亮眼。根据财报信息,阿里云智能集团的收入增长加速至26%,创近三年新高,阿里云外部商业化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6%,其中AI相关产品收入已连续八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AI收入已经占到外部商业化收入的20%以上。
在模型进展方面,近期,通义AI大模型实现“N连发”,接连开源新版本千问3非思考基础模型、推理模型和AI编程模型,分别斩获基础模型、编程模型、推理模型等主流领域全球开源冠军。通义还开源了视频生成模型Wan2.2、文生图模型Qwen-Image等多模态模型,支持客户发展AI应用,构建长期繁荣的AI生态。
在重新整合后的大消费业务板块,阿里巴巴对即时零售的投入已初见成效。
今年4月底,面向消费者对餐饮、日用品、电子产品和服装等多个品类商品的即时配送需求,淘宝推出“淘宝闪购”服务,在短短4个月内,已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月活跃买家(MAC)达3亿。8月前三周,这项服务带动淘宝APP的MAC同比增长25%。
同时,即时配送服务对生态内其他业务的协同效应也开始显露。在会员融合方面,淘宝上线大会员体系,打通饿了么、飞猪、高德的会员权益,覆盖衣食住行等生活场景。88VIP会员数继续保持同比双位数增长,超5300万。客户管理收入同比增长10%,至892.52亿元(124.59亿美元)。中国电商集团的月度活跃消费者和日订单量持续突破新高。
02. 大消费的历史性机遇
与此前相比,新一季财报的一个显著变化是分部报告结构有所简化,分为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阿里国际数字电商集团、云智能集团以及所有其他。
这一变化源于报告期内的业务整合。本季度,淘天集团、饿了么与飞猪完成战略整合,共同组建成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吴泳铭表示,这是阿里巴巴从电商平台向大消费平台战略升级的重要举措。
在财报发布后的业绩会上,吴泳铭再次提到,阿里巴巴立足于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电商市场和最有潜力的服务消费市场,电商基础设施发达、人口密度高、服务消费需求旺盛,即时零售和电商具备融合的基础条件。近场消费与远场电商融合,不仅能满足用户的一站式消费需求,也能满足商家多场景服务消费者的需求,更将有助于AI时代一站式消费助理的诞生。
吴泳铭表示:“阿里巴巴在即时零售领域的布局,并不是着眼于单一消费品类的竞争,而是满足10亿消费者的一站式需求,塑造AI时代大消费平台的商业形态。”阿里在大消费领域的长期目标,是满足10亿消费者的购物与生活消费全场景需求,创造体验最优、消费者数量最多、消费频次最高的大消费平台,引领未来30万亿规模的大消费市场。
受此影响,消费者的行为习惯正在起变化,逐渐从“计划性囤货”转变为用即时配送“点万物”。今年天猫618,淘宝闪购订单结构向全品类大幅拓展,非餐饮订单数量同比增长高达179%。8月,淘宝闪购的周日均订单量达到8000万单,日订单峰值达到1.2亿单。
另一方面,该举措也强化了淘宝APP在中国电商行业的领先地位。财报显示,作为即时零售战略的一部分,淘宝扩大了非餐商品的供给和相应的前置仓覆盖。在优化用户体验和提升运营效率的同时,也通过整合各业务的供应链、用户及会员权益,促进了即时零售与阿里巴巴生态其他部分的协同。
此外更值得关注的是,市场潜力也正进一步被挖掘——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餐饮+即时零售的日订单量从1亿单增长到2.5亿单,其中60%是新增需求。
吴泳铭表示,在消费领域,公司的长期目标是构建一个覆盖10亿消费者全购物场景与日常生活需求的综合消费平台,致力于为规模最大、购买频次最高的消费群体提供最佳体验,最终在30万亿元的潜在大消费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
03. 建立以“AI+云”为核心的技术平台
在吴泳铭看来,“AI对所有行业的变革性影响,加上AI与云的深度融合,将在未来十年为技术领域带来最重大的机遇。”
为了把握住这一机遇,阿里计划并承诺未来三年投入3800亿元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而本季度资本开支的进一步加大,也践行了这一承诺。
本季度,阿里在AI+云领域的资本支出达到了386亿元,创历史新高,而过去四个季度公司已经在AI基础设施及AI产品研发上累计投入超过1000亿元。
持续巨额的投入,为阿里在AI时代构构筑起了坚固的护城河。正如吴泳铭所说:“我们拥有全球第四、亚洲第一的云基础设施,以及从AI计算能力、AI云平台、AI模型、开源生态到AI应用的全栈技术能力。”
而不断拓宽的护城河,也使得阿里全面增长的道路变得越来越清晰。在吴泳铭看来,这种增长背后的支撑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AI需求激增下,阿里云恢复了快速增长。
在本季度,阿里云智能集团的收入增长加速至26%,创近三年新高,阿里云外部商业化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6%,其中AI相关产品收入已连续八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AI收入已经占到外部商业化收入的20%以上。
二是,广泛的to C和to B场景的AI体验进一步升级,创造新的用户和行业价值,为未来开源模型的商业化落地带来了更多机遇。
吴泳铭在业绩会上透露:“基于持续升级的开源模型,我们正在赋能客户开发自己的AI应用。”
同时,在阿里自身的原生应用上,8月,高德地图宣布全面AI化,推出全球首个基于地图的AI原生应用——高德地图2025,将空间智能普及至瞬息万变的现实场景,并有机会通过AI升级成为未来生活服务的重要新入口。
钉钉也完成了最新的AI升级,创造了全球首个由“智能体”驱动的工作模式,以探索下一代工作场所的应用范式。
此外,吴泳铭还表示:“在淘宝平台上,AI驱动的巨大机遇正在涌现,例如AI搜索和AI广告平台。”
04. 长期主义的“再创业”
在本季业绩会中,吴泳铭为阿里巴巴的未来描绘了一幅清晰且充满信心的蓝图。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阿里没有选择保守,而是大胆地押注“AI+云”和“大消费”两大增长引擎,以“再创业”的精神明确AI新时代的增长路径。
这无疑向市场传递出一种强烈的“长期主义”信号。
正如吴泳铭所言:“在接下来的3年里,阿里巴巴将以创业心态踏上新的征程,通过围绕“大消费”和“AI+云”两大战略领域的持续投资,推动业务的强劲增长。我们坚信,对核心业务的这些投资将增强我们的竞争优势,并为长期增长提供动力。”
相关推荐
阿里更上层楼
马云亲自「督战」,阿里为什么不能输?
CES2025盘点:AI“吞噬”一切,中企无处不在
纵览网丨谷歌Token消耗量一年激增50倍,远超微软与ChatGPT
阿里田忌赛马
阿里25年周年,马云:阿里之所以是阿里,是因为理想主义和情怀
互联网的悲哀:阿里腾讯之后再无阿里腾讯
阿里改革高效推进:阿里云彻底分拆
阿里,再创业
刚刚,马云在阿里内网罕见发言:坚信阿里会变,阿里会改
网址: 阿里更上层楼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41233.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5792
- 2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25736
- 3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25175
- 4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24611
- 5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24309
- 6华为 nova14深度评测: 13155
- 7滴滴出行被投诉价格操纵,网约 11888
- 8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774
- 9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9794
- 10手机中存在一个监听开关,你关 9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