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经纬创投合伙人喻志云:创业者做“是”的东西,长期才能“得” |「X·36Under36」专家访谈⑧

经纬创投合伙人喻志云:创业者做“是”的东西,长期才能“得” |「X·36Under36」专家访谈⑧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2年04月02日 15:08

文|于丽丽  

出品|36氪创投研究院

如你所见,这一代的创业者正在涌入硬核的科技赛道,中国的创投领域也正从「模式创新」过渡到「底层创新」。

我们相信,中国正在、也已经涌现了一批崭新风貌的创业者。去年11月,36氪启动了「X·36under36」征集计划,也正基于这样的前提,我们旨在更早和更大范围地发掘可能伟大的创业者。

为了夯实以及丰富我们对创业者的理解,在这场“大型社会实验”中,我们将邀请更多的人来分享他们对创业乃至中国商业生态的理解。他们可能是知名院校的教授,可能是已名声在外的企业家,也可能是阅尽千山的投资人。

征集计划启动至今,我们已经收到了超过 900 + 位创业者的报名,涵盖人工智能/机器人、消费新品牌、医疗健康等20+个细分领域。我们的报名还在进行中,点击进入报名链接https://36kr.com/p/1467414522661633  感谢每一位创业者对36氪的信任。

新一期访谈,我们邀请到经纬创投的合伙人喻志云博士。

喻志云博士一直专注医疗健康(包括生物科技、医疗器械、体外诊断、医疗服务及数字医疗)领域的投资机会,并投出沛嘉、荣昌生物、科美、益方生物、华昊中天、臻和、Ambrx、艾棣维欣、恩和生物、呈源生物、新光维等项目。

2014年加入经纬创投前,他曾在富达亚洲风险投资、深创投东北区做投资,并在UBS投资银行的全球医疗健康小组和麦肯锡纽约办公室工作。再之前,他还曾分别在耶鲁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进行生物信息学和结构化药物设计的研究。

经纬创投合伙人喻志云

为什么当下的合成生物学在涌现大量初创企业?科学家下场创业,可能遭遇哪些困境?经纬又在寻找怎样的医疗创业者?

以下是喻志云博士的回答,经过36氪编辑:

1.为什么合成生物学在涌现大量初创企业?

后疫情时代,在战胜疾病、健康和长寿这种刚性需求方面,整个医疗行业都开始高度重视从研发到销售每一环节的突破与效率提升。

其中,合成生物学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技术融合领域。过去2年内,这个领域在从实验室走向工业,涌现出大量初创企业。这是因为合成生物学,特别是生物制造,做出来一个产品,离商业化距离没那么长。此外,它的下游应用场景也非常广泛,从生物制造、细胞和基因治疗,到食品和替代蛋白、消费品及农业等等。

合成生物学几乎是生物学、化学、物理、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底层科技发展的结晶。按麦肯锡的预测,生物制造的产品未来可以覆盖70%的化学制造产品。

经纬的“科创汇”最近一期,对于合成生物领域有一场详尽剖析。我们很早就投入到合成生物学中,累计支持了超10家初创公司,包括恩和生物(Bota Bio),呈源生物(RootPath)、Senti Bio、启函生物、华昊中天、周子未来、元育生物等等。

整个医疗行业,目前一个显而易见的趋势是,有能力的公司未来应该也会出海。医疗行业,不像很多互联网产品,在迁移时会水土不服。它的特点是只要你产品足够好,全球都有市场。

中国的市场其实是小的,很多人以为的中国市场大,其实是人数多市场小。我们很多病人都不怎么去医院看,再加上要自费,几十万的代价,让很多人去医院,最后也不接受治疗。所以我们总体来说,综合市场还是很小的,最后一定要出海去打美国市场、欧洲市场。

2. 商业不是科学上的“非黑即白”

在生物科技领域,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科学家在下场,当然器械、耗材方向,也有一些更偏纯科学家的创始人在下场,但总体不如生物科技领域这么多和密集。

这些创业者,相比互联网创始人,年纪要更大,但跟过往的45-50+的医疗创始人相比,整个年轻10到15岁左右。

他们拥有非常棒的学术训练,因为要做的东西全世界可能没有人做过,所以是真正的Global first in class或者Global best in class。比如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细胞治疗细分赛道,它的核心是底层技术怎么样在细胞治疗上的突破和转化,这一块我们看到很多相对年轻的创始人,在尝试一些真正新的东西。

科学家下场,得完成从科学家到企业家的转变。往往只有对science有不合群甚至偏执的一面,你才能做出与众不同的东西。但做公司,你就不能偏执、特别与众不同。有时候这两个气质是互相矛盾的,创业要把这两个特征融合起来。

像合成生物学,很多创始人在科研研发这块做得好,但是他能不能快速工业化、选品是不是有商业化价值。工业化需要资金的投入,需要团队来配合,需要对付很多非科学的难题,而怎么引进资金且把控好现金流是科学家创始人要做好的。

另外,他肯定需要团队来配合。他需要知道自己的长处、短处,什么时候需要他自己做决定,什么时候放权。

我们就要找这样的人:在science上可以很偏执,很认真,但在打造团队时不偏执。自己没有那么全面,寻找弥补自己短板的人。同时,自己要变得越来越全面,否则也难以吸收弥补自己短板的高管。

还有商业的决策逻辑,和科学还不太一样,它不是非黑即白,需要取舍、抓大放小,作为创始人,也要适应。

3. 做“是”的东西,长期才能“得”

经纬一直重视大医疗领域的投入和布局,最近四年更是加速重仓医疗,尤其生物科技和产业上下游。

在生物科技的大逻辑上,我们投资的重心是关注技术平台的突破在各个疾病领域的应用,抓住全球各个技术平台针对不同疾病在探索期(颠覆性技术的出现)、萌芽期(概念初步验证)和突破期(初步有同类产品上市)的早期机会。

基于对新型生物技术的理解,经纬扎下合成生物学、细胞和基因治疗、偶联和降解药物、下一代靶点(小分子和生物大分子)等几个据点,然后围绕据点横向扩大,覆盖更多技术流派,从而形成一个网状生态。在纵向上,经纬也布局了产业链的上下游,可以产生协同作用。

在经纬内部,我们一直在讲“三化”,即投资生态化、投后场景化、品牌战略化。在投后环节,我们给被投企业提供的支持包括前置诊断、垂直招聘、产业链协同、紧急医疗、尽职调查小组前端赋能、创业生态社区运营等6大模块。

我们医疗投资团队很多也是科学家出身,转型在商界做了很多年,所以我们可以帮助科学家创始人更加全面,帮助他的团队更加全面。经纬也在持续举办“经纬科创汇”,目的也是希望对科学家背景的创业者的赋能变得更为落地与扎实,对创始人在创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场景化梳理,如股权期权、融资、商业模式、人才培养、组织架构、宏观趋势等。

现在环境不好,很多公司融资,我们会告诉他不要纠结估值,尽快拿到钱,有的公司融资过程中搞不清楚一家投资机构的真实想法、是否靠谱,我们会帮他分析。还有上市的节奏,去哪里上市。另外我们还有一个专门服务医疗小组的招聘同事帮助已投公司招聘高管;我们还花很大精力帮他们做国内BD和国外BD。

创业者是红花,我们是绿叶,我们始终还是陪衬和辅助作用。我们做好他们的军师

优秀的创业者最核心的是能够快速学习。一个创始人,在一个赛道蓬勃发展的过程中,非常快的成长迭代,今天以技术闯出了一条路,明天就需要懂得怎么把团队整合起来,怎么样把技术突破变成产业突破。

我们看到很多非常牛逼的科学家,创业路线走的不太顺,这取决于他有多少真正的投入,他自己的成长速度以及搭建团队的速度。

我们希望创业者做“是”的东西 ,可能短期之内不一定“得”,但唯有这样长期才能“得”。这里其实也是自然筛选的过程,很多创始人就要短期的“得”,看不了那么长期,这样的创始人也不是我们想去陪伴的人。一开始沉下心来做事的人,才可以真正做大。

X·36Under36

相关推荐

经纬创投合伙人喻志云:创业者做“是”的东西,长期才能“得” |「X·36Under36」专家访谈⑧
源码资本黄云刚:创业者最重要是坚韧敢为的「探索精神」|「X·36Under36」专家访谈④
高榕资本创始合伙人岳斌:科技创业是一场十项全能竞争 |「X·36Under36」专家访谈
中科创星米磊:从极夜到极昼,硬科技不单单要技术硬、还要精神硬|「X·36Under36」专家访谈 ⑥
明势资本黄明明:能改变世界的只有少数人,我们应该更激进更古怪|「X·36Under36」专家访谈③
红杉中国合伙人郑庆生:我们正处在新一轮科技大爆炸的开端|「X·36Under36」专家访谈②
对话复旦管院陆雄文:中国年轻人正面临一个科创大时代|「X·36Under36」专家访谈①
一群可能伟大的创业者 | 「X·36under36」计划征集启动!
对话中欧芮萌:ESG应当成为企业的重要战略|「X·36Under36」专家访谈⑦
36位36岁以下了不起的投资人,好奇心是对世界永不停歇的热情 | 36Under36

网址: 经纬创投合伙人喻志云:创业者做“是”的东西,长期才能“得” |「X·36Under36」专家访谈⑧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61460.html

所属分类:互联网创业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