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大疆突然大降价,它在害怕什么?

大疆突然大降价,它在害怕什么?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5年10月20日 23:26

来源|深氪新消费 唐纳德

降价,让一向在舆论场上低调的大疆进入公众质疑的视线。

作为消费无人机产品的领头羊,大疆此番降价的举动意味着,智能消费电子行业的内卷终究是从手机、家电、汽车等卷向了新的细分领域,而在此前十来年间,几乎没人敢于向这位“大哥”主动发起过挑战。

据公开资料,大疆本次的降价幅度的确不少,其中Pocket 3标准版从3499降到2799,直降700元,Action 4最高降1129元,Mini4 PRO降价1478元。

系统梳理后发现,目前互联网上关于大疆的普遍声音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

(1)降价可能是因为迎接新品或者降低库存;

(2)线上线下的不同用户退货权益保障有差异;

(3)大疆正面临包括影石在内的新玩家的攻势。

不过,仅站在以上视角去判断一家公司的尾货操盘策略未免有些不够客观,价格调整背后仍要全面审视这家公司在此赛道领域的商业化能力,以此才能得出相对符合行业发展规律、企业竞争态势的结论。

大疆仍然不是一家上市公司,有关资本市场对其讨论、评价倒不如其他科技公司多,但仍然能从基本盘、护城河以及成长性等几个角度,拆解这家明星企业的生存环境。

01基本盘,大疆还稳不稳?

按照企业管理理论,基本盘支撑了企业的发展规模与业务体量,是企业参与竞争并赢得利润回报的前提。通俗地讲,能为一家公司贡献主流营收和支撑市场地位的业务,则能够被视为基本盘。

大疆的基本盘历经了从早期单一的消费无人机再发展至目前包括民用航空无人机、运动相机、云台相机在内的多个领域的变化。原因是,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空间有限,它并不是一个大众消费品类,仍然拥有较高门槛。而且,早在 2016 年大疆创始人汪滔就认为,无人机市场即将接近饱和,大疆的收入达到 200 亿元也就到顶了。

外界并无法详细了解到大疆的财务详情以及对应业务板块、产品品类的营收结构,经营层面,市场传闻大疆去年的经营收入已过800亿元,比增长35%,净利润达120.56亿元。

只是此前大众对大疆的品牌势能认知仍多为消费无人机,公开资料显示,它在这个市场几无敌手,占据全球70%以上份额,拥有比苹果在智能手机领域更强的市场统治力,有媒体称去年大疆净利润率逼近 40%,接近苹果的两倍。

所以,一方面是巨大的业务规模体量和高速增长的回报,另外一方面它还拥有对核心品类高溢价的定价权以及利润水平,大疆也由此被产业界内外人士认为是能同华为等媲美的深圳明星企业代表。

此类特征说明大疆的基本盘尚稳,也有相当健康、稳健的财务水平,不过往深入看,大疆仍然在探寻诸如扫地机器人在内的生态产品。

一家看上去正如日中天的企业为什么会探寻新的商业化路径和机会?除了汪滔本身对企业有着深刻危机管理的基因外,客观地讲,大疆的确不再是完全可以高枕无忧了。

在主赛道领域,来自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规模的增速从2020年的45%骤降至2024年的18%,加之当下国产厂商的厮杀让手机影像不断迭代升级,运动相机、稳定器等产品线销量同步进入平台期,这些都对大疆后续的可持续增长带来了一定影响。

此外,大疆也不再是诸多基本盘业务中的唯一主角了。例如,消费无人机领域,极飞推出的Consumer 2系列以“同配置半价”策略切入中端市场,影石开始凭借运动相机与无人机的协同优势抢占年轻用户群体,今年8月,影石官宣并公测全景无人机“影翎Antigravity A1”,向大疆发起“挑战”。

甚至关于本轮大疆的降价,友商都有些“振振有词”,影石CEO刘靖康称:“可能有一部分因为我们影石的原因导致DJI大幅降价”。

玩笑话回归到竞争层面,的确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友商新势力开始在大疆的核心赛道蠢蠢欲动,并尝试复制或者抢占大疆的市场蛋糕,这在几年前是一个不可多见的现象。

由此看来,大疆的基本盘稳定却在被竞争者尝试挑战,考虑到大疆是过去多年智能硬件行业中少有的被同行内卷的公司,它既不像智能手机企业一样因为拍照、屏幕等参数而陷入焦虑,也不因新能源汽车厂商因为亏损而担忧。

究竟是大疆的护城河不够坚挺了,还是发起攻势的一方有了能够争抢市场的实力?

02护城河,会不会陷入内卷?

这个答案需要在护城河这个词语中来寻找。

在资本市场,投资者普遍习惯用创新研发投入、技术水平以及用户规模基础等维度判断这家公司的市盈率或者估值。

其实,对于任何一家非上市企业,也可以从这些维度来拆解它的能力结构。大疆的护城河更多在于“技术强悍、壁垒稳固”。

据公开资料,大疆年度研发投入占比持续保持在15%左右,由此产生了3.8万件左右的专利技术,转化到实际“生产力”层面,例如,在飞控系统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算法实现厘米级定位;影像技术上,Inspire 3支持其斜下降速度提升至 10 米 / 秒,垂直上升与下降速度分别从 6 米 / 秒、4 米 / 秒提升至 8 米 / 秒,续航时间延长至 28 分钟。。且大疆通过庞大产量摊薄成本,在图传、云台等核心组件上的成本控制能力,是新进入者难以企及的。

强大的研发投入以及在技术上形成的独特优势,让大疆在赢得品牌势能的同时,构建了外界一时间难以逾越的护城河。

从2015年开始,中国有数千家从事与大疆类似业务的无人机企业,但最终只有大疆凭借着上述技术优势,一路斩获过半数以上的市场份额,甚至在美国市场也保持60%以上市场占比,成为消费无人机、运动影像等行业获得产业周期红利最大的公司。

而事物的发展往往又是动态变化的,商业竞争亦是如此,目前大疆在市场地位、品牌形智以及核心技术等领域的护城河仍然牢固,但面临的承压环境也在放大。

市场层面,影石和极飞,目前 OPPO、vivo 等手机厂商已在研发类似的 Pocket 项目,其中 vivo 已经配置云台相机相关研发配套资源,小米和浩瀚也合作了一款云台相机,同样对标 Pocket,内部定位是“口袋相机”,定位中低端,这些企业本身有着不错的用户基础和粉丝,不排除可以在市场以及品牌形智上形成对冲和后发优势。

AI技术走向大众化和算力的普惠性,又是另外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短期看,算力成本下降降低了行业门槛,使更多其他厂商能以更低成本开发基础避障、自动返航等AI功能,一定程度削弱了在无人机等入门级市场的技术优势,也让其在运动相机等关联领域面临份额竞争。

当然,大疆的优势并非单一AI算法,而是飞控系统、气动设计、影像调校等多技术的深度融合,例如能在强风、磁干扰环境中稳定飞行的可靠性,需十余年技术迭代与数据积累,反过来,AI与算力的普及反而可能助力大疆将技术优势向全景拍摄、集群协同等高端领域延伸,进一步巩固领先地位。

总结下来,看待大疆的护城河需要以辩证、动态的商业眼光,大疆的护城河仍足够坚固,其他科技公司也非平庸者,无论是技术上的复用,还是进入像Osmo Pocket 3这种尚无防水功能的细分差异化市场,友商们或者总会想办法撕开头部玩家的护城河,尤其是一些手机厂商,在软件、生态、屏幕、影像(如ViVO)甚至是价格上(如小米),都具备几十年的成功基因。

为了应对未来几年潜在的竞争,大疆需要有更多的成长性。

03成长性,大疆还会被高估吗?

单纯从营收以及业务版图讲,大疆几乎十来年一直在持续成长,初期阶段是为了在众多玩家中突出重围,并逐步扩大经营品类的范围。

现阶段乃至后阶段,抛开海外市场不谈,大疆似乎在智能生态产品和渠道能力建设上更为有力。例如,2025年推出的扫地机器人ROMO P,成为大疆跨界的首个重磅产品,这款搭载双目鱼眼传感器的设备,能构建实时3D家居模型,实现25000Pa大吸力清洁,展现了其技术迁移能力。

大疆具备多年积累的传感器技术、算法能力可直接复用于地面智能设备,尽管扫地机器人市场被石头科技、小米等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大疆作为新入局者,在AI时代仍然有机会抢占一定空间。

另据公开的网络招聘信息,大疆相关渠道代理商在开店建店以及培训店端能力方面在持续发力,目前大疆在多地有近500家的线下店,随着未来门店数量的增加,也为大疆拓展更多销售增长点打下基础。

回过头来看,大疆的降价佐证了一个普遍的商业规律,智能硬件行业大多会类似手机、汽车一样走向内卷时代,对于头部企业而言,正面竞争是无法避开的选择,巩固基本盘、加码护城河、探寻新增长也是应有

发布于:重庆

相关推荐

大疆降价,影石CEO公开致歉,别人生病我吃药是什么玩法?
出走大疆,复刻“大疆”
大疆必须再赢一次
大疆的骄傲与现实
大疆垂涎的Ebike,什么鬼?
大疆推出Mavic Air 2,这次想炸机更难了
大疆“失宠”
大疆宣布推出“神秘”新产品
大疆、影石、追觅,跨界混战
美国禁令阴影下,大疆的壁垒和危机

网址: 大疆突然大降价,它在害怕什么?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43387.html

所属分类:行业热点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