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最基本的“硬道理”,就是企业经营最智慧的“捷径”

作者:姜云涛
来源:总裁读书会
今天由我来领读宋志平先生所著的《硬道理》这本书,作者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宋志平会长。宋会长是我十分敬仰的中国当代企业经营集大成者,博学多闻,思维敏锐,善于总结,经验十分丰富,曾带领两家央企进入世界500强,被誉为“中国的稻盛和夫”,现在是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硬道理》这本书,是他四十年企业实战经验的智慧结晶。
遵循最基本的“硬道理”,就是企业经营最智慧的“捷径”
我推荐这本书,基于三个核心理由:
第一,这是一本“来自实践”的书。它不是停留于商学院课堂的理论推演,而是一位久经考验的“企业战场指挥官”的实践笔记。书中的每一个观点,都经过了宋会长在中国建材和国药集团的真实检验,充满了中国企业家实践的“泥土芬芳”与“奋斗汗水”。
第二,这是一本“系统全面”的操作手册。宋会长将复杂的企业管理,系统性地凝练为“十项修炼”,从治理规范到社会责任,构成了一个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完整生态图景。无论是初创企业还是成熟公司,都能从中找到对标和借鉴。
第三,这是一本“回归本质”的清醒之作。在新概层出不穷的今天,这本书剥离所有浮华,带领我们回归企业经营的本质:做好产品、尊重客户、回报股东、敬畏市场。它告诉我们,遵循这些最基本的“硬道理”,本身就是最智慧的“捷径”。
“硬道理”,企业永续发展的底层逻辑
我有幸与宋先生就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理念有过多次深入的交流和请教,应该说,正是宋先生的躬身力行,才形成了《硬道理》一书中所凝练出的观察与思考。如果用一句话概括,《硬道理》探讨的是:在中国当下的语境中,一个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它为企业提供了一套兼具思想穿透力和实践生命力的行动指南。
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清晰,像一部精心编写的“导航系统”。它紧扣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政策精神,但不止于解读:它将“新国九条”等宏观政策,转化成了企业可感知的具体行动坐标。它直面痛点,并给出方案:从“反内卷”到“大出海”,从市值管理到ESG落地,覆盖了当前企业家最关心的核心议题。它系统凝练了“十项修炼”:治理规范、突出主业、创新领先、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回报股东、并购重组、双循环市场、防范风险、社会责任。这十项修炼,系统构成了企业健康发展的“体检表”与“行动指南”。
《硬道理》最打动我的,是它对商业常识的坚守和企业本质的深刻洞察。它启示我们,无论环境如何变化、风口如何更迭,企业的根本始终在于:用卓越的产品服务用户,用持续的创新构筑壁垒,用规范的治理赢得信任,用稳健的回报回馈股东。
这种“回归本质”的思想,与我们长春高新长期秉持的理念高度契合,甚至可以说,我们在过去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正是沿着这样一条看似朴素、实则坚韧的路径走过来的。
读完《硬道理》,我们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我们长期坚持的许多做法,书中早已将其总结、提炼为可复制、可学习的“硬道理”。这既是对我们过去探索的一种肯定,也让我们更加坚信,未来的道路必须继续以这些“硬道理”为根本遵循。
那么,这本书的道理是普遍适用吗?我的切身感受是:这本书所讲的,几乎都是经得起时间和实践检验的“硬道理”。它不仅具有强烈的现实时效性,对我们应对当前的市场挑战极具指导意义;更具有广泛的普适性,无论企业所处行业、所有制性质,企业处于哪个发展阶段,都能从中获得深刻的启发。它谈的不是一时一地的技巧,而是企业永续发展的底层逻辑。
《硬道理》,指导企业行动的“罗盘”
《硬道理》像一面镜子,让我们清晰地看到自身的足迹与不足。回望长春高新的发展历程,正是一个不断追寻并践行这些“硬道理”的过程。我们或许在过去并未系统地将其归纳为理论,但行动的方向与书中倡导的原则高度一致。目前我们主要践行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1、以“突出主业”为方向,以“创新领先”为动力。
宋会长强调,“突出主业是方向,创新领先是动力”。这十四个字,精准概括了我们的战略核心,也道出了我们近三十年发展的真实写照。
自上世纪90年代投资金赛药业起,我们就锚定了生物医药这条主赛道。近三十年来,无论外界风云变幻、诱惑几许,我们始终心无旁骛,坚守于此。这种对主业的专注,正是《硬道理》中反复强调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定力。而“创新”,是我们在主航道上奔跑的核心引擎。
书中分享了有关联影医疗案例的创新突破,而我们金赛药业的故事,也正是“创新领先”这一硬道理的生动实践。从研发出国产首支重组人生长激素,打破国外垄断,到后续推出水剂、长效水剂,我们始终追求技术领先,每一步都踏在临床需求与科技前沿的结合点上。
截至目前,我们已拥有超过40种处于临床阶段或已提交IND申请的候选药物,其中14种已进入III期临床或新药上市申请阶段的候选药物及15种1类创新药。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我们对真正的创新必须根植于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并最终转化为“产品卓越,为患者创造价值”这一信念的坚守。这正是我们的生命线,也与《硬道理》中“创新是企业的生命”这一论断不谋而合。
2、在“回报股东”与“市场敬畏”中,构筑良性发展生态。
宋会长提出的“资本市场的客户与产品市场客户同等重要”,此言振聋发聩。它深刻指出了上市公司必须兼具产业运营和资本沟通两种能力,必须对两类客户都怀有敬畏之心。
长春高新始终将“回报股东”视为庄严承诺。我们深刻理解,股东的信赖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即便在面临行业挑战与转型压力的2024年,我们依然推出了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6元(含税)的分红方案,派发现金分红10.44亿元,希望通过真金白银与股东共享发展成果,践行我们对股东责任的担当。这一行动,正是对《硬道理》中“企业要善待股东”理念的直接呼应。
在市值管理上,我们坚信,扎实的业绩是根本,透明、坦诚的沟通是桥梁。我们不仅努力做好企业,更努力讲好企业故事,通过业绩说明会、路演、公告等多种方式,让公司的内在价值被市场准确“看见”和“认同”。这种对市场的敬畏,以及对价值传递的重视,正是《硬道理》教导我们的“资本经营之道”。
3、于“治理规范”与“防范风险”中,夯实企业发展根基。
宋会长将“治理规范”列为根基,将“防范风险”视为底线,这是对企业家的谆谆告诫,也是我们作为医药企业的切肤之感。药品质量、药品安全、研发失败、政策变动、市场波动……无一不是悬在企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因此,建立规范的治理结构和严谨的内控体系,对我们而言,绝非仅仅为了应付监管,而是企业内在的、关乎生死存亡的需求。
我们持续夯实这块“压舱石”,不断完善董事会运作、强化内部审计、规范信息披露,只为让长春高新这艘航船在市场的惊涛骇浪中行得更稳、更远。这套风险防控与规范治理的实践,恰恰印证了《硬道理》中将“规范治理”与“风险防范”作为企业生存底线的深刻洞见。
未来征程:从“经营企业”到“塑造品格”
阅读《硬道理》,不仅是为了印证过去,更是为了校准未来。如果说过去我们是在不自觉中践行了这些道理,那么未来,我们将更加自觉、更加系统地将《硬道理》作为指导我们一切行动的“罗盘”。
结合书中思想,我们已明确前进的路线图,而近期一系列战略举措,正是我们深化践行“硬道理”的具体行动。
1、创新升级:从“领先一步”到“生态引领”
《硬道理》强调,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将继续聚焦生物医药主业,但要让创新从“拳头产品”的单一优势,扩展为“茂密雨林”式的生态系统优势。
2025年上半年,我们的研发投入高达13.35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提升至20.21%,这一数据充分表明了我们向创新驱动转型的坚定决心。
近期,我们的长效重组人促卵泡激素“绒促卵素αN02注射液”已在国内获批上市,这为辅助生殖领域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也丰富了我们在女性健康领域的产品组合。
展望未来,我们将在抗体、疫苗、基因与细胞治疗等前沿技术领域持续布局,构建一个更具韧性和爆发力的创新生态系统。这是我们对《硬道理》中“创新领先”思想的深化落实,也是我们面向未来的核心战略。
2、视野拓展:从“深耕国内”到“拥抱全球”
书中高瞻远瞩地提倡“大出海”抱团策略,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引和战略勇气。而我们已经将这一理念付诸实践,迈出了关键一步:公司已于2025年9月29日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H股上市申请。
此次H股上市,其意义远不止于融资渠道的拓宽,它更是公司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的核心举措,是我们在《硬道理》“开拓视野”篇章指引下的关键落子。
根据招股书披露,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创新管线的临床试验、潜在全球合作及共同开发,以及扩展海外市场的临床及商业化团队。这标志着我们的国际化将从简单的产品贸易,迈向更高层次的研发合作、市场开拓和全球资源整合。
我们也将积极寻求与国际伙伴的战略合作。例如,近期金赛药业获得了丹麦ALK公司(全球脱敏药市场占有率第一)三款脱敏产品在中国大陆的独家代理权益,这不仅与我们的儿科核心业务形成强大协同效应,也是我们构建国际化运营能力、学习全球市场规则的一次重要演练。这一切,都让我们对《硬道理》中“走出去”的“硬道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坚定的执行决心。
3、价值升华:从“经营企业”到“塑造品格”
《硬道理》不仅谈经营之术,更论价值之道。宋会长在书中倡导企业要从“经营之道”迈向“价值之道”。这指引我们,一家卓越的企业,不应仅有漂亮的财务数据,更应有崇高的价值追求。
为此,我们将把ESG(环境、社会及治理)理念深度、系统地融入企业战略和日常运营,更主动地履行社会责任,关注员工发展,推动绿色运营,坚守商业道德。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一家不仅有卓越业绩,更有技术尊严、有道德温度、受社会广泛尊敬的“时代企业”。这种对长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追求,正是《硬道理》为我们指明的终极方向。
《硬道理》的力量
如何阅读这本书,我想给大家提几点建议:
对照着读:建议大家把书中的每一个“硬道理”,与自身企业的战略、管理和文化进行对照,思考哪些做到了,哪些可以改进。反复地读:这本书常读常新,不同阶段、遇到不同问题时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和收获。行动中读:最重要的,不是读懂了什么,而是做到了什么。希望大家能将书中的“硬道理”,化为企业经营的“硬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硬成果”。
《硬道理》的力量,在于它剥离浮华,直指核心。它告诉我们,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遵循这些经过千锤百炼的“硬道理”,本身就是最可靠、最智慧、最长久的“捷径”。
对于长春高新而言,这本书是肯定——它肯定了我们在迷茫中的坚守;是镜鉴——它照亮了我们过往的足迹与不足;更是我们未来行动的“罗盘”——它为我们锚定了前行的方向与方法。
我们坚信,只要坚守主业、崇尚创新、敬畏市场、勇于开拓、追求价值,严格依照《硬道理》所揭示的准则去思考、去决策、去行动,我们就一定能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为患者创造希望,为股东创造回报,为实现人民健康、社会进步和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相关推荐
实战智慧的系统凝练:评宋志平《硬道理》
宋志平《有效的经营者》:企业经营的秘籍法宝
宋志平《硬道理》金句100条
普通人的“捷径”:用笨功夫“死磕到底”
宋志平新作《有效的经营者》是特别有价值的一本书
对话福佑卡车单丹丹:世上最难走的路就是捷径
逆向投资,便宜并非硬道理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经营的本质,就是经营人性
自动驾驶卡车:一条没那么好走的捷径
缺芯潮下的“造芯”培训班:高薪诱惑、速成捷径与拔苗助长
网址: 遵循最基本的“硬道理”,就是企业经营最智慧的“捷径”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43672.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5792
- 2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25736
- 3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25175
- 4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24611
- 5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24309
- 6华为 nova14深度评测: 13155
- 7滴滴出行被投诉价格操纵,网约 11888
- 8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774
- 9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9794
- 10手机中存在一个监听开关,你关 95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