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观察+ | “垃圾创业”为什么难成风口?

观察+ | “垃圾创业”为什么难成风口?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19年07月02日 15:00

(以下内容是36氪音频节目《观察+》的文字版,收听更多精彩解读,请在36氪app订阅《观察+》) 

采访 | 秘丛丛

文稿整理 | 陈丽丽 

“这是什么垃圾?”以后这可能不仅是上海人要面对的灵魂拷问了。

到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目前人们对垃圾分类的巨大需求,是否意味着整个垃圾产业是创业蓝海?其中有哪些创业机会?另外垃圾分类会如何影响我们的消费选择? 

本期观察员:韩洪刚,投中网商业深度部副主编 

36氪:从7月1日起,上海将对垃圾分类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开罚单。现在很多人觉得扔垃圾麻烦,侧面说明这也是一个痛点。有痛点可能就有商机。“垃圾”创业会是下一个风口吗?整个产业链上有哪些创业机会? 

韩洪刚:我觉得这不足以成为一个风口,因为风口需要故事包装,觉得它能改变未来、改变世界,但是垃圾分类非常古老,它不具备风口的要素,比如互联网改造的可能性,它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快速扩张。 

但是商业机会肯定是有的。一是环保环卫装备,比如提供手套、垃圾桶、垃圾车,主要集中在分类投放、分类收集还有分类运输,二是垃圾的处理,厨余垃圾粉碎机的需求也会增加,以及可再生资源的回收。 

36氪:垃圾分类是否会催生新的职业?比如代收垃圾的网约工。 

韩洪刚:这个职业以前就有。之前垃圾分类依靠的是拾荒者,还有一些人骑着小车上门回收的叫游商,另外一些会开店的称为坐商,它们构建了中国之前的整个垃圾分类回收体系。所以这不是一个新职业,只是之前没有互联网化,曾经有人尝试过,但并不成功。 

36氪:国外有一种平台叫做垃圾Saas服务,去帮助一些中小企业(垃圾处理公司)做更好的垃圾分类这样的方向。

韩洪刚:这就是典型的“卖水”(围绕风口和热点提供辅助的产品和服务),但是这个前提是需要“水”的人足够多,现在还是以生活垃圾为主,而且目前只在上海一个城市。这类专门做企业垃圾分类的模式,需要政策推广得更深一些才会出现。 

36氪:可是有报道称,现在很多初创公司都不太想做垃圾分类这个赛道。这是什么原因? 

韩洪刚:一个商业公司不想做一件事肯定是因为不赚钱。这里的垃圾分类指的是自己提供人手,上门做垃圾分类回收服务,主要的成本来自于人。这些公司与拾荒者高度重叠,所雇佣的回收垃圾的人流动性特别大,人员管理成本非常高,很难有一个持久稳定的经营模式。因此,互联网需要做太多线下的工作了,但线下工作从来都不是互联网擅长的。

另外,垃圾分类也很难吸引资本进入,资本需要超额回报,五倍甚至十倍,但垃圾分类没办法带来这样的效益。如果我作为投资人,不太希望“捡垃圾”成为我的代表投资作品,会有品牌方面的考虑。 

36氪:有时候商业模式确实可以解决问题,比如中介分拣垃圾服务,但这样人们可能很难培养起环保意识,有人觉得这也违背了推行垃圾分类的初心。

韩洪刚:这个思路颠倒了。因为国家的监督和法律,是要顺着人心走的。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永远是顺应人性的,它会激发人善的一面。现在拾荒者数量减少,需要把这部分的工作分摊到每个普通用户身上。

上海现在的垃圾分类出现了定时定点投放,并且投入大量的人员监督,说明前期这个项目依靠监督才能运转,反而如果有商业进场的话,就能通过商业缓解一部分监管压力,这肯定是件好事。不管是商业手段还是监督手段,都会让人有环保意识。意识并不一定是知识。

36氪:生活垃圾分类也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习惯及消费行为。 

韩洪刚: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我们在日常会更注重减少过度购买和过度消费的行为。比如一个月饼,假设它本身重量是一百克,但外面的包装可能高达一公斤。同时也会影响一部分外卖,因为外卖产生的额外垃圾实在太多了,而且外卖的垃圾很难分类。我觉得这些行业都会做出一些相应的微小调整,但不至于影响整个行业。 

36氪:据你观察,国外是如何推行垃圾分类的? 

韩洪刚:每个国家都各有不同,比如日本人从小就会培养孩子垃圾分类的意识,会为垃圾分类而感到自豪。并且日本有民间组织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所以这是一种非常精细的社会化管理方式。但缺点是日本的垃圾分类效率并不高,因为它的垃圾分类多达十几种,每一种垃圾的总量并不多,总量越多成本才会越低。 

我支持推行垃圾分类,但不能照搬日本或欧美的政策。垃圾分类涉及城市的生活方式和扩张问题,涉及流动人口和基层治理的问题,它是一个自上而下需要全盘考虑的事情。如果只是一味推行,却没有精细的配套管理和运营,它会降低政策效率,也会挫伤基层治理的积极性,所以垃圾分类政策需要及时调整和跟进。 

「PS:如果想和36氪《观察+》的编辑小姐姐以及上万氪友们近距离交流,欢迎添加氪君微信:hello36kr,加入我们的社群,一起学习玩耍。

如果你所在的公司、行业与新商业世界的热点话题息息相关,并且正在寻求报道,欢迎带着简介联系我们(联系人:龙真梓 联系方式:longzhenzi@36kr.com)。」

 

相关推荐

观察+ | “垃圾创业”为什么难成风口?
“垃圾”创业,下一个风口?
垃圾分类创业潮,是风口还是噱头?
智能垃圾回收是不是一个“伪风口”?
“垃圾分类”成7月产品新风口,俄罗斯“变脸”应用FaceApp爆火
垃圾造富:昔日卖废钢成首富 如今互联网创业迎春天
垃圾风口下的生意:淘金者狂欢与从业者深思
拓荒、踩坑、亏损,“垃圾”创业的真实一面
垃圾里淘金,BP忙“圈钱”
一周观察+ | 风口故事变事故?电子烟遭曝光,新零售成棋子

网址: 观察+ | “垃圾创业”为什么难成风口?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6907.html

所属分类:互联网创业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