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打了一场翻身仗

作者 | 泊如
编辑 | AI文定
自去年底市值被拼多多短暂超越以来,阿里巴巴一度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
市场质疑其以“远场电商”为核心的平台模式,是否已触及增长天花板。然而短短一年间,阿里不仅稳住了阵脚,更以一场出人意料的业绩“逆袭”,重新夺回了市场信任与资本青睐。
从今年1月至今,其股价从低点78美元一路攀升,实现翻倍增长,截至11月27日市值已达3760亿美元,相当于拼多多的2.2倍。这一强势表现背后,是阿里在战略上的一次关键转向——从“守江山”转为“再创业”。最新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正是我们解读其转型路径、投入逻辑与未来布局的关键切口。
那么,阿里究竟做对了什么?在看似“不惜利润”的重投入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增长逻辑与长期野心?本文将从财报细节出发,梳理阿里如何通过“即时零售+AI”双轮驱动,实现从用户活跃到商业生态的整体激活。
战略换轨
以利润置换增长新壁垒
在电商行业步入存量竞争、增长普遍放缓的背景下,阿里巴巴本季度的营收表现呈现出明显的“换轨”特征。
第三季度,阿里实现营收2477.95亿元,同比增长5%。这一数字背后,实则隐藏着其主动“做减法”的决心——阿里正持续剥离高鑫零售、银泰商业等重资产、低协同的实体零售业务,以甩掉历史包袱。
若剔除这部分业务的影响,其同口径收入增速实际达到15%,显示出其核心的数字商业与科技板块(包括电商、云业务与国际业务)依然保持着双位数的内生增长动力。

然而,与营收的稳健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利润端的显著承压。本季度,阿里净利润206.12亿元,同比下降53%;更值得关注的是,其自由现金流罕见地由正转负,净流出达218亿元。

市场不禁追问:钱流向了何方?答案指向了阿里主动选择的战略性投入——它在以当下的利润,置换未来的竞争壁垒。
这一战略意图在销售与市场费用上体现得尤为突出。该项费用从去年同期的325亿元激增至本季度的665亿元,占营收比重从13.7%跃升至26.8%。

这意味着,阿里在过去三个月里,日均烧掉超过7亿元用于市场推广。如此庞大的资金,主要流向了三个战略级战场:
首要战场是即时零售(淘宝闪购+饿了么),该业务营收同比暴涨60%至229亿元,成为拉动增长的重要引擎,但同时也是本季度最主要的利润消耗点;
其次是云智能集团,营收增长35%,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九个季度保持三位数增长,但增长同样依赖高强度投入;
国际数字商业则在投入期实现了难得的盈利,收入同比增长34%至398.24亿元,表明其“速卖通Choice”等模式初步跑通,单位经济效益得到改善。
阿里管理层在财报中明确将这一阶段定义为“现金流置换”。正如CFO徐宏所言:“我们将利润及自由现金流投向未来布局,短期盈利能力预计将有所波动。”
过去四个季度,阿里在AI和云基础设施上的资本开支累计高达1200亿元。这种投入强度,直接导致了自由现金流的转负,也使得本季度的股份回购规模相应收缩。
阿里正清晰地对外传递一个信号:它已进入一场以短期利润换取长期结构性优势的“第二次创业”。
20万商家已加派代社群,可选「TikTok 、Temu、淘系、抖音、拼多多、小红书」等。关注「派代跨境」,免费进群↓
战略投入的回响
生态激活与增长范式转型
既然阿里不惜以利润为代价进行战略性投入,一个核心问题随之浮现:这些真金白银究竟为它换来了什么?
财报显示,这笔投入的回报并非直接体现在当期利润上,而是作用于整个商业生态的深层激活与增长范式的结构性转型。
最直接的反馈来自于用户端与商家端。在用户侧,尽管互联网人口红利见顶已成共识,但淘宝App在本季度的月活跃用户(MAU)硬是逆势突破10亿大关。同时,88VIP会员数也增长至5600万。
这一数据的含金量在于,它并非来自传统的流量采买,而是通过“即时零售”这一高频业务所驱动。当用户为了“买菜、买水”而频繁打开淘宝时,原本沉寂的流量池被重新激活,为平台内所有业务带来了宝贵的流量活水。
在商家侧,这种活跃度直接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收入。本季度,阿里中国电商的客户管理收入(CMR)同比增长了10%,平台整体变现率(Take Rate)也同步提升。在存量竞争白热化的当下,这一成绩实属不易。
其背后逻辑是“全站推广”模式的渗透:当平台流量大盘增长且更为活跃时,商家更愿意投入广告预算,因为流量转化效率更高,生意真正“转得动了”。

目前,已有超过3500个天猫品牌接入即时零售频道,表明品牌商正用实际行动为阿里这套“高频带低频”的打法投票。
这一切,标志着阿里中国电商核心战略的清晰转向:即牺牲短期净利润,全力做大用户规模与即时零售渗透率,以此提升淘宝App的绝对活跃度,最终实现从“远场电商”向“近场+远场”融合的范式跃迁。
过去的淘宝,其护城河建立在“远场电商”模式之上——用户下单,商品从千里之外的仓库经过数日物流送达。
而如今,这一舒适区正受到拼多多、抖音乃至美团的全面围攻。阿里的破局之道,正是以即时零售切入“近场”战场。
其战略精髓在于,用“买菜、买日百”这样的高频消费,带动“买服饰、买家电”这类低频消费,本质是 “以高频打低频,用近场保远场” ,构建一个更具用户粘性的全场景消费闭环。
与此同时,阿里在云智能与海外业务上的投入,也开始显现出超越投入期的战略价值。
云智能集团本季度收入同比增长34%至398.24亿元,其中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第九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

更值得注意的是,增长主要由高利润、高粘性的公共云业务驱动。阿里云甚至在财报会议上透露,其AI服务器的上架速度已跟不上客户订单的增长,这无疑为其未来的增长确定性提供了有力背书。
而国际数字商业板块的扭亏为盈(本季度盈利1.62亿元,收入同比增长29%),则证明了其投入正变得更为精准和高效。
速卖通通过“Choice模式”等全托管、半托管服务,极大提升了供应链效率,改善了单位经济模型(UE)。阿里在海外不再“撒币”,而是转向务实的精细化运营,将资源集中于能产生正向回报的区域和市场。
阿里的重仓投入,短期看是“以利润换活跃度”,长期看则是“以投入换生态”。
它正试图通过即时零售夺回用户心智,通过云智能筑牢技术底座,通过国际业务打开增量空间,最终完成从一个传统电商平台向一个覆盖“远场-近场-本地生活”全域消费生态的艰难转身。

从“规模扩张”
到“效率与融合”的新战役
尽管通过战略性投入在用户活跃与生态建设上初现成效,但阿里巴巴并未获得任何喘息之机。
中国电商市场的竞争法则,已然从模式创新升级为资源与耐力的贴身肉搏。在阿里为即时零售“利润大出血”的同时,对手们已在其核心战场周边构筑了新的防线。
美团宣布未来五年投入百亿,其“为骑手盖公寓”的举措,直指运力体系这一即时零售的核心壁垒,意在通过稳固核心资产来“抢人”。
京东则计划三年投入超百亿建设“七鲜小厨”,旨在从供应链源头“截胡”生鲜与日百的消费需求。环伺的强敌意味着,阿里若想守住刚刚激活的流量与市场,在用户粘性这场硬仗中,持续的投入恐怕难以避免。
然而,阿里接下来的打法已然变化。从财报电话会议中管理层释放的信号来看,其即时零售策略正从第一阶段的“规模扩张”,果断转向第二阶段的“效率优化”。
集团CEO蒋凡明确表示,会继续投入淘宝闪购,但前提是“每一分钱都得听见响”。
数据显示,这一策略已初见成效:通过订单结构优化与规模效应带来的物流成本下降,十月以来闪购业务的单均亏损已较七、八月峰值降低一半。
更为健康的业务结构正在形成——非茶饮订单占比提升至75%以上,客单价实现两位数环比增长。这证明,补贴可以收缩,但体验与规模未必随之衰减。
CFO徐宏进一步明确,三季度的投入已是高点,随着效率改善与规模企稳,下个季度对闪购业务的投入将“显著收缩”。这意味着,阿里正试图证明,它追求的并非一场无休止的烧钱大战,而是一门在规模与效率平衡点之上、能够持续健康运转的生意。
这一转变,服务于一个更为宏大的终局目标——生态融合。过去的阿里,业务板块如同“诸侯割据”,数据与流量之墙林立。
而今,所有的战略动作都指向“拆墙”。今年8月推出的“淘宝大会员”体系,正是关键一步,它试图将饿了么、飞猪、高德等分散场景的会员权益彻底打通,编织一张覆盖“衣食住行”的消费网络。
在此蓝图下,淘宝闪购的角色远不止一个业务增长点,更是串联全域的战略突破口。
阿里未来的目标,是通过它激活并连接“远场电商”、“近场即时零售”与“本地生活服务”,最终熔铸成一个统一的“大消费平台”。据淘宝预估,未来三年,闪购与即时零售将为其带来万亿级别的新增交易。
总而言之,阿里的第三季度,是一场战略换轨的序幕;而它的下一季度,则将是一场更为复杂的多线作战:在即时零售战场,要从“砸钱换市场”转向“运营提效率”;在集团层面,则要加速将分散的诸侯领地,整合为一个能协同作战的有机整体。
这条路注定充满挑战,但这也是它从传统电商平台,迈向下一代消费巨头的必由之路。
参考资料:
[1]2025年九月底止季度业绩及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业绩公告 . 阿里巴巴
[2] 阿里巴巴2025年9月份季度业绩演示材料 . 阿里巴巴
发布于:海南
相关推荐
阿里打了一场翻身仗
争气了!从被西方封锁到牵头定标,东大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周杰伦帮腾讯音乐打了一个翻身仗?音乐行业的竞争却是“空前激烈”
华为反超苹果,打赢了一场翻身仗!
张近东的“翻身仗”,不好打
失去“乔丹”后,乔丹体育还能打一场翻身仗吗?
逆势盈利!771家新店签约!郑耀南带领都市丽人打了一个翻身仗
智氪 | 厮杀仍可夺食,京东终迎翻身仗?
张近东吹号角,苏宁打“翻身仗”
代工土皇帝的AI翻身仗
网址: 阿里打了一场翻身仗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44754.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5792
- 2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25736
- 3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25175
- 4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24611
- 5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24309
- 6华为 nova14深度评测: 13155
- 7滴滴出行被投诉价格操纵,网约 11888
- 8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774
- 9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9794
- 10手机中存在一个监听开关,你关 95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