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闭店潮,终于撑不下去了!
11月初,深圳西丽万科云城西贝店的闭店通知正式张贴,与此同时,北京、上海部分门店却再现排队景象。
西贝的“冰火两重天”已成不争的事实。
两年前,西贝是不少中产家庭的用餐首选。
红色门头下常年飘着羊肉香,家长们为了公认的“儿童餐安全”愿意排队半小时。
全国370家门店全年接待量达3766万人次,门店扩张即火爆成为常态。
如今商场里的西贝早已没了往日热闹。

南京一家经营7年的老店,闭店公告竟将“弘阳广场”错写为“弘扬广场”,仓促感扑面而来;
汕头万象城店先是以“设备检修”为由暂停营业,次日后厨便已搬空,只剩“儿童餐专区”的残留贴纸;
即便是西贝的发源地呼和浩特,也一次性关闭3家门店,员工透露“每月亏损十几万撑不下去”,官方仅以“规划调整”含糊回应。
有人将闭店归咎于罗永浩当年的批评,但这并非根本原因。
西贝的困境是多重危机累积的结果,其中预制菜风波引发的“储值卡挤兑”最为关键。
此前,西贝手握800万用户的20亿储值金,这笔资金一直是现金流的重要支撑。
但预制菜争议爆发后,消费者信心崩塌,纷纷集中到店消费兑卡,直接导致现金流紧张。
为缓解危机,西贝推出100元无门槛券,不料却被黄牛批量囤积转卖,普通消费者想吃还得额外花钱买券。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到2025年10月,一线城市多数西贝门店仅有一两桌客人。
而业内测算显示,西贝单店日均需接待280人才能保本,如今多数门店连这个数字的零头都达不到。
再加上2023年餐饮行业51%的倒闭率——全年354万家门店关停,西贝的闭店更像是行业寒冬中的必然结果。

事实上,西贝并非没有尝试自救,但这些举措反而加速了口碑下滑。预制菜争议后,西贝以“开放后厨”自证清白,却在直播中被拍到袋装鸡汤、冷冻鱼等预制品,坐实了“大量使用预制菜”的说法;
更严重的是,其使用转基因大豆油的消息曝光,直接触碰了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红线。更让人心寒的是西贝的双重标准。
客服宣称“莜面现场手搓”,内部员工却爆料“是中央厨房冷冻半年的半成品,加热即可上桌”;
创始人贾国龙先称“好菜都是预制的”,转头就改口“按规定我们没有预制菜”。
必须明确的是,消费者并非反对预制菜本身。
信任崩塌后,食品安全问题更成了压垮西贝的最后一根稻草。
西贝口碑下滑后,其市场份额迅速被其他品牌填补。
主打“猛火现炒”的小餐馆排起长队,社区食堂也成了家庭用餐的新选择。西贝的经历,给所有餐饮从业者敲响了警钟。
首先,消费者能接受高价,但不能接受“被宰”。
西贝的价格争议早有前科,2021年“19元一个馒头”引发热议,前高管还放出“月薪五千不配吃西贝”的言论。
如今的消费市场早已不同,大家更看重“性价比”而非“价格高低”。老乡鸡明确标注菜品是“现制”还是“半预制”,30多元一份的鸡汤让消费者觉得“明码实价,值得购买”;
小炒菜馆20元一盘的现炒肉丝,因性价比高而翻台不断。
反观西贝,用冷冻食材卖现做菜的价格,通过压缩食材成本省下10亿元,却让消费者承担差价,被市场抛弃并不意外。
真诚是餐饮经营的根本,而非可选项。
餐饮行业的核心从来都是“真诚待人”:可以用预制菜,但要如实告知;
可以涨价,但要说明原因;
面对消费者的意见,要虚心接受而非狡辩。

贾国龙曾说“未来餐饮是高效率战胜低效率”,却忽略了高效率的前提是“让消费者放心”。
中央厨房的冷冻食材,永远做不出门店现制的风味;算计消费者的小伎俩,迟早会被市场识破并反噬。
最后,食品安全是底线,不能只当公关口号。
对餐饮行业而言,食品安全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再高的营收、再多的储值金都是空谈。
2024年餐饮行业淘汰率居高不下,活下来的品牌要么靠性价比,要么靠扎实的食品安全管理。而西贝一边宣称“儿童餐安全”,一边让虫子出现在餐食里;
一边号称“开放后厨接受监督”,一边又紧急叫停参观。
连美团都投入5亿元推动“明厨亮灶”,西贝却遮遮掩掩,这样的品牌如何让消费者信任?
说到底,消费者从来不是品牌的对立面。
你真诚,大家愿意为新鲜食材买单;你透明,大家可以接受预制菜;
你守住安全底线,再贵大家也愿意消费。
发布于:广东
相关推荐
西贝闭店潮,终于撑不下去了!
“闭店潮”再起,请给我一个逛商场的理由
西贝“活虫门”爆发,神反转看傻全网!
咖啡、茶饮4%闭店率背后,疫情不是最大杀手
4900粉丝博主探店西贝称3.9元的馒头不贵,“如果嫌贵应该努力赚钱”,西贝尚未公开回应
贾国龙的难题:西贝缺的不是钱
加码补贴止不住“闭店潮”,库迪的模式之殇
我月薪5000,但不配去吃西贝
平均存活3个月…这一批创业难民开始闭店了!
为什么还有人喜欢吃西贝?
网址: 西贝闭店潮,终于撑不下去了!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44015.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5792
- 2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25736
- 3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25175
- 4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24611
- 5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24309
- 6华为 nova14深度评测: 13155
- 7滴滴出行被投诉价格操纵,网约 11888
- 8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774
- 9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9794
- 10手机中存在一个监听开关,你关 95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