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赚钱的三大车企加一起,利润勉强追上宁德时代
车圈半年报尽数出炉,今年汽车行业最真实的现状,也就此展露无遗。
今年上半年,主流车企销量集体高歌猛进,营收也都跟着冲高,但整体利润却未见起色:
据统计,14家主流车企,上半年合计销售1102万辆车,同比增长了14.7%;合计营收1.39万亿元,同比增长12.1%。
但在净利润上,各家车企有盈有亏,利润下降的是大多数,上半年合计赚了255.73亿元,同比降低了21.0%。
更直白地说,车圈最能赚的三家——比亚迪、长城、吉利,利润加起来,才刚刚和宁德时代一家打平。
这么多车企忙活半天,难道真就应了那句玩笑——为“宁王”打工吗?
半年报出炉:最能赚的三家车企,利润追平一个“宁王”
“金九”当头,各家主流车企今年上半年的财报都已出炉。
在已上市的主流车企中,智能车参考统计了其中14家以乘用车为主的车企/品牌,发现从行业整体来看,上半年呈现的走势微妙。(注:极氪包括在吉利集团内,奇瑞还没正式上市,故均未单独呈现)
销量上,几乎绝大多数主流车企,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
自主以及传统品牌中,绝对领先的依然是比亚迪和上汽,上半年销量双双破200万大关,同比分别增长33%和12.4%。
吉利从去年的第五位杀进前三,上半年销量为140.92万辆,增速也达到自主品牌中最高的47%。
长安、北汽、长城汽车,也都在上半年实现了销量上涨,销售分别为135.53万辆、81.7万辆、56.98万辆。
在新势力品牌里,零跑无疑是今年最大的黑马,上半年累计交付22.17万辆,一跃成为今年上半年的新势力销冠,同比增长155.7%。
小鹏和小米汽车的增速也相当惊人,上半年同比分别增长了279%和134.20%,分别销售了19.72万辆和15.72万辆。
蔚来和理想,上半年销量分别为11.42万辆和20.39万辆,同比也分别增长了30.60%和7.90%。
今年上半年,14家车企/品牌总共交付新车约1102万辆,较去年同期的960.8万辆增长了14.7%。
销量增长,也带动了车企整体的营收水平提高。
收入最高的三家车企,和去年座次保持一致,依然是比亚迪、上汽和吉利。
这三家上半年的营收,分别为3712.8亿元、2995.88亿元、1502.8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3.30%、5.20%和26.50%。
而收入增速最高的三家车企/品牌,则属于新势力的小米汽车、零跑、小鹏。
小米汽车的收入增长最快,上半年汽车部分的收入为206亿元,同比暴涨232.30%;小鹏和零跑的收入,分别为340.8亿元和24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2.50%和174.30%。
14家车企/品牌上半年累计营收1.39万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24万亿元增长12.1%。
然而,和高歌猛进的销量、营收不同,多数车企的利润却出现了明显下滑。
以归母净利润作为参考指标,在14家车企/品牌中,只有比亚迪、赛力斯、理想的净利润上涨,零跑上半年扭亏为盈,小鹏和小米汽车的净亏损实现大幅收窄。
其他多数车企,净利润或净亏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行。
14家上半年合计的净利润约为255.73亿元,相较去年同期的323.86亿元,足足降低了21.0%。
其中最赚钱的三家车企——比亚迪、吉利和长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5.1亿元、92.9亿元和63.37亿元;三家巨头合起来,净利已经达到311.37亿元。
但视野拉长,在整条汽车产业链上,三家最赚钱的车企利润合并在一起,才刚刚追上宁德时代一家——
“宁王”上半年的净利润为304.9亿元,相当于每天入账1.68亿元。
假设建一座换电站的成本是300万,那宁德时代一天赚的钱,足够建56座换电站了。
再对比市值,比亚迪(9558亿)、吉利(1698亿)和长城(1496亿)当前的市值大概是1.28万亿,也不及宁德时代当前的1.75万亿。
难道真的是卖车不如卖电池?车企到头来还是为“宁王”打工?
事实可能并非这么简单。
卖车真的不如卖电池吗??
这样的差距背后,并不是单纯的“车企不如上游的电池巨头会赚钱”。
首要的核心因素,是两者的盈利模式完全不同。
宁德时代的利润,主要来源于技术壁垒和行业龙头地位。
如今新能源潮流势不可挡,渗透率节节攀升,电池必然也是其中绕不开的话题。很多没有精力自造电池的车企,想要电池,就需要选择供应商。
“宁王”属于能源+科技类的公司,多年来逐渐积累起的技术和产品,搭建起了独特的行业优势和口碑,成为不少主流车企的电池首选。
这也成就了宁德时代,成为如今全球动力电池第一供应商,当之无愧的行业龙头。
因此,宁德时代不仅有规模效应,更拥有很强的议价能力,保证其在原材料波动和市场竞争下,依旧能稳稳保持毛利水平。
反观车企,完全不同。
造车是一门重资产的生意,研发、生产、营销、渠道,处处烧钱。车企利润的形成,更依赖规模、品牌,以及成本控制。
而且每当一个行业有新的力量入场,在时代交替、格局稳定前,总要经历动荡和竞争。
在高度竞争的市场里,消费者各有喜好,利润率很难保持稳定,更不可能一家独大了。
就像现在的新能源时代全面来袭,车圈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竞争,尽管已经在过去几年不断洗牌,但当前入局者依然众多。
新势力、合资品牌、自主品牌、跨界玩家,几乎每一个细分市场,都希望在价格内卷上多获得一点优势。
在这样的格局下,车企最先看重的是销量规模,而不是利润。因为规模是生存的前提,只有做大规模,才能摊薄成本,才能撑过竞争周期。
换句话说,现在车企的利润正在被集体压缩,并不是车企本身的盈利能力不足,而是卖车这个行业仍处于“血战期”,用利润换市场份额和规模效应。
当然,眼下车企间的“以价换量”,都知道在饮鸩止渴,但谁也没能逃出内卷。
车圈钱难赚,除非是宁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智能车参考”(ID:AI4Auto),作者:杰西卡,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中国最赚钱的三大车企加一起,利润勉强追上宁德时代
时代造就的电池帝国,车企和宁德时代们的战争与和平
宁德时代,车企围攻
新能源车企,「逃离」宁德时代
争议不断的宁德时代:研发太少,赚得太多?
车企自建工厂会是宁德时代没落的开始吗?
大赚307亿,宁德时代还是很焦虑
上半年最赚钱的三家车企,只挣到了车轮上的“辛苦钱”?
为什么特斯拉不会和宁德时代走到一起?
宁德时代是如何成长为万亿企业的
网址: 中国最赚钱的三大车企加一起,利润勉强追上宁德时代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41474.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5792
- 2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25736
- 3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25175
- 4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24611
- 5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24309
- 6华为 nova14深度评测: 13155
- 7滴滴出行被投诉价格操纵,网约 11888
- 8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774
- 9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9794
- 10手机中存在一个监听开关,你关 9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