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业知识 重新定义公司:打造可持续商业领导力的6大关键要素

重新定义公司:打造可持续商业领导力的6大关键要素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19年10月22日 20:27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底层设计师”(ID:Bottom-upDesigner),文/吕建中,36氪经授权发布。

企业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地实施和价值创造过程中,仍面临很大挑战和困惑。其中一个关键原因,是企业具有战略思维的领导力仍然没有从传统方式中脱胎出来。

一、可持续发展与颠覆式创新给可持续商业领导力注入新活力

企业在推进可持续商业实践时,发现企业现存的领导力水平滞后于与实现可持续商业愿景、目标所需要的能力水平,无论是企业最高层还是执行层,在愿景和现实之间,有着亟待逾越的鸿沟。

二、可持续商业领导力的关键方面

1、战略领导力的重新考量

2、强化变革管理的能力

3、系统性全生命周期全价值链执行力

4、风险管控与危机管理的能力

5、开发可持续商业话语体系和沟通能力

6、开放式社会合作与创新力

纵观全球公司史的演进,企业正从传统的产品-市场战略、从谋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第一要义,向着负责任运营、多重利益相关方价值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美好商业”生态目标转移。这一点,可从近期《美国商业论坛》上181家顶级跨国企业CEO联席发表的《公司宗旨宣言》1中看到演进的步伐。

这是一场变革。这个变革的显著特点正在以下几个方面呈现并得以验证:

从零星的少数企业改写公司宪章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使命作为引领、创造多重利益相关方价值作为企业经营方针。

从不同类型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到企业向生产和经营领域深化社会责任实践。

从附加于企业运营之上的企业社会责任项目到企业战略性地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2030》对标。

从单一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到全产品生命周期及上下游价值链联动合作以闭环方式推动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循环经济的探索。

近年来,在与很多企业的CEO、高管领导层进行过深入的交流中,发现企业领导人们逐渐达成这样一个共识:企业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应有基于经济-社会-环境(三重底线:1997年,英国学者约翰·埃尔金顿John Elkington提出三重底线的概念,企业社会责任可分为经济、环境和社会责任)三个维度的愿景规划、需有以可持续商业为核心的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入企业运营的策略;备有逐渐健全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以及与利益相关方透明的沟通。

然而,企业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地实施和价值创造过程中,仍面临很大挑战和困惑。其中一个关键原因,是企业具有战略思维的领导力仍然没有从传统方式中脱胎出来。因此对很多企业而言,建立起适应推进可持续商业的领导力仍是一个短板。

一直以来,领导力涉及管理学、组织学、心理学、行为学等多个领域。不论哪种流派,检验领导力有效性的最终衡量依然落在是否充分利用资源(包括人力)和客观条件以最小成本,实现预期目标、创造多重价值,并在此过程中,提高整个企业(及团体)的执行效率的执行能力。

特别是在经济、社会、环境三个维度中组成的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新空间里,在颠覆式创新、跨界式融合、开放式合作的新的商业-社会生态中,领导力的一些关键特征正在发生变化,而企业是否具备与这一变化、这一新的生态中的可持续发展相匹配的领导力,正成为决定着企业向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型、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这个领导力,我们将其定义为可持续商业领导力。本文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角度,讨论企业可持续商业领导力的特征和建设路径。

可持续发展与颠覆式创新给,可持续商业领导力注入新活力

一方面新的颠覆式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打破了从产品到市场的线性定势逻辑,使得客户和终端用户、供应链、市场及竞争等与企业战略和经营活动紧密相关的要素逾越了企业原有的边界,每一项集成方案的设计、研发、生产、物流以及进入市场后的消费甚至消费之后的在循环再利用,都形成了网络型全价值链的渗透、融合。

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社会日益增强的诉求,要求企业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维度上重新考量战略和运营,以其确立并维护其持续存在的合理性、相关性,并在解决社会和环境问题中找到新的商机、创造新的价值。

在挑战和机遇面前,让我们再来审视一下,引领企业实现可持续价值创造活动中的领导力,正在发生着哪些变化:

重新定义公司:打造可持续商业领导力的6大关键要素

图1 作用于领导力的因素之变化

重新定义公司:打造可持续商业领导力的6大关键要素

图2 领导力的着力点之变化

鉴于以上比较中所呈现的变化,我们观察企业在推进可持续商业实践时,发现企业现存的领导力水平滞后于与实现可持续商业愿景、目标所需要的能力水平,无论是企业最高层还是执行层,在愿景和现实之间,有着亟待逾越的鸿沟。

近期,中国黄金集团董事长宋鑫提出,矿业粗放发展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形式,呼吁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特别提到了注重科技创新、注重安全环保、注重社会责任。高质量发展的最根本目标就是可持续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没有适应于新的可持续商业-社会生态的领导力,企业管理层是难以胜任这一艰巨任务的。

领导力的核心是指带领并指引组织与个人的能力,利用人力和客观条件以最小成本,实现预期目标、创造多重价值,并在此过程中,提高整个团体的执行效率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理念与颠覆式创新,在给企业提升领导力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的同时,也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一活力体现在几个涉及到企业长远发展和价值创造的重要方面,包括

从企业二重性视角出发,更为全面地集成产品-市场和非市场战略及多重利益相关方和多维度价值链,将其引入战略决策过程,强化适用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力。

将社会合作与社会创新(新技术、新商业模式)进行有机的内外整合、跨界融合、全价值链的交互式非线性思维引入企业发展,强化以创造经济-社会-环境为核心的竞争力和执行力。

将可持续发展话语体系融入企业披露、品牌、传播,强化企业叙事进而满足社会期望的话语体系和沟通能力。

将企业各个业务和职能单元的工作围绕着创造共享价值系统地链接起来,并使得全周期、全流程、全工时、全岗位、全员工都参与到企业可持续发展升级转型的过程中来。

在以上几个重要的方面加强领导力的建设,有助于企业有效地实施可持续商业战略、获得成功、创造价值。

可持续商业领导力的关键方面

传统领导力的很多方面依然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以下几个方面是特别需要提升和加强的:

战略领导力的重新考量

除了一些必备的因素和方法之外,战略决策还取决于提出正确的问题、拥有格局的视野、具备变革的果敢。

企业在商业-社会可持续生态中制定战略时需要追问的问题是,商业在社会进步中扮演什么决策、发挥什么作用、创造什么价值,而不是肤浅地停留在生产出什么产品、服务于什么市场。

企业所需拥有的视野是,经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维度所形成的存在与发展的时空,全生命周期和全价值链的融合与开放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考量产品-市场。企业应当谋划的是面向未来的满足社会进步和环境和谐的深刻变革的路径,而不是简单地在现有经营模式中复制规模。

多年来,企业决策层习惯于经典企业管理战略方法论,承袭安索夫创立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战略管理体系(安索夫矩阵)。经典战略管理理论侧重企业如何通过经营战略影响外部市场环境、获得竞争优势。在这个框架里,企业战略主要基于产品-市场这一轴线,并以此为核心线性思考、设计策略。

实际上,企业的行为还受到超越产品和市场的诸多因素影响,例如政府、监管、政策、法规、公众认知度和认同感、利益相关方诉求、媒体等。然而,企业决策层对上个世纪后期兴起的企业社会责任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21世纪议程》、《全球契约》、本世纪初形成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2030》等涉及到“非市场战略”以及涉及到人类环境和社会重大议题对于企业可持续商业的内在的和长远的影响和作用,仍缺乏深刻的认知(应当说是有所了解,但缺乏深刻研究,也尚未主动和系统地将其纳入企业完整的战略决策)。

1995年,戴维·巴伦(David P. Baron)在《市场与非市场环境》中提出:企业战略需要指导企业在市场与非市场环境中行动,即同时并有机地整合企业经营、供应链、客户契约型作用机制,及交易之外的社会、政治、法律等方面的制约和非市场调节因素;从而系统地、有效地、负责任地应对政府、社会、文化等非市场影响对企业的挑战,确保良好的竞争战略、商务目标的实现与企业的核心价值协调一致。

戴维·巴伦给出了企业战略决策中新的参考坐标,该观点建立在这样一种逻辑上,即将企业的经营环境作为制定战略的基础,将企业战略作为促进企业竞争优势和价值创造的主动性行为。

企业在战略决策、运营管理、市场拓展时,必须兼顾利益相关方诉求,这些诉求不仅仅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时必须的考量,也是建立可持续商业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如政策、公众认可、媒体观点),它们关乎企业的成败。非市场战略的引入,为企业战略决策在践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方面提供了新的工作范式。

更进一步分析,对于企业而言,可持续商业的另一个根本基础是企业固有的经济、社会二重性本质。企业作为营利性经营组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须有效地组织资源(人、财、物、技术、供应链、上下游等),通过竞争优势和管理优势,创造经济财富。

与此同时,社会为企业提供了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使其价值创造得以完成、变现;在此过程中,企业与社会和环境发生深刻的联系(客户、终端用户、政策制定者、监管机构、社会组织、媒体等社会和环境资源),并参与解决社会与环境重大议题,因此它还是社会进步和环境和谐的贡献者、推动者、引领者。

企业在商业和社会两个系统中同时扮演角色、发挥作用、实现其动态平衡。在技术和商业模式日益创新的今天,一个商业-社会可持续生态正以更加交互融合的方式形成。由于企业所具有的二重性本质,企业践行社会责任、参与和推进可持续发展是其必然的生存与发展路径。

这也是为什么企业必须将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根植于其战略和运营的根本逻辑。因此,以简单的公益、附加形式的社会责任项目来装点、拼凑、打补丁式地填补其对社会属性所需尽责的方法(称之为“化妆式”、“粘贴式”、“掺杂式”和“焊接式”等各种形态),就显得太应付了。

重新定义公司:打造可持续商业领导力的6大关键要素

图3 从传统的企业战略+“焊接式”企业社会责任策略到可持续商业战略:战略领导力模型

如上图所示,充分考量企业二重性,并在“产品-市场”经典管理战略基础上,从产品-市场战略和非市场战略入手,建立起更为全面和系统的坚持企业使命和价值观的、源于企业内生发展需求、并与社会进步和环境环和谐紧密相关及回应多重利益相关方诉求的思维框架,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了新的能力。

具备了这样的可持续商业战略力,雀巢(创造持续的共享价值)、陶氏(足迹-手迹-蓝图整合式系统性可持续商业路径)、联合利华(可持续商业即是企业战略的“美好商业”)、奥图泰(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在矿物加工和金属生产方面为客户提供创新、环保、节能、循环经济的解决方案)等,都为企业发展和经济-社会-环境多重价值创造提供了清晰和可实操的战略,为实现可持续商业目标铺平了道路。

强化变革管理的能力

从传统的战略、传统的经营模式、传统的管理方法,到可持续商业,没有一蹴而就的捷径。企业不可能依托传统的方式走进可持续商业,不可能依托传统的方式在可持续商业实践中获得成功。这一点,很多企业认知不足。

推进可持续商业实践,这实际上是行业和企业的必经的一场变革。获得引领变革的能力是推动转型成功的重要前提。引入变革方法论是系统推进变革成功的有力保障。

伊利集团在可持续发展实践中,创造了“标准、体系、实践”三位一体的伊利模式,以国际、行业、国家最高标准为依据,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以此给出了清晰可视化的远景目标,引领企业、业务单元和全体员工,有具体目标和具体措施地开展升级变革,并且通过“对标、赋能、协作”的整合式工作方式,将集团各部门、业务各单元及全员动员起来,一同参与到变革当中来。“三位一体”指的是标准+体系+实践。标准方面,伊利对标全球最高标准,即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

体系方面,伊利将“健康中国社会责任体系”升级为“共享健康可持续发展体系”,贯彻落实 “让世界共享健康”的梦想;实践方面,伊利推动升级可持续发展委员会,通过产业链共赢、质量与创新、社会公益、营养与健康四个工作组,不断推进具体实践。

2017年,伊利正式将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升级为面向未来的“共享健康可持续发展体系”(WISH体系,意为“美好生活”)。

此后在2019年3月,集团董事长潘刚在伊利集团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全体会议上,还签署了行业首创的《伊利集团可持续发展行动纲领(十条)》,包含了可持续发展宗旨与理念,同时将17个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9个,作为深度对标及落实的内容,对今后的工作有了更明确的方向与要求。为伊利在向着可持续商业变革的道路上,进一步给出了取得变革成功的指引。

变革的艰巨性在于自觉走出习惯的商业模式、运营体系和管理方式。它需要“制造”紧迫感,建立引领团队,指明愿景和阐述价值;它需要让全员都充分认知变革的意义、战略、路径和目标,并且给部门和员工赋能进而创造出积极的进展。它需要持续的声势、深入的参与、有效的推进、细致的沟通;它还需要在阶段性进展基础上不断扩大战果、规模化复制、并在此基础上固化取得的成绩,将升级后的最佳实践植入新的作业流程、管理体系和文化与行为。

在变革管理中,有一条著名的J曲线(“J-Curve”,详见《变革的动态管理》,Managing the dynamics of change,Jerald M. Jellison)。它描述的是,当企业在原有状态下引入变革时,常常会遭遇反对、阻力和疑惑;此外,大多数人的心理期望是一下子从起点到达新业绩常态的飞跃。

然而,在取得变革成功之前,常有一段颠簸和曲折的路要走,甚至在此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业绩下滑。此时,走回老路、返回原状的鼓噪会动摇军心。直到有些早期变革的局部成功出现,士气和信心得以重归。

能否不惧阻力、驱散迷雾、坚持下去、不断扩大成果、鼓舞更多的人加入推进变革的阵营是对企业领导层变革领导力的艰巨检验。在到达变革成功的阶段时,以各种方式(更新和固化标准作业流程SOP、提升和深化企业文化、充分的沟通等)固化成果,是完成变革闭环的关键一步。

在变革中要特别注意利用好J曲线模型,将从“启动变革到情绪困境、到早期进展、业绩回升、直到业绩新常态”几个重要的阶段中呈现出的各种情绪力量(怀疑、迷茫、悲观、观望、冷嘲热讽、积极、乐观、好奇、渴望、兴奋、信服、自豪等)管理好,始终保持笃定的信念,排除阻力,引领进步。

企业需要引入变革管理的方法论来指导向着可持续商务实践的转型。通常,需要建立清晰而精准的愿景,确立核心信息,使得全体员工能够了解为什么变革、变革什么、如何实施和完成变革,以及变革带来的影响(正负两方面、内外两角度)。

其次,需要确定变革在不同阶段和过程中所涉及的部门和人员;需要组成坚强的变革领导集团和有效的简称及协调机制。在此基础上,制定明确而可视化的路径图和分阶段目标,建立起可以量化的计划进程表。管理好伴随着变革出现的情绪变化,加强变革进程中的分阶段不同策略的沟通。

企业领导层要对导致变革失败的8大陷阱有充分的认知和措施:

不思变革、安于现状的组织

未能组建一支强有力的指导团队

没有简洁精炼的愿景阐述

未能与执行层和员工建立起信任、未能将变革愿景与全员做充分沟通

未能消除妨碍实现愿景的阻力因素

欠缺短期可实现成果的事例

过早宣布大功告成而忽视了转变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未能使变革成果固化、未能使变革后的行为方式融入到企业文化。

系统性全生命周期全价值链执行力

既然经济-社会-环境多维度融合构成了企业经营活动的生态基础;而且企业从本质上具有了经济-社会的二重性,企业担当社会责任和践行可持续商业,就应当是企业内生的需求,而不应当被认为是不得不引入的外在元素。

认知这一点至关重要,它会改变很多企业现行的“附加性、叠加型、导入式”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从而将可持续商业作为企业的核心议题;同时,它也对企业提升其完成这一核心议题所需的执行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执行力即交付结果和履行承诺的能力。通过将构想、结果、承诺严谨和科学地连接方式和行为,把预设目标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通过团队的努力及其社会合作再变成价值和影响力。

践行可持续商业战略并使之取得成功,需有出色的执行力来推进实施。没有出色的执行力,即使再远大的战略目标,也无法持久落地生根,无法形成竞争优势,无法产生长效效益。

这既需要企业决策层、执行层都要对企业使命和价值观有充分和一致的认同,并转化为日常的自觉行为(即通过价值观内化过程,形成内在的、自我控制的行为准则,以此引导和掌控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并规范、约束全员、全流程行为)进而形成合力;也需要有完备的以可持续商业为核心的责任目标管理和督察体系;还需要以开放式的心态和系统性的方法接受多重利益相关方的监督、促进。

我们再把执行力说的形象一点,其实就是“说了-做了-做到了”这么一回事。“说了”表示确立了一项任务;“做了”表示完成了任务(可以交差了);“做到了”表示不仅仅高效、优质地完成了任务,还在实现承诺的同时提升了团队和企业的能力,创造了持续增值的基础和长远的影响力。

卓越的执行力要做的就是彻底地管理好从“说了”到“做了”到“做到了”的间隙(图中的g1、g2)。

重新定义公司:打造可持续商业领导力的6大关键要素

图4卓越的执行力就是管理好从“说了”到“做了”到“做到了” 的间隙

从“说了”到“做了”靠传统的执行力模式,依靠指令、技能、流程、绩效考核可以达到;从“做了”到“做到了”还需有技能之上的可持续商务心态、需有对利益相关方诉求深入了解基础上的负责任的承诺、需有围绕着全生命周期、全流程、全岗、全员的赋能和协作、需有以持续商业为核心建立起来的企业组织和企业文化。

在这方面,国家电网的全面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在提升企业可持续商业执行力方面开展了令人钦佩的探索。这个体系包括了:

管理目标模块驱动社会责任管理的“全员参与、全过程覆盖、全方位融合”的实现

管理机制模块,涉及责任领导力、公司治理结构、社会责任推进管理、优化决策管理、优化流程管理、完善制度建设、完善绩效管理七大要素

管理内容模块,包括优化业务运营、优化职能管理、优化运行机制、公司公益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利益相关方管理、社会沟通管理七大要素。

管理动力模块,包括充分发挥利益相关方驱动作用和充分发挥社会环境驱动作用两大要素。在实际实施中,国家电网还引入了持续改善领域中的PDCA(Plan-Do-Check-Action)循环方法论,通过不断的改善循环,以闭环的方式管理、监测、提升可持续商业的实践能力和价值创造效果。

国家电网把社会履责大环境和内生于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利益相关方环境,看作是持续推动CSR管理的不懈动力。这个体系,映射出了国家电网在可持续商业的“内生型”动力、“系统性”落地、“整合式”管理的执行力体系。

在可持续商业战略实施中,执行力还将从传统的划板块、划单元、划部门的线性传递和线性执行转变为板块、单元、部门协作的网路型非线性集约能力。

在这个网络中,每一件物料,每一道工序、每一个岗位、每一位员工都必须打破以本位出发的“做到”式心态,从各个节点上将多重价值创造的内生和外延的机遇整合起来。

联合技术公司通过战略性与SDG2030对标,确定了适用于自身发展的9大可持续商业目标,提出了贯穿产品设计与开发、产品制造与供给、产品使用与服务全价值链的“In Design, In Factories, In Air” (设计-制造-投用)执行力模式,从而确保,从设计到交付以及使用中全周期和全价值链的管理,执行到位。

这也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根植于(Rooted-in,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内生驱动,不是简单的在企业战略之上的叠加或由外而内的名义上的导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之中的优秀例子。

这一系统的执行力,使得联合技术公司实现了燃油效率提升16%,碳排放减少50%,噪声降低75%,能源消耗降低44%,工厂生产原材料3%来自再生资源,清水资源使用量减少68%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

文章未完,待续……

封面图来自pexxels

相关推荐

重新定义公司:打造可持续商业领导力的6大关键要素
寒武创投韩冰:重新定义 To B 生意
创业者如何打造领导力?
6大年度“割韭菜”项目,看完我都佩服这些商业“奇才”
重新定义“隐形冠军”
吴声发布2019新物种六大预测 聚焦年轻商业
刘芹:公司治理的问题,本质上都是领导力的缺失
马云:今天的教育,校长是关键,必须要有领导力
于刚:让创业走向成功的5大关键要素
如何成就品类王者?15000字详解抖音高效投放6大核心

网址: 重新定义公司:打造可持续商业领导力的6大关键要素 http://www.xishuta.com/zhidaoview3749.html

所属分类:商业市场

推荐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