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消失的增长与难觅的第二曲线——历史转折中的中美互联网

消失的增长与难觅的第二曲线——历史转折中的中美互联网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2年07月28日 21:16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卫夕

  来源/卫夕指北(ID:weixizhibei)

  一直高歌猛进互联网似乎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没错,除了2001年那次泡沫,互联网作为一个产业貌似还没有真正经历过残酷的寒冬。

  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个产业非常幸运,PC时代和移动时代实现了无缝的衔接,中间完全没有断档。

  然而,科技的发展是跳跃式的,一个周期和另一个周期并非总是连续的。

  今天的中美互联网一起走到了移动时代的末端。

  而下一个狂奔的技术周期在哪里,业界都在摸石头,至于能不能过河,暂时还没有明确而统一的答案。

  于是,内卷和停滞就发生了。

  从这个意义上,中美互联网产业在今天集体走向放缓似乎成为偶然中的一种必然。

  环球同此凉热。

  一、集体放缓:当北美科技巨头遭遇寒流

  美国互联网巨头终于也开始卷不动了。

  随着Meta、谷歌和微软等公司Q2财报的发布,这些在疫情期间依然高歌猛进的巨头们终于开始集体熄火了——

  去年改名Meta的Facebook并没有迎来扎克伯克描绘的美好未来。

  2022年Q2,Facebook营收284亿美元,同比比下降1%,这是Facebook2012年上市以来的首次营收同比下降。

  而更糟糕的是,公司对下一个季度的营收预期为260美元到285美元之间,这意味着其收入预计在下一个季度还会继续同比下降。

  小扎给予厚望的第二增长曲线——元宇宙业务依然是一个巨大的烧钱窟窿。

  包括Oculus在内的Reality Labs业务Q2营收仅4.5亿美元,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微乎其微。

  但其亏损却高达28亿美元,以至于Meta刚刚宣布将对Oculus Quest2头显提价100美元,以减小其亏损的步伐。

  公司管理层在电话会议中提及广告收入的下滑和苹果调整隐私政策相关,但这只是表面原因,事实上,Meta在Q1财报披露的总用户数下滑已经导致其股价回调超过20%。

  覆巢之下,没有完卵,谷歌也好不到哪里去。

  刚刚公布的Q2财报显示,营收同比增速为13%,尽管没有下滑,但要知道去年同期增长率是62%,同时利润下降13.6%,这两项数据均低于分析师的预期。

  其中YouTube的营收增速仅5%,低于谷歌大盘,同时谷歌”全球访问量最大的互联网站点”的桂冠也被TikTok抢走。

  包括自动驾驶业务Waymo在内的谷歌“其他业务”Q2亏损高达16.8亿美元,但营收只有1.98亿美元。

  很显然,谷歌寄予厚望的创新业务至少目前还没打开局面。

  微软同样遭遇增速下滑,Q2财报显示,其营收为519亿美元,同比增长12%,低于分析师预期。利润167亿美元,同比增长仅2%。

  微软的各细分业务线都表现平平,其中Windows OEM营收还下降1%,而去年同期则增长超10%。

  从营收的角度,还看不到微软元宇宙等新业务的实际贡献。

  7月初,微软还宣布裁员1%,并为此支付了1.1亿美元的裁员补偿金。

  Twitter和Snap也不甘示弱,双双交出了“暴雷”式的财报:Twitter在Q2营收下滑1%,由盈转亏;Snap则是Q2亏损扩大178%,股价暴跌40%。

  亚马逊目前尚未公布Q2的财报,但亚马逊Q1营收增速也仅有9%,同时亏损38亿美元,录得7年来首次季度亏损。

  在新冠疫情初期,美国大规模放水刺激同时叠加疫情加速线上化让过去两年硅谷互联网巨头享受了一轮亮眼的增长。

  如今,全球经济放缓,美元进入加息周期,消费预期下降,多重因素让互联网巨头的增长势头戛然而止。

  全球科技的火车头,终于也带不动了。

  而危险的是,今天的美股依然还在高点,投资人似乎依然对未来信心满满,并没有价值回归的意思。

  2022年全球市值前十的公司分别是苹果、微软、沙特阿美、谷歌、亚马逊、 特斯拉、伯克希尔、 英伟达、Meta、台积电,可以看到,前10家中有8家是科技公司。

  而仅仅15年前的2007年,这个Top10榜单还是下面这些公司——

  没错,这是一个科技狂欢的时代,但它还可以继续高歌猛进吗?

  二、监管刚刚趋缓又遇宏观低迷:中国互联网迷茫的2022

  今年上半年,中国互联网行业其实是有好消息的,这个重要好消息就是监管的相对缓和。

  官方重要会议强调“要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实施常态化监管,出台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肯定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意义。

  这在某种意义上是为下一阶段的互联网行业监管定调。

  它标志着对于互联网企业的监管政策边界逐渐清晰,意味着主管部门对互联网公司的态度和论调相比以往有所缓和。

  毫无疑问,随着监管政策进入常态化,未来监管进一步加强的概率在不断降低。

  这无疑对于行业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好消息。

  然而,并不意味着中国互联网巨头们在今年的日子就会好过,行业进入存量博弈移动产业周期末端和疲软的宏观经济给互联网巨头们带来了双重压力——

  先说行业的存量博弈,我们可以从几个简单的数据管中窥豹——

  1.QuestMobile的2022年移动互联网上半年大报告显示,国内互联网今年1-6月移动互联网月活用户增长数是903万,几乎是不涨了;

  2.在激烈的竞争中,QuestMobile在今年以来取消了各大巨头体系的用户时长占比数据,这个略显敏感的数据暂时定格在了2021年12月。

  3.极光大数据报告显示,2022年Q1,国内用户平均的APP安装个数为66个,这一数据和去年Q2、Q3持平。

  这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一个残酷的事实:用户每新下载一个APP就会卸载另一个APP。

  4.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的数据显示:2022年Q2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同比下降14.2%,创下过去十年来的历史新低,其销量不到2016年第四季度历史销量峰值的一半。

  这个行业曾经的意气风发如今已被市场的存量博弈压得喘不过气来。

  再说宏观经济的放缓——

  1.2022年Q1,中国GDP Q2由于疫情等多重因素,增长率下降到了0.4%,为最近几个季度的新低。

  2.2022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0432亿元,同比下降0.7%,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4.6%。

  广告是经济的晴雨表,广告也是互联网第一大商业模式,通常广告占GDP的比重是相对稳定的。

  当宏观经济放缓时,广告主在某种意义上会同步减少其广告投放,这对互联网营收是一个直接的冲击。

  尽管2022年Q2国内互联网公司的财报尚未出炉,但我们已经可以从Q1的财报中嗅到其中的寒气——

  2022Q1腾讯广告收入同比下降18%,百度广告收入同比下降4%,阿里有9%的营收增长却迎来史上首次亏损,尽管亏损和巨额罚款有关,但整体增长放缓却是事实。

  同样,和美国互联网企业一样,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尽管已经在全力寻找第二增长曲线了,但总体而言困难比想象的要更大——

  1.腾讯、阿里投入巨大的产业互联网和云服务,一方面面临较大亏损,另一方面也面临着来自电信运营商的激烈竞争。

  2.字节跳动在VR、火山引擎、大力教育等新业务还在探索阶段,目前还是成本中心而非利润中心,要做出真正亮眼的成绩还需要时间。

  3.百度投入巨大资源的自动驾驶和谷歌Waymo的困境一样,在现阶段同样面临着产业化落地的现实困难。

  4.快手、B站、微博等公司基本在围绕自身体系不断挖掘流量与商业价值,向外寻找第二曲线的动力还不够明显。

  巨头们已经铆足了劲,不可谓不努力,然而它们终究要和时代滚滚的洪流相遇。

  产业存量博弈叠加宏观经济放缓是巨头们绕不开的两块大石头,任何互联网公司都无法置之度外。

  同样无法置之度外的,还有疲惫的互联网人。

  毕竟对于巨头而言,应对双重打击的一个直观手段就是裁员与收缩。

  互联网从业者们从来没有像今年一样对自己的工作岗位提心吊胆,过去还在热情抨击996的互联网人转眼就开始担心自己是否就是下一个裁员对象。

  三、中美互联网并非完全的平行世界

  很多人认为,由于各种原因,中美互联网在事实上是一个完全割裂的平行世界,但这其实是不准确的。

  没错,随着爱彼迎和Kindle今年退出中国,所有美国互联网巨头在中国的业务已经全部失败,而中国互联网公司在美国除了TikTok之外几乎也鲜有具体业务。

  但事实上,两个互联网世界其实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容易被看见的联系,我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Facebook和谷歌尽管在国内没有C端业务,但它其实在国内有这庞大的广告业务,它在华南和华东都有着实力强大的广告代理商。

  那么国内哪些人在Facebook上投放广告呢?

  答案是中国的出海公司们。

  他们需要通过谷歌和Facebook庞大的覆盖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推广全球消费者,这其中既包括手游等面向全球的虚拟出海产品,也包括外贸等实体电商产品。

  这个广告投放规模有多大呢,我们无法从官方得到准确的数据,但据外媒估计,Facebook2021年在国内的广告收入大约为100亿美元。

  100亿美元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差不多是Facebook全年营收1179亿美元的十分之一,略少于拼多多全年的广告收入(725亿人民币)

  注意,这只是Facebook一家,而谷歌预计不会比Facebook少。

  因此,从规模上看,来自中国的广告收入其实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可观的规模。

  在这样的前提下,来自中国经济和中国出海玩家的风吹草动也会直接影响美国互联网巨头的实际收入。

  第二个例子是亚马逊。

  尽管近几年亚马逊对来自国内的卖家并非那么友好,但不可以否认的是,除了直接在亚马逊上开展跨境电商之外中国卖家之外,还有相当庞大的亚马逊本地卖家的货源其实也是中国。

  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业的景气程度和出口状况直接影响着亚马逊商品的丰富度和供给总量。

  当然,不得不提TikTok。

  作为唯一深入北美腹地的中国互联网产品,TikTok无论是在具体业务上还是影响力上都对硅谷巨头们造成了直接影响。

  Meta和谷歌的高层面对TikTok夜不能寐但却束手无策,多次出手阻击都未能遏制TikTok继续增长的步伐。

  市场研究机构Insider Intelligence预测,TikTok的广告收入在2022年有望增长两倍,达到近120亿美元。

  120亿美元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答案是超过了Twitter和Snapchat的总和,该机构同时预测,TikTok有望在2024年赶上YouTube。

  今天的硅谷巨头已经再也无法小觑这个来自中国的年轻应用了。

  此外,将中美互联网连接起来的还有Shein这样在巨头夹缝中生长出来的零售小怪兽,它已经在今年早期某个时间点超越亚马逊成为新增下载量最多的购物应用。

  所以,中美互联网看似是一个平行世界,但彼此却通过庞大的信息和经贸往来形成了紧密的联系。

  这在某种意义上依然需要归功于过去几十年的全球化进程,通过信息、供应链、贸易、资金搭成的庞大网络早已将全球各大经济体连成一片。

  我们看到,尽管目前逆全球化趋势明显,但俄乌战争这只蝴蝶扇动一下翅膀,依然可能引发全球经济的一次飓风,而互联网作为整个经济系统中的重要一环,自然无法超然于体系之外。

  中美互联网,看似很远,实则很近。

  而二者一同走向集体放缓也有着深刻的共同背景——

  一方面全球经济趋于放缓,美国2022年Q1GDP年化环比下降1.4%,全球大盘基本都不涨,很难指望已经深入到经济毛细血管的互联网产业逆势增长。

  二是技术周期的末端,下一个技术周期VR、AR、元宇宙、Web3、万物互联.......哪一个都还在萌芽状态,还没有表现出足够的生产力来承接移动互联网的巨大存量需求。

  没错,从长期看,技术会永远进步,但短期看,技术是有周期的,它进步的速度并非是线性而是跳跃式的,并不均匀。

  今天,我们在某种意义上就处在青黄不接的技术进化洼地里。

  指望全球互联网再次激情澎湃、昂扬向上,人类还需要继续等待。

  熬吧,互联网人!

相关推荐

历史转折中的小米与雷军的两个心结
历史转折中的「头腾大战」
品类的突破:品牌增长的第二曲线
百度搜索的第二增长曲线
李彦宏找到“第二增长曲线”了?
历史转折中的华为余承东
SaaS增长的第二曲线:寻找中国的Slack和Zoom
造车可能就是百度的“第二增长曲线”
知乎的第二曲线要靠职业教育?
驱动第二曲线增长背后,百度如何激活组织变革

网址: 消失的增长与难觅的第二曲线——历史转折中的中美互联网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65146.html

所属分类:行业热点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