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业知识 信息流革命和咪蒙化创作,聊聊短视频热曲泛滥的底层逻辑

信息流革命和咪蒙化创作,聊聊短视频热曲泛滥的底层逻辑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0年04月12日 10:46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音乐产业观察”(ID:takoff),作者何无益,36氪经授权发布。

距离“滚圈藏獒”郑钧炮轰音乐排行榜已经是1年又2个月了。    

不知道郑老师的瑜伽功夫有没有新的进展,不过各大流媒体的音乐排行榜却是日新月异,每一刻都是崭新的。现在正是梦然的《少年》这首歌如日中天的时候。      

QQ音乐热歌巅峰指数高达1100多万,已经连续十多天占据QQ音乐热搜榜、热歌榜、流行指数榜、听歌识曲榜等各大榜单TOP1,全网视听量已突破10亿,单曲评论3万多,更是抖音快手最火BGM,甚至被各路权威媒体打卡。

近些年来,像《少年》《下山》《芒种》《桥边姑娘》《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等网络歌曲在各大音乐流媒体平台和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铺天盖地,不管怎么说,它都已经成为当下华语流行音乐的主角。    

QQ音乐排行榜显示,网络歌曲和抖音排行榜的播放量远远高于其他类型音乐,比内地榜高出近5倍。     

可是对于网络歌曲的评价,业内业外一直莫衷一是,甚至有着天壤之别。比如像郑钧老师一样懂音乐的人大都比较反感这类音乐,但是浩如烟海的网友们却听得真香。    

为什么网络歌曲在当下能碾压其他类型音乐,成为流行音乐圈绝对主角?或许答案并不仅仅是歌词浅显鸡汤甜,旋律简单套路多。    

洗脑的秘密

2017年,在当红鲜肉的带领下,嘻哈音乐破圈。这种音乐里的一些“黑话”也随之成了流行词汇,耳熟能详的有freestyle、skr等。还有一个词叫hook,可以理解为一首歌的记忆点或者最精彩的部分。可惜rap里的hook远远没有网络神曲中的hook让人印象深刻。

德云皇后谦大爷对《学猫叫》的hook就很熟悉,那句“跟你一起学猫叫,一起喵喵喵喵喵”曾不知让多少德云女孩嘶喊高潮。今年春晚舞台上,中国至少5亿人跟宝石一起“左边跟我一起画个龙,右边划一道彩虹”。 

最近这半个月那句“我还是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也至少播放了10亿遍。    

从《卡路里》、《佛系少女》到最近大火的《下山》、《少年》,社交平台对网络神曲讨论的关键词倒是一直没变:    

洗脑。    

网友清楚的知道网络神曲的歌词浅显直白,弥漫着儿歌的萌宠,让他们不必思考就能理解歌词。但很多人脑海中也时常充斥着一个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这些歌我听一遍就会唱?    

一些细心的听众甚至经常在知乎上发出质疑,为什么这些歌曲听上去大都似曾相识?是不是抄袭了?    

梦然的《少年》就被质疑抄袭了张韶涵的《淋雨一起走》。    

事实上可能他们真的没有抄袭,而且之所以听起来莫名的熟悉,听一遍就会的原因,其实只是这些歌曲创作的时候都是使用经典的和弦走向写的旋律。    

《少年》和《淋雨一起走》就都用了1564这个和弦走向。    

另外现代音乐最难的最核心的创作领域其实是节奏,周杰伦的《我不配》、《彩虹》、《扯》这些歌也是用1564写的,但他的音乐听起来就很特别很高级的原因,一方面是他用的1564是有变化的,例如有属7和弦、转位和弦等等,另一个是编曲很特别很丰富,但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特别天才的节奏感。    

但是网络歌曲的创作者一方面是缺少这种才华,另个一方面也可能是为了迎合听众,用经典的和声走向写出来的歌他就会很好听也会很熟悉。    

《佛系少女》、《世界那么大还是遇见你》、《桥边姑娘》等都是用了卡农。写歌其实是一个套路满满的创作,尤其是网络歌曲,很多时候并不需要那么多的灵感。    

网上经常会有人号称这种口水歌他们一天能写1000首,道理就在这里。你会发现,所有大火的网络歌曲急几乎都有这几个特点:     

和弦简单。几乎都是单一的经典和弦套路,1564、1645、4536251、卡农等,前奏、主歌、副歌、尾奏都是这个套路,很少有改变的,更别说转调了。     

节奏老套。几乎都是流行歌曲节奏,四平八稳,依字行腔,断句结构和旋律部分一模一样,律动太古板单调了。

歌词萌新、鸡汤。学猫叫、佛系、少女等都是咪蒙式语言,夹杂着浓浓的鸡汤味,甜甜的歌声,直男听了要酥,少女听了对味儿。

总结起来就是:歌词浅显鸡汤甜,旋律简单套路多。    

可是,为什么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些网红歌曲能这么迅速的占领流行音乐的主要市场,获得这么多的流量呢?    

我们都知道网络歌曲从刚进入新世纪的《老鼠爱大米》开始就一直存在,但是这些歌曲一般只在四五线城市和农村流行,怎么就在这几年内,突然登堂入室,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了呢?    

它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信息流旋涡

2012年,第五次创业的张一鸣通过今日头条颠覆了人与信息的交互方式。这种信息流技术彻底逆转了“人找信息”的这种搜索模式,变成了“信息找人”。    

张一鸣并不是这种理念和技术的开创者,但他是中国率先把这种技术成功商业化的代表。在这种交互形式下,所有平台开始跟踪记录用户的每一个动作和浏览时长,对其精准画像,了解用户偏好。然后通过关键词、标签、类别等信息检索出用户偏好的信息,有针对性的推送给用户。    

基于信息流的交互方式,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本质。    

这一改变,使整个移动互联网公司的运营方式和商业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抖音、快手正是基于这一底层技术在短视频领域迅速崛起。    

而且本质上来说,快手的推荐逻辑更加个性化、分布式,一开始几乎是纯粹的信息流推荐,完全基于社交关注和用户兴趣来调控流量,平台本身很佛系,不过多干预。   在快手上我们几乎可以360度无死角的关注到天朝社会的各个方面,它也成就了许多“底层”老百姓。    

也正因为如此,快手在中国的三四线以下的城市迅速崛起,逐渐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态势。    

网易云音乐则是在音乐流媒体中最先尝到个性化推荐带来甜头的平台,它的崛起也促进了TME、虾米音乐等其他音乐流媒体在对这一技术的重视。自此,用户对音乐的接受模式也基于这种技术进步火急火燎地变轨了。    

音乐既是艺术,也是人类必须的消费品,既然是商品,就必然符合商业逻辑。音乐的商业逻辑就是让创作者的歌曲尽可能的有更多的听众,并被他们喜欢。要被喜欢就一定得符合传播的规律。    

传播的本质是寻求人类认知的最大公约数。    

越容易被更多人认知和赞同的内容,必然是越简单越能引起情绪共鸣的内容。网络歌曲恰恰具备这一特点。

不过在信息流技术被广泛运用之前,音乐市场是卖方市场。卖方市场是经济学术语,是指卖主(唱片公司)掌握主动权的市场。    

由于专业的录音设备和场所,以及录音技术、录音师、乐手、歌手、创作人都是非常稀缺的资源,只有唱片公司才能把一首写在曲谱上的歌曲变成听众能听的音乐,所以唱片公司是行业的中心。    

一首歌能不能被发行,取决于这首歌好不好。而“好坏”是由唱片公司决定的。公司有专业的制作人和团队评审一首歌曲的好坏,就是张亚东老师这样的人。    

还记得去年在《乐队的夏天》里,张亚东是怎么评价鹿先森乐队的《春风十里》这首网红歌的吗?    

他说:这种歌从来没有打动过我,从来。    

在专业制作人那里,像《学猫叫》《下山》这样的网络歌曲根本不可能被制作和发行。即便是他们想要自己花钱制作和发行,一方面制作费用高昂,另一个是很少有渠道去发歌。发出去了,也几乎找不到宣传推广的阵地。主流音乐市场是唱片公司专业制作的、著名歌手唱的流行歌。    

可是,信息流技术彻底打破了这种商业模式。之前的卖方市场被撕裂了,变成了现在的卖方+买方的综合市场。    

这是为什么呢?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流技术让“人找信息”变成了“信息找人”,简单洗脑的网络歌曲最符合本质的传播规律,对于绝大部分不懂乐理的听众来说,网络歌曲就是比爵士、布鲁斯更动听。    

他们对这种歌曲的喜欢,又会加强自动分发技术对这些歌曲的进一步推荐。这样循环往复,听众对这些歌曲的需求量会极速增加。    

但是唱片公司对这种歌曲的供应是非常有限的,即便是唱片公司愿意供应,他们签约这些作曲家大都是行业里的顶尖的艺术家。    

艺术家对自己作品太严格,另外他们本身收入比较高,为了钱写口水歌对他们的品牌和艺术追求都是有损害的,他们动力不足。    

另外就是涉及到成本的问题。    

自从音乐版权保护开始以后,优秀的音乐版权价格飞升,而各大流媒体之间的竞争也加速了版权费用的上升。    

一些优秀歌手的版权甚至被买断,并且作为平台付费用户专享的曲库,来提高用户付费率VIP用户数。    

就像你在网易云听不到周杰伦,在QQ音乐听不到朴树一样。    

这些流媒体平台需要丰富曲库来吸引用户,但是版权竞争那么激烈,优秀的音乐作品就那么多,肯定无法满足。这又恰恰给网络歌曲提供了机会。    

原先这些歌曲无法大量发行,现在各大流媒体平台提供平台,网络歌曲的创作人很容易就能发歌。最重要的是,通过信息流的推荐技术,这些歌曲很快就能被大量用户听到,而且对于我们大多数听众来说,这些简单的网络歌曲恰恰又是我们很容易理解和接受的。    

至于歌曲的制作,一方面网络歌曲制作本身就要求简单,这恰好又降低了制作人的门槛,吸引来更多的创作者和制作者,这一来,音乐的制作成本就大大降低了。    

这就是信息流技术给音乐行业带来的技术红利。    

越来越多的普通听众可以听到这种歌曲,让网络歌手获得丰厚的收益甚至像摩登兄弟、冯提莫一样登上大雅之堂,名利双收。    

这也会让越来越多的本来远远达不到唱片公司要求的质量标准的创作人创作的歌曲扩充到流媒体平台,他们丰富了曲库,吸引并留存了大量用户。如此,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音乐流媒体平台天然成为网络歌曲最好的传播阵地。 

这种变化本质上   是因为技术变革,信息流技术普遍商业化的结果。    

我们回不去了

虽然目前唱片公司还手握大量优秀作品的版权,还可以通过版权获取丰厚的利润。    但是,音乐产业供应链的中心已经变成了互联网流媒体平台,他们的用户量、运营能力、变现途径、创新能力和资金运作能力都是远远强于唱片公司的。    

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网络歌曲是不是具有艺术价值,已经完全不重要了。    

从艺术性来看,一首歌曲的好坏确实有严格的艺术标准,从这个角度来说,网络歌曲或许真的没什么艺术性。    

但是从市场逻辑来看,网络歌曲带给社会的都是好的,至少短期来看是这样,在这个市场,人人都是大赢家。音乐听众显然是增加了,每一种音乐类型都有很大被喜欢这种风格的用户发现的机会。    

音乐创作者的生存环境明显变好了,要成为创作人或者音乐行业里的人也变得容易了很多。像《少年》《芒种》这些网红歌让更多人开始喜欢上音乐,也让无数短视频创作者有了现成的BGM。    

这些网红歌像钱塘江的潮水一样,一浪接一浪的朝我们拍来,但很快又会随着潮水退去,淹没在滚滚江水中。在这过程中我们不停地欣赏着这些音乐,也快速增长这相关的音乐素养,多年以后,我们依然喜欢《以父之名》,依然有能力欣赏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    

我们这些写字的人呢,也有了创作的选题。平台赚到了流量,国家也因为音乐行业的繁荣收到更多税收。    

这是一个很明显的帕累托改进(经济学术语,意思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没有人变坏),我相信再过几十年,中国也会想英国一样,诞生无数伟大的乐队和音乐人。    

或许,对于市场来说,音乐的艺术性真的没有那么重要;音乐的好坏,也应该交给市场来评判。    

开心点,人间值得。    

毕竟,我们回不去了。    

相关推荐

信息流革命和咪蒙化创作,聊聊短视频热曲泛滥的底层逻辑
咪蒙不再制造咪蒙
咪蒙离婚记:解散了婚姻之后 咪蒙也解散了公司
咪蒙公司解散仪式很“咪蒙” 网友表示看不下去
咪蒙被关:被那个5万月薪的实习生毁了
又一家千万粉丝的短视频MCN亏了1000万?我们和还在赚钱的人聊了聊
粉丝超500万,被称为“咪蒙2.0”的公众号凉了
头条布局搜索的底层逻辑:为何焦点并非百度
说说微信的短内容和视频号
咪蒙宣告解散公司,自称这是“第二次开垮公司”

网址: 信息流革命和咪蒙化创作,聊聊短视频热曲泛滥的底层逻辑 http://www.xishuta.com/zhidaoview8604.html

所属分类:创业投资

推荐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