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马斯克豪赌Robotaxi:特斯拉单挑Uber、Waymo、Lucid、萝卜、小马

马斯克豪赌Robotaxi:特斯拉单挑Uber、Waymo、Lucid、萝卜、小马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5年07月22日 00:49

自动驾驶和无人出租车的战火越烧越旺,就在2025年7月21日,马斯克再次放出重磅消息,明确表示奥斯汀Robotaxi的能力升级,将全面整合到特斯拉自动驾驶的通用版本中。

这不仅仅是一项技术迭代,更是特斯拉“纯视觉+FSD+Robotaxi”飞轮效应加速转动的信号,预示自动驾驶商业化领域,马斯克准备掀掉所有人的桌子。

01

特斯拉的飞轮效应:纯视觉的进击

特斯拉的策略一向激进且独树一帜。早年,当行业普遍还在依赖昂贵的激光雷达时,马斯克坚定地押注纯视觉方案。

奥斯汀Robotaxi的落地,就是这一策略的最新印证。首批车辆在没有外挂传感器的情况下,仅凭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和FSD V13系统,便开始了商业化试点运营。

不过,尽管同为FSD v13版本,但却是为Robotaxi特别优化的内部版本,其参数规模约为公开客户版FSD v13的4倍,因此具备更高性能和更复杂场景处理能力。

此外,这个定制版本经过一段时间的演练迭代之后,已经整合奥斯汀Robotaxi在封闭测试中积累的特定优化方案,如复杂路口通行逻辑、极端天气应对策略等。

这意味着,一旦奥斯汀的经验被验证并推广至FSD通用版本,特斯拉在全球数百万辆已售车辆上,自动驾驶的潜力将再一次的大幅度提升。

这种“数据飞轮”的逻辑异常清晰:更多的车辆部署FSD,产生海量驾驶数据,这些数据反哺模型训练,提升自动驾驶能力,进而吸引更多用户订阅FSD或使用Robotaxi服务,形成正向循环。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其规模化效应和成本控制。相比于其他公司需要投入大量成本采购和部署配备昂贵传感器的Robotaxi车队,特斯拉可以直接利用现有车辆实现商业化扩张,理论上能实现极高的毛利率(马斯克曾预估70%-80%)。这无疑是对整个自动驾驶行业现有商业模式的颠覆性挑战。

02

传统巨头的合纵连横:防御与突围

面对特斯拉咄咄逼人的攻势,Waymo、Uber等对手纷纷抱团自救,采取了多方位的合作策略,试图构建一道坚实的防线。

作为谷歌的子公司,无人出租车的先行者,Waymo凭借其长期的技术积累和激光雷达+视觉等多传感器的混合方案,在安全性与L4级自动驾驶能力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进入2025年,Waymo也在加速商业化进程,不仅在凤凰城、旧金山等城市提供Robotaxi服务,更积极寻求外部合作。

例如,Waymo与吉利旗下极氪联合开发的量产原生自动驾驶汽车极氪RT,即将于2025年大规模交付,同时与丰田达成合作,将Waymo的技术导入丰田车辆,并探讨丰田市售车搭载Waymo自动驾驶技术的可能性。

这表明Waymo正试图通过与传统车企的深度融合,扩大其技术影响力,并在量产车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而传统网约车巨头Uber原本和Waymo是对立关系,但在共同的敌人特斯拉面前,这个美国版的滴滴被迫和Waymo联手。

Uber与Waymo已建立深度合作,并在美国多个城市共同部署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通过与接入Uber的APP接单,Waymo间接扩大了用户触达范围。

Uber牺牲旧金山、洛杉矶、凤凰城等地运营的网约车的订单量,以扩充Waymo的占有率,对特斯拉Robotaxi的未来扩张形成狙击。

与此同时,Uber给美国排名第二的电动汽车公司Lucid投资3亿美元,以在明年开始部署Lucid的自动驾驶车辆,并在6年内达到2万辆。

除此之外,Uber还想以高价收购中国自动驾驶公司小马智行部署在美国的业务。

在全球,Uber也马不停蹄和各种自动驾驶服务公司合作,提前布局以抢占无人出租车市场,比如6月份在迪拜和中国自动驾驶公司文远知行签署合作协议,在迪拜部署Robotaxi。

7月,百度旗下的萝卜快跑与Uber达成战略合作,计划在全球范围内部署数千辆无人驾驶汽车,并接入Uber的全球出行网络。

03

车队规模与商业模式的终极博弈

车队规模是Robotaxi业务成功的关键。特斯拉的“未来每一辆特斯拉都可能成为Robotaxi车队的一员”的设想,一旦实现,将形成其他公司难以匹敌的庞大车队。

而其他玩家则采取了不同的策略:Waymo通过自建车队和与车企合作,逐步扩大服务区域和车辆规模。其累计千万级别的出行订单量也证明了其运营能力。

不过截至目前,因为投入巨大,已经成立16年的Waymo在美运营核对规模也仅1500台车。

Uber投资Lucid,3亿美元并不能解决什么问题。因为Lucid电动车在美国的平均售价高达9.5万美元,2023年Lucid交付的高价限量版Air Dream Edition平均售价高达16.9万美元,属于豪车系列,和特斯拉的车主模式相比,明显不具性价比优势。

Uber与小马智行、萝卜快跑、文远知行的合作,也是一种轻资产扩张。Uber作为全球最大的出行平台,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成熟的调度系统,而小马、萝卜、文远等提供无人驾驶车辆和技术。

这种结合让双方都能专注于各自的优势领域,快速实现服务覆盖和车队规模的增长,抵御特斯拉潜在的“车主共享”模式。

但小马、萝卜、文远目前的自动驾驶技术手段,改造传统电动汽车的成本依然居高不下,Uber和他们合作,很难实现规模上的迅速突破。

在收益和成本方面,特斯拉的模式,恰恰是具备足够想象空间的。比如由特斯拉的车主贡献车辆,平台提供技术和运营,大幅降低传统Robotaxi运营所需的高昂固定资产投入和人力成本。

而Waymo、萝卜快跑等虽然在技术上投入巨大,且初期运营成本较高,Waymo运行16年也只打造了一个1500台的车队规模,这种模式很难在短期内解决成本。

Uber的加入,为Waymo、萝卜快跑提供了现成的商业化路径和用户流量,加速了其收益转化,但Uber的生意模式主要是依赖网约车司机驾驶自己的车辆,Uber如果用自动驾驶淘汰了网约车司机,这个规模也就不存在了。

04

特斯拉一家挑所有?

综合来看,特斯拉的纯视觉+FSD+Robotaxi飞轮效应正在形成一股强大的冲击波。

其核心优势在于巨大的数据量、可拓展的软件能力和潜在的低成本规模化运营。这种模式一旦跑通,将对现有出行市场产生颠覆性影响。

只不过,特斯拉的纯视觉Robotaxi运营才刚开始,实际发展中还需要面对太多的挑战。

Waymo、Uber这些对手的联手抵抗,虽然也能集合“平台+技术提供商”的整合能力,通过共享经济模式和全球化网络扩大市场份额。

但是这场自动驾驶的“世界大战”,将是技术路线、车队规模、商业模式以及用户体验的多维度较量。

然而,目前看,其他玩家对特斯拉的防御并没有显示太多的章法。

发布于:江苏

相关推荐

马斯克豪赌Robotaxi:特斯拉单挑Uber、Waymo、Lucid、萝卜、小马
特斯拉Robotaxi首秀啥都没“秀”,马斯克“打车网络”打得过Uber吗?
小马智行、文远知行,谁是 Robotaxi 第一股?
Robotaxi的“三重门”
Robotaxi,特斯拉股价的急救车
Robotaxi救不了特斯拉
拔出“萝卜”,带出了谁?
烧了1000亿美元后,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敢谈盈利了?|钛度车库
马斯克致敬“国产萝卜”?
小马智行美国敲钟上市,“中国版Waymo”成全球Robotaxi第一股

网址: 马斯克豪赌Robotaxi:特斯拉单挑Uber、Waymo、Lucid、萝卜、小马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139178.html

所属分类:行业热点

推荐科技快讯