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业知识 十年爆发式增长,中国电影业是如何夺回国人“眼球”的?|钛度热评

十年爆发式增长,中国电影业是如何夺回国人“眼球”的?|钛度热评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1年10月14日 10:22

继《你好,李焕英》《唐人街探案3》之后,《长津湖》电影捷报频传,目前票房已突破41.6亿,三部影片引领电影市场2021年度总票房突破400亿元。这是否意味着电影市场已在后疫情时代迎来复苏?国产电影霸榜是否标志着国产影片作品质量的升级?自国产电影进入商业大片时代,中国电影市场增长的背后,有哪些规律可循?后疫情时代引领国内电影潮流的又将是哪些元素?

本期《钛度热评》栏目特邀资深媒体人一起就话题“近十年爆发式增长,中国电影业是如何夺回国人“眼球”的?”进行了讨论,下面是部分观点集锦。

大力财经创始人魏力:

纵观近年来的热卖票房电影,都是背后的资本的加持和催化,让电影产业,已经成为了资本追逐的名利场。

目前来看,剧本,导演和演员很是聪明,在迎合消费者,迎合大环境的主题。制片人想卖个好票房,让导演来拍摄老百姓喜欢的题材电影。

国产电影大片的增长背后,是中国人民对于娱乐精神需求的提升,和假期去影院消费看电影的需求旺盛。

从资本市场来看,大文娱板块的投资和消费需求越来越大,衍生出来的电影IP文化的开发和后期品宣推广,包括成功的几部电影票房大卖,和IP产品开发成功,让投资人尝到了甜头。这些,都是在推动中国电影在高速增长。

赤子城视频内容主编崔阳:

中国电影市场这几年并不是很好。从2018,2019两年就已经不乐观了,2018年将将过了600亿,2019年也才不到650亿,增长率都不超过10%,之前电影局曾经制定过2020年票房到750-800亿的目标,但从2019年看,即使2020没有疫情也达不到。

实际上,疫情之后票房超高的国产电影,除了《李焕英》之外,基本都是主旋律,《八佰》、《长津湖》,乃至《金刚川》,当然还有《我和我的》三部曲。这和当下国内舆论环境,世界政局有关系。同时也是因为现在中国战争片工业水平提高了,整体质量提升了,包括这两年的献礼剧整体质量也都提高了。这和众多国内知名制作公司,制作团队下场也有关系。之前之所以出这么多抗日神剧,是因为小作坊太多。而现在通过几年的整合,国内头部公司已经很有水平了,加上国字头下场督战,这几年主旋律影视水平有了大的飞升。

疫情刚好发生在中国电影行业产业重组和升级的期间,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中国电影和中国电影公司其实相关性较低。一个公司可能做了很多好片子,但是在资本运作,其他投资上处理不好,公司股价可能反而会跌。

所以这两件事本身没有多少一起说的意义,电影在全世界都盘子比较小的一个领域,中国票房最高的一年才100亿美元不到,哪个公司要是光靠着做几部电影挣钱,那肯定挣不到钱。

野马财经编辑周戎:

在疫情的重创之下,电影业持续低迷,多家头部影视公司的市值均大幅下滑,博纳也难逃此劫。

在决定拍“中国胜利三部曲”时,博纳影业的全年收入吃紧,大环境的带动也让“主旋律”这个赛道加入了越来越多的竞争者。背负着资金和同行的双重压力,秉承着让主旋律电影升级的信念,博纳对于《长津湖》十几亿的投入无疑是一场“豪赌”。

同时,《长津湖》也背负着从业者的就是期待。经历了73.78亿(同比下滑100多亿元)的暑期票房,和“四年最低”的中秋档,从业者期望《长津湖》能填补上半年消失的票房缺口,将观众重新拉回影院。

上映之前,《长津湖》的主创团队甚至做好了赔钱的准备,但国庆期间的不俗表现无疑是给博纳乃至整个沉寂已久的电影市场注入了一记强心针。

互联网趋势观察家、新媒体联盟创始人袁国宝:

国产电影的霸屏很多都是靠明星、宣传和流量堆积起来,有一些电影票房确实不错,但是电影本身质量却很一般。中国电影的高票房主要靠的是明星效应,而非技术含量。虽然中国不缺好导演,但是要在中国找到一个不为利益,只为拍出好电影的导演,真的很难。

锌财经责编胡语彤:

当下的中国电影市场环境其实是有利于国产电影崛起的。首先是国民的文化自信提高,过去各种美国大片在国内上映,营造出好电影都出自好莱坞的氛围,要不然就是八九十年代的港片时期,内地电影毫无竞争力。

其次是国民观影素质提高,倒逼市场产出优质电影。这三部现象级电影基本都是口碑和票房双丰收,观众对于影片质量的要求更高。像是早年间的粉丝向电影开始掀不动波澜了,《上海堡垒》这种只能沦为调侃对象。

但要说电影质量与过去相比是否升级了,个人认为是还没有,一个最直观的感受是电影类型的缩窄。商业片易出彩,国内电影导演更偏好此类型电影,这也是目前中国电影市场的问题之一。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

首先,从整个电影产业发展的趋势来看,我们看到当前电影产业实际上正在呈现出一个明显的发展态势,这就是电影产业所带来的资本市场利好基本上都开始集中于电影上映前的时间,由于电影产业当前的整体宣传能力非常强,所以这部电影好不好,在电影产业票房的表现又是怎么样,基本上在电影放映之前就已经有了一个预期,除非出现非常大冷门的电影作品,才有可能在电影放映之后出现这种大规模的变化,所以我们看到这一次虽然国庆电影档期出现了超预期的表现,但是整体市场的走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看到9月30号电影股的资本市场表现还是非常不错的, 9月30日,金逸影视、幸福蓝海、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等一众影视院线股股价纷纷上涨,其中,幸福蓝海和《长津湖》出品方之一的上海电影涨超5%。但是等到了10月8号再开盘的时候,由于资本市场基本上已经全部被消化掉了。所以,票房大卖,而股票市场不好,实际上是因为利好因素已经被市场消化掉了的最终结果。

其次,伴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高速发展,实际上这些年中国电影产业已经全面进入了发展的成熟阶段,在这个全面发展的成熟阶段,电影产业的市场发展,其实已经逐渐进入了一个全面深化发展的状态之中。越来越多的资本市场投资者开始向成熟资本市场投资者的方向转变,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已经不再看重单次资本市场的波动到底是怎么样的,越来越看重的实际上是整个电影股的长期基本面的发展,如果整个电影股长期基本面较好的话,基本上就能够有不错的市场表现,但是如果长期基本面不行,纵使有一些不错的作品出现,那么市场的表现也不会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好。

IT知识局主理人焦云鹏:

中国电影业一直都是“夺人眼球”的存在,只不过以前大都是资本驱动,捧红几个流量明星,找一些娱乐KOL宣传一下,知名度就起来了,结果大家到电影院看了之后才知道是“烂片”;但现在这种状况似乎并没有多大改变,资本依然是背后最有力的驱动因素,国产电影业要想真正崛起还是要靠高质量的内容支撑,持续打磨精品,需要市场给予优质影片更多的资源倾斜,同时也需要主流媒体的积极引导,近两年爆红的几部影片就是最好的印证。

文化产业观察主编陈烁:

"从影视公司投融资的角度来看,在2020年疫情影响下,影视企业面临重大调整,市场在加速整合。

影视企业转让股权案例增多,从侧面说明整个行业面临困难,很多企业存在资金压力,影视公司面临大幅亏损,市场在重新洗牌。影视行业并购最大的风险是影视公司高度依赖核心团队,包括实际控制人的资源、管理与创意团队的能力。并购得到的标的是公司,而未必是核心团队,核心团队流失,会使得影视公司投资价值大幅缩水。

前些年,影视行业并购热,很多头部影视公司并购其他中小影视公司,通过合并报表,扩大利润,抬升股价。但是,很多被并购的中小型影视公司都没有完成对利润的业绩承诺。近年来,影视公司股价大幅缩水,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并购时对并购标的溢价过多,业绩变脸后,原来估算的商誉大幅减值。在几年前作为并购方的头部影视公司,也开始转让股权,成为被并购的对象。从整个行业的估值而言,目前处于市场的低位,有意进入影视行业的战略投资者,入场持有头部影视企业股份,确实成本更低。但是,这些影视公司未来能否在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新进入的股东创造预期效益,仍然存在着不确定性。"

首席商业评论创始人卫明:

中国电影不缺讲故事能力,如今通过资本和技术以及电影人的探索,也学会了工业化拍摄的能力。但在选题上,似乎纯娱乐的放松的剧情类好片还比较少,更多的是价值观升华和社会反思的大片。未来在保持深度客观的电影类别之外,中国电影人还可以多探索挖掘一些更加有趣的剧情主题,也给商业电影市场和全球输出带来更多机会。

村事话务人创始人张震宇:

中国电影这几年发展都是现象特征明显,从《战狼》到现在《长津湖》,中间的《流浪地球》、《我和》系列,都是抓住了某些特定需求,之所以这类影片成为现象是因为经济发展,实力提升需要认同感和归属感。另一方面创作能力并没有得到长足的提升,像《药神》这类题材还是太少。

主旋律电影其实一直都是宣传口的强项,只不过现在商业资本进入了,锦上添花!

电影是时代的投射,或者说是当代人们对事物的审美表达,票房不是衡量电影的标尺,资本也不是电影创作的推手。大众需要的是美的表达和呈现,它一定契合了某些时代特征与需求才表现出一定市场活力。站在资本和电影工业角度来看连《爸爸去哪儿》等综艺节目都能拍成电影,真是太高估资本了,中国电影现在之所以能有点表现,倒不是因为水平进步了,而是回归了根本,丰富大众精神需求,进行审美表达,促进文化繁荣。往后只要中国电影抱着这个宗旨就不会太差!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对电影行业的看法都是用资本视角再看,如果跳出资本用政治经济视角来看,毛主席就曾说过,文艺是要为人民服务的,之前烂片横行说到底在为谁服务?我们都心知肚明,现在我们做的就是正本清源。如果以西方好莱坞体系才是电影的标准的话,那么我们的电影就情愿不叫电影。美的表现没有固定模式,价值需求没有固定模板,中国电影也要承担为中国价值观发声的责任与义务!

凡是脱离文化需求,偏离文艺宗旨的电影未来注定没有空间。资本在文艺创作中也必须时刻要有底线,历史事实证明中国电影没有流量明星、没有资本加持也曾创造过辉煌的成就,而明星、资本离开了舞台、银幕,就只能人设崩塌、吃相尽露了!

泓锦观察主笔吴泓锦:

《你好,李焕英》《唐人街探案3》和《长津湖》带来的良好效应,意味着电影市场已在后疫情时代迎来一定程度的复苏,这种复苏是低谷爬坡,还没正式开始整体攀升,正好这三部片子在为中国电影市场探路:一方面是疫情催生两大文化内容的集中破局——一是亲情造成的温情生活片,二是家国情怀形成的主旋律大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李焕英赢在触动每个人内心的感动,长津湖则赢在小中见大的家国情怀,尤其在现在的时代背景下,(好的)剧情、(优秀)演员、(当下)环境、(抚慰)人心形成四轮驱动,对于这种类型的片子是能产生类似消费爆款的存在的!这也是近年来国潮爆火崛起的真正奥秘!某种程度上讲,好电影也是文化国潮崛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至于国产电影霸榜是否标志着国产影片作品质量的升级?这个就见仁见智了。总体上,国产电影有很大进步这是事实,但无论是剧情,还是特效,还是细节,还是节奏和整体把控仍需好的打磨是观影的许多人的看法。尤其相对于世界电影先进水平方面咱们真的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我们初步判断:未来一两年的中国电影市场,将以四类电影为主——一是主旋律电影的再创作和升级,二是贴近生活的亲情和感人故事的挖掘,三是科幻和神话故事含部分动物IP故事(哪吒和功夫熊猫就是例子),四是喜剧片和穿越片的混搭等,这样四个方面的片子的布局应是大势所趋。

资深媒体人刘天妍:

中国电影后疫情时代国内市场复苏是可见的,因疫情陷入“停摆”的国外影产,出片率下跌,直接导致的是票房的影响,甚至出现新瓶装旧酒情怀买单的现象…即便中国电影霸榜是值得庆贺的事,但也无需过头,在疫情这个背景之下,过低或过高的评价一个产业往往会被裹挟。

再者主旋律电影成为近年来的趋势,有很大部分是因为行业政策的引导,国内市场的繁荣,资本嗅觉的推动也功不可没,目前霸榜成绩虽然看似可观,但是整个真实国内电影市场的质量不一定达标。资本知道什么是可观、可行、有利可图。但对于市场口碑双丰收的作品还是太少,也曾有媒体感慨(大意):“有些电影不应该成为天花板,大部分却都处在及格线上下徘徊,对行业发展是不利的。”

即便中国电影产业是个大市场这点毋庸置疑,但转外销的板块依然是块短板——目前我们确实不太需要外界认同的装饰,但赞美谁又嫌多呢?

中国电影产业升级需要突破口,主旋律“曝光度”的增加,放在前几年这样的声势必然会遭到“百花齐放的反驳”,现在却是顺势而为。也希望今后既能看到优秀的主旋律,中国电影人在创新叙事的宇宙搭建中找到商业和文化与内容的平衡,既真实、温度且“有利量”。

 

《钛度热评》是由钛媒体推出的热点事件观察栏目,主要邀请对不同行业发展、不同商业模式有着独到见解、深度观察的媒体人和行业从业者,通过多角度解读全面展示事件的影响和意义。

如果你关心最新趋势、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想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分享交流观点,欢迎添加《钛度热评》社群小助手微信:taiduzhushou,加入《钛度热评》社群,跟我们一起打造一个思考者的社群,让有价值的思考被更多的人看到!

相关推荐

十年爆发式增长,中国电影业是如何夺回国人“眼球”的?|钛度热评
茅台携白酒板块再上热搜,千年沉淀的白酒行业有何投资逻辑?|钛度热评
字节跳动90亿收购Pico背后,2021是否会成为“元宇宙”元年? | 钛度热评
​小米的下一个十年,“互联网+制造”将如何落地?
跟谁学爆发式增长后,八位联创半数离职内幕
外卖差评,热搜之后的冷思考
CTIS来了!「钛」度对话,预见全新未来数字生活
医疗器械黄金十年已至,如何精准把握投资机会? | 2019 WISE 超级进化者大会
关注度暴涨528%,线上占有率超7成,国潮是如何被年轻人捧上天的?
网易云音乐启示录:如何拿下网易增长接力棒

网址: 十年爆发式增长,中国电影业是如何夺回国人“眼球”的?|钛度热评 http://www.xishuta.com/zhidaoview21964.html

所属分类:创业投资

推荐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