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扒“蚂蚁”,这只“吞金巨兽”为何被国家点名照顾?!
3年过去了,蚂蚁集团将迎来的是浴火重生还是继续沉沦?在往期的文章里,笔者就央行同意支付宝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事件进行了一番简单的分析,就目前的反馈来看,战友们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这也让笔者觉得有必要再次谈谈这个事情。特别是有战友留言表示对这个事的前因后果不清楚,也不明白为什么国家要下如此大力气去推动一家民营金融企业进行合规性和风险性改革。那么下面就让笔者和大家详细来侃一侃这件事。这只“蚂蚁”不一般蚂蚁集团的前身是大家都熟悉的支付宝,2003年成立的时候只是淘宝网的一个子部门,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促进淘宝网的电商业务成长,但后来管理层们看到了这个新部门的巨大潜质,于是就把它单独拆分了出去了。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支付宝还只是一款不太知名的产品。但当智能手机这股时代的东风刮起来以后,搭载着移动互联网普及的风口,支付正式起飞并带来了国人支付方式的巨大变革。

2013年,支付宝凭借着9000亿元的支付总规模、27.8亿笔的支付总笔数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平台,并在国内移动支付市场上获得了无可匹敌的垄断性优势。此后支付宝的母公司蚂蚁金服顺势而进,开始开拓支付宝的更多可能性,理财、消费信贷、餐饮、医疗……不算长的时间下来,这只“蚂蚁”已经成为了中国互联网金融的代名词,支付宝也早就融入了国人的生活,成为了我们的习惯。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支付宝目前服务的消费者数量已经突破了10亿级,服务的商户数量突破了8000万大关,在这个流量为王的互联网经济时代,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体无疑为蚂蚁集团和支付宝提供了最强大的“护城河”,只要不瞎折腾,辉煌个10到20年不成问题。但命运的齿轮在2020年发生了转变,就在蚂蚁集团即将IPO上市之际,监管部门进行了紧急叫停!若没有这个意外的话,蚂蚁集团预计上市后的总市值将达2.1万亿元,会成为当年全球最大规模的IPO。从那以后,蚂蚁集团开始迎来了国家层面的强监管,合规和化解风险成为此后3年多时间里蚂蚁集团的首要任务。相信后面的剧情很多朋友都不陌生,但这也引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蚂蚁集团会被点名重点“照顾”呢?
“预防”永远排名第一
蚂蚁集团是一家金融企业,任何一家金融企业都离不开“杠杆魔咒”。没错,杠杆这个神奇的东西是金融公司赚大钱的秘诀,但同时又往往是它们毁灭的导火索。
截止2020年6月30日,蚂蚁微贷平台的贷款余额为21537亿元,其中98%的资金来自100多家合作的银行和自身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只有2%的资金是蚂蚁集团的自有出资!这意味着蚂蚁的信贷业务从总体上来看放了50倍的杠杆。
更为麻烦的是资产证券化这种在我们看来还很新鲜的金融工具,简单来说这种工具可以把蚂蚁放出去的信贷打包成像股票这样的权益类资产卖给其它公司或个人,提前收回本金和利息(折减过),这也让很多人认为蚂蚁集团的实际杠杆没这么高,因为公司的风险已经被转移了。

以数据来看,截止2020年6月30日蚂蚁集团旗下两家小贷公司(重庆蚂蚁商城小贷公司和重庆蚂蚁小微小贷公司)的信贷余额大致为2841亿,其中2410亿已经通过ABS(资产证券化)转移到了表外,蚂蚁实际上承担的风险只有431亿。一切看起来非常完美,但却埋下了一个更为可怕的隐患:风险从一家公司被转移到了多家公司和大量个体,一旦爆发信贷风险,将直接升级成为系统性危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导火索不就是大量ABS的崩盘吗?聪明的华尔街大佬们发明的这种赚快钱、大钱的工具最终还是成为了他们的墓志铭。蚂蚁集团目前每年的移动支付总规模在百万亿级,发放的消费信贷规模在万亿级,客户群体突破了10亿级。其影响力完全不输一家国有大行,因此将其纳入“强监管”名单是非常合理的,也是其应该接受的义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手段中,“预防”永远排名第一!等危机爆发以后再开始补救是下策,看看美国吧,08年金融危机以后虽然美联储用QE(量化宽松)稳住了经济,但也让整个市场患上了“QE依赖症”,逼得美联储必须持续印钱,这在长期对美国将会造成什么重大危机,连经济学家们也无法准确预测!文章最后回答上次战友们提的最多的一个疑问,为什么要推进蚂蚁集团“无实控人”改革?
理清公司和个人的关系
首先是蚂蚁集团的股权和控制结构设计本身存在缺陷,此前蚂蚁的控股股东为杭州君澳和杭州君瀚,分别持股42.28%和34.15%,而杭州云铂又分别持有这两家企业0.47%和0.045%的股份。看着不多,但别忘了这几个股东采用的是有限合伙制企业形式,只有普通合伙人才能执行合伙事务,而杭州云铂就是杭州君澳和杭州君瀚的普通合伙人。
此前杭州云铂是由个人100%控股的企业,后变更为个人持股34%,谁掌握了杭州云铂谁就掌握了蚂蚁集团,但别忘了,杭州云铂手上可没有多少蚂蚁的股票。这样的控制权设计大家认为合理吗?

此外正如前文所反复提到的那样,蚂蚁集团的体量太过庞大,在可以预见到的未来,其业务规模还将继续滚大!因此这样一家市场巨头必须要回归其公司的独立法人属性,要摆脱任何个人意志对其施加的不当影响。
做到这种规模的公司,无论是不是一家金融企业都必须要理清公司和个人的关系,无论在法律上还是在市场上,公司都是独立的个体,应当按照独立的模式进行治理,个人在利益的左右下对其施加的不当干预只会带来深重的不良影响而已。
因此蚂蚁集团的无实控人改革是真正的往前迈进了一大步,从此以后公司的决策和管理将更加的科学与规范,也将更符合监管机关的要求,尽量少的去触碰到监管红线。
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这家诞生于中国的金融巨头在经历了此次挫折后将“浴火重生”,绽放出崭新的生命力!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大家有什么宝贵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发布于:湖北
相关推荐
深扒“蚂蚁”,这只“吞金巨兽”为何被国家点名照顾?!
深扒Mobileye:与特斯拉分手,被英特尔收购,现在又成了蔚来的救星?
30天内30万人中招受骗,深扒“山寨APP”背后的暴利圈钱术
解雇员工也逃不过崩溃的命运?深扒国外数字媒体的软肋与秘辛
蚂蚁集团正式启动IPO,这只超级独角兽终于走出水面
深扒「雄岸科技」资本版图,控股方已套利3亿港元
深扒做号黑产:两个月标题党赚7万 谁都可以是露露
云业务成第一业绩引擎!深扒美国三大科技巨头季报,微软增长最猛
全球最大IPO:扒掉科技的外衣,2万亿巨无霸蚂蚁还剩什么?
为何Keep会出“深喉”爆料者?
网址: 深扒“蚂蚁”,这只“吞金巨兽”为何被国家点名照顾?!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03742.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5792
- 2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25736
- 3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25175
- 4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24611
- 5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24309
- 6华为 nova14深度评测: 13155
- 7滴滴出行被投诉价格操纵,网约 11888
- 8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774
- 9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9794
- 10手机中存在一个监听开关,你关 95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