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僧”吴泳铭:从写代码到掌“尖刀”剖出新阿里
(来源:尺度商业)
文 | 张佳儒
北京时间2023年12月1日,美股收盘,阿里巴巴市值被拼多多短暂超越,失去美股市值最大中概股宝座。当时,有舆论认为,这是阿里没落的标志。彼时,马云罕见发声:“祝贺拼多多,阿里会变,阿里会改。”
两年后的今天,阿里向外界证明,阿里确实会变。截至2025年9月30日,阿里美股市值4262亿美元,较两年前近乎翻倍;港股市值突破3.3万亿港元,年内涨幅120%,市值创下近4年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这轮增长背后的核心动力,并非大众熟知的电商基本盘,而是曾经的“配角”阿里云。
8月底披露的2025 年二季报显示,阿里云为核心的云智能集团单季收入达333.98亿元,同比增长 26%,这一增速创下近三年来的各报告期最高纪录。
阿里云的战略价值不仅体现在营收增长上,更在于为阿里抢占AI时代的全球技术话语权。如果说电商业务定义了阿里的互联网时代,那么“AI +云”的深度融合,正在重新定义阿里的智能时代。
支撑阿里云实现“加速度”突破的关键人物,正是阿里第一代程序员,阿里史上技术背景最深厚的CEO吴泳铭。
1999年,马云召集“十八罗汉”在杭州湖畔花园勾勒互联网蓝图时,身着白上衣、戴着眼镜的吴泳铭就坐在马云身旁,是最早跟着马云“闯江湖”的人。
2023年,从代码世界走出的吴泳铭,在阿里深陷质疑时临危受命,果断战略调整,将阿里云业务打造成阿里的一把“尖刀”,划掉阿里没落的标签,剖开阿里业务结构的旧格局,为其开辟出一条锚定AI时代的新赛道。
“扫地僧”吴泳铭,“加减法”改造阿里云
阿里巴巴公司内部有花名文化,创始人马云的花名是 “风清扬”,前董事长张勇的花名是 “逍遥子”。吴泳铭也有花名,叫“东邪”,但在外界印象中,“扫地僧”更能体现他的特质。
吴泳铭为人十分低调,不显山不露水,很少在公众面前露面,但在阿里的发展历程中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被称为马云最信任的人之一。
吴泳铭与马云的交集早于阿里巴巴创立。1996年,刚从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系毕业的他,便加入了马云彼时的创业项目“中国黄页”;1999 年马云在杭州创办阿里巴巴时,毕业仅三年的吴泳铭继续追随,出任技术总监。
从简历看,吴泳铭在阿里体系内还担任过支付宝首席技术官、阿里妈妈总经理、淘宝首席技术官、阿里搜索、广告及移动业务负责人、阿里健康董事长等重要职务,在技术、管理两个领域有两把“刷子”。

2023年,吴泳铭职业生涯迎来转折,当年9月10日,阿里管理层大变动,吴泳铭出任阿里CEO,正式从阿里分支业务的管理者,跃升为统筹阿里全局的核心高管。
与吴泳铭一样迎来转折的,还有阿里云业务,吴泳铭对阿里云实施了“加减法”的改造。
一方面,阿里云的战略价值持续“做加法”,地位跃升至与电商基本盘并驾齐驱。
吴泳铭出任阿里CEO后,亲自担任阿里云董事长兼CEO,并明确提出“用户为先”和“AI 驱动”两大战略。其中,“用户为先”锚定电商基本盘,“AI驱动”则以阿里云为核心载体,将AI技术作为驱动集团未来发展的关键引擎。
另一方面,吴泳铭同步为阿里云的业绩与估值包袱“做减法”,扫清其专注技术突破与高质量增长的障碍。
就在吴泳铭上任半年前,时任阿里董事长兼CEO张勇推动阿里启动了“1+6+N”组织变革, “1”是阿里巴巴集团,“6”是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国际数字商业、菜鸟、大文娱等阿里的六大板块业务。
张勇表示,“1+6+N”中具备条件的业务集团和公司,未来都有独立融资和上市的可能性。此后,阿里还宣布了阿里云、菜鸟、盒马的上市计划。
吴泳铭接任阿里CEO后,叫停了阿里云在内的三个上市计划。2023年三季报,阿里明确表示,面对不确定的环境,不再推进阿里云的分拆,专注建立云智能集团可持续增长的模型。
企业推进上市过程中,短期业绩稳定性与估值预期是投资者关注的核心,这往往要求业务在短期内呈现更亮眼的增长数据与盈利表现,以满足资本市场的评判标准。
而当时的阿里云显然尚未完全适配这一要求。2023年三季度,阿里云为核心的云智能集团收入为276.48 亿元,同比仅增长2%。
卸下业绩与估值的包袱后,阿里云才能更从容地推进业务结构优化,主动减少低利润率的项目式收入,将资源集中投向高价值的公有云服务与AI技术攻坚,这一调整也为后续业务质量提升与盈利能力改善奠定了基础。
“尖刀”阿里云,剖出AI时代新阿里
吴泳铭对阿里云的改造,堪称影响阿里走向的关键“手术”。当时,阿里的挑战异常严峻,拼多多、快手、抖音的崛起不断对阿里基本盘的电商阵地发起挑战。同时,阿里市值处在历史低点,几个月后被拼多多超越。
更具警示意义的是,2023 年 5 月下旬,马云召集了淘天集团各业务负责人开会,会上他以诺基亚和柯达举例,认为一个企业从行业标杆到死亡,半年到一年就足够了。
正是在这样的“生死考验期”,阿里迫切需要一把“尖刀”。这把“尖刀”既能刺破传统业务增长乏力的困局,又能在AI时代的全球竞争中撕开突破口。

阿里云显然成为了最合适的选择。从 2023 年到 2025 年的同期业务数据对比中,这把“尖刀”的威力已然显现:
2023年二季度,阿里营收2341.56 亿元,阿里云为核心的云智能集团营收251.23亿元,同比增长4%,营收占比10.73%。到了2025年二季度,阿里云智能集团收入同比增长 26%,在阿里各大业务板块增速排第一,成为阿里增长引擎,营收占比增长至13.49%。
短短两年,阿里云从“跟着跑”变成了“领着跑”,变化肉眼可见。
阿里明确表示,云智能集团这一增长势头主要由公共云业务收入增长所带动,其中包括AI相关产品采用量的提升。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八个季度实现三位数的同比增长。
在全球科技巨头纷纷加码AI的背景下,阿里云的“尖刀”锋芒,更体现在对AI时代技术话语权的争夺上。
根据IDC的报告,2025 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上大模型调用量方面,火山引擎以49.2%的市场份额位居中国市场第一,阿里云占比27%,位列第二。
另据国际调研机构Omdia数据,在AI基础设施和云计算网络方面,2025年上半年,中国AI云市场中,阿里云以35.8%的份额位列第一,超过2至4名总和。
尽管不同调研机构的统计口径存在差异,但两组核心数据足以印证阿里云在国内AI云市场处在“第一梯队”。
仗还要打,刀还要继续磨。
吴泳铭在2025年云栖大会上的表态,揭示了阿里云更宏大的野心。他明确阿里云的全新定位为“全栈AI服务商”,并首次提出终极目标:在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基础上,迈向能自我迭代、解决气候与能源等重大问题的超级人工智能(ASI)。
为支撑这一愿景,阿里启动了“土豪式”的投入计划:未来三年将投入超3800亿元用于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这一金额超过过去十年投入总和。
从早年服务内部的“技术配角”,到如今重构集团业务格局的“核心主角”,阿里云剖出了一个以AI为核心、以云为底座的“新阿里”。
AI时代方兴未艾,未来的吴泳铭和阿里云,还得接着拼。$阿里巴巴-W(HK9988)
相关推荐
“扫地僧”吴泳铭:从写代码到掌“尖刀”剖出新阿里
阿里再调整!吴泳铭兼任淘天“一号位”
阿里新掌门,为什么是吴泳铭
阿里吴泳铭再出手!
吴泳铭23分钟演讲,让阿里涨了2200亿
马云为什么选择了吴泳铭
吴泳铭接任近一年,阿里怎么样了?
吴泳铭:重新定位阿里成为科技平台企业
吴泳铭,马云之“影”
阿里CEO吴泳铭宣布阿里全面“AI化”
网址: “扫地僧”吴泳铭:从写代码到掌“尖刀”剖出新阿里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42705.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5792
- 2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25736
- 3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25175
- 4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24611
- 5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24309
- 6华为 nova14深度评测: 13155
- 7滴滴出行被投诉价格操纵,网约 11888
- 8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774
- 9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9794
- 10手机中存在一个监听开关,你关 9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