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竞争,进入小米精心设计的“特洛伊式战争”场景
2024年全年,小米空调出货量达到680万台,同比增长50%,位列行业第四。
2025年一季度,小米空调出货量同比增长65%,依旧为行业第四。
2025年7月,中国空调市场销量TOP5品牌分别为美的、格力、小米、海尔、奥克斯,小米占据13.7%的市场份额,同比增速53.9%。
入局七年,小米空调终于挤进行业前三,也是前三大品牌中唯一实现高速增长的品牌。
5月份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一场直播中表示,2025年小米空调销量将进入国内前三,计划2030年冲上国内前二。野心勃勃的小米,剑指美的、格力双雄。
小米空调何以撼动美的、格力、海尔三巨头牢牢把控的中国白电市场格局?小米带来的,究竟是一场短暂的流量狂欢与价格战,还是一次深层次的行业变局?
不只卖空调,更卖“连接”
如果用传统家电的视角审视小米空调,很难理解它的崛起。因为它既没有格力的核心科技叙事,也没有美的覆盖全国的庞大制造基地,初期甚至没有自己的空调生产线。
那么小米空调是如何成功切入市场的?是靠“米粉”买单,还是低价策略?
小米初期避开了与传统巨头如美的、格力在其优势领域的正面竞争,更专注于价值链前端的研发设计(用户体验、家居智能化)和后端的营销销售(线上渠道、粉丝营销、新零售小米之家),再通过与长虹等成熟制造商深度绑定的代工模式,将自身不擅长的重制造环节外包。
这一套模式,在小米空调之前,小米的很多小家电如插排插座、电饭煲、体脂秤等热门产品就已经跑通了。
正如本期在“本刊观点”栏目中所提及的,选择DTC(Direct-to-Consumer,译为“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小米,没有传统家电那样长期背负“沉重的市场包袱”,不需要处理家电行业中制造商与渠道中介的复杂关系。
结合今年7月国内空调市场观察,能够看到小米的线上市占率为13.5%,且均价低于美的和格力,接近美的面向年轻人的子品牌华凌。从线下销量来看,美的和格力依旧十分强势,市占率分别为26.75%、21.01%,小米市占率仅为0.39%,位居16位。
从更大的家电产业视角来看,空调只是小米“大家电”业务的一环,还有小米冰箱、洗衣机、洗碗机、扫地机器人等等共同构建了一个智能家居平台,且都接入了小米的智能家居生态。一个家居APP,就能随时操控家里所有的智能家居,这精准击中了年轻一代和科技爱好者的需求。
一方面,小米大家电寻找成熟的代工企业,投资孵化众多小家电企业,丰富了平台的产品和服务,吸引了更多用户;另一方面,庞大的用户群又反过来激励更多开发者或厂商加入其生态,强化了平台的交叉网络效应和聚合价值。
卢伟冰在微博上发文表示,小米空调的持续高成长,说明了两点——传统家电智能化是大势所趋、“人车家全生态”正成为行业新共识。
实际上,“智能家居”的概念头部企业都在提,美的也提出了“全屋智能”战略。不过,国联民生证券报告《空调格局重估——未变的部分》(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小米空调用户的联网使用率超过70%,而部分传统品牌仅为百分之几,差距明显。
也正因此,我们认为,小米空调的崛起,并非仅靠价格战和“粉丝经济”,而是又一次“小米模式”的成功实践——以软件和生态赋能,压缩硬件制造环节的利润,从而打造出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快速攫取市场份额。
2025年二季度报披露,小米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收入为387亿元,同比增长44.7%,毛利率为22.5%,同比提升2.8%。其中,二季度空调出货量超540万台,同比增速超60%。
今年以来,和小米空调的市场热度与日俱增的,还有对于小米“代工模式”和“贴牌生产”的讨论。
小米已经成为长虹空调内销业务的最大客户,贡献了其约60%的收入。但这种深度绑定,也将长虹的毛利率压制在极低的水平——7%,净利率不足3%。
实际上,小米产品代工生产模式由来已久。但在空调市场,前有美的、格力、海尔的高端智能制造硬实力深入人心,小米空调需要展现自身研发与高端制造实力。毕竟,仅靠平价空调,小米空调无法实现2030年行业前二的目标。
家电工厂投产,是否还有短板?
从代工贴牌到自研自产,小米空调的转型之路正悄然提速。
卢伟冰此前表示,“现在小米空调实现了100%自研”。2024年8月小米智能家电工厂签约落户武汉光谷、11月奠基动工,一期项目聚焦空调品类,小米集团大家电部总经理单联瑜在新浪微博回复中透露,2025年11月投产。
小米武汉工厂作为继北京汽车工厂、亦庄手机工厂后的第三座智能生产基地,将弥补小米在智能家电方面的制造缺口,投产后也有望进一步满足小米业绩增长的需求。
小米的动作比预计的还要快。2025年8月16日,抖音一名用户发布的视频显示,新到货的小米空调外包装标注“生产商:小米智能家电(武汉)有限公司”。这意味着原定于11月量产的小米自有空调工厂已提前投产。
根据湖南日报报道,预计到2026年,武汉工厂可以年产300万台小米空调,未来,还将在武汉建设万人研发中心、大家电全球总部。
不过,2024年小米空调出货量达到680万台,武汉工厂短期内无法满足所有的产能需求,小米空调尚不能完全告别代工模式。
此外,尽管小米在国内拥有约1.6万家线下零售店,但空调销量高度依赖线上,小米在线下渠道和售后服务方面仍存明显短板。
据消费保投诉平台数据,家电品牌投诉情况中,小米投诉占比14.31%,位居榜首。其次,美的和格力分别以7.49%和5.35%的投诉占比位居第二、第三。问题多集中于客服难以联系、维修延时、服务体验差等方面。在空调这类注重安装与后期维护的品类中,服务的短板极大影响品牌信任与复购意愿。
小米虽然凭借智能家居生态与价格优势快速起量,但要真正站稳行业第一阵营,还需要构建覆盖全国、响应及时的售服一体化网络。
此外,小米空调目前仍以性价比为主要卖点,产品均价显著低于传统龙头,尤其在3000元以上的高端市场中认知度几乎空白。想要突破价格天花板、进军高端市场,小米不仅需加快布局实体渠道与服务网络,还要面对中老年群体对传统品牌深厚信任的认知鸿沟。
鲶鱼效应与未竟的征程
小米能够在固化的空调市场夺得一定的市场份额,证明了在传统硬件中注入软件和智能的灵魂,能够创造出新的增长极。从这个角度看,一个强调连接、体验和效率的“家居新时代”确实正在到来。
不过对于有着更远大目标的小米空调来说,它仍需在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线下渠道深度渗透和高端品牌建设上,完成更漫长、更艰苦的攀登。
规模效应、核心技术、供应链控制力这些构成空调行业根基的要素,依然掌握在传统巨头手中。以美的为例,美的在全球拥有44个主要制造基地、38个研发中心,且多个家用空调工厂获评“灯塔工厂”。和行业巨头对产业命脉的控制力相比,小米还有很大差距。
面对“闯入者”小米,美的董事长方洪波表示,“战术上我重视小米,但战略上我并不害怕小米进来。”
巨头早已布下棋子。这些企业都推出年轻化、注重性价比的子品牌,美的有“华凌”,海尔有“统帅”,TCL有“雷鸟”。其中华凌的线上份额在五年间从不足1%悄然攀升至近10%。
这些子品牌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在不损伤主品牌高端形象和利润基本盘的前提下,深入性价比腹地,与新势力进行贴身缠斗。
很显然,美的已明确将小米从之前的隐形对手,视为如今的桌面对手,但是小米的态度呢?
此前,根据美的方洪波透露,小米的真正的战略目标就是成为行业前二,那么这就意味着小米现在直接竞争对手一定是美的或格力中的一位,但小米的真正战略绝不止于此,小米很可能是在打造一个“特洛伊式的战争场景”。
小米要和美的、格力争夺的不仅仅只是行业地位,而且要复制“特洛伊战争”的最终结果——控制海洋贸易权利那样,重构空调产业的系统性结构,并最终掌握或控制市场话语权。
来源:经理人管理实践
作者:卫明
编辑:景川
发布于:广东
相关推荐
美的董事长方洪波首度回应与小米竞争,今年空调业将有一场恶战
引发董明珠火力全开,小米空调玩了一把大的?
厨房空调进入技术驱动时代
【行业深度研究】董明珠还是没搞懂雷军,小米空调销量超过格力
“618”空调格局蝶变:头部品牌“通吃”,小米搅动线上市场
格力“劲敌”进场!华为鸿蒙空调来了,比小米更难对付!
小米空调真超越格力?小米公关总经理王化回应引爆舆论
“空调被小米超越”?格力回应
空调市场“老二”之争:小米让格力电器“抖了抖”,董明珠岂能坐视不管?
小米空调成功“登顶”,两大原因实现热销,雷军果然厚道!
网址: 空调竞争,进入小米精心设计的“特洛伊式战争”场景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41465.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5792
- 2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25736
- 3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25175
- 4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24611
- 5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24309
- 6华为 nova14深度评测: 13155
- 7滴滴出行被投诉价格操纵,网约 11888
- 8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774
- 9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9794
- 10手机中存在一个监听开关,你关 9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