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业知识 中超冠军停运,为什么我依然看好投资体育俱乐部?

中超冠军停运,为什么我依然看好投资体育俱乐部?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1年03月02日 08:56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体育产业生态圈”(ID:ECO-SPORTS),作者:小黑,36氪经授权发布。

前一阵子,一个网络段子是:这两年,你拿1块钱,可以买两支中超球队,其中就包括刚刚官宣停止运营的中超新科冠军——江苏队。

行业中,一个讨论从未停止过:投资体育俱乐部,究竟是一门好生意吗?让我们不妨从一个基本问题入手,去一探究竟。

01 体育俱乐部,首先属于城市与市民

说起这一连串足球俱乐部的解散,行业从业者无不扼腕叹息。那么,投资体育俱乐部,究竟是一门好生意吗?

让我们不妨先用流行的「第一性原理」,来问个问题:这个体育俱乐部到底是谁的?

是苏宁公司的?是江苏政府的?是江苏人民的?还是江苏球迷的?

这时候,我想起光华前院长蔡洪斌给我们讲博弈论的时候交流过一个话题,就是:达拉斯独行侠虽然属于库班的,但它也是属于达拉斯的。

美国允许俱乐部搬离一个城市,这个时候联盟和俱乐部就会和城市管理者进行博弈。美国的职业联盟总会让球队总数量永远小于需求城市数量,这样球队对于城市来说就是稀缺品,城市会拿出更多的资金,来为俱乐部落户于某城市创造有利条件。

当时我们就讨论了,在中国,去什么城市投资一个球队是合适的?结果发现,新一线城市里的成都、西安都是最佳选择,现在还有类似合肥这样的新一线城市,也是很适合的去处。

未来5年,成都还将连续举办多个世界性赛事,即2021年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2022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2023年男足亚洲杯、2025年世界运动会等顶级赛事

回到刚才的问题,一个足球俱乐部应该首先是属于这个城市的,然后属于这个城市或者省的居民的,再聚焦一些就是属于这个城市喜欢足球的居民的。

所以首先,城市的管理者应该为俱乐部的生存创造良好的环境,比如:在这个城市中建设很多足球场地,以及把足球俱乐部作为城市的名片进行宣传等等。

此外,这些城市的居民也要有行动。例如,热爱体育的居民,为了把球队留在这个城市,而去买球队球星的纪念品,去看球队的比赛,去买这些球星代言的产品等等。

还有一个利好,则是俱乐部对于城市的溢出效应。举例而言,平日里老婆总和我抱怨说她不喜欢地理,但她感觉似乎男同胞们都知道很多的城市名字。其实她不知道的是,很多时候,我们知道的城市名字都是来自于这些职业体育俱乐部。

或许我们一辈子都没去过这些城市,但这些球队的英文名称、昵称、曾经知名的球星,都是在全球范围内广为传颂的。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个比举办个二线大赛的投资回报,要高出很多。

02 投资人,究竟如何看待体育俱乐部?

在城市与市民之外,俱乐部的投资人究竟又是如何看待俱乐部投资的呢?

投资中超的大佬们,其投资原因很少是因为喜欢足球(当然,欧美很多老板也不是纯粹的喜欢),而是因为政府行为,或者是由于中超冠名的广告效应高,可以用这个作为交换在城市获取更多的资源。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资源获取是非公开的或者是无法对价的,短期内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回报。尝到了好处,就收不住手了,要有更好的短期回报,那就继续撒钱,这就产生了「金元足球」。大笔投入引入超级外援,带来的球市火爆和成绩的提升,这往往又会带来品牌营销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另外一面,金元足球的坏处就是,如果投资人主业出了问题,那么俱乐部的投入就无法持续,如果投入不能持续,那么这样的投资无异于饮鸩止渴,最终的结果自然是:爬得越高,摔得越狠。

在这种情况下,当各个俱乐部比拼投入,最后就产生了一个博弈论的典型问题——囚徒困境。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些解决方法。为什么NBA有工资帽和选秀制度?为什么欧足联有公平财政政策?这就是一种在博弈中寻求「纳什均衡」的方式——大家即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各方来寻求一个平衡。

这种投资的克制,其实恰好符合投资或者商业的真谛——穿越周期,成为长青的企业与俱乐部。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足协做的球队名称中性化以及限薪令就是一种克制。这里绝不是为了给足协洗白白,而是指出一种简单且理性的商业规律。

03 我为什么依然看好体育俱乐部?

过去,体育行业从业者总是在抱怨:这是一个被行政化干预过多、资源集中在体系内的行业。因此,每当行业一产生问题,大家往往就去抱怨行政体系。

其实在每个行业中行政化干预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比如金融行业,比如影视娱乐行业。但为什么很少听到这些行业里抱怨呢?(当然,其实也抱怨,但多是内部发发牢骚,没有扩张成社会事件)是因为他们更赚钱吗?不是的,是因为他们更能提供用户需要的产品,在行政化中寻求市场的夹缝。

而在体育行业里呢?在现有的投资体系下俱乐部的管理是落后的,政府的支持是简单粗暴的。这样的结果就是,根本没有提供适合球迷和城市居民的好产品。然后从业者又去抱怨这个行业不赚钱,是因为政府管的死。

最终造成这样的结果,无论是从体育行业的城市管理者还是从业的企业或个人,都需要去认真反思。

另外一个体育圈常见的抱怨,就是抱怨说中国体育的外部环境和文化基础差。刚好看了一下昨天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2020年GDP总量达到101.6万亿元,增速2.3%,全球占比突破17%,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2447元,全国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达3218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40378元。

从这一组数据看,中国消费能力和城市化进程一直在飞速前进,因此,不可能是消费能力的问题。

有一个很普遍的说法是:人均GDP达到1万美金以上后,人民的精神需求从静态的需求为主(影视音乐),升级到动态精神需求,就是体育、户外、健身等。

无论是从人均GDP还是我们生活中的感知来看,这样的升级趋势如今已经出现,只是供给侧还未能提供充足的产品。而且供给侧本身的结构依然有很大的问题,还是在传统体育产品中打转转,自然就没办法实现市场的整体爆发。

最后说一个对于体育俱乐部的价值判断。从投资逻辑上,俱乐部不是一个在收入和利润上能够稳定或者爆发增长的行业,甚至可以说不是一个独立的商业体,但体育俱乐部能给连接的商业机构带来很多附加价值。另外,长期运营的体育俱乐部,由于其区域上的稀缺性和品牌价值持续积累,导致俱乐部内在价值是很高的。

举一个我们都知道的例子,亚历山大在90年代初期以8500万美元接手了休斯顿火箭队,在2017年出售的时候价格为创纪录的22亿美元,这个售价除了包含正常的商业估值之外,增值的最大就在于俱乐部的内在价值,包括球队获得的荣誉、拥有的著名球星等等。

从这些方面来看,即便如今出现了一些问题,从长期看,体育俱乐部依然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投资标的。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一个体育俱乐部,首先属于城市,其次属于这个城市的人,最后属于投资人。

因此,各方都要为俱乐部去规划好发展的短期和长期策略,才能真正做好这个俱乐部。

现在,卫冕冠军江苏足球俱乐部这样的头部IP,竟然无人接手,自然有其他的原因,但单纯从投资角度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好的标的。这个价值有其内在的逻辑,正如球队声明中说的那样,希望有识之士能认识到这点,尽快为江苏足球俱乐部找到新的投资人,度过这一难关。

此外,我们也希望体育从业者能真正觉醒——在遇到问题之后,第一反应不是去抱怨管理者,而是找到自身的问题,像影视娱乐行业一样,去提供更多城市居民所喜闻乐见的、有生命力的体育文化产品。

只有这样,无论是俱乐部还是我们这真个行业,才能真正从低谷中爬升,回归到其应有的市场价值中去。

相关推荐

中超冠军停运,为什么我依然看好投资体育俱乐部?
36氪首发丨儿童体育市场迎来需求侧红利,「乐冠军」获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
失业“老板”于汉超:名下6家公司
从中超、CBA零元卖队到湖人遗产忠诚继承,一文读懂俱乐部退出简史
潮科技 | VR社交High Fidelity裁员50%、下架停运,曾融资7300万美元
微博、快手相继入局电竞,寻找千亿市场的“超游戏”价值空间
股权质押漩涡中,苏宁集团足球版图大起底
停运、押金难退、用户体验差,共享汽车要驶向何方?
体育行业如何抗疫?这是六位投资人开出的药方
我为什么不看好微信付费阅读?

网址: 中超冠军停运,为什么我依然看好投资体育俱乐部? http://www.xishuta.com/zhidaoview17498.html

所属分类:创业投资

推荐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