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业知识 美日芯片战争后,“日企之光”到底是如何黯淡的

美日芯片战争后,“日企之光”到底是如何黯淡的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19年06月04日 08:30
美日芯片战争后,“日企之光”到底是如何黯淡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冯仑风马牛(ID:fengluntalk),作者:风马牛,标题图来自东方IC

看不清前路的时候,很多人喜欢往回看。在美国政府发布禁令,高通宣布断供华为之后,有人想起了30年前美日之间的“芯片战争”,他们担心“如果不做些准备,华为就是下一个东芝。

在1990年代,东芝和松下、夏普、三洋一起,占领了中国白色家电市场,被称为“日企之光”,其广告中的洗脑神曲“拖洗吧、拖洗吧、拖洗吧……”曾在央视反复播放。30年过去,如今的东芝变卖产业、苟延残喘,成为日本制造业失色的一大例证。

有人说,东芝和法国企业阿尔斯通一样,被政治裹挟着掉进了“美国陷阱”。然而,当我们回顾历史,观照当下时,不禁要问:作为一家曾经如此辉煌的企业,东芝真的是美日芯片战争的输家吗?这个“日企之光”的黯淡到底是怎么回事?

只要锄头挥得好,没有企业坑不了

5 月 1 日,日本明仁天皇退位,太子德仁继任。在德仁当储君的漫长岁月里,日本皇室最受关注的,既不是天皇明仁,也不是太子德仁,而是太子妃雅子,几乎所有的日本人都为她的身体状况感到忧虑。

被全日本盯着的太子妃雅子出生于外交官家庭,年轻时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先后毕业于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之后考进日本外务省。雅子工作能力十分出色,如果按照这条路走下去,她很可能也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外交官。

但在 1986 年的一次宴会上,雅子和德仁相识了。德仁穷追不舍,雅子最终辞去工作,嫁入皇室,成为了一个形象模糊的“平民太子妃”,二十多年来围绕着她的只有一个问题:啥时候给太子生个儿子?在巨大的压力之下,雅子患上“适应障碍”,精神不佳,一度无法正常外出。

在认识德仁之前,雅子经历了她职业生涯中最后的高光时刻:担任美日半导体交涉的首席翻译,亲眼见证了如今被不少人认为是“毁掉”日本半导体产业的《美日半导体协议》是如何诞生的。

美日半导体交涉后的晚宴,右二是雅子

简单来说,这份《美日半导体协议》的主要内容是:限制日本半导体对美出口数量、对第三方的出口价格,以及强制扩大美国半导体在日本的市场份额。正如雅子几次逃避,也没能躲开嫁入皇室一样,日本政府与美国政府来回磋商,最终也只能选择接受。

以协议内容看,美国赢下了芯片战争,但这个靠拳头以不平等条约打碎他国经济优势的把戏,却没有奏效。

虽然如今的日本半导体企业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已不足10%,曾经的两大巨头NEC和东芝,一个销声匿迹,一个沦落到变卖产业苟且偷生。但这并不见得就是《美日半导体协议》带给日企的恶果。

不可否认的是,如今的日本半导体产业确实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但该协议和日本产业的衰落,并不是直接的因果关系。

要知道,协议签订于1986年,但是直到1995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前十的企业中,至少还有5家是日企,尤其是NEC和东芝,牢牢占据冠亚军位置。以1990年为例,东芝半导体销售额高达48亿美元,比英特尔整整多出11亿美元。以至于在1996年美日协商续签协议时,美国政府变本加厉,提出要以资本国籍划分半导体市场份额。这样一份条件苛刻、当年生效的合约,是没理由埋伏十来年,才发挥作用的。

此外,半导体产业实际包括三部分,材料、设备和产品,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尤其是在上游材料和设备。现如今,日企在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达到约 52% ,在硅晶圆、光刻胶等重要材料方面均占有很高份额,而在半导体设备方面,日企占全球半导体设备总体市场份额高达 37% 。

可见,如今大家所看到的日本企业掉出全球半导体销售榜,所反映的是日本半导体在产品方面的衰落,也是如东芝这类日本大型公司败退的领域。

既然这份霸王条款不是导致日本半导体产业衰退的真正原因,那么日企之光、日本半导体产业的领头羊东芝,又为什么会戴上“失败者”的帽子呢?

东芝的两位创始人

要了解东芝的败落,不妨从它的发家说起。1875年,东芝前身之一“芝浦电气”成立,创始人田中久史是个发明狂人,做出了机械娃娃和永久钟,很快就把公司经营成日本最大的重型电器制造商之一。随后,“东京电气”成立,做出了日本第一颗白炽灯泡。1939年,两家公司合并,成为“东京芝浦电气株式会社”,简称“东芝”。

东芝创造出了无数的“日本第一”:第一台水轮发电机,第一个电风扇,第一款感应电机,第一个 X 射线管,第一台无线电接收器,第一台电动洗衣机和冰箱,第一批雷达,第一台晶体管电视机……从民用到军用,无所不包,堪称日本制造业的“半壁江山”。

在这一堆“第一”中,有三个第一最值得关注:1970年,东芝开发出世界上第一款彩色视频电话; 1984 年,东芝开始运营日本最大的实验性50千瓦燃料电池发电厂;1985年,东芝开发出1兆位CMOS 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并推出全球首款笔记本电脑。

这三个第一清晰地表明,从发电,到产品生产线和内部零部件,再到各种消费电子,东芝所尊崇的是一条完完全全的垂直产业发展路线。

创造一切、掌握全局是东芝的特色,这也是当时大多数日企的套路。在经济壁垒森严的1960~1990年代,这一套能避免原料和零部件的频繁进出口的关税,非常吃香。

在专心攻克制造技术,走“技工贸”路线的同时,东芝意外被卷进了美苏核竞赛的漩涡。

1980 年代,美苏核竞赛的战场从空中转移到深海,核潜艇成为双方青睐的核导弹发射平台。苏联的核潜艇虽然数量远超美国,却因为噪声问题,频频被美国反潜系统发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苏联派出克格勃间谍,乔装打扮,找到民用数控机床技术最好的东芝,购买了9轴数控机床装置及软件。然而当时巴黎统筹委员会只允许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2轴数控机床。

日本通产省本来以为这是一笔民间买卖,没有在意。谁知买回机床后,苏联核潜艇的噪音大大减轻。随后,这笔交易被中间商告发,日本政府逮捕了两名东芝机械的职员,东芝会长、社长先后引咎辞职,东芝也被禁止在2~5年内向美国出口任何产品。美帝国主义的铁拳,东芝早有感受。

有趣的是,事件曝光之后,一些美国国会议员在在白宫门前用斧头猛砸东芝制造的收录机、电视机等产品,还有议员引用列宁语录“资本家由于太贪婪,连我们准备用来绞死他们的绞索都会卖给我们”来表达对东芝的不满。

资本家由于太贪婪,连准备用来绞死敌人的绞索都会抢回来再高价售出

几乎就在东芝遭遇“禁售令”的同时,美国开始酝酿信息革命,东芝和日本半导体产业在产品层面的衰落,悄然开始。

1980年代到1990年代中期,美国半导体企业被日本企业压得喘不过来气,其中英特尔的感触尤其深刻。半导体产业三大块,材料、装置和产品,其中材料从锗转变为硅之后,成本限制大大降低,所比拼的就是技术。

得益于深厚的制造业功底和垂直一体化战略,即使是美国最先开始研发芯片,日本也能做出质量更好、价格更低的产品,其中东芝更是佼佼者。

在一次美国半导体研讨会上,惠普公司的数据业务总经理安德森说:“我合作了三家美国和日本的半导体公司,日本制造商最差的产品,都比美国制造商最顶尖的产品要好。”在DRAM上,英特尔是先驱,却被东芝后来居上。

《美日半导体协定》签订后,所有日本半导体企业都在琢磨,如何用更低的价格,做出更高质量的产品,以便和强行插入国内市场的美国半导体企业竞争。

从1986年起,DRAM价格越走越低,日美企业都在抱怨利润的降低。许多美国电脑制造商甚至开始抱怨《美日半导体协定》,让他们不得不使用劣质的美国半导体产品。

在此情况下,尽管有协定的优待,英特尔还是退出了DRAM,转而研究CPU和逻辑电路,而东芝由于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还有发电、白色家电等分支的支持,选择死磕DRAM之类的储存器,走一条高技术、高质量的匠心路线。

与此同时,个人电脑市场出现了井喷。1992年,个人电脑销售商戴尔冲进世界500强。1994年,杨致远创办雅虎,信息高速公路向全球延伸,整个行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变革。

在个人电脑应用上,厂商不需要日式半导体的25年保质保量,只需要低价、快速迭代的各式芯片,东芝陷入了“创新窘境”。英特尔却重新成为半导体行业的冠军,在产业史上销售额首次突破百亿美元。

在英特尔的启发下,韩国半导体也异军突起,三星、LG、韩国现代纷纷跟着转换赛道进军微处理器。在储存器的赛道里,东芝和其它日本半导体企业一起,越跑越窄,越跑越慢。

东芝显然没有听过这句话: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屋漏偏逢连夜雨。进入21世纪,为东芝塑造出品牌形象的消费电子和白色家电也出了问题。随着中国进入WTO,经济壁垒骤然打破,在IBM模块化思想的影响下,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零件汇集到中国沿海地区,再组装成整机发往世界各地。

也是在中国沿海地区,海尔、格力、美的、海信等等品牌雨后春笋般冒出,白色家电的市场几乎一夜之间便进入惨烈的价格攻坚战。东芝割不下肉,渐渐地在全球也失去了竞争力,只有灰溜溜退回了日本。

消费电子和白色家电不仅仅是东芝的一个分支产业,更重要的是,它们是东芝芯片自产自销的重要渠道。失掉了这条路,东芝的半导体才真正陷入窘境。

时移世易,东芝坚持了一百多年的垂直一体化,优势在全球化荡涤下越来越弱,反而令其机构臃肿,难以快速转变,乃至在错过了CPU的转型机会后,东芝也没赶上智能手机芯片的时代。在半导体产品上,东芝彻底输了。

2006年,东芝决心走上游产业链,收购美国核电巨头西屋电气。当时竞标的几乎都是日本公司,最终,东芝以原本目标价格的3倍把西屋电气收入囊中。然而它绝没料到,一掷千金的后果,是给自己买了一个定时炸弹。

2011年3月,日本福岛发生核泄漏。东芝的这颗炸弹,爆了。东芝正准备以西屋电气为主力进军中美核能源市场,但福岛核事故之后,日本核技术受到质疑,全球核能源脚步放缓,西屋电气成了一个烧钱的怪物。

扛不住西屋电气的亏损后,东芝无法坦然面对失败,选择财务造假。2015年,日本金融监管机构发布警告,表示东芝公司可能存在会计违规问题,财务丑闻由此爆发。

冥冥之中,似乎有一只手推下了象征东芝命运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此后,东芝就陷入“断臂求生”的状态:图像传感器业务,卖!医疗设备部门,卖!白色家电品牌和专利,卖!半导体业务,卖!及至今年6月1日,东芝还卖出了其在美国LNG公司的全部股份,宣布退出美国天然气市场。

从1980~1990年代的日企之光,到如今的节节败退,东芝和当年众多煊赫一时的日企一样,一边止血,一边寻求起复。

美日芯片战争是一个引子,但绝不是导致东芝乃至整个日本半导体产业衰退的根本原因。东芝输在了灵活度、专业性更高的模块化作业上,错过信息化浪潮和转型的它,没有后退,但是被拔足狂奔的中美韩企业远远落在后面了。

就像日本皇后雅子一样,东芝患上的是“适应障碍”,面对这个剧变的时代,它无法随之改变。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但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今天的中国,不是30年前的日本;眼前的中国企业,也不会是下一个东芝。

参考文献:

[1]田思奇: 日本新皇后雅子:平民外交官出身,仍在克服“适应障碍”,界面新闻

[2]Toshiba 2018 Annual Report

[3]The U.S.-Japan Semiconductor Agreement

[4]バック・ツー・ザ・フューチャ・半導体,牧本資料室第 1 展示室

[5]Toshiba Corporation: Notice on Toshiba's Sale andWithdrawl from U.S. LNG Business

[6]Toshiba Corporation: Chronology of History

[7]William J. Long: The U.S. - Japan Semiconductor Dispute:Implicationsfor U.S. Trade Policy

[8]中沼尚: 日米半導体貿易摩擦とは一体何だったのか

[9]日経新聞の“半導体興亡史”に物申す(下),日米半導体協定は日本の技術開発を停滞させていない,朝日新聞

[10]中山淳史: 中美 IT “双城记”,日经中文网

[11]冯昭奎: 日本半导体产业发展与日美半导体贸易摩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冯仑风马牛(ID:fengluntalk),作者:风马牛,标题图来自东方IC

相关推荐

美日芯片战争后,“日企之光”到底是如何黯淡的
30多年前,日本是如何输掉芯片战争的?
拧巴的李想,黯淡的理想
“欧洲储存器之光“奇梦达的衰落史
长三角芯片战争:十字路口的杭州
日韩科技战争简史:究竟谁是芯片、半导体、屏幕之王?
美日德的老龄消费市场,与进入第一个红利周期的中国
梧桐树资本董帅:从中美日产业结构差异,看冻品B2B行业的商业模式迭代
别让日企跑了
特斯拉AutoPilot到底是如何过路口的?

网址: 美日芯片战争后,“日企之光”到底是如何黯淡的 http://www.xishuta.com/zhidaoview825.html

所属分类:创业投资

推荐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