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10个月股价翻了13倍,投资人赚麻了

10个月股价翻了13倍,投资人赚麻了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5年11月07日 20:15

A股市场的财富效应仍在持续释放,这一次的主角来自储能行业。

11月4日,储能系统集成龙头“海博思创”收盘报273.65元/股,总市值达到492.82亿元,最新动态市盈率高达51.5倍。

作为“储能集成第一股”,海博思创于2025年1月27日登陆科创板,当时的发行价仅为19.38元。上市至今不足十个月,海博思创的股价已经累计涨幅超过13倍。

回顾其融资历程,IPO前,海博思创曾完成7轮融资,背后资方涵盖了启迪之星、银杏控股、腾讯创投、IDG资本、启明创投等超20家VC/PE、国有资本以及产业投资机构。

目前,这些机构仍处于一年禁售期内,如果以当前股价计算,其账面浮盈已经十分惊人。尤其是早在2012年就参与种子轮投资的机构,粗略估算,投资回报已超过1000倍,这无疑是一个足以载入中国VC历史的经典案例。

10个月狂飙13倍

毫无疑问,海博思创已经成为今年A股市场最耀眼的明星标的之一。

时间回到2025年1月27日,海博思创正式挂牌科创板,上市首日涨幅超过229%,市场关注度迅速升温。此后,公司股价更是一路稳步上涨,至9月末一度触及345元/股,较发行价上涨超过15倍。尽管近期股价出现了一定回调,累计涨幅仍保持在13倍的高位。

“这哪是炒股票,简直是开挂人生剧本。”有股民在评论区忍不住感叹。

值得关注的是,股价持续上涨的同时,海博思创的财报数据也颇为亮眼。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2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66%;归母净利润3.16亿元,同比增长12.05%。

最新公布的三季报,数据更是炸裂:前三季度营收约79.13亿元,同比增加52.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6.23亿元,同比增加98.65%。其中,三季度单季净利润3.07亿元,同比大涨872.24%,单季净利及同比增速均创下年内新高。

出色的业绩表现引来了研究机构的密切关注。在过去90天内,已经有多家机构对海博思创给出了 “买入”和“增持”的评级。其中,东吴证券更是在研报中上调了对公司未来两年的盈利预测,认为其2027年归母净利润有望冲击30.9亿元。

从上市首日的"开门红",到股价翻越15倍,再到近100%的利润增长,海博思创的资本市场首秀堪称完美。

海博思创在A股的强劲表现,也为投资者带来了可观回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知名“牛散”魏巍。今年一季度,魏巍开始大举建仓海博思创,并在随后的第二、第三季度持续增持。

截至三季度末,魏巍共持有公司股份662.2万股,持股比例3.68%,是公司第五大股东。按照273.65元/股计算,其最新持股市值达到18.12亿元。尽管其具体买入成本未公开,但不难推断账面浮盈已经十分惊人。

早期投资方回报超1000倍

当然,相较在二级市场“打新”的散户,那些自公司初创期便一路陪伴的一级市场投资机构,才是这场财富盛宴中最受瞩目的受益者。

海博思创成立于2011年11月,创始人张剑辉本硕均毕业于清华大学,后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创业前,他曾先后任职于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西门子中国智能电网集团,在技术与产业层面积累了深厚经验。

凭借“清华系”与“海归博士创业”的双重背景,海博思创自成立之初便备受资本关注,迅速成为一级市场中的“明星项目”。

公司成立不到一年,就获得了来自腾业创投、启迪之星创投和清控银杏的种子轮融资,三年后,海博思创再获IDG资本、启明创投、清控银杏、腾业创投等机构注资,融资规模达1.3亿元。

根据投中嘉川CVSource显示,上市前,海博思创共计完成7轮融资,资方包括启迪之星创投、IDG资本、启明创投、清控银杏、腾业创投、清控华科、武岳峰科创、蓝色经济区产业投资基金、陆石投资、蓝图创投、蔚来资本、东方江峡、长江资本、丝路华创、云和方圆、华能资本、浙能集团、国新融智等超20家VC/PE、国有资本以及产业投资机构。

从持股比例来看,根据当时招股书披露,IPO后,银杏天使、腾业创新分别为5.12%,清控华科持股为3.13%,启明创投旗下启明融合、QM10分别持股约3.05%,倍博景初(IDG资本)持股为2.02%,清控银杏持股为1.91%,启迪腾业持股为1.8%……

目前,上述机构仍处于一年禁售期内,虽未实现退出,但以当前股价估算,其账面浮盈已十分可观。

早期投资方的回报尤为惊人。据了解,2012年海博思创完成种子轮融资时,投后估值不足4000万元。随着公司市值攀升至492亿元,该轮投资的账面回报已经超过千倍。而如启明创投、IDG资本等在前序轮次进入的股东,其浮盈也达到数百倍。

如今,距锁定期满仅剩2个月时间,届时,这批机构将迎来真正的丰收时刻。

“储能订单排到了2026年”

海博思创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创下股价飙升13倍的神话,很大程度上得益于2025年储能市场的全面爆发。

储能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环节,一直被寄予厚望。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成本高企、商业模式不清晰等因素,行业一直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困境。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王志轩就曾公开指出:“都说储能前景广阔,为什么储能企业的日子却不太好过。”

然而,这一局面在2025年迎来了根本性转变。

首先是海外储能市场的爆发,为中国企业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根据中国储能联盟的报告,2025 年上半年,中国电池储能企业共获得约200 份海外订单,总容量达186 吉瓦时(GWh),较去年同期激增超过220%。

与此同时,国内一系列相关政策的落地,也迅速触发了一波抢装潮。2025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终结了新能源电站传统“固定电价”的盈利模式,推动储能行业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

随后9月,《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国内政策与海外需求的共同推动下,产业链实现了从“产能过剩”到“供不应求”的转变。有报道指出,今年以来,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头部企业的产线持续满负荷运转,“订单已经排到了2026年,部分海外项目想要优先排产就得加价”。

行业景气度还直接反映在了相关公司的财务表现上。除了海博思创,不少储能相关企业都在三季度迎来业绩大涨。

比如储能集成龙头阳光电源,今年三季度,公司营收228.69亿元,同比增长20.83%;净利润41.47亿元,同比增长57.04%;亿纬锂能也在三季度实现了168.32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35.85%;归母净利润12.11亿元,同比增长15.13%。同期,欣旺达的净利润则同比增长了15.94%。

值得关注的是,上述三家企业均在近期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冲刺“A+H”两地上市。储能行业的爆发式增长,也为它们未来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增添了更多想象空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中网”,作者:王满华,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10个月股价翻了13倍,投资人赚麻了
嗨涨628%,英伟达赚麻了!
3200亿:迈瑞医疗再成创业板一哥,较美股退市时翻13倍,隐忧犹在
“中国英伟达”投资人,赚翻了
2020年,券商们赚翻了:投行员工8个月只休两天
山姆们卖爆了,代工厂们赚麻了
一年13倍!今年最火AI股为什么是一家中低端制造公司?
苹果赚翻了
卖饲料卖出千亿市值,陕西汉中首富赚麻了
长期主义不是口号:段永平抄底腾讯,巴菲特又赚翻了

网址: 10个月股价翻了13倍,投资人赚麻了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44057.html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