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大量亚马逊招商经理断联

大量亚马逊招商经理断联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5年11月05日 03:04

作者丨知秋

编辑丨shadow

亚马逊开始裁员1.4万人了。

据外媒报道,亚马逊于本周二(28日)将在全球范围内削减约1.4万个岗位,约占员工总数的4%。未来可能将进一步增加裁员人数,最高甚至到传闻中的3万人。这是继2023年裁减约2.7万人后,亚马逊再度进行的大规模人事精简计划。

亚马逊方面表示,本次裁员主要是有三方面的考虑:一是减少管理层级,提高组织效率;二是降本增效,将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与客户需求最迫切的领域;三是为推进AI战略铺路。

事实上,亚马逊早已在AI领域深度挖掘。公司管理层在财报中坦言,随着AI工具的普及,自动化将取代部分重复性与流程化岗位,对人力需求的依赖正在减弱。

总体来看,亚马逊正经历从“人驱动”向“AI驱动”的逻辑转型,人工智能的全面渗透,正在重塑跨境电商平台的运作逻辑。

裁员1.4万人亚马逊用AI替代白领

亚马逊此次调整力度颇大,不仅裁员范围覆盖多个核心部门,游戏业务战略也随之转向。裁员涉及人力资源、运营、设备与服务及云计算部门AWS。

根据公告,亚马逊将会为被裁员工提供最长90天的内部转岗期。未能按期转岗的员工将获得离职补偿,例如离职支付,再就业服务、医疗保险福利等。同时,亚马逊也在加速引入自动化技术系统,以接管原本依赖人工完成的任务。这意味着整体人力规模仍可能继续下降。

尽管如此,亚马逊表示将在关键业务板块补充招聘,并通过组织结构优化。未来,“人力与AI并存”将成为亚马逊新的运营常态。

由于裁员规模庞大、涉及面广,内部协同一度出现混乱。部分项目陷入停滞,岗位交接缺失,多个部门的工作节奏受到影响。尤其在游戏、运营和服务线,人力骤减让原本高频度的协作流程出现“真空期”。

这场人事调整的冲击,也迅速传导到商家端。客服响应延迟、招商沟通中断,问题反馈渠道等一度瘫痪。

在卖家的反馈当中,原先的招商经理联络不上,没有可以对接的新渠道和工作交接,而且自己在亚马逊的账号遭到删除。在这之前,没有任何的过渡与通知。正在筹备黑五大促的店铺活动被迫中断,部分卖家的工作暂停,利益受损。

图源:亚马逊卖家

此次调整波及了人力资源与运营等服务线,这类岗位原先承担着卖家沟通、招商协作、后台维护等工作。人员的收缩,导致平台运作出现了短暂的混乱。

将时间线拉长来看,疫情是这一系列变化的起点。首先是疫情引发电商需求暴增,线上订单随之激增;接着亚马逊为承接爆发式增长的业务,选择大规模扩招员工,使员工总数在高峰时突破160万人。

而当下的这轮裁员,本质上正是那段特殊时期后的后遗症延续。

随着疫情红利的消散,线上消费的增速放缓,利润空间的回落与过剩的产能、人员岗位给亚马逊带来了极大的成本负担。本轮精简,实质上是一次迟来的结构调整

此前,亚马逊就已多次进行过类似调整。2023年,亚马逊裁减了约2.7万人,目的在于人员精简,降本增效。在2024年初,亚马逊就宣布在流媒体服务等部门裁员数百人。虽然规模较小,但依然是以成本控制为主。

这次裁员的背景与以往截然不同,相反,亚马逊最新财报数据十分亮眼:第三季度营收达到1800亿美元高位,净利润同比增长38%,盘后股价更是大涨近14%,成功突破52周最高价。

于是,这次人事调整更像是“腾笼换鸟”——削减低效岗位,将资源向AI倾斜。

更重要的是,亚马逊正试图通过大规模裁员进行降本增效,把更多资源投向 AI 技术的研发与商业化。目前根据裁减的部门范围来看,亚马逊正在把重复性、能够被自动化完成的任务,作为首批缩减对象。

因此,这不仅是一场成本裁减,还是亚马逊押注AI的标志性事件。

降本增效,亚马逊投入AI竞赛

此次的裁员并非临时决策,而是亚马逊早有预谋的战略动作。

自亚马逊CEO安迪·贾西上任以来,亚马逊这三年一直在推动“轻量化与自动化”方向的改革。其中一项重要决策就是,让AI来取代可重复的工作。

近年来,亚马逊在AI领域的投入不断加码,如升级AI算力基础设施,以及面向企业客户的生成式AI服务。几乎所有的重点资源都在向AI倾斜。

AI 项目本身具有研发部署周期长、前期投入大的特点,这一特性也体现在亚马逊的投入规划中。该公司 2025 年预计花费 1250 亿美元,未来还将继续增加,且大部分资金将用于AI数据计算与芯片采购。

根据麻省理工学院研究显示:目前绝大多数的AI投资还没有足够的实际回报。这一行业数据表明,裁员已经成为企业平衡短期成本与长期发展的必要选择。

类似的逻辑,也出现在微软、谷歌、Meta等科技巨头身上。它们在削减人力的同时,正以更快的速度向AI倾斜。

微软在裁员的同时,大规模投资OpenAI,并将AI能力融合进Office、Windows等核心产品。强如谷歌,也在持续削减传统项目预算,将资源转向Gemini等AI模型的研发。

AI正在成为科技公司新的军备竞赛。在这场竞争中,亚马逊也同样不甘落后。在过去一年里,亚马逊的AI投入速度称得上是“烧钱”的程度

今年6月,亚马逊在美国先后投资超过300亿美元,用于AWS的数据中心建设与AI基础设施部署,也将在澳大利亚、哈拉施特拉邦等地不断投资,用于数据中心与云计算扩张,累计金额将超200亿美元。

就在几天前,亚马逊又宣布将对14个APEC的成员国投资约400亿美元,用来推进云与AI基础设施建设。

公司计划年底前再增加100万个AI芯片,用于支撑包括Anthropic在内的大型客户对算力的需求。这场“减人增算力”的转型,标志着AI时代的企业竞争进入了新的阶段。

而对于亚马逊来说,AI已经成为极其重要的战略方向,裁员的本质是为了将人力成本转化为算力投入,把资源从“人”转向“算法”。

AI平台时代来临,卖家冰火两重天

亚马逊的AI战略正在全面改写电商生态。

公司近期发布的新一代仓储机器人Blue Jay,将使仓储中心更加小型化与智能化,从而显著降低物流成本。与此同时,AI工具被用于预测消费趋势、优化推荐算法、提升广告转化率。从商品上架、推荐到履约交付,AI已深度介入亚马逊的整个商业闭环。

可见的是,这场转型不仅是成本结构的调整,更是一场关于未来竞争逻辑的重塑。AI带来的并非单纯的效率提升,过去依赖层级与经验组建的商业逻辑,正在被数据与模型驱动的决策机制所取代。

企业如何平衡AI的效率红利与卖家的价值感,或许将成为未来数年内科技巨头共同面对的课题

短期来看,这场转变注定伴随阵痛。裁员造成的人员真空,会让商家在一段时间内陷入“无对接、无反馈”的困境。亚马逊方面回应称,这是“效率重组”,而非危机性裁员——短期受挫,实则是为长期提效做准备。

从长期来看,这场人力向AI的迁移,或许也是一次全新的机会。随着AI自动化系统逐步接管客服、招商、审核等流程,平台的决策与投放流程将会更高效与精准,不但响应速度会加快,也将大幅减少人为错误和延迟问题。

AI还能提供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的自动支持,为卖家提供更稳定、更高效的支持体验。

卖家与平台之间的关系正在被AI重新定义。过去,卖家依靠人脉、渠道和关系去争夺资源。但在有AI的未来,这一切都将由算法决定。算法会评估店铺表现、产品潜力、客户反馈等,进而自动分配流量与资源。AI接管的不只是流程,还是权力。

在AI主导的新阶段,卖家需要适应的,不再是招商经理的脾气,而是算法的逻辑

在未来,与“机器协同”的能力将取代依赖人工处理的旧模式,成为卖家的核心竞争力。中小卖家将越来越依赖数据、广告算法和履约效率。谁能更快读懂平台的算法逻辑,谁就能更早获得流量和转化的优势。反之,那些仍习惯依靠人工沟通、被动等待的人,可能会在新一轮的平台进化中被边缘化。

于是,学会与算法共处、理解AI的判断体系,已不只是一种适应的可行选择,而是跨境卖家的生存必修课。

参考资料:

[1]亚马逊“裁3万人”铺路,千亿美元砸进市场.AMZ123跨境电商

[2]亚马逊“裁3万人”铺路,千亿美元砸进市场.西之月跨境

发布于:海南

相关推荐

招商基金:独特的样本
亚马逊“五大类目王”加大速卖通备货,迎战海外双11
禁售、下架、失联,又一电商平台暴雷,大批卖家遭殃:货款还能不能拿回?
亚马逊销毁大量滞销产品:崭新商品直接送到垃圾场
亚马逊的中国卖家不高兴
亚马逊光缆被挖断,国内部分地区网络出现异常
要中国制造不需中国品牌 亚马逊的中国卖家不高兴
网络崩溃!上海电信大量用户反映断网
VC困在招商里
“一把手”带头拼招商

网址: 大量亚马逊招商经理断联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43934.html

所属分类:行业热点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