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业知识 君盛投资李昊:VC行业观察之(一)绝大多数VC从业人员并不懂这个行业

君盛投资李昊:VC行业观察之(一)绝大多数VC从业人员并不懂这个行业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0年10月10日 12:44

作者:君盛投资执行事务合伙人 李昊,36氪经授权发布

作为VC行业从业人员,我们每天都在观察外界别的行业,试图去在这些行业去寻找规律、挖掘投资机会。然而,如何去思考和理解我们自己身处的VC行业,作为一个既在前线作战、又参与公司管理的投资人,今天我想站在行业内的视角去分享自己不断迭代的观察和思索,也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寻找更多志同道合之人同行。

l绝大多数一天到晚分析其他行业的VC人,并不真懂自己所在的VC行业

 VC行业的投资人,每天都在大量地去看创业企业,做行业研究分析、做个案尽职调查,试图去弄清楚某个赛道和里面哪些公司有机会。但是对自己身在其中的VC行业,其实很少有人能真正了解、并看清楚、看全面自己身处的VC这个行业的规律和道理。

 在过去三年,我自己看了约3000封简历,聊过上百位候选人,每次我都会问两个相同的问题:你到底想去一家什么样的机构?让你想从现在的机构离开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然后聊得深一点的,通常还会让候选人反问我们几个问题,听听他们想了解君盛的哪些方面?然而,得到的绝大多数的回答都是差不多这个样子:希望去一家“有钱”的机构,希望这家机构能够专业,希望自己能够聚焦在一个领域做投资,希望机构有品牌能够获得锻炼和提升。我听到这样的回答,通常都忍不住在心里冒出几个问题,有任何机构会说自己没钱吗?会说自己不专业吗?或者很现实地说,任何机构招聘人或者寻找合作伙伴的初衷,是希望单方面去当培训机构帮助投资经理提升个人能力吗?也就是说,这样的问题是无效的问题,或者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问的问题。再往深一层说,就是绝大多数一线的投资人员,根本就没系统去深究琢磨什么是一家VC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有钱、有专业性、有品牌、有业绩,这些都是一家VC能力一层层外化出来的结果,而这些结果通常都是滞后几年才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你看到任何一家机构的现状已经是结果,这其背后的因,是在至少三五年前种下的。那作为一个候选人的话,去看现在的果,而看不到影响未来三、五年的因,又有多少价值呢?再换个角度,如果一个投资人,不能了解这些机构的深层次因,不了解这个行业的生态,那么做每一个手头的事情,就一定会缺乏一个大方向的认知,或者对深层次规律的理解,那么一定会缺乏大的方向感,所有的结果,进步的曲线,甚至应该如何规划自身长期的职业生涯,都会大打折扣。

 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说法:“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去掩盖战略上的懒惰”,然而在事实上,大多数人就在不自觉地这样做。因此很多一线的投资经理,只是一味地在低水平上去忙活,不自觉地单纯去追求看项目的数量,感动于自己的辛苦。单纯从找项目的角度看,很多投资经理几年这样辛苦下来,并没有实质上升级自己寻找高质量项目的手段,困在重复的劳动方法之中。还有很多有一定经验的中层投资人员,反馈总是遇到各种VC公司的问题,然后隔几年就换一个东家,每换一个公司,都会发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只能不断去换东家,然后到了40岁上下,面对非常明显的中年危机,不上不下,然后新一批年轻人又在后面如狼似虎地盯着手头的位置。还有一些中高层投资人员,发现虽然位置比较高了,但是很多都受制于所在平台的各种问题和局限,并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但是又找不到合适的平台……在这个看似甲方的行业,身处其中,我们看到了很多的无奈和苦衷。我们也看到大量的个人成长案例,其实本身没有多少差距的两个投资经理,可能三年后拉开很大的差距。这背后是有单纯的运气原因。但是如果能够更加有高度地认识这个行业的逻辑,可能就会少踩非常多的坑,思考人生岔路的抉择就会改变。以上这些观察所见让我们不断在思考:这背后到底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同时自己在管理一家VC公司投资业务的时候,又应该如何去规避这些问题?

lVC的能力是藏在水下面的,投资成绩单很容易错误归因

 很多人都说,VC不就是拿了LP的钱,然后聚焦一个行业,去做研究分析,找项目投项目,然后等着退出么?这个答案对,也不对。对在简单粗暴到没办法说它不对,不对也正是在于太简单粗暴。我们团队内部经常打比方,说投资如同讲相声,一个相声大家和一个刚入门的新手,从外行的眼里来看,可能只能隐约感觉到不同,但是对其中差距的感觉到底有多大,是感知不到的。在内行眼里的巨大段位差距,可能在外行眼里,差距可能并不那么明显。VC投资非常类似,有两个特征:一是入门门槛很低,但是隐性门槛很高;另一个是投资体系的能力很难看到,投资成绩的好坏非常容易简单、错误归因,且明显滞后。所谓入门门槛低,是因为很多人或者机构,有一些人脉资源、钱一凑就能做VC,而且一时半会还看不出问题和风险在哪里,很多创业企业你会发现得到的反馈永远是“一片大好”,直到资金流断裂,也就是在出现“重大”问题兜不住之前。很多投资决策背后的问题,是不容易看到实际的危和机,而且可能还因为“一片大好”的反馈让投资决策人员自认为做的决定很对。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在业内经常能够看到,有些机构或者个人,运气好,说不定一击就能踩中很好的项目,在一个阶段显著超过一些专业机构的业绩表现。这会导致很多人选择性把偶发性的运气归因到能力上,从而看不清真正的能力到底是什么,也看不清自己的局限性,这个也在行业内非常普遍。

 VC的业绩是和资本市场的景气周期波动紧密关联在一起。中国的VC历史仅仅二十年多,而且由于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市场发展太快,变化很多,导致不同阶段VC赚钱逻辑很不同。就比如一、二级市场的估值体系差别带来的系统性套利机会,就让很多人民币基金赚的盆满钵满。后面定增出来了一波赚钱机会,新三板出来了一波短期的赚钱机会,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机构确实赚到了钱,但是赚的到底是来源于自己的能力,还是资本市场系统性的机会;是真正理解行业,还是运气好,很多机构对其的归因是有问题的。我们听到一个有趣的说法,是靠运气转来的钱,都靠能力给赔出去了,这个就是典型的归因错误带来的结果。举个例子,一些机构,在创业板pre-IPO那一波中,凭借强大的项目获取能力,其实收获非常大。在特定的背景下,赚一波特定窗口期下套利的钱,本身是无可厚非的,当时有很多机构的组织形态是在全国各地建设分支机构,和本地的“网点”合作,全国搜项目,汇总到总部集中决策。这一组织建设就是适应当时的这种背景的。那么,在那个特定背景下,能够最有效发挥效率的组织架构,就是当时真正的能力所在,而不一定是专业性和行业研究的深度。说个题外话,大家可以看到,国内人民币基金,打法各有特点,各种玩法的都有,而美元基金或者美元基金团队,打法反而更加趋同,这就是人民币这种资本市场快速变化驱动的产物,因为每种玩法都能够在一定阶段符合资本市场、各领风骚五、六年。

l专业机构核心是具备持续地打出至少8环成绩的能力

 我们君盛团队在内部开会经常说,什么是专业,专业保证的不是你某一次打10环,专业是保证你每次都能至少打8环,而非专业的可能一枪打中10环,第二枪就脱靶了。也就是说,真正一家专业的VC基金的核心能力,要保证能够持续地投出“不错的项目”,把团队维持在一个高水平的位置,那么就必然会出来回报倍数有超过十倍、百倍的项目。也就是说,如果不能持续凝结高水准的团队,即使一时投出很好的项目,赚了很多钱,从长期看,依然不会成为一家一流的VC机构。

 如何维系住一个高水平的核心团队,说起来容易,大家可能觉得基金有钱,招厉害人就是了,但是从实操中,其实这是一件非常非常困难的事情,会遇到非常多的诱惑、挑战,既考验核心团队的格局与人品、个人魅力,考验他们对行业的深度洞察认识力,也考验一家机构从投资到募资资源的复合性,更考验是否有足够的运气……这里面有很多很多有趣的、残酷的、无奈的地方,我们后面再聊。

相关推荐

君盛投资李昊:VC行业观察之(一)绝大多数VC从业人员并不懂这个行业
新资本 | 君盛投资李昊:本土创投要抓住成长性投资机会,背后核心是组织机制
君盛投资李昊:全民toB下要谨慎“防坑”,“倒三角”布局应对行业变化
投资行业首封开年利是:一线投资人告诉你,2020哪些行业还有投资机会
君盛投资李昊:产业互联网的核心是生产要素数字化
对话盛景嘉成刘昊飞:大块头要有大智慧,VC能力提升要赶得上规模的扩大|LP怎么看
Operator VC与Investor VC谁更优?
我,90后,做VC
起起落落之后,人工智能投资如何战胜时间? | 2019中国投资人未来峰会
中国VC流派的前浪、后浪和破浪

网址: 君盛投资李昊:VC行业观察之(一)绝大多数VC从业人员并不懂这个行业 http://www.xishuta.com/zhidaoview13853.html

所属分类:创业投资

推荐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