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暗中驯化大模型?
今年上半年开始,品牌商家刘昭(化名)成为了AI的围猎对象。
“再不行动就来不及了,AI平台流量正在被极个别企业直接垄断。一天只需要一顿麦当劳的钱,就能让DeepSeek、豆包、元宝搜索,出现你的企业名字”。
在被轮番轰炸中,刘昭解锁了一个新名词叫“GEO”(生成式引擎优化)。这是一个相对于SEO(搜索引擎优化),AI时代诞生的新兴营销方式,核心是让用户在AI搜索中高频率地被检索到,更进一步条件是排名靠前。
GEO迅速崛起得益于去年的“投流大战”,真金白银厮杀过后,创造出了巨大的流量。据QuestMobile数据,截至今年3月,国内AI原生App的月活用户数已达2.7亿,甚至超过ChatGPT的1.8亿。
正是这样的流量真空地带,让一些第三方嗅到了商机,“买断”“流量暴涨”“转化率翻倍”的一类的字眼,既让刘昭这类的品牌方忍不住心动,但也引发了监管、转化效果的担忧。
GEO虽犹如无人之境,但在国外已被知名的投资机构“a16z”盖过了章。其在一篇“SEO已死,GEO当立”的报告中认为,传统搜索建立在链接上,而GEO建立在语言之上,并能创造出新的AI商业模式。
“SEO的核心目标是让搜索引擎找到,完成流量获取和转化;GEO的精髓在于让AI记住并推荐,实现认知植入、信任建立和转化”。
被“操控”的AI产品
用户所看到的AI回答,可能只是被精心营造出来的“拟态环境”。
当你在对话框提问时,有没有一瞬间对结果产生过怀疑?比如,在豆包上提问,“考研写作老师推荐哪个”“上海有没有推荐的国际幼儿园”“南京装修公司选哪家”等开放式问题,却出现了有排名顺序、推荐理由和网页参考的答案。相同的提问再在DeepSeek、元宝、Kimi操作一遍,回答也大差不差,仅是个别回答和出现顺序有出入。
用户对AI的信任,以及AI对数据的依赖,正在转变为肉眼可见的商机。
“被AI提及是一种新型的品牌策略,不仅要考虑在公众的感知,还要兼顾在模型中的感知,如何被编码到AI层中是新的竞争优势”,部分行业从业者认为,GEO是AI时代新的营销方式,能够提升品牌的曝光和转化率。
吴群(化名)的公司刚完成了一笔订单,客户是一家钻戒品牌,核心诉求是在输入行业相关提示词时,该品牌在应答结果中会被优先推荐至首位。
为了最终达成效果,吴群将步骤拆解为AI语料生成、搜索推荐和应答效果监控。核心逻辑是要通过各种手段主动适配AI,以便进入到AI的射程之内。
要触发AI,输入端是prompt词,中间过程是数据信息,最末端才是生成结果。
吴群的第一步是帮助客户扩展和优化提示词,根据潜在消费者的提问概率和需求分成了几层。例如,针对品牌认知的提示词有“能定制婚戒的品牌”“热门的结婚戒指品牌”“性价比高的结婚戒指品牌”;针对婚戒需求的优化提示词有“简约风婚戒推荐”“高级感婚戒推荐”等。
提示词有利于AI形成“肌肉记忆”,建立提问到生成结果的通道。我们发现调优过后,即使输入模糊关键词,模型们也能自行“脑补”。通道是否顺畅,取决于AI能否准确定位到品牌信息。于是,诞生了大量符合AI“胃口”的文章和通稿,它们的共性是主题明确、便于总结概括。这些被人为制造出来的数据,一方面成为了AI训练的养料,另一方面也成为了模型生成结果的参考。看似“权威”的信源,有极大可能是污染AI的新型垃圾。
有人跟我们说,“GEO是个技术解决方案”。这个回答似乎有一定道理,按照上述过程,本质是通过欺骗AI,实现创意输入、反馈、迭代的营销循环。
驯化与时间赛跑
大致总结下来,GEO品牌营销的主要内容形式是,通过机构化问答、AI可引用内容、第三方可信内容注入等方式,来建立可被AI引用的内容体系。核心的衡量标准从搜索次数,转变为了被AI引用次数与回答中品牌被提及次数。
吴群还列举了几种更高端的“作弊”手段:例如,含精准地理信息的标题、描述,能够提高在搜索中的权重;内容中有本地化特色服务的店家,更易被AI推荐给有需求的用户;区域媒体报道、本地用户真实评价等背书,也可以增强AI对网站可信度判断,提升在搜索中优势。
GEO现阶段还处于早期阶段,第一批投流的商家,多数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其中最吸引他们的因素是流量,这就决定了不可能覆盖所有AI应用,投流集中在DeepSeek、Kimi、腾讯元宝、字节豆包等头部流量大户。
GEO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AI生成答案直接影响用户决策,但效果并非对所有行业均等。
决策成本越高,GEO价值越大,如医美用户愿为“权威推荐”支付溢价;
信息不对称越强,AI推荐越关键,如保险条款复杂,用户依赖解读;
搜索意图越直接,效果越精准,如prompt涉及推荐、排名类问题。
房地产、家装、教育培训、数码、医美、法律等行业就契合上述标准。
品牌方的驯化正变得愈发精密,AI不再是中立的信息处理者,而是可被编码的营销载体。提示词被有目的地拆解细化,让AI在接收模糊指令时也能精准锁定目标品牌。更隐蔽的操作存在于语料制造,人工制造的“数据养料”,未来有可能改变AI判断逻辑,让商业推广披上“客观推荐”的外衣。
这种驯化带来的危害逐渐显现,当多个品牌同时采用类似策略,抢排名沦为了与时间赛跑。
有厂商告诉光子星球,“你先做,生成结果排名就靠前。如果晚做的话,被提及次数和排名,可能就会落后”。当然,情况也不是完全绝对,“硬要做也有解决办法,扩大数据量和加钱”。
目前,GEO仍处于野蛮生长状态,供应商良莠不齐。有的声称直接可以买断词条排名,垄断某个AI应用,有的则表示只能尽可能保证搜索排名靠前,不存在买断的说法;有的给出的GEO优化方案费用上万元,有的则更加细化,豆包等回答被提及在800—1200/词/月,保证前三排名加价到1500—1800/词/月。
吴群认为这个行业风刮得太大,导致出现了大量绝对化的宣传,但没有谁能为最终转化效果打包票。
“说实话,现在市面上的公司,没有人能证明GEO的实际转化效果率到底有多少,只能就GEO服务谈GEO。”
下一个百度?
虽然国外ChatGPT、Perplexity已经在试水GEO商业化,但在国内平台上,GEO暂时属于真空地带。
在问及投放是否存在风险问题上,好几家公司都含混其词,“不太好说,目前还没有迹象表明平台会惩罚GEO,AI更倾向于通过大模型的算法更新来强化自身的辨别能力”。不过,如果长期用虚假捏造内容来干扰结果生成,低质量信息有可能会被大量繁殖。
目前,豆包等平台还处于观望状态,使用GEO策略的人群仍算少数,没有对现有的搜索结果和AI生态造成直接损失。AI应用仍在拉新抢流量时期,若贸然推崇GEO,可能损害用户体验,阻碍用户粘性增长。因此,短期内AI应用与第三方厂商甚至达成了一种微妙的默契:一方提供数据继续训练模型,一方可以获得营收。
若时间拉长,这种平衡极其容易被打破,AI应用与第三方GEO厂商存在直接利益冲突。
官方下场做GEO像坐跷跷板,一头是商业利益,一头是用户体验。参考互联网时代的百度、谷歌,GEO大概率也能摸索出规则和界限,创造出新的广告模式。
模型方做GEO具备一定优势。掌握算法控制权,能直接调整模型权重,确保付费内容与用户查询的匹配程度。平台内数据具备闭环优势,可利用平台内用户行为数据优化推荐精度。参考SEO“广告”标识,在一定程度上能实现商业化与用户体验平衡,通过标签化(如“广告”“推荐”)区分商业与自然结果,维持用户信任。
沿着这条思路继续构想未来的GEO变现模式,大概有四种路径。
1. B端企业级GEO服务,允许企业付费接入API或数据,优化品牌在生成答案中的提及率。付费企业内容可被打上“认证来源”标识,增强用户信任。类似Google的搜索广告竞价,可分级收费。当然,这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一定是严格审核。
2. C端流量分成,间接变现。答案内嵌商业链接,在AI生成的答案中,为推荐品牌添加“了解更多”跳转链接,按点击或转化分成。国外广告联盟Affiliate,就尝试与电商平台合作,通过AI推荐商品赚取佣金。该方式适合消费类品牌,直接驱动转化。
3. GEO配套工具,数据洞察服务。向企业提供GEO效果监测工具,向企业出售数据分析服务,展示品牌被AI引用的次数、场景等。提供竞品对标报告,付费解锁行业GEO排名分析,帮助企业优化策略。这种方式,高毛利、低风险,且不直接影响生成结果。
4. 垂直领域GEO。细分领域知识库订阅,例如医疗、法律行业付费训练专属模型,确保答案优先引用订阅方内容。区域化GEO,本地商家付费优化地域性答案,如“北京朝阳区哪家装修公司靠谱?”
当前大模型的订阅收入难以推进,市场培养的免费习惯难以被打破,广告是离商业变现最近的一步。GEO带来了广告增量市场,为企业提供触达高意向用户的新渠道,且与订阅模式无冲突;医疗、教育、金融等未被开发的商业场景,有可能通过对话这一形式,完成推荐和交付闭环。
百度广告收入长期维持在70%以上,早年甚至可以达到90%以上。这一数字放到GEO,极具吸引力,随着AI渗透率的进一步上升,或许能填补AI搜索变现的空白。
对于豆包、元宝、Kimi来说,这亦是除订阅费用外的第二增长曲线。
相关推荐
谁在暗中驯化大模型?
年轻人“反向驯化”应对大数据“杀熟”
暗中观察,没有“头环”:AI摄像头就可以看出你上课是否走神
年轻人打造“人设”反制大数据杀熟 “反向驯化算法”效果几何
评论区“哭穷”!年轻人开始“反向驯化大数据杀熟”?专家建议……
谁在评价大模型?AI大模型评测榜单乱象调查
年轻人反向驯化算法可能是徒劳
学术体制的驯化
马上消费如何驯服金融大模型
人是怎么驯化动物的?人与动物究竟是谁驯化了谁?
网址: 谁在暗中驯化大模型?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41753.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5792
- 2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25736
- 3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25175
- 4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24611
- 5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24309
- 6华为 nova14深度评测: 13155
- 7滴滴出行被投诉价格操纵,网约 11888
- 8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774
- 9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9794
- 10手机中存在一个监听开关,你关 9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